跳转到正文内容

海通证券H股疾行 中资券商难掩国际化冲动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24日 00:49  第一财经日报微博

  郭兴艳

  海通证券H股发行正在闪电进行中。11月17日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准,11月21日通过港交所聆讯,11月23日上市预览文件便上载港交所网站,预路演也同日展开。

  据外媒引述销售文件称,海通拟在港募集15亿美元资金,另15%的超额配售权可再募集2.5亿美元资金。以此估算可募集最多17.5亿美元,已少于最初计划的20亿美元规模。此前接近承销团人士曾向《第一财经日报》透露,海通证券H股计划于12月15日上市。

  动作迅速是为了把握上市时间窗,某种程度上也是中资券商出海冲动的写照。

  今年10月,中国最大券商中信证券(06030.HK)到港上市募集128亿港元净额资金,高达65%的资金将用作发展境外业务,包括设立或收购境外研究平台,以及销售和交易网络。

  至于以资产总额和资产净值计算排名第二的海通证券,据外媒引述销售文件称,35%的募集资金将用于境外策略收购和业务扩张,40%资金用于发展融资融券和另类金融产品投资,其余25%款项为子公司增资及作为一般营运用途。

  实际上,海通证券已拥有香港上市平台海通国际(00665.HK),迈出了国际化的第一步。2009年12月,海通证券香港子公司海通国际控股以18亿港元收购香港大福证券52.86%权益,并于去年更名为海通国际。目前,海通国际控股持有海通国际69.74%权益。

  除中信、海通外,其他内地券商也在各自解决“一参一控”等历史问题以图上市。据报道,申银万国和国泰君安的换股已于近日完成。去年将香港业务独立上市的国泰君安国际(01788.HK)内部人士曾告诉本报,国泰君安计划明年通过A+H或A股整体上市。据媒体报道,申银万国则力争2013年上市。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中国券商国际化一般通过自身发展和收购合并两种路径进行。前者步步为营,后者则需时进行文化融合。他指出,海通收购大福令其市值迅速增长,一举超越其他已在港经营多年的内地券商;而资金雄厚的中信则更具魄力,直接通过收购走向全球。

  今年7月,中信证券香港子公司中信证券国际以3.74亿美元现金作价,收购法国东方汇理银行持有的里昂证券及盛富证券各19.9%的股票。中信证券董事长王东明今年9月表示,收购里昂和盛富正在交易中,下一步是对两家股票经纪公司的销售平台进行有效整合,“我们对以后情况持开放态度”。

  在中国券商齐出海的背景下,香港的投行业务也渐由以往国际投行主导的局面,变成由国际投行与中资投行分庭抗礼的局面。投行业务产生的收益渐成为香港中资券商的主要收入来源。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中资背景投行占主板IPO保荐业务市场份额,若以上市家数计算,由2001年约16%升至约41%,股票发行额由2001年约168亿港元增加至2010年约1538亿港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7.9%。

  但出海不可能一帆风顺。由于市场急剧波动,中信证券H股上市时发行价格受压,海通证券H股面临市况也并不乐观。有国际投行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市场上有12家公司正在上市进程中,其中要12月10日之前定价、募集资金规模超过10亿美元的有四家,包括周大福、海通、新华人寿和香港电讯。

  香港电讯昨日公布以下限4.53港元定价,上述投行人士称,目前情况下发行价将受压已毋庸置疑。而此前中信证券获得了六名国际基础投资者“捧场”。该人士称,如今基础投资者的寻找也相当困难。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