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基石投资者基本确定 光大H股IPO路演最快本周开始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12日 01:10  21世纪经济报道

  丁玉萍

  光大银行H股IPO仍然在争分夺秒中,“七、八月份上市”的目标并未放弃。

  继拿到行政审批之后,基石投资者的洽谈与入场是发行成功的另一关键。推迟了IPO路演的光大上市团队,仍在为此做积极努力。

  结果似乎令光大满意。据本报了解,目前已有多家重量级国际投资者表示入股或有入股意向。

  7月11日,接近光大的消息人士告诉记者,“基石投资者无论是数量还是投资者结构,都很不错。这说明国际投资机构对光大的投资价值非常认同。”

  该人士并未透露具体的基石投资者名单,但他透露,其中包括香港本地富豪、国际投资机构、国际金融同业(如大型商业银行、保险机构),以及内地央企集团。

  不仅于此,“主权财富基金也在洽谈中。”该消息人士称。

  基石投资者认购积极

  换言之,光大H股基石投资者的数量与资金占比可能超过市场预期。如此看来,光大银行H股在国际市场上的反响不错,并未出现此前市场传言的“冷遇”局面。

  招商证券(香港)投资银行业务董事总经理温天纳表示,基石投资者具有一年的锁定期,基石投资者的比重,对新股股价稳定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比重越大越好。从近期新股发行情况来看,基石投资者一般为三到五家,资金比重占到H股募集资金量的2至3成,这是市场上的普遍做法。”

  记者尚未获知光大银行基石投资者配售比重。

  光大银行已于上周启动了分析师路演,而更加关键的管理层路演,因市场境况不佳一延再延。按照原定招股预披露书,光大曾计划在6月27日招股、7月初挂牌,此后又调整到7月4日,当日未能如约进行。

  不过光大管理层希望的争取“七、八月份H股上市”的目标并未改变。

  上述消息人士透露,光大最快可能于本周启动管理层赴港推介路演。他还称,“(一切都)按照原定时间表按部就班地进行。”

  上市前夕,光大银行在半年期财报周期截止仅仅八日就公布了上半年业绩情况,继续为投资者打入一记“强心针”,光大也是A股上市银行中首个进行中期业绩快报披露的银行。

  根据7月8日该行公告,光大银行2011年上半年净利润达到91.99亿元,同比增长34.61%。每股收益为0.23元,同比增长15%。

  另,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28.88亿元,同比增长32.19%;营业利润122.78亿元,同比增长32.55%;实现利润总额122.93亿元,同比增长32.94%。

  业绩坚挺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尽管银行股上半年表现不佳,但中资银行业业绩水平仍然坚挺。

  兴业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光大银行的业绩快报数据符合预期,“从有限的数据中我们可以判断出一个行业趋势:也即银行业中报数据并不会像市场预期的那样大幅增加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以应对可能产生的不良。”

  兴业证券认为,www.microbell.com(迈博汇金)从光大银行披露的数据上来看,无论是市场担心的房地产贷款还是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都没有对光大银行的贷款分类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报告表示,光大银行目前 2011 年业绩所对应的估值为:PE 9.41 倍(考虑发行H 股摊薄),明显高于行业平均的7.6 倍的平均水平,PB 1.36 倍(考虑发行H 股增厚),预计完成融资后资本充足率可提高3%以上达到13.5%的较高水平。

  另一位香港投行人士受访时指出,事实上,由于国际市场对中国经济及投资机会的看好,事实上,“国际投资机构都会对光大银行感兴趣,不过,关键是价格。”他认为,光大银行的H股估值从市场同比来说,应参照民生、中信银行

  关于光大H股定价,此前曾有媒体报道,机构投资者报价区间约为PB的1.1-1.3倍,多数在1.2倍以下,因而与光大方面存在巨大的心理落差。不过这一点,上述消息人士予以否认。“(国际投资者提出的)绝对不是这个价格。”他表示。

  所幸的是,推迟路演的这一段时间,香港市场已经从低迷的投资情绪中逐渐恢复,“熊风”渐退。建银国际认为,2011年二季度全球市场的表现受到看淡活动所主导,并将H股、A股的估值推到低位,三季度新出现的一些因素可能会扭转市场对出现超卖的两地股市的负面看法,其中包括内地CPI见顶,以及中国政府因而不再实施更多的信贷紧缩和价格调控措施。2011年上半年强劲的企业盈利等因素也可能重新点燃投资意欲。

【 进入股吧 】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