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股票 > 焦点透视 / 内容





开放式基金 雷声已经响起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05月29日 07:52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中国证监会主席周小川上周二在北京的“基金发展国际研讨会”上致辞时说,中国应当借鉴国际经验,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采用超常规、具有创造性的思路发展投资基金。他说,开放式基金具有优胜劣汰和良好的市场约束,透明度高,流动性好,是市场长期发展的产物和选择。中国应当推进开放式基金的设立和发展。

  这是中国证监会主席首次以如此明确的方式表明将推进开放式基金的发展。有关讲话一见报,立刻引起学者、专家、市场人士、境内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和境外金融机构的关注。

  开放式基金,究竟有怎样的“魅力”,引得如此的推崇与青睐呢?

  开放式基金是市场发展的选择

  开放式基金,是一种投资人按照基金的净值,向基金管理人买进或赎回基金份额的基金。由于基金的总规模是随着投资人买进赎回的行为不断变化的,因此被人们称为开放式。在海外基金市场,开放式基金多是基金品种中的主流。与封闭式基金相比,开放式基金有以下一些优势:

  一,不存在“折价”交易或“溢价”交易的问题。在封闭式基金的情况下,投资人不仅要面对基金管理人能力的风险、市场大趋势变化的风险,更要面对基金市场本身供求关系变化的风险。在基金净值健康成长的时候,基金的市场价格完全有可能不动甚至反向滑落;在基金本身已经存在较大风险的时候,基金价格却可能不断走高,大幅溢价。反观开放式基金,其交易价格是按照基金净值再加付部分手续费来计算的,因此完全可以避免这个问题。

  二,有内在的优胜劣汰与激励机制。开放式基金管理规模由市场而不是其他因素来决定,无疑会给基金经理人带来更强烈的竞争意识与危机感。那些管理上水平、运作能力强的管理人,可能由此迎来一个规模迅速扩张的机会,而对一些内部矛盾重重、运作业绩不佳的管理人来说,则将面临直接的生存威胁与挑战。与此同时,社会资源向优秀基金管理人的流动,也符合市场化资源配置的原则;优秀基金管理人管理规模的增长更给管理人带来更多的管理费用收益,形成更好的激励机制。

  三,开放式基金的“开放性”,将给证券市场带来更多的资金。正如许多基金研究人员所指出的那样,由于开放式基金的规模可以不断变化,基金总规模的扩充能力会更强。为了基金的顺利设立、顺利运作和基金管理人自身的利益,基金管理人必将会更加注重基金的销售和客户服务,这些都会有力地扩大市场的资金供给。

  四,由于开放式基金管理人势必加强客户服务,投资人的利益有望得到更多的尊重与保护。随着开放式基金在我国的发展,最终会有基金管理人逐步走上与普通投资人面对面交流,面对面服务的那一天。

  五,开放式基金的设立,还会给中国证券市场营造一个与国际交流的平台。由于海外多数基金市场以开放式为主,开放式基金在中国的出现也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在国际化方面有了的新突破。开放式基金的发展,会深刻改变市场投资理念,如对投资组合中资产流动性的认识,对市场弹性的认识,对“大盘股”、“小盘股”的认识;开放式基金的发展,更将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开放,为中国国内机构投资人逐步形成与境外机构抗衡的能力创造条件。

  开放式基金的发展,还能最自然地解决封闭式基金集中分红给市场带来的压力问题,引导投资人以专业分工、理性理财的方式投身证券市场,推动中国证券市场投资人结构向更为合理的方向发展,促进整个市场的发展与成熟。

  在同一次讲话中,周小川主席又提出了让社保资金和保险资金通过开放式基金进入市场的设想。这些计划一旦变为现实,将不仅给“保命钱”提供一个新的稳妥的保值增值途径,给证券市场未来的扩容带来新的资金源,更将为国有企业改革、国民经济增长提供有力的保障,为未来社会的稳定发展创造条件。

  发展开放式基金条件成熟了吗

  由此看来,开放式基金在中国的发展,确实好处颇多,非常诱人;但是,它是否适合目前在中国证券市场上进行发展呢?目前不少研究人士仍然有各自不同的看法。

  赞成开放式基金发展的人士指出,我们发展开放式基金,已经具备了多项条件:

  首先,两年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的规范化试点,形成了一批基金管理机构,吸引了一批基金管理人才,取得了一些在较大的基金管理规模下进行规范化市场投资的经验,形成了由券商研究机构支持、基金管理公司内部研究先行的制度化理性投资机制;积累了一些基金风险控制和监管的经验;与国际上的资产管理机构进行了更广泛、更深入的接触;不少基金管理公司内部在此基础上已经对开放式基金运作作出了深入的研究和准备等等。

  其次,中国证券市场已经有了不小的发展。在《证券法》实施的背景下,伴随着证券投资基金的高速发展,市场投资理念正在逐步发生变化;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二板市场正在酝酿,机构投资人活动的空间日益增大;新股审核方式的改变,更从根本上为更大规模的基金理性投资创造了条件。

  再次,投资人对开放式基金的理解和承受力也有所提高。近10年的基金业发展,尤其是两年来规范的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使不少投资人对基金的设立、运作、扩募、清盘都有了切身的体会。近10年中国证券市场牛熊的轮回,也使投资人具备了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去年10月有关三类企业和保险资金可以进入证券市场的政策,更给开放式基金带来了一批机构投资人。

  但是,不少研究人员也质疑,快速地推动开放式基金发展会不会带来一些我们未曾预想到的问题。他们的担心包括:

  一,投资人是否已成熟到能够在市场大幅波动的时候正确面对?基金管理人是否有足够的能力作好解释说服工作?开放式基金会给市场带来过大的助涨助跌的问题吗?

  二,基金管理人会不会轻易地利用其资金优势不断推高某几只个股直至其充满泡沫,从而危害整个市场的公平性和健康投资理念的发展?

  三,基金管理公司及托管银行、发售渠道等机构在开放式基金的后台服务如日常申购、赎回,资金结算,份额交割,资金划拨,销售网络等方面能全面应付其发展吗?

  四,开放式基金发展必然还需要有关管理部门对现有法规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制定一些细节实施制度等。

  五,投资对象问题——假如开放式基金的规模迅速扩大,市场上有那么多好股票给基金管理人投资吗;如果没有,这种基金规模的快速扩大无疑会影响基金的绩效,从而损害投资人的利益。等等。

  也许正是由于有这些正反两方面的多重声音,管理层在开放式基金的发展方面一直采取一种“积极做,谨慎说”的策略。早在去年,开放式基金就是证监会基金部下发的重要课题之一;去年11月与今年1月,证监会基金部、各基金管理公司、托管行等又先后两次在深圳、北京召开开放式基金的研讨会;在此期间围绕着开放式基金运作的国际交流更是不计其数。

  也正是由于有了这些铺垫,当最近两个月来,外电频频报导说中国开放式基金有望在年内推出;当本周二,中国证监会主席周小川终于在“基金国际研讨会”上明确指出,要推进开放式基金的发展,并且管理层与相关机构已经在着手准备时,人们无法不揣测:开放式基金也许真的离我们已经不远了。

  渐进还是接轨开放式该怎样起步

  其实,开放式基金最终何时出现,到目前为止依然是一个迷。因为尽管开放式基金作为未来发展的大方向已经确定,但是,在最初的开放式基金究竟应该从何处起步方面,似乎依然留有一组关键的悬念:

  一,发行对象,是纯机构还是面向包括个人的全社会?面向机构,也许在管理方面会有所简化;但面向个人,也许会使基金的规模更加稳定,更快的与国际接轨。

  二,如果以机构为发行对象,是对社保机构先行,还是对一般机构先行?这将是直接关系到基金品种设计和投资范围、投资目标设定的重要问题。

  三,发行渠道,是借用目前的证券市场,还是与国际接轨,通过银行网络发行?证券市场具有高效、方便、不分割市场的优势;通过银行网络发行,则可能进一步吸引证券市场以外的资金。

  四,自由赎回还是限制赎回?初期规模究竟有多大?最初的试点由谁先行比较稳妥?等等。

  许多人士预计,初期的开放式基金仍然应该走“开小口,稳步走”的方式,通过渐进、创新的方式,逐步积累经验,创造条件,再向全开放式基金进军。假如基于这种预期,短期内开放式基金的规模可能仍只在20亿元至50亿元之间,主要发行对象是场外机构,在申购赎回方面也有相当严格的条款。也就是说,最初的开放式基金可能更像一个有一点开放式特点的封闭型基金,对于证券市场、基金市场的影响也还有限。随着时间的发展,开放式基金会逐步成长,成为我国基金市场的主流。

  值得指出的是,尽管如此,未来封闭式基金依然有其存在的空间:首先,封闭式基金对资产的短期流动性要求低于开放式基金,因此往往可以通过对一些流动性不高,但成长潜力大的市场或品种进行投资获取比开放式基金更多的利润;其二,开放式基金由于运作成本较高(需要一套完整的后台服务系统),其管理成本会更大,投资人在买卖开放式基金时所交付的佣金也很有可能超过封闭式基金进行二级市场交易的手续费;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投资人对封闭式基金进行变现的速度应该明显快于开放式基金;其三,开放式基金的运作,也会给现有封闭式基金的净值进一步增长带来机会,两者应该是共同发展的格局。

  正如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著名金融专家刘鸿儒所指出的那样,中国基金业未来的主帅必将是开放式基金。尽管作为新兴市场有大起大落的问题,但任何一个国家的股市都会有波动,等到市场直接上升时再发展开放式基金不可行。让我们一同期待,中国证券市场又一个新生事物,在未来的某一天诞生!(本报记者李玫)

请您点击此处就本文发表您的高见


参与CNNIC有奖调查,申请十佳网站评选投票权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股票 > 焦点透视 / 内容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