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专家观点:该告别基金“炒作”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06月12日 16:14 中国易富证券网
就在不久前的6月5日,天骥、蓝天基金突然出现异常波动,双双达到涨停板限制,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紧接着第二天就出现了针对市场有关蓝天基金搞“中外合作基金”传言的澄清公告,有关部门也出面提请投资者注意风险。而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全国老基金的清理规范工作的最后时限为6月30日,天骥、蓝天基金在这种“倒计时”的紧迫氛围内受到市场“炒作”,可见市场对基金的“炒作”有多么大的冲动。而事实是,长期以来,我们的基金就受到了市场的“炒作”,在尤其受到“炒作”的“老基金”快退出市场之际,在开放式基金已经成为基金发展方向之际,基金“炒作”问题值得我们坐下来冷静思考了。
我们回顾一下我国有了基金之后,市场都把基金当什么了?当股票了!翻看早些年的股评我们甚至还可以看到把基金与所谓“三线股”的比较,进而得出基金的投资价值的分析,说是“三线股”亏损市场价还值5、6元,而基金赢利才值1、2元,得出基金具有相当上涨空间的结论。而我们回顾一下基金的二级市场表现,不能不承认“炒作”是其一大特色。比如1996年大牛市中“老基金”的疯狂表现,但随后而来的是1997年下半年后的漫长的价值回归之路。而第一批新基金上市后也受到市场暴炒,后来证券报上连篇累牍谈基金风险问题才得到收敛,迄今已经大多“折价”交易,这其实是封闭式基金品种的一个正常交易状态。但在基金整体价值回归之中,我们看到,“炒作”仍然是一个易燃的现象:几个较早重组后上市的“老基金”都受到了市场的热烈追捧,尤其是1999年10月28日基金湘证上市首日的炒作的疯狂程度已经在中国基金市场发展史上创造了多项记录,当天收市价达到6.2元,涨幅达520%,该基金次日即因投机过度而受到停牌处理。而最近几只重组后的小盘新基金也同样在市场上有异常火暴的表现。而它们的“基本面”其实也没什么相应的改变。
为什么市场会热衷于基金的“炒作”,我想原因是复杂的:首先,最初是市场对基金的认识,也就是“基金是什么”的问题,封闭式基金在证券交易所挂牌本身就容易使人把它类同于股票;其次,我们的市场毕竟是新兴市场,投机性是其至少历史性的痕迹,基金受到与股票一般的“炒作”也就不足为怪了;第三,基金尤其是“老基金”盘子小,而尤其在股市发展初期,基金本身也存在供求矛盾,特别容易受到“庄家”的“关照”;第四,“老基金”信息披露很不够,比如资产净值每半年才出现在年报或中报中披露,半年中经营情况是一个“黑箱”,投资组合公布周期也一样,而且有的甚至连法人股与流通股混在一起,模糊概念,还有,有些老基金的基金经理换了,小到操盘手,大到基金管理公司老总换了,见谁公布了?!但要知道,投资者买基金实际是买基金经理啊;还有,就是基金本身运作的欠规范也是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之一,比如不少“老基金”多年不分红,等于就使地投资者的收益只有来自二级市场,其实是客观上“逼”投资者去投机“炒作”。
我们反对基金“炒作”,是因为这种行为违背了基金这种投资工具的本质,基金应该是让投资者分享专家理财成果的工具,比如在开放式基金条件下,甚至没有了“炒作”的条件,因为它的交易价格就是基金的单位资产净值;不是笔者危言耸听,一些老基金的二级市场价格在目前情况下是如果(仅仅是如果)清盘的话,那投资者不仅是二级市场的价格风险,就是当年基金发起时的认购价是否能保证那都不言自明了,封闭式基金按运行规则期满是要清盘的呀!
也许,另外一个看法是“市场永远是对的”;但笔者认为,也许,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基金“炒作”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我们要看到,我们现在已经面临新的市场环境,我国股市正处于一个重大的变革时期,比如机构投资者的大力导入,通过市场化手段来解决市场问题,发展开放式基金,以及市场投资理念的变化,等等,都将极大的抑制基金“炒作”现象的发生,而事实上,新基金的二级市场表现就已经比“老基金”理性得多,我们想这个趋势是向纵深发展的,这是投资者去买卖基金时必须把握的,买基金最大的目的是在社会分工下分享专家给投资者带来的投资收益。而目前对“老基金”的重组之类是基于历史原因的特别处理,今后是会按市场运行规则走的,这也是当前证监会管理市场的政策方向。
(刘传葵)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