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子行业发展不平衡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4日 09:08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化工各子行业发展并不平衡。其中截至三季度,基础化学原料利润增幅达到了133.33%,成为化工行业利润增长的先锋。利润增幅超过60%的子行业有无机酸制造业(66%)、无机碱制造业(119.6%)、有机化学原料制造业(182.3%)、合成纤维单体制造业(90.9%)、其他合成材料制造业(70.2%),另外磷肥行业共实现利润同比增长也达到58.8%。

  化肥:长期稳定发展可期

  2007年我国化肥行业企业产能进一步扩大。前三季度,化肥总产量(折纯)4310.5万吨,同比增长13.8%,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1.7个百分点。作为支农产业,化肥行业长期享受国家一系列优惠政策,随着近年来的大量投资建设,国内氮肥和磷肥产能逐步呈现出过剩势头。国家正在逐步取消对化肥优惠政策,同时严格控制投资,鼓励生产和资源向优势区域和企业集中。

  农药:结构调整迎来广阔天地

  进入2007年,受国家政策支持及市场行情的刺激,农药生产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农药产量127.4万吨,同比增长20.6%,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3.6个百分点。我国农药一直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尽管预计今年虫害可能会偏重发生,但完全能满足农业需求。

  我们今后关注的重点依然是那些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以及那些自主创新、研发能力强、具备规模化和环境友好型发展的企业,如华星化工新安股份

  纯碱:迎来新一轮景气周期

  2006年初,发改委发出了《关于加强纯碱工业建设管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下属相关部门严控纯碱新增产能,规定100万吨以下氨碱装置和30万吨/年以下联碱装置属于限制发展类。2003年的产能急剧扩张后纯碱行业也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同时,国家环保力度的加强也促使部分企业生产压力增大,未来2年内由于搬迁改造将使得纯碱产量增长放缓,价格也将继续保持坚挺。

  另外,受环境保护的制约,发达国家相继关闭了一些纯碱厂。韩国已经完全停产,日本也将逐步减少产能(目前约50%的纯碱依赖进口),这样亚洲地区纯碱产能逐步向中国转移。我国纯碱进口量逐渐减少,而出口量逐年增加。我们判断未来数年纯碱出口仍将平稳增长。

  氯碱:规模和成本是重点

  近年来,我国PVC产业发展速度惊人,产能迅速扩大,已居世界第一位,但产能分散,截至7月份我国PVC生产企业达100余家,行业集中度较低,而作为一个高污染高耗能的行业,这显然不利于节能减排的实现。我国目前已有多个大型PVC项目在西部建成投产或正在建设,这些大型项目的建设将加速中国PVC行业向规模化发展。预计PVC产能高速增长的势头还将维持4—6年,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更为激烈,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中小企业可能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困境。

  未来我国的氯碱PVC产业的重心将向煤炭和原盐资源较丰富的中西部地区转移,关注那些拥有资源和成本优势,以及规模效应显著的公司,如新疆天业、中泰化学。

  合成材料:生产重回增势

  随着节能减排形势的变化,合成材料产量在经历了一季度大幅跌荡之后,增速逐渐稳定。其中,1—9月,国内合成树脂产量累计达到2249.26万吨,同比增长20.7%,增速比去年同期上升2.7个百分点;合成橡胶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累计生产159.69万吨,同比增长13.71%,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0.34个百分点。合成纤维产量大幅增长,累计产量1615.95万吨,同比增长18.11%,增幅较去年同期提高6.25个百分点。

  磷化工: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

  发展精细磷化工,电力供应和磷矿资源是两大瓶颈。磷矿资源具有非再生性,是一种稀缺性战略资源,控制磷矿资源对企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全球磷资源短缺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在可以预见的未来10年内,不少磷肥企业将会处于无米下锅的境地,届时谁拥有资源,谁就拥有了决胜的竞争力。只有“电、磷、矿”一体化的公司才能有效抵御黄磷等原材料价格的波动,这方面兴发集团、澄星化工值得我们关注。

  同时下游磷化工产品的精细化也是另外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把产业链向广度和深度延伸,推广先进的生产工艺,如湿法磷酸;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如六偏磷酸钠和次磷酸钠,以及更高技术含量的食品、医疗、电子级的精细磷化工产品等。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