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热捧中行H股 A股审批已经完成定价可能略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3日 12:19 中国经营报 | |||||||||
作者:巫燕玲 5月11日,市场关注已久的中国银行H股发行正式进入路演阶段。 记者从承销商处得知,中行此次融资额将达到82亿至99亿美元,并因此超越建行,成为全球最大的银行IPO(首次发行)项目。
另据记者了解,同样备受关注的中行A股上市计划也在进行中。据知情人士透露,中行的A股上市时间和H股相隔不会太久,因为中行的上市方案中“A+H”属于“一次审批,分次实施”。由于香港市场和内地市场不同,他认为A股的定价可能会略高于H股。 定价或将突破预期 按照计划,中行将在5月18日公开招股,23日截止公众认购,24日定价,6月1日主板上市。 据中行承销商透露,中行计划发行256亿H股新股,占其扩大后总股本的10.5%,发行价格指导区间为2.50至3.00港元,市净率(发行价与其账面价值比)约为1.9至2.2倍。按照这个价格,其集资额将达到82亿至99亿美元,而如果中行行使超额配售权,首发规模将增加到15%,达到95亿至114亿美元。 此前建行(0939.HK)发行价为2.35港元,市净率约1.96倍。不过目前建行和交行的市价已远高于中行此次的发行价格。 按照定价规则,路演定价是海外发行定价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路演后的价格将成为最终定价。建行当初最后定价在2.35港元,即为当时发行价格指导区间的上限。 凯基证券分析员唐慧敏认为,在此前的策略投资者认购中,香港各大富豪团和地产集团均纷纷踊跃认购。唐认为,按照此趋势,中行在路演之后如果反映很好,价格有可能会更高,甚至超过发行价格指导区间的上限。 尽管香港很多基金经理认为中行的这个价格折扣太低,但在如此炽热的投资气氛中仍旧可以接受。有基金经理表示,在建行和交行良好的市场表现后,中行仍旧是其投资组合中的较好选择。 基金担心认购不中 另据记者了解,中行此次首发已获得12位富豪及财团青睐,认购总值达21.6亿美元,占IPO总额的22%。香港本地富商包括李嘉诚、新世界(资讯 行情 论坛)主席郑裕彤及恒基地产主席李兆基均纷纷认购。另外日本三菱东京UFJ银行、东亚(0023)、平安保险(资讯 行情 论坛)(2318)、中国人寿(资讯 行情 论坛)(2628);新鸿基(0016)、信和(0083)、九仓(0004)、嘉里建设(资讯 行情 论坛)(0683)及南丰集团等集团也率先认购。它们均可获分配1.6亿美元的中行股份。 “即将上市的中国银行或工商银行都有可能成为(中国人寿的)投资对象。我们认为中国银行是一家非常棒的商业银行,我们会努力争取对中国银行的投资机会。”中国人寿保险股份公司主管投资的副总经理刘家德向记者明确表示。 此外,持有中行4.8%的淡马锡,也将行使认购权,在中行上市时认购5亿美元股份,以防止股权被摊薄。 在香港市场上甚至出现有关机构正在大笔沽售建行和交行股票,为认购中行股票做资金准备的说法。有消息说中国人寿就已减持一部分建行的股票,对此传言,刘家德解释说,中国人寿减持建行股票只是一种策略。 无论传言是否属实,中行被热烈追捧已成事实。 唐慧敏告诉记者,由于投资者对中行股票热烈追捧,除去策略投资者认购的中行股票,留给公开投资者的股票已经所剩无几。她预计,中行将像建行一样,行使超额配售权,把首发规模进一步增加15%。她表示,即使这样,对于强劲的市场需求来说,供给依然不充裕。 由于基金也只是在公开招股后才能认购,所以甚至有基金经理担心无法认购到中行股票。 A股审批已经同时完成 在中行H股上市已成定局时,中行A股上市也呼之欲出。 据某位知情人士说,中行的A股上市时间和H股相隔不会太久。因为中行的上市方案中为“A+H”,这属于“一次审批,分次实施”。而记者此前采访香港和内地多位证券人士,他们认为,中行会是A股重开IPO后首发的几只股票之一。 对于中行的A股市场估值,由于香港市场和内地市场的不同,上述人士认为A股的定价可能会高于H股。根据公开资料,中行2005年净利润为259.21亿元人民币,较2004年同期增长16%。倘若中行的H股发行价为上限定价3.00港元,那A股的发行价则将略高于这个价格,但幅度不会太大。 某券商研究员表示,A股市场估值和香港市场正在渐渐趋同,但是仍旧有差距,中行在半年内上市的话,其估值仍旧会比香港市场高。 申银万国(资讯 行情 论坛)研究员励亚敏认为,中行未来在H股的表现对其在A股市场将有连带作用。但其定价要看中行的公司基本面和国内投资者的需求而定。 她认为,中行将来在A股市场的筹资额与其在香港的集资额没有太大关系。在A股市场上的筹资额完全取决于中行将来的发展需求。国内市场并不缺钱,国内股市可以承载中行这样一只股票。她认为,尽管从市值来看,内地市场和香港市场不一样,金融股并不是强势板块,但未来的趋势是国内市场金融板块也将走强。 本报记者万云对此文亦有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