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电力设备:群雄逐鹿 鏖战在即 产业报告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4日 11:51 顶点财经
招商证券 王鹏 投资要点: 一、世界风电发展现状与经验 风力发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运作的条件:风力发电在可再生能源中技术最为成熟,过去20年里风力发电成本下降了80%,成为发电成本最接近火电的新能源。这使得风力发电具备了大规模商业化运作的基础。至2006年底,全球风电装机容量约为7422万千瓦,当年风电新增装机1500万千瓦。预计到2020年风力发电量比重可升至12%。 单机容量加大,风能转换效率不断提高:世界风电设备技术发展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单机容量不断增大;变桨变速恒频型风电机组取代失速型风电机组;发电机驱动方式由直驱式和混合式取代双馈式。 政策支持:国外风电发展的成功经验:风电发展较快的国家,如德国、丹麦、印度等国的风电产业都无一例外的得益于政府对风电产业的政策支持。政府通过财政资助、税收优惠、专项低息贷款、国际援助项目等措施积极培育国内风电市场和风电设备制造企业。 二、我国风电发展现状..我国风力资源储量:“三北”地区和东南沿海储量丰富。我国风能资源总储量为32.26亿千瓦。陆地10米高度层实际可开发的风能储量为2.53亿千瓦,近海地区可开发风能储量为7.5亿千瓦,共计10亿千瓦以上。 我国风电发展规划与相关政策:从2005年开始,我国加快了风电发展速度,不断出台各种扶持政策,促进风电产业发展。这些政策以《可再生能源法》为基础,主要涉及技术要求、国产化要求、价格扶持、上网保障、税收优惠、专项资金、产业发展等方面。有效的促进的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 国内企业逐步取代外国企业在国内的市场份额:随着我国风电装机容量的不断增长,国内有20多家企业陆续进入到风电设备生产领域,并逐步取代了外国企业在国内的市场份额。 国外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在中国建厂情况:在中国努力扶持国内风电设备生产企业的情况下,国外企业开始转而实行在中国建立风电零部件生产基地的策略,主要生产叶片和齿轮箱等工艺要求较高零部件。 三、风电产业发展模式和投资建议 风电发展模式:特许权招标。2003年起,国家发改委开始推行风电特许权项目招标,大规模商业化发展风电。特许权招标使风电上网价格明显下降,改变了风电场电量销售的困境,促进了风电设备的国产化。 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的发展前景:国内市场风电机组的平均价格为7000—8000元/千瓦。由于目前大多数风电整机生产厂商的零部件都为外购件,风电整机的毛利率仅为10%。我们认为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的盈利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为提高盈利能力,掌握市场的主动权,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开始形成向上游或下游扩展的两种发展战略。 投资建议:从2007年至2020年,风电设备制造业将出现较快的发展,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19%。但随着竞争趋于激烈,只有资金实力、技术实力最强和市场资源最丰富的3到5家企业将成为最后的赢家。我们看好的上市公司有:东方电气、湘电股份、金风科技。 一、世界风电发展现状与经验 (一)风力发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运作的条件 风力发电在可再生能源中技术最为成熟,过去20年里风力发电成本下降了80%,成为发电成本最接近火电的新能源。这使得风力发电具备了大规模商业化运作的基础。从1997年-2006年,全球风电装机容量年平均增长率约为25%。至2006年底,全球风电装机容量约为7422万千瓦,当年风电新增装机1500万千瓦。目前,风力发电量约占世界总电量的0.7%,预计到2020年风力发电量比重可升至12%。 欧洲是风电发展的领先地区:风力发电的领先国家有德国、西班牙、美国、印度、丹麦等,它们同时也是风电设备的制造大国。欧洲是世界上主要的风电市场和设备供应商。.. 2006年全球风电装机容量7422万千瓦,其中欧盟25国总量为4855万千瓦,占65%。 在全球风电制造业中,欧洲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在2006年全球已安装的风机中,欧洲企业生产的产品份额占85%,在2006年当年新增份额中占据75%,逐步形成了以丹麦的Vestas、西班牙的Gamesa、德国的Enercon、Siemens和Repower为代表的一批世界级风电制造企业。 目前,欧洲是世界各国风电制造企业的重要技术供应商,向世界各地输出技术已经成为欧洲风电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世界风机双馈齿轮驱动技术、无齿轮直驱技术和混合驱动技术三大技术都是首先在欧洲发展起来的。我国30多家风电制造企业的原始技术均来自欧洲。欧洲以外的大型风电制造企业有美国的GE Wind和印度的Suzlon等。 (二)单机容量加大,风能转换效率不断提高 目前大型风力发电机均采用水平轴式设计,即转动轴与风向平行。水平轴式风力发电机包括叶轮(由叶片和轮毂构成)、齿轮箱、发电机、塔架、基座、控制系统、制动系统、偏航系统等。其工作原理是由风力带动叶轮转动,叶轮通过主轴连结齿轮箱,叶轮产生的动能经齿轮箱加速后带动发电机发电。 世界风电设备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是风电机容量加大,风能转换效率不断提高,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 1、单机容量不断增大,单位成本不断下降。 单机容量增大使得世界各国的平均装机容量不断增大,风电的单位成本不断下降。目前,国外的主流机型为1.5MV,2.5MV和3.5MV,并已经研制出了5MV的样机。单机容量越大,发电效率就越高,有利于进一步降低风电价格。 目前欧洲陆上风电每千瓦装机的投资成本为800至1150欧元,发电成本为0.04至0.06欧元/度。有研究称,随着技术的进步,2010年风电成本将下降至0.03欧元/度(假设装机成本降至628欧元/千瓦);到2020年,再降低至0.0234欧元/度(装机成本为497欧元/千瓦)。届时,风力发电的成本已与火电成本相近。 2、变桨变速恒频型风电机取代失速型风电机。 传统失速型风电机启动风速约为2.5-4米/秒,风速12-15米/秒时达到额定的输出容量。 风速若超过25m/s,固定攻角的叶片就完全失速。 变桨调节技术是指根据风速的变化调整风轮叶片的安装角,当风速大于额定风速时,风电机组仍可以保持稳定的输出功率。变速恒频风电机可根据风速变化调节发电机转速,以适应风速变化引起的风电机功率的变化,最大限度的利用风能,因而效率较高,同时可以较好的调节系统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因此变桨变速恒频型风电机将逐步取代风能转换效率较低的失速型风电机。 3、发电机驱动方式由直驱式和混合式取代双馈式。 风力发电机组中风轮驱动发电机的方式有三种方式: 第一种为双馈式,即风轮轮毂通过多级齿轮增速箱驱动双馈异步发电机 第二种为直驱式,由风轮直接驱动多极同步发电机; 第三种为混合式,由风轮通过单级增速装置驱动多极同步发电机。 直驱式在传动链中省掉了齿轮箱,降低了机械故障的概率和定期维护的成本,同时提高了风电转换效率和运行可靠性,但是电机的设计成本也有所增加。混合式驱动方式旨在综合上述两种驱动方式的优点,改进直驱式的不足。从国际市场来看,直驱式和混合式的市场份额逐步增大。 (三)政策支持:国外风电开发的成功经验 政府对风电产业的政策支持: 风电发展较快的国家,如德国、丹麦、印度等国的风电产业都无一例外的得益于政府对风电产业的政策支持。政府通过财政资助、税收优惠、专项低息贷款、国际援助项目等措施积极培育国内风电市场和风电设备制造企业,不仅大幅提高了本国的风电装机容量,还培育出了世界级的风电设备企业。 德国是世界风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 2006年德国风电装机容量达到2062万千瓦,并网发电量达306亿千瓦时,占该国当年用电消费量的5.7%。随着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德国培育出了Enercon、Siemens、Repower和Nordex等大型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在德国风电产业的发展历程中,政府的各种扶持政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政策如下: 强制实行风电上网,并规定最低价格。德国于2000年开始实行《可再生能源法》,该法案规定德国的电网运行商必须以规定的最低价格收购可再生能源发电。最初设定的风电上网电价为8.19欧分,2007年1月1日起降为5.17欧分。 财政资助和项目贷款。从70年代开始,德国政府就向本国的风电技术研究项目提供财政资助,资助金额居欧盟各国之首。同时政府与银行合作,为国内大型的风电项目提供低息贷款。 对外援助项目。为鼓励本国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的发展,德国政府积极向伙伴国援建风电项目,并要求受援国全部使用德国企业的设备。这样不仅抢占了国际市场份额,而且为德国风电设备制造企业提供了大量项目补贴,资助了Enercon、Siemens、Repower等一批本国企业的快速发展。 建立风电认证体系。欧盟委托欧洲风能协会制定风机发展的标准和认证体系,并要求欧盟各成员国积极配合。在德国风电认证体系建立后,所有在德国安装的风力发电机必须经过相关部门的认证。认证体系的建立,不仅可以鼓励风电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而且可以规范成熟机型和频谱,增加零部件的通用性和互换性,提高风电机的可靠性,降低发电成本。 丹麦是世界上较早开始进行风电研究和风能开发的国家。 丹麦拥有Vestas这样的世界级风电设备制造企业。丹麦从70年代末期就对风电的发展提供了各种直接补贴和鼓励政策。 政府资助技术开发。和德国政府一样,丹麦政府从70年代起就积极资助风能关键技术研究,并向风力发电设备企业提供政府担保贷款,目的是降低大型风力发电系统的成本,使风电可以与传统电力竞争。同时,丹麦政府较早建立起了国家风电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为风电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对外援助项目。丹麦政府向有信用保障的发展中国家提供8至15年的无息贷款,支持发展中国家建设风电场。所需风电设备由丹麦风电企业提供。有时丹麦政府还向受援国无偿捐赠丹麦企业生产的风电机组。 风电机认证体系。丹麦的风电机认证体系包括一般技术标准,基本试验标准,输出功率曲线标准,地基标准等技术性规定。该认证体系的推出为风力发电机组的批量生产提供了统一标准和质量要求,使得风电机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零部件通用性增强,风电机的成本逐渐下降。 印度是发展中国家发展风电的典范。 2004年印度风力发电装机容量达298.5万千瓦,位居全球第五,2006年超过传统风电强国丹麦,跃居世界第四位,达到627万千万。印度已经建立了完成风电设备产业,能生产70%的风机零部件及1.5兆瓦以上级别的风机整机,风机及部件还出口欧美等国。 印度政府扶持风电产业的政策有: 税收优惠。政府允许风电项目的设备快速折旧,并可以享受10年免税期;对风电上网电价免征所得税;对风电机制造所需关键零部件,如专用轴承、齿轮箱、风机控制器、叶片等免征或减征进口关税。 建立保障风电上网的法律法规。印度在颁布2003年电力法(Electricity Act2003)后,各州电力监管委员会均规定了本州的风电上网价格和电网公司购买各种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最低比例。 成立国家级风能技术研究中心。印度在上世纪80年代就成立了非传统能源部(MNRE),并建立了风能技术中心,大力开展风力资源勘测工作和技术研发,建成200多座风力监测站,形成全国性的风能监测网络。现在非传统能源部(MNRE)已经可以利用现有监测手段,为全国各风场的商业开发提供各种信息。 二、我国风电发展现状 (一)我国风力资源储量:“三北”地区和东南沿海储量丰富 据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估算,我国风能资源总储量为32.26亿千瓦。陆地10米高度层实际可开发的风能储量为2.53亿千瓦,近海地区可开发风能储量为7.5亿千瓦,共计10亿千瓦以上。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以下地区: 东南沿海和附近岛屿是风力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东南沿海地区有效风能密度在200W/㎡以上,沿海岛屿风能密度在500W/㎡以上,可利用小时数为7000-8000小时。 新疆北部、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地区,如阿拉山口、达坂城、辉腾锡勒、锡林浩特的灰腾梁等,有效风能密度在200W-300W/㎡,可利用小时数为5000-7000小时。 黑龙江、吉林东部,河北北部和辽东半岛的有效风能密度为200W/㎡,可利用小时数为5000小时,也是风能较丰富的地区。 目前中国已经建成的风电场平均利用小时为2300小时,主要位于西北、华北、东北及东南沿海。我国并网风电建设规模较大的省份为:内蒙古、河北、吉林、辽宁、广东、新疆、黑龙江、宁夏、山东、甘肃等。 (二)我国风电发展规划与相关政策 加大清洁能源比重:“十一五”期间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基本方针是“提高能源效率,保护生态环境,有序发展水电,优化发展煤电,积极推进核电建设,适度发展天然气发电,鼓励新能源(风力、太阳能、生物质能)发电,带动装备工业的技术进步。”国家发改委对我国的电源结构的调整中对可再生能源的占比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加大了清洁能源的比重。 上述地区是我国风能资源较丰富,风场条件较好,具有开发前景的主要区域。 从2005年开始,我国加快了风电发展速度,不断出台各种扶持政策,促进风电产业发展。这些政策以《可再生能源法》为基础,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我国风电发展的具体目标:2007年8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了风电发展的具体目标:摇钱术:分层递进选股法 到2010年,全国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重点在东部沿海和“三北”地区,建设30个左右10万千瓦等级的大型风电项目,建成1~2个10万千瓦级海上风电试点项目。 到2020年,全国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建成若干个总装机容量200万千瓦以上的风电大省。建成新疆达坂城、甘肃玉门、苏沪沿海、内蒙古辉腾锡勒、河北张北和吉林白城等6个百万千瓦级大型风电基地,并建成100万千瓦海上风电。 (三)国内企业逐步取代外国企业在国内的市场份额 从2005年开始,我国的风电产业得到了较大发展。随着我国风电装机容量的不断增长,国内有20多家企业陆续进入到风电设备生产领域,并逐步取代了外国企业在国内的市场份额。 国内风电设备的代表:国内风电设备的制造企业中,以新疆金风、东方汽轮机、大连华锐、浙江运达为代表,通过引进和消化国外风电设备生产企业的技术,形成了较大的生产规模。2006年,我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33.7万千瓦,其中内资企业占41.2%,外资企业占55.1%,合资企业航天安迅能(CASC-ACCIONA)占3.7%。内资企业的市场占比较2005年提高了11.8个百分点。 国内未来风电设备市场将以1.5MW以上机型为主:我国目前的风电机组仍以750万瓦为主。截至2006年,我国风电机组1MW以下得机组占总装机容量的70%,1MW-2MW之间的风电机型只占26%,2MW以上机型占4%。 根据国家发改委规划,我国未来的风电新增装机将以1.5MW、2MW机型为主,1MW以下机型所在比重将逐渐降低。因此具备1.5MW以上机型生产能力的企业将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少数企业具备兆瓦级风电机组的生产能力:国内企业中只有新疆金风、东方汽轮机和大连华锐具备1.5MW风电机组的生产能力,并都在研制2MW以上机型。2007年10月,湘电股份率先研制成功了2MW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同时该公司与日本原弘产合资(各占50%)的湖南湘电风能有限公司,生产的2兆瓦直驱式风力发电机组在内蒙古大唐国际卓姿风场正式并网发电,标志着湘电股份成为兆瓦级风电机组市场的有力竞争者。 风力发电机整机制造企业:我国从事风力发电整机生产和计划进入该生产领域的企业有十多家,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差别较大,预计在未来3年中将经历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最终形成5家左右主要竞争者。 风电设备零部件生产企业:风力发电机组组件共可分为叶片系统、电力系统、传动系统与控制系统。其中主要零部件有:叶片、齿轮箱、发电机、轮毂、主轴、电控系统、塔架等。 在所有零部件中,叶片、轮毂、齿轮箱、发电机四个部件占到了总成本的50%。由于上述部件的技术要求较高,目前以进口产品为主,但国内已经有厂家开始生产。 叶片:材料为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和碳纤维。随着风电机组单机容量不断加大,所需叶片的长度增加,制造难度也不断加大。兆瓦级的叶片是目前供应较为紧张的零部件。 轮毂:由球墨铸铁在零下40摄氏度低温条件下铸造成形,是将叶片连接到主轴上的部件。风电机组对轮毂在低温条件下的抗疲劳性能要求很高。 齿轮箱:变速恒频双馈式风电机组的重要部件。风电机组对齿轮箱的质量要求较高,如果发生故障,维护成本很高,因此目前国内风机中多采用进口齿轮箱。国内能够生产风电齿轮箱的企业有南京高速齿轮箱厂、重庆齿轮箱厂和杭州齿轮箱厂等。 发电机:技术壁垒相对较低,国内生产厂家目前已经可以生产1.5MW变速恒频发电机和2MW直驱式永磁发电机等高端产品,进口替代性较强。 轴承:目前风电设备行业中最紧缺的零件。国内风电机组生产企业所需轴承主要来自瑞典SKF、德国Schaeffler以及美国的Timken公司。国内企业已经开始研制风电机组轴承,但出于产品质量的担心,风电设备企业还未大量应用国产轴承。 (四)国外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在中国建厂情况国外风电设备生产企业占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的比重逐年下降: 从2005年70%下降到2006年的55.1%,2007年所占比重将进一步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发改委规定风电设备的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 国内风电机组整机的售价低于国外风电机组价格,国外生产企业更加注重欧洲和北美地区的市场争夺。 在中国努力扶持国内风电设备生产企业的情况下,国外企业开始转而实行在中国建立风电零部件生产基地的策略,主要生产叶片和齿轮箱等工艺要求较高零部件。 三、风电产业发展模式和投资建议 (一)风电发展模式:特许权招标特许权招标:是指政府在选定风电场建设项目后,规定项目建设规模、工程技术要求等条件,通过公开招标将风电项目的经营权交给中标的投资企业。 2003年起,国家发改委开始推行风电特许权项目招标,大规模商业化发展风电。2003年到2006年,中标项目规模合计约为2450MW。 政府承诺在一定时期内实行招标确定的固定电价政策,要求电网公司全额收购风电场所发电量,并负责建设电力输送的相关工程。 中标的项目公司按照特许权协议中规定签署的长期购售电合同,把电力出售给电网公司,电网公司按照政府的差价分摊政策将电力出售给用户,并将风电的高价格公平分摊给电力用户。 风电与常规电源的电价差分摊: 《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中规定省电网公司要按照与中标人签订的购电合同收购风电项目全部电量。 风电与常规电源的电价差在省电网内分摊(2006年起在全国分摊)。 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上网电价高于当地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的部分等费用,通过向全国电力用户统一征收电价附加的方式解决。 各省级电网企业按其销售电量占全国的比例,分摊全国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额,其实际支付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与其应承担的电价附加的差额,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调配。 目前我国已投入运行的风电场电价分为两类: (1)政府审批电价,即按照风电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结果核定的电价,截止2005年该类上网电价最高1.2元/kWh,最低0.46元/kWh。 (2)招标电价,2003年到2006年共有11个风电特许权项目招标,中标上网电价最高0.519元/kWh,最低0.382元/kWh。 国产化要求:从2006年开始,特许权招标开始采用项目投资企业和风电设备制造企业捆绑招标的方式。每个投资商必须与一个风电设备制造企业联合投标,风电设备制造企业须向招标方提交承诺函,保证提供国产化率达到70%的风电机组。投资商在中标后,只能采用投标书中确定的风电设备制造企业提供的设备。 特许权招标制度对风电产业发展的影响: 在风电特许权协议框架下,电网公司与项目投资商签订长期购售电合同,保证全部收购项目的可供电量,改变了以往风电上网难的困境,使风电项目摆脱了产品销售的困境。 投资商与风电设备制造企业捆绑招标和国产化率70%的要求,保障了国内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的市场空间,促进了风电设备的本土化生产。目前至少有5家世界大型风力发电设备制造商开始本土化制造的准备工作。 促进了风电上网价格的明显下降,有利于风力发电的商业化推广。但是,过低的中标电价会引起行业内的恶性竞争,因此,从2006年起,评标的五项内容中(上网电价、本地化方案、技术方案、财务方案、投融资能力),上网电价的权重由40%降至30%。 (二)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的发展前景 盈利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国内市场风电机组的价格为7000—8000元/千瓦。一台1.5兆瓦的风电机组的售价约为1050万至1200万元。由于目前大多数风电整机生产厂商的零部件都为外购件,风电整机的毛利率仅为10%。相比之下,国外市场上风电机组的售价一般为9000-12000元/千瓦,国外生产厂家的毛利率为15%-20%。我们认为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的盈利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两种发展战略: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的上游是风电机组零部件生产厂商,下游是风电项目投资商(多为大型电力公司和其下属专门从事风力发电项目投资的电力公司)。为提高盈利能力,掌握市场的主动权,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开始形成向上游或下游扩展的两种发展战略。 战略一:向上游零部件制造业扩展,提高风电机组的毛利率。采用这种战略的代表企业有东方电机和湘电股份。目前,国内风电整机生产企业所需零部件大都从外部购买,致使毛利率较低。 东方电机:目前已经自主生产轮毂、发电机,并在天津设立了叶片厂,将于2007年底投产,2008年将达到300套风机叶片的产能。 湘电股份:参股公司湖南湘电风能有限公司生产2MW直驱式风力发电机组。 湘电股份已研制成功了2MW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可以替代从ABB进口的发电机。2008年湘电股份形成180台发电机的产能,以满足风电整机的生产需要。此外公司还积极筹划进入风电机组轴承生产领域。 战略二:向下游风电项目投资领域扩展,争取市场的主动权。采用这种战略的代表企业有金风科技和华仪电气。 金风科技:风电机组生产采取自主设计风电机组和零部件,外购零部件进行整机组装的方式。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将向风电项目投资领域扩展,不仅向风电项目投资商提供风电场规划、项目可行性评估、设备安装调试、项目工程监理等服务,还将利用自身经验直接从事风电场的投资开发。 华仪电气:凭借在风电场勘测方面的优势,同过风力资源勘测项目与风电场经营者达成风电设备采购协议,并积极合资参与风电场的开发建设。 谁有可能成为最终的胜者?目前国内从事风电整机生产的企业将近20家,未来3-5年,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只有具备具备强大的资金实力,技术实力和市场资源的3至5家企业有可能成为最终的胜者。 条件一:资金实力。风电机组生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据估算,生产兆瓦级风电发电机组的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投入和流动资金的需求在3-4亿元左右。而且后续的研发设计投入和市场竞争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一般的中小型企业很难负担的起。 条件二:技术实力。风电设备生产企业在向1.5MW、2MW、3MW的大容量机组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有强大的技术吸收和创新能力,必须拥有一个强大的技术研究团队。未来的竞争中,人才将成为争夺的重点。因此,只有具有充足的技术力量储备的公司才能取得主动。 条件三:市场资源。我国风电项目的投资商主要是国内大型电力集团,以及这些集团旗下专门从事风电投资的电力公司(如国电集团旗下的龙源电力集团)。 风电设备制造企业需要与上述电力集团形成密切的合作关系,才能参与风电项目的捆绑式招标。大型国有电力设备制造企业与电力集团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具有先天的资源优势。 (三)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的投资建议 “后来者居上”:根据上述分析,我们认为风电设备制造企业中将形成“后来者居上”的态势,即新进入风电设备市场的大型制造企业,如东方电机、湘电股份、大连华锐、航天安迅能等公司,将依靠其技术优势和资金实力,逐步挑战原有生产企业如金风科技、浙江运达等公司的市场地位。而很多资金实力不足,技术力量较弱,机型容量较小的公司将被迫退出竞争。 我们看好的上市公司有:东方电气、湘电股份、金风科技。 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优势: 具备1.5MW机组批量生产能力:东方电气下属东方汽轮机厂于2004年与德国Repower公司签订风电机组生产许可证协议,公司目前已经形成1.5MW变速恒频双馈式风电机组的批量生产。预计2007年公司将生产风电整机200台套。2008年将达到600-800台套。 零部件自产能力强:公司注重提高零部件的国产化率,已经自主生产轮毂、发电机、变频器,而且在天津设立的叶片厂将于2007年底投产。虽然风电机组目前的毛利率只有8%,但随着零部件的自产化率的提高和生产规模扩大,未来的毛利率可增加到15%左右。 订单充裕,市场占有率有望大幅提升。风电整机在手订单150亿元,其中今年新增订单60亿元。第四批风电项目特许权招标中,内蒙古锡盟灰腾梁30万千瓦风电特许权项目由北方联合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和以中广核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为主的联合体同时中标,分别采用华锐风电科技有限责任司和东方汽轮机厂的设备。这充分证明了东方电气风电设备的竞争力。 市场资源优势:东方电气集团与五大电力公司的长期合作关系,为公司未来在风电领域的发展提供的有利的支持。 湘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的优势: 形成2MW直驱式风电机组批量生产能力:湘电股份与日本原弘产合资(各占50%)的湖南湘电风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风能公司),成功生产出了2兆瓦直驱式风力发电机组。风能公司现有风电机组订单115台,总金额约13.42亿元。公司预计2008年产量可达到160台。按照国内风电机组7000元/千瓦的价格估算,每台价格约为1400万元。利润率为8%。 自主生产2兆瓦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湘电股份生产的2兆瓦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是目前国内单机功率最大的风力发电机。与传统机型(双馈异步式)相比,具有效率高、维护简单、上网电源质量好等优点。2兆瓦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批量生产后,售价为320万元/台,毛利率约为35%。扣除当期费用后每台净利润大约在80万元左右。2008年该型号电机产能有望达到180台,预计2008年利润贡献可达1.44亿元。 与大唐集团联手发展风电产业:湘电股份与大唐集团结成稳固的战略联盟,合作开发风电产业。2007年8月,湘电股份与其风电战略合作伙伴中国大唐集团共同出资(股权比例:湘电股份70%,大唐集团30%)组建了“湘电福建风能有限公司”,在福建漳州地区打造沿海及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的研发和制造基地。该项目总投资额为2.5亿元,初步设计产能为100台套。 技术实力较强:湘电股份是国家发改委“863计划”确定的兆瓦级风电产业化基地。公司的企业技术中心在全国438家技术中心评比中排名第98位。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优势: 国内最早的风电设备制造企业,技术成熟,产业化程度高。自1998年成立以来,不断吸收国外风电机组设计和生产技术,成为国内风电设备企业的龙头企业。截至2006年末,金风科技的国产风力发电机组总装机数量1676台,装机容量138.86万千瓦。 产业化程度高:公司目前有德国、北京、新疆三大研发基地,新疆、北京、包头三大兆瓦级风电机组制造基地,以及新疆、承德、宁夏三大750千瓦风电机组总装厂。公司成熟机型是600kW、750kW,研发机型包括2500kW和3000kW。预计2007年可生产1.5兆瓦风机80台,2008年可生产200台。 市场占有率高:2006年金风科技在中国新增风电装机市场占有率达到33.29%,位列第一。随着掌握风电整机技术的企业数量增加,金风科技的市场占有率将逐步下降,但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2006年第四批风电项目特许权招标中,内蒙古包头巴音20万千瓦风电特许权项目由以龙源电力集团公司为主的联合体中标,将全部采用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设备。 建立了完整的零部件采购体系:金风科技所需零部件由供应商按照金风科技的技术标准提供。公司已经建立起完整的零部件采购体系,而且国产化率逐步提高。除兆瓦级叶片、主轴承、制动器等少数部件仍需进口外,其他零部件基本实现了国产化。 积极向下游产业发展:金风科技在加强兆瓦级风电机组的研制和生产的同时,积极向风电技术咨询服务和风电场投资领域发展。 结论:从2007年至2020年,风电设备制造业将出现较快的发展,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19%。但随着竞争趋于激烈,只有资金实力、技术实力最强和市场资源最丰富的3到5家企业将成为最后的赢家。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