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港股IPO > 正文
 

资源企业上市冲动 政府捆绑整合艰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8日 16:52 中国经营报

  作者:李建、平党鹏

  “我已经很久没有和香港证券机构接触了。”上周,云南冶金集团一位高层对记者表示。由云南冶金集团牵头,2005年6月紧锣密鼓推进的云南矿业集团军赴港上市计划已经搁浅。

  无独有偶,陕西省刚刚整合完毕的延长石油集团、四川省新组建的四川煤炭集团等能源、资源类企业,无不在跃跃欲试赴港上市。

  云冶股份赴港之路

  按照云南省政府的规划,力争3年内新增5至6家上市公司,矿业是首当其冲的重点产业。但如今,政府在尽了最大努力之后,“云南冶金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云冶股份)”仍无法在H股挂牌。

  “省政府是批过这样的方案,但是现在这件事停了下来。”云南冶金集团总公司一权威人士透露。

  这里提及的方案是由云南冶金集团总公司作为主发起人,联合

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云天化集团、云南锡业集团、云南铜业(集团)共同设立云冶股份,并申请香港上市的计划。据了解,该方案由云南省国资委上报云南省政府,并于2005年6月获批。

  根据方案,云南冶金注册资本为18.06亿元,股本总额为18.06亿股,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元。其中,云南冶金集团总公司以其持有的公司及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000807.SZ,下称“云铝股份”)全部股份出资,持有17.35亿股,占总股本的96.09%,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持有3561.33万股,占总股本的1.97%;云天化集团持有2000万股,占总股本的1.11%;云南锡业集团持有1000万股,占总股本的0.55%;云南铜业(集团)有限公司持有500万股,占总股本的0.28%。

  但方案获批后,云冶股份组建事宜一拖再拖。记者向云冶集团运作此事的负责人求证时被告知:“这次重组涉及各关联方利益分配问题,组建过程相当复杂,难度不小。”

  资源命题下的政府推力

  云南省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矿产资源重组,这已经是第二轮。

  2002年5月,由云南省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三家股东共同持股的新昆明钢铁集团成立。一年半之后,经省政府批准,昆钢集团公司以钢铁主业资产作为出资,联合省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省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云锡集团、云铜集团共同发起设立昆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随后推动昆钢赴港上市。但是去年终因发行价格不理想,达不到昆钢上市融资目的,暂停下来。

  这次云冶股份上市停顿,也被认为与发行价格有密切关联。此前,云冶集团高层的打算是,拟以10~15倍市盈率发行上市,集资10亿元,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投建越南氧化铝厂。但从目前情况看,云南省政府3年内新增5至6家上市公司的计划恐怕要落空。

  与云南省同样心焦的还有陕西省政府。达尔曼和数码测绘退市,?鄢ST精密、?鄢ST长岭命悬一线,让陕西省政府把希望寄托在刚刚完成整合的延长石油集团。在去年底的一次股改会议上,主管副省长赵永正提出要将陕西主流产业拿来上市,第一步就是将延长石油的化工产业包装出来。

  “由于中央对地方的矿产、能源开发权利没有明确界定,现在地方将这一开发步伐加快了。”中国社科院宏观所研究员袁纲明表示,能源、资源型企业纷纷筹划包装上市就是例证。

  各怀心思的资本冲动

  据消息人士透露,尽管推进不利,云南矿产资源型公司依然潜流暗动。特别是一些上市公司加快推进

股权分置改革,预计今年下半年,香港股市将逐渐刮起一场云南矿产概念股旋风。其中,云铜集团拟在港上市融资至少10亿元人民币,云铜集团将为新公司注入该集团的铜矿石储备项目和旗下云南铜业64.84%的股份。

  而在云南省政府进行第二轮资源企业整合的时候,民营资本和外来资本都开始盯上云南矿业。“政府的目标是让国有大型企业保持控股,但通过引入战略股东、上市融资等开发这些优势资源。”一位进入云南矿业的房产

开发商表示。

  国企要走的最快捷路是赴香港上市融资。“但单靠云冶集团牵头显然不行,云冶没有云铜集团实力大,很难真正实现整合,”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周明认为,中铝集团海外上市为国内资本开了个好头,尤其是资源类产业资本纷纷觉醒,但是将这种冲动转化为资本力量仅仅靠政府撮合远远不够。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王震表示,像延长石油集团这种新生能源型企业,应该抓住时机集合自己的上下游石油产业链,通过赴港上市发展起来。只要设计合理的股权结构和控制股本比例,就可以避免一方面想突围,一方面又担心被国际投机资本控制的问题。但延长石油集团董事长才玮辉却向记者表示,现在还不敢谈及上市,多个层级组成的股权结构使整合难度太大。

  “企业要搞明白赴港上市的目标是为什么,一方面不能为了政府业绩急功近利,一方面不能以太低的发行价格进入,否则实现不了融资目的,将是最大的失败。”能源分析师侯继雄表示,国企在香港上市只能一次融资的案例并不鲜见,同时也要规避被国际投机资本并购赚取差价的风险。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6,9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