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就一波三折的中信地产上市计划,在2011年的春夏之交再生波折。5月30日,资本市场有消息称,因中信集团整体赴港上市计划,中信地产单独上市的计划终止,2011年底,中信地产将随中信集团一并赴联交所完成上市。对于中信地产中止上市的消息,中信地产公共关系负责人表示不便评价;对于随中信集团整体赴港上市一事,该负责人表示应向中信集团核实。中信集团相关负责人则表示,鉴于相关监管制度,目前不便发表评论。受到随集团整体上市的策略改变的影响,曾经扩张凶猛的中信地产,其扩张之势已经有所收敛。
整体上市
中信地产官方网站刊载的资料显示,2009年中信地产完成华南公司、华东公司、华北公司的业务整合工作。华南公司原总经理李康(专栏)担任中信地产的新任总裁,2010年,李康又开始担任中信地产的董事长工作。在公司愿景中,中信地产意图成为中国一线房地产开发企业。记者了解到,在完成华东、华南、华北三个地方公司的业务整合后,中信地产确实曾考虑单独上市的发展路径。一位2009年曾为中信地产提供服务的资本市场人士表示,借壳和IPO两种途径中信地产都曾有过尝试。
2009年,资本市场风传中信地产借壳珠江控股上市,后无果而终;此后,资本市场再次传出消息称,中信地产有意借壳粤宏远完成上市计划,随即便被粤宏远发布公告澄清。两次借壳传言后,中信地产IPO的风声渐起。对此,虽然时任中信地产总裁的李康不愿透露更多情况,但对于IPO的尝试,他并未否认。
“应该说中信地产的单独上市也有时运的问题。”长期关注内地资本市场的香港京华一山证券研究机构合伙人尤浩然向记者分析称。他认为,从2009年开始,内地开始对房地产行业进行严厉的调控,与房地产相关的融资、再融资都被无限期搁置。于是,资产优良的中信地产受到累及。记者了解到,与外界传言不同。截至2010年底,中信地产并未向中国证监会递交IPO申请,主要原因是中信地产内部认为政策与市场的时机不甚合适。同时,中信集团在高管层履新后,赴港整体上市的工作加速,随即,集团层面提出,既然累及调控无法在内地完成上市,不如与整体赴港统一上市,一方面解决融资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与中信泰富、中信集团地产业务的同业竞争问题。
暂时收缩
在传出中止单独上市之前,中信地产的房地产开发业务已有暂时收缩的迹象。在北京C BD核心区,中信地产将商业地产项目赢嘉中心卖予万科;同样是在北京,中信地产亦有将开发用地转让给金融街控股的案例。同时,在C BD核心区中服地王的争夺中出面的,是中信集团,而非中信地产。除去这块关注度甚高的土地,整个2010年,在北京,中信地产少有土地进账。其主要的房地产在售项目,亦是2009年陆续开始开发的中信城。而在庐山、博鳌等地大规模土地储备与开发项目,多是在2009年前后获得。
“从财务的角度分析,上市前对于现金流有比较高的要求,这样报表才能好看;房地产行业的财务波动较大,开发周期的前期,往往负债较高,可能会累及集团的负债情况,另一方面,内部理应对不同平台下的地产业务进行整合,这也可能是中信地产暂时在房地产市场中收缩的原因所在。”尤浩然对记者说。
扩张受阻
对此,中信地产、中信集团的相关负责人均表示,在目前的情况下,不便表态。此前曾为中信地产提供过服务的资本市场人士表示,中信集团整体上市后,中信地产的发展能够从中获益多寡,取决于在集团的融资中,中信地产能够分到多少羹的问题,但从目前的情况看,一切并不明朗。
“但是赴港上市至少是比内地资本市场更可控的一条融资途径,很明显,中信地产的资产规模比较大,这意味着内地的壳公司很难满足中信地产的融资需求 ; 至于IPO,又累及楼市调控而无从放行 , 随集团赴港上市显然更为可行。”他说。然而,尤浩然认为,相比于自身单独上市,随集团统一上市的中信地产,在资金调配的使用权与自由度上,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其重大的投资决策,将会受到更多来自中信集团方面的控制,这会在短期内,使中信地产的扩张速度,有所抑制。
“还有一些问题是,中信集团的房地产业务分部在三个平台,中信地产是最主要的平台、其次是中信泰富,再次是中信集团自身持有的一些商用、办公物业,这三者之间的资产如何整合与统一,也将是影响到中信地产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尤浩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