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07月09日 10:20 和讯 homeway
法人配售新股的政策越来越受到广大个人投资者的非议,对此管理层采用了“竞价方式”试图抬高新股价格,以制约法人申购的狂热。不过一二级市场的现实“价差”,这一“治标不治本”的所谓竞争,会给未来股市的平稳发展带来巨大的“后遗症”。通海高科竞价高达1688元,市盈率61倍。为什么如此之高,因为有两家基金管理公司“志在必得”。华夏基金管理公司属下的兴和、兴华分别拿到通海高科新股2000万股和1500万股,博时基金管理公司账下的裕隆、裕元、裕华则分别配售到2000万股、400万股和50万股。两个“大买主”竟然拿到5950万新股,占向法人配售额度7500万股的793%,流通股10000万股的595%,实在是中国股市的一大“奇闻”。 通海高科的高定价,到底是“市场化发行”的成功典型,还是“垄断者”哄抬股价的“杰作”,暂时不作评判。问题是一只1亿流通盘的个股,将来上市仅有2500万筹码先行买卖,其定价必然严重扭曲,而“两大主力”拥有5950万股,上市流通后股价必然受到严重冲击。目前二级市场因机构大量介入,庄家满天飞,现在一级市场法人配售中,大胆者携巨资“漫天喊价”,一不小心成了“大庄家”。庄家现象从二级市场向一级市场伸延,这是主力资金在“利润最大化”驱动下的必然选择,是无可非议的“市场化行为”,这大概才是管理层“始料不及”的。 在扩容的大背景下,股市需要大量资金,但是法人资金究竟应流向何方,既有利益机制的内在驱动力,更有政策导向的集中倾斜。去年9月份提出让国企等三类法人进入二级市场,是一种利益和风险并存的“国民待遇”,而现在所谓的“法人配售”,是股市中对机构过于关照的“超国民待遇”,是对广大中小投资者的“不公正”。一只股票被人为切割成“三块”,价格机制的形成会扭曲,先是少量的社会申购的新股流通,盘小必然价高。随后法人锁定期满又有较大的份额上市,股价必然会有冲击和震荡,最后还有尚未流通(但迟早要上市的国有股)的公股殿后,盘子从小——中——大,股价会否从高——中——低,这确实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未来问题”。 也许是新股发行太快,全部上市股市短期难以承受,让法人机构暂时“锁定”部分,而上市公司可照样拿到急需的钱(由于法人竞价钱来得更容易、更多)。或者是让为二级市场风险大,驻足观望的机构先给点“新股甜头”,等盈钱后胆大了也许会介入老股。这里不管是对上市公司提前融资(让法人锁定筹码),还是对机构的“网开一面”(奉送大量新股),都是对“强势群体”的过分关照。广大个人投资者属股市中的“弱势群体”,为什么就不能有“优先权”,把新股利润“藏富于民”不是更好吗? 想在短期内让一二级市场股价“接轨”是不现实的。目前二级市场的高股价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在国家股锁定、小盘股为主的时代,庄家大肆拉升套牢的众多散户,从单纯的换手率看,股价下挫必然是大多数人输钱。新股的大量发行,应该起到降低股市“系统风险”的目的,使老投资者摊低成本,让股价在相对合理的“价格区域”完成大规模扩容。而现在倾向于投资基金、新机构的配售政策,客观是在给“富人送馅饼”,使新股发行价偏高,整个大盘的高价风险在扩容期并没有降低,以后解决国有股流通问题更是“难上加难”。 如果说今年上半年是众多机构集中资金介入二级市场,大规模在个股上建仓和拉升的“黄金岁月”,随着板块轮动进入尾声,下半年股市将是某种“高位维持”和大资金待机减磅的“艰难阶段”。散户在二级市场的处境相比上半年更为不利,如果新股配售政策不倾斜于个人,将使大量机构资金转向发行市场,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从投资基金频频在许多新股中亮相可以看出,政策面的导向已开始产生“负作用”。一是新股抢购中大资金角逐会造成庄家直接在一级市场产生,将来股价控制会更厉害;二是大盘走势会因失血而疲弱,许多炒高的个股成为“鸡肋”,散户的解套相对困难。利润和风险的苦乐不均,在下半年会更为突出。□郭宪
|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