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 | 免费邮件 | 用户注册 | 网站地图

财经纵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股票 > 焦点透视 > 正文





下载新浪即时信息软件
新浪点点通












您还可以通过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2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焦点透视:破产与退市还有多远?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06月30日 12:46 中国经济时报

  上市公司可能破产或退市,在以前没有投资者会为之担心。但今年以来情况发生较大变化。“破产与退市”在今年绝非只是雷声大而已,没准一场暴风雨将突然袭来

  上市公司该不该破产与退市,成为今年以来证券市场上的热门话题。6月23日起,沪深证交所取消PT股票交易5%的跌幅限制。当日10只PT股票9跌1涨,最大跌幅达27.5%。偏爱炒绩差股重组概念的投资者意识到,连续三年亏损公司退出的日子似乎不再遥远了。

  上市公司可能破产或退市,在以前没有投资者会为之担心。但今年以来情况发生较大变化。先是年初举行的全国证券期货金融工作会议上,管理层明确把研究连续三年亏损公司的退出机制列入今年的十五大工作中。接着,郑州百文在3月下旬收到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向法院递交的郑州百文破产还债的申请书。郑州百文虽然尚未正式进入破产法律程序,该公司仍在积极寻求重组等解决方法,但截至去年底资产重组委员会定下的工作期限的结束日———6月20日,重组一事还未有结果。郑州百文在上周五刊出的公告中称,如果有关方面达不成协议,公司破产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郑州百文远未摆脱可能破产的泥潭,而PT股票不设跌停的新政策的推行,使投资者预感到“破产与退市”在今年绝非只是雷声大而已,没准一场暴风雨将突然袭来。盘点沪深两市中亏损累累的绩差股,存在破产或退市风险的又岂止郑州百文一家。到4月底沪深两市年报公布结束时,共有农垦商社、商业网点、粤金曼等12家上市公司资不抵债。从理论上讲,资不抵债的上市公司都存在破产或退市的可能。

  创下沪深两市每股亏损和资不低债两项之最的农垦商社,去年每股亏损6.17元,每股净资产-7.73元。这家被会计师出具拒绝发表意见的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受巨额负债形成的财务费用和四项计提的影响,去年净亏损4.02亿元。到1999年底,公司负债总额高达12.05亿元,财务费用7988万元,以PT交易形式在沪市实行股票特别转让的农垦商社,究竟还有无继续存在的必要?明眼人都清楚农垦商社已成为一个吞噬社会财富的“黑洞”,仅每年耗去的财务费用就够惊人的。

  被债务人形容为“植物人”的双鹿电器,经资产重组后仍未起死回生。据统计,按目前消耗财务费用的速度,该公司在今年中期也将加入资不抵债的行列。“白猫”吞“双鹿”至今未能消化巨额债务,可见,资产重组并非一剂拯救亏损上市公司的良药。今年刚跌进PT行列的水仙电器同样面临资产重组难度极大的问题,该公司董事长宋伟民本周三在股东大会上甚至向与会股东呼吁,希望大家能够积极推荐愿意重组水仙电器的公司。据介绍,自1998年以来,水仙电器接触了12家境内外企业,但因该公司的债务负担过于沉重,谈判均以失败告终。

  既然重组的魔方转不动,那么,上市公司就不得不面临破产或退市。但说实话,相信上市公司会破产的人并不多。郑州百文在3月29日公告有破产风险后,其股价连续5个交易日的换手率均在10%左右,表明敢于在二级市场上买有破产之险公司的股票的人还真不少。

  在理论界,对上市公司该不该破产的话题,同样有着较大的争议,作为《破产法》的主要起草者,曹思源教授认为,破产制度本身没有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的区分,一家两家上市公司破产,并不是市场的难堪。相反,说破不破,到后来一大堆没有价值的股票仍然在交易,才是市场的难堪。曹思源称,“上市公司不会破产”的习惯思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与非上市公司的区分,一家两家上市公司破产,并不是市场的难堪。相反,说破不破,到后来一大堆没有价值的股票仍然在交易,才是市场的难堪。曹思源称,“上市公司不会破产”的习惯思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对待上市公司破产的问题,应该采取慎重的态度。上市公司一旦破产,必然给中小股东带来损失。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破产若处理不当,可能对证券市场乃至整个社会产生严重影响。值得一提的是,一些上市公司频临破产主要是人为因素,其中存在企业经营者腐败、大股东违规行为。如果这类上市公司破产的话,岂不是把风险转嫁给了无辜的中小股东。

  知名学者曹凤歧教授认为,国外上市公司最后进入破产程序的案例也不是太多,往往采取资产重组方式解决问题。另外,国外更多的是机构投资者,其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

  破产与退市,对我国证券市场来说,首先需要建立亏损上市公司的退出机制。退出的上市公司并不等于马上就会破产,但退市同样意味着中小股东将面临一定的损失。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建立退市机制已成必然趋势,关键在于何时推出及如何建立。

  亏损上市公司退出的标准如何界定?业内较一致的观点是,资不抵债和连续三年以上亏损应作为退市的主要标准。资不抵债的上市公司,严格意义上已不具备股票的投资价值。在香港,联交所明确规定公司若资不抵债,其股票应暂停交易,并进入退市程序。若在我国规定资不抵债、且在一定时间期限内仍不能扭转局面的上市公司进入退市程序,应该较容易被投资者接受。从现有的12家资不抵债的上市公司的情况来看,大部分都已难以摆脱困境,让这些公司在适当的时候退出绝不冤枉。

  一些市场人士提出,退出机制的建立,一要有一个宽限期,以免中小投资者因措手不及而蒙受损失;二可考虑设立场外交易,为退出主板市场的上市公司另辟蹊径。据说,发达国家证券市场上不达标的上市公司,在被责令其一定期限内整改不成功后,可以转到场外市场交易。在美国,从纽约证交所退出的上市公司,到场外公告板市场或“粉纸”上进行交易。

  破产与退市的阻力,随着证券市场市场化步伐的加快,必然会因市场承受力的增强而渐渐消除。亏损上市公司的破产与退市,相信为期已不再遥远。对投资者来说,应该敬而远之亏损股。□本报记者张炜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新浪推荐
台湾海峡局势
2000高考专题
消夏旅游专题
偷渡客惨死英伦
抗美援朝战争专题
欧洲杯足球赛专题(24小时滚动报道)
新浪商城,全新改版!
新浪50M免费电子邮箱
日本超人气组合SMAP
中国ICP与纳斯达克
新浪网歌手卢庚戌
2000年港姐评选专题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