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内地四大房企通过港交所IPO聆讯 融200亿港元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15日 02:19  证券日报

  这四大房企分别是广州恒大地产、深圳花样年、厦门明发集团及禹洲集团,其中恒大地产拟将原定15亿美元集资规模降至7—10亿美元

  □ 本报记者 许 洁

  转眼已到金秋十月中旬,然而房地产商期待的的“金九银十”并没有如期出现,价滞量跌、交投转淡的局面让开发商唉声不断。可是,这样的惨淡境界却没浇灭内地房企赴港上市的热情,甚至还变得更加急切。

  4家已通过聆讯房企

  融资至少200亿

  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调查数据显示,目前至少有30家房企正在进行A股或H股的上市计划。如果这批房企IPO成功,募集资金总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

  据统计,目前总部位于北京的金隅集团、深圳的华南城、上海的恒盛地产以及14日刚挂牌的厦门宝龙地产4家公司均已在香港上市。而总部位于广州的恒大地产、深圳的花样年、厦门的明发集团以及禹洲集团四家房企也已经通过了香港联交所的上市聆讯。另外,上市传闻已久的龙湖地产也可能在本月内完成上市聆讯。据悉,该公司上市初步集资约78亿港元。

  已经通过聆讯的四家房企中,恒大地产计划下周一与明发集团同时进行上市推介,本月23日至29日公开招股,并暂定于11月5日挂牌。据了解,恒大地产此次预计募集资金10亿至15亿美元(约78亿至117亿港元)。明发集团计划筹资最少80亿元。花样年计划本月底招股,11月初挂牌,拟集资46亿元。而禹洲集团准备20日香港上市招股,计划募集资金3-5亿美元。

  这四家公司至少融资200亿元。除了以上这些公司,还有卓越地产、佳兆业等公司正在积极备战香港上市。

  纵观已经在香港上市和通过聆讯的内地房企中,恒盛地产以及恒大地产称得上数一数二的,他们的募集资金额也是不相上下。

  恒盛地产融资额最高达119亿港元,掌门人张志熔也跃上了2009胡润内地富豪榜的第51位。

  频频破发

  赴港上市不再美好?

  对于这些地产公司而言,赴港上市并没有那么一帆风顺。

  比如,9月底上市的华南城以及10月2日上市的恒盛地产,均在上市首日即跌破发行价。此外,近几周以来,香港股市已有5只新股连续在首日即告“破发”。这是不是就意味着香港市场对于内资房产股的不认可?

  “香港市场对于内地房企是存在疑问的,这些疑问都是基于内地房地产的长远发展,这与国家未来的政策以及明年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关系很大。”联达四方总经理杨少峰对记者表示。

  据市场人士透露,恒大地产为预防上市时遭遇市况变动,拟将原定15亿美元集资规模降至7—10亿美元。10月6日,宝龙地产发布公告称,鉴于香港资本市场新股发行方面的波动情况以及公司面向散户发行部分的股份认购不足,计划将首次公开募股筹资规模从6.28亿美元降低至3.53亿美元,而发行价也由原定的每股3.3-4.9港元下调至2.75港元。在宝龙地产内部人士看来,降价、延期实属无奈,因为2008年资本市场以及房地产市场的深度调整使得赴港上市的环境已经发生了改变。

  赴港IPO相对A股容易

  记者发现,有一些地产公司对赴港IPO并不“感冒”,转而选择在A股上市,比如绿地集团、中信地产、万达集团以及农工商房产等均在备战A股发行。

  那么为何成批的地产公司选择此时扎堆赴港上市,而不选择A股?

  “有些房企2007年便开始行动了,但是由于国家宏观调控的转向,未能如愿。但今年总体环境已经有所好转,并且房地产商的业绩都很好。而相对于在A股上市,由于监管部门的一些原因,并没有香港IPO那么容易。因此,赴港上市成为首选。”杨经理表示。

  “买地——圈钱——再买地”,在资本市场疯狂的2007年,这样的资本运作模式让不少地产企业获益匪浅,也引发了房地产业的泡沫。在近几个月多个城市房价出现大幅上涨的情况下,资金过度涌入房地产行业容易造成新一轮的泡沫。为了遏制这一现象,证监会有关负责人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对募集资金用于囤积土地、房源,或用于购买开发用地等的IPO,不予核准。

  看来,这些房企选择A股IPO确实面临难题,还不如直接奔赴香港。

  “圈钱”行为将推高地价房价

  那么他们赴港IPO的动机何在?

  “圈钱,这就是房地产商赴港IPO的目的。”杨经理毫不讳言,“现在房企拿地远不如以前那样容易了,拼的就是资金。谁钱多,谁就买地起地,谁就能占有市场份额。有了地,又能再进行融资,这样便具备了无限扩大的可能。可以说,如今资本运作方式已经成为房地产商的核心竞争力。”

  其实,人们除了关注房地产企业赴港IPO的动机,更关心这样的举动未来会对楼市产生怎样的影响?

  杨经理对记者表示。“长远来看,上市后这些资金会流入楼市,导致楼市资金量扩大。但是土地供应是有限的,因而会推高地价,房价便会跟着上涨。这是一个推波助澜的影响。”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