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股票 > 焦点透视 / 内容





曹凤岐:对上市公司破产要慎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05月26日 08:54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曹凤岐首先就中国目前企业破产的整体状况做了概括性的评价。他指出目前整个破产环境比以前要好得多,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思想上比较明确,较前几年更为进步,对于企业破产问题,过去是包着,藏着,不让破产,而现在一些资不抵债的企业该破产就要破产。特别是十五届四中全会以后,国有企业经历了战略性调整,一些企业要进行破产、拍卖、重组等。二是有些企业和地方有关部门比较积极地支持破产,通过破产偿债。各地政府也确实在实施破产政策方面做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工作,包括职工的安排、债务的安排、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协助企业的重组等等。目前有关破产方面的法律体系还不健全,新的《破产法》尚未实施,而老的《破产法》已经不太适用当前出现的一些状况,但是各地政府在企业破产的过程中也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应当说,总体来看,中国的破产进程是朝着好的方面发展。

  现阶段,上市公司的质量问题令人担忧,一些上市公司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资不抵债的状况。他指出,过去一些企业为了上市而上市,出现了“包装上市”等现象。有些企业在上市时弄虚作假,还有,一些上市公司的体制并未得到根本转变。从上述原因来看,中国上市公司出现了严重的资不抵债的状况也是不足为奇的。其次,可以肯定,上市公司和其它企业一样,都可能破产。投资者应增加这方面的风险意识。有的上市公司离破产已为期不远。但是,就个人观点来说,对上市公司的破产应持慎重的态度。因为从环境方面看,上市公司与国有企业和一些小型私营企业还不太一样。上市公司涉及面更大,其破产所涉范围与银行相似。银行有众多的储户,同样,上市公司拥有众多的股东,其中相当多的是中小股东。一旦上市公司进入破产清算程序,最后才轮到股东分财产,这样势必给大量的中小股东带来损失。因此,从更为稳妥的角度看,上市公司应更多地采取联合、并购、重组、与其它企业换股等方式来解决问题,不要轻易地选择破产。此外,曹凤岐教授还介绍了国外的相关情况。他说,国外发达国家的上市公司进入最后破产程序的情况有,但也不是太多。往往最终也是靠资产重组来解决问题的。当然,国外社会保障体系相对于国内也更为完善,在职工安排方面对社会造成的压力不会太大,另外,国外更多的是机构投资者,其抗风险能力更强。(本报记者徐霄)


相关报道:国家重点解决制糖纺织等重点企业的破产关闭
          分析:ST郑百文在破产边缘舞蹈?
          郑州中院就郑州百文被申请破产说明情况

请您点击此处就本文发表您的高见


参与CNNIC有奖调查,申请十佳网站评选投票权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股票 > 焦点透视 / 内容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