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港股直通车开通时机是否已成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30日 10:05 中国经济时报

  -张炜

  随着港股出现大幅调整,“港股直通车”的话题再度引起各方关注。上周,香港市场上有传闻称,预计“港股直通车”最快将在四五月开通,因为内地教育投资者的工作已经做得差不多。

  “港股直通车”是否准备到位?首先要回头看港股的调整。恒生指数去年10月30日创下31958.41点的新高,今年1月22日最低跌至21709.63点,期间调整幅度达32.07%。此后虽出现较大幅度的反弹,特别是23日指数上涨10.72%,但在28日又一次遭遇大跌,目前尚未出现止跌企稳的迹象。对国内本来打算“赶头班车”的投资者来说,“港股直通车”的晚点,使他们幸免于难。倘若去年国庆前后就急于开通“港股直通车”,香港市场虽有内地资金“增援”,也未必能够逃过次贷危机带来的震荡。这一点从亚太股市的普跌及A股市场的重挫中就可以看到,“港股直通车”的资金效应可以减少港股的调整幅度,但难以改变港股的高位调整走势。港股近几年总体较为风光,恒生指数从2003年4月的8300多点起一路攀升,较大的涨幅难免积累一定的风险。再加上“港股直通车”政策宣布后的急涨,指数岂有不调整的可能。也正因为此,港股近期的下跌缘于美国股市震荡,但恒生指数的跌幅却远大于道琼斯指数。

  如今“港股直通车”再成热议,上周更是传闻接连不断。一种说法是,外管局官员表示正研究“港股直通车”;另有消息称,香港东亚银行高管表示,预计“港股直通车”最快会在四、五月开通。不过,渣打香港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洪丕正认为,“港股直通车”开通的时间需要取决于风险及机制等因素,具体时间目前仍然难以确定,但内地期望增加渠道,让资金流出去的趋势是肯定的。

  有人认为,大幅调整降低了港股的市场风险,尤其是A股与H股价差拉大,凸现了港股的投资价值。如果现在不趁股市调整之际抄底入市,以后恐怕很难有这样的机会。另一方面,港股此番调整是最好的投资者教育,让内地投资者看到了海外市场的风险,认识到国际股市之间的联动性,以及基本面预期变化对海外市场的影响。特别是QDII被港股调整所拖累,使内地投资者意识到海外市场并非遍地是黄金,即便较A股打了折的H股照样也有市场风险,例如,中国石油H股3个月差不多被“腰斩”半截。

  那么,“港股直通车”的开通是否真的时机成熟呢?需要提醒的是,在次贷危机尚未结束前,让投资者贸然参与港股投资,肯定不是稳妥的做法。

  所谓时机成熟,至少应包括两个含义,一是投资者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有能力和有意识防范投资风险。就目前的情况看,若认为内地投资者旁观了一次港股调整就投资者教育到位,恐怕是一种幼稚的想法。看到港股的震荡调整,不代表其入市后能够应付港股的市场风险。QDII基金在去年开始运作之前,次贷风波于8月份对全球股市有过一波影响,但QDII基金偏偏错误地急于建仓,充分反映出其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力,8月份的市场震荡没有对QDII基金起到任何风险教育作用。内地个人投资者同样如此,匆忙闯入海外市场很可能重蹈QDII基金的覆辙。事实上,有关方面只是暂时把“港股直通车”计划放在一边,针对港股的投资者教育在内地开展得非常有限,大部分投资者甚至缺乏港股投资的基础知识。

  二是市场风险相对较低,不会重演当年B股对内开放后的“大起大落”。港股目前仍受到美国股市震荡的影响,28日又一次暴跌,当日恒生指数跌去4.25%。至少在今年上半年,很能说次贷危机的影响能够划上句号。美林集团CEO塞恩26日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提醒,“次贷危机的根源,是美国房价下降。美国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及美联储的大幅降息,对房价并不会产生直接影响,所以房市远未见底。”

  既然次贷危机还会“余震”不断,又怎么能够让本来就缺乏风险防范能力的内地投资者到香港股市去轻易冒险?“港股直通车”带来的资金效应,或许对港股减缓次贷冲击有积极作用,但也可能使内地资金成为牺牲对象。对于这一点,管理层务必有清醒头脑。港股的调整难免使香港方面对“港股直通车”的开通呼声增强,但在决策时,不能单把“港股直通车”视作救市之策,而必须考虑得更加全面。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