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股票 > 焦点透视 / 内容





重组也不能给ST 、PT打保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05月15日 08:43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在中国证券市场,近几年出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ST、PT符号好像成了重组的保票,以至于凡是ST、PT股票,股价大多扶摇直上,实现翻倍不过十天半月功夫;而一旦重组,“山鸡”变“凤凰”,“稻草”成“金条”,只不过弹指间事。沪深股市不乏ST、PT公司登龙有术的重组故事,1998年8家ST公司因此而扭亏摘帽,1999年更增加到17家之多。在重组翻身的ST公司中,固然有南通机床、海虹控股等成功企业,但也有像粤海发展那样造假的猫腻。更加值得注意的是,重组对于大多数ST、PT公司来说,似乎成了一本很好念的经,其中是不是有什么蹊跷之处呢?

  ST、PT通行的重组法之一:资产置换,说穿了,就是以劣换优法,以亏换盈法。如此做法的前提是要有人愿意背ST、PT公司甩掉的包袱。江阴振新在接手苏三山之后实施了资产置换,以其盈利能力较强的毛绒面料生产线及其配售的流动资产置换了苏三山的低效或劣质资产,并将公司更名为“振新股份”,从昆山迁往江阴。经此一番重组,每股收益由1997年的-0.15元,1998年0.23元提升为99年的0.2895元,每股净资产达到1.172元,净资产收益率24.69%,实现了扭亏为盈。只是置换出去的原苏三山的资产哪里去了?却没有下文。

  重组法之二:资产转让。通过出售和转让控股、参股公司的股权,土地使用权、投资项目等公司资产,获得大笔转让收益,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提升公司的利润。ST厦海发于1999年底向深圳旭飞公司转让其所持有的深海发公司29%的股权,获资产转让收益1714万元,在弥补了1058万元营业亏损后,还余600多万元的净利润,从而一举达到了扭亏摘帽的目的。

  重组法之三:关联交易。控股公司甘当“冤大头”,为ST公司进行“输血”或“排毒”,让ST公司轻易地赚自家人的钱,获得巨额利润,或让ST公司减轻债务,甩掉包袱。ST石劝业1999年主营利润仅486.73万元,除此之外,并无其他的利润来源,与此同时,其管理费用却高达1761.46万元,是主营利润的3.6倍。为避免其加入PT行列,公司第一大股东河南思达集团慷慨免除了其全部债务,地方财政局也免除了公司借款所产生的全部利息,由此使公司获得2092万元的债务重组收益,结果不亏反盈。

  重组不是ST、PT公司的万灵药,没有也不能有回天之力。1999年年报显示,沪深两市共有12家资不抵债的上市公司,全部是ST和PT公司。如果按照真正的市场机制,对病入膏肓的上市公司最后结果只有一个:“退出!”事实上,曾经作为上市公司中第一家债务被转让给资产管理公司的ST郑百文目前已被该资产管理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连续三年亏损的ST中浩、ST网点、ST水仙、ST红光已转为PT,而连续四年巨亏的PT农商社则面临退出。沪深交易所最近公布的新上市规则,对ST、PT提出了更为严历的监管要求,看来,重组确定已不能成为ST、PT的保票了。(黄湘源)


请您点击此处就本文发表您的高见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股票 > 焦点透视 / 内容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