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追过的牛股:存时代烙印 预示未来方向

2014年08月25日 10:23  理财周刊  收藏本文     

    新浪提示:本文属于个股点评栏目,仅为证券咨询人士对相关个股或板块的个人观点和分析,并非正式的新闻报道,新浪不保证其真实性和客观性,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一切有关该股的准确信息,请以沪深交易所的公告为准。

  文/本刊记者 刘畅

  7 月22 日以来,上证综指连续放量上涨,大盘反弹幅度达9.3%。牛市虽不会一蹴而就,但是,投资者目前至少应该是做好准备的时候了。为此,我们深入梳理过去15年来的A股历史,挖掘当年涨幅最高牛股的内在逻辑,为你今后的投资助一臂之力。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股市何尝不是如此,选对牛股,少奋斗十年!

  7 月22 日以来,上证综指连续放量上涨,被业内认为是“2010 年从来最不同寻常的一次反弹”。截至8 月20 日,上证综指收于2240 点,本轮大盘反弹幅度达9.3%。与此同时,“牛市”呼声四起。虽然,牛市的来临不会一蹴而就,但是,投资者至少目前是应该做好准备的时候了。为此,我们深入梳理过去15 年来的A 股历史,挖掘当年涨幅最高牛股的内在逻辑,为你今后的投资助一臂之力。

  1999 年至2013 年,这15 年内,上证指数从2000 点冲上6000 点,又回落到2000点。在此期间,人们曾经等待,曾经狂热,曾经恐惧,最后再回归到等待。然而,在这个看似轮回的过程中却造就了无数的牛股。

  综观过去15 年,这些我们曾经追过的牛股,在某种角度上也是与我们自己的人性弱点对抗的过程。不过,说到底,“投资”是一种能力,只有具有这种能力的人才能从股市中赚钱。梳理15年牛股的历史,正是为了获得这种能力。

  牛股究竟有多“牛”

  从历年的最高涨幅个股来看,深市明显多于沪市。15 年来,有11 年涨幅最高个股出自深市,出自沪市的只有3 年。此外,2013 年的网宿科技开了先河,首只创业板股票成为A 股全年涨幅最大的牛股。

  从涨幅来看,每年牛股的表现差距非常大,2001 年的PT 农商社和2002 年的ST 厦新,涨幅均没有超过100%,而15 年来涨幅最高的顺发恒业,上市当年涨幅达到惊人的2152.6%。另外,如果做一个简单的排序,15 只牛股年涨幅的中位数是404%,也就是说年涨幅超过4 倍和在4 倍以下的各有7只。

  这些牛股为何如此“牛气冲天”呢?分析显示,15 只年度涨幅最高的个股中,8 只涉及借壳上市和重大资产重组,5只源于公司业绩大幅增长,还有亿安科技、银广夏两只股票的股价与庄家操纵以及财务作假有关。

  从时间上看,大部分牛股都是昙花一现,在一年内爆发后迅速回落。其中像韶钢松山天威保变,如今不是巨亏就是徘徊在退市的边缘,甚至不乏像ST 盐湖那样已经合并退市的牛股。

  牛股带有时代烙印

  牛股的诞生虽然与上市公司本身有较大关系,但不可否认的是每一个牛股身上都或多或少反映了当时经济的起伏和变化。

  1999 年至2002 年的4 年间,正是中国股市逐渐完善规范制度的时期,尽管这段时期“妖股”遍地,但随着庄股亿安科技被重罚、银广夏造假被曝光,市场炒作之风已经有所收敛,牛股的涨幅也大大缩水。

  2003 年至2005 年,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周期性行业的春天到来,这期间的牛股多为钢铁、机械、石油等绩优蓝筹股。

  2006 年至2009 年,市场经历了“牛熊”转换以及随后的大反弹,投资者对大消费板块热情有加,其代表是医药行业,此外券商、房地产行业也牛股频出。值得一提的是,15年来两只最牛的股票都出自这一时期,一只是诞生在2007年“牛市之年”的仁和药业,年涨幅超过16 倍;另一只是出自2009 年“反弹之年”的顺发恒业,年涨幅超过21 倍。

  2010 年以来,股指窄幅震荡,信息技术方面的个股表现突出,华数传媒与网宿科技成为最近两年牛股代表。

  此外,牛股的涨势也与同年大盘的表现有一定的相关性。在牛股涨幅未到100%的2001 和2002 年,上证指数均有超过15%的跌幅;而牛股涨幅超过16 倍的2007 年与2009 年,上证指数也分别走出上涨96%和79.98%的牛市行情。

  从行业上看,近15 年来房地产行业出牛股最多,共有泛海建设、顺发恒业和新华联3 只,这与这些年房地产业的高速发展也相吻合。

  未来牛股在哪里

  股神巴菲特认为,决定股市涨跌最重要的因素是利率水平。2014 年以来,国务院出台“新金融十条”、“国十条”等多项措施,向中国经济的顽症“融资难、融资贵”开刀。降低当前社会实际的融资成本正成为本轮经济改革的突破口之一。此外,中国经济正在“软着陆”的过程之中,证券市场改革也连出重拳。种种迹象表明,多年来阻碍A 股裹足不前的不利因素正在一一化解。

  在此背景下,从7 月下旬起,A 股出现了久违的牛气,上证指数从2049 点起步,在20 个交易日内携巨量快速上涨了180 点。

  牛市也许不会马上到来,但熊市向牛市的转换则越来越清晰。那么,未来的牛股又会潜藏在哪里呢?

  首先,ST 股仍有可能“乌鸦变凤凰”。尽管多数ST 股业绩不佳,且面临新一轮退市制度改革的高压,但这并不妨碍机构或上市公司豪赌ST 股。统计显示,多只ST 股中都出现了基金、券商、民间投资机构以及超级“牛散”的身影。尤其是今年IPO 再度开闸以来,为了减轻市场压力,决策层规定年内上市企业数量限制在百家左右,而目前排队IPO的企业众多,于是“借壳”市场更为火爆。

  其次,行业变革中永远蕴含巨大的投资机会。国外经验表明,经济转型期资本市场的共同特征是,代表转型大方向的新兴产业均获得了明显的超额收益。同样道理,中国也会有相当一部分产业会在转型时期获得超常发展。比如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工业板块和互联网金融、养老服务、文化传媒等新兴服务业板块。

  此外,国企改革也有可能是未来诞生大牛股的领域。国企改革是本轮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从各地出台的方案中可以归纳一点:未来3~5 年内,大量竞争类的国企将实现整体上市。目前,在各地的国资平台上都有大量的上市公司,这些公司将成为重要的整合对象。

  1999

  亿安科技| 000008

  百元“庄股”的魔幻轨迹

  000008,这个颇为吉利的股票代码代表的就是曾经名噪一时的亿安科技,然而在许多老股民心目中,它却是饱含痛苦记忆的名词。

  牛股故事

  亿安科技前身为深圳市锦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2 年5 月7 日在深圳交易所上市。1999 年3 月,广东民营企业亿安集团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同年8 月更名为亿安科技,其股价由此开始发力。

  从1999 年10 月25 日到2000 年2 月17 日,亿安科技在短短70 个交易日中,股价由26 元左右不停歇地上涨,到2000 年2 月15 日股价突破百元大关,成为自沪深股票实施拆细后首只市价超过百元的股票,引起了市场的极大震动。而在1999 年全年,其股价涨幅超过4 倍。

  亿安科技股价的异常波动引起监管层的关注,2001年1 月11 日,中国证监会[微博]公布正在查处亿安科技案。当年4 月,据披露的案情来看,亿安科技股票的飙升纯属庄家操纵行为。广东的欣盛投资等4 家公司自1998 年10月5 日起,集中资金,利用627 个个人股票账户及3 个法人股票账户,进行几乎没有成本的对敲买卖,联手操纵亿安科技的股票价格,大肆牟利4.49 亿元。随后,中国证监会宣布对这4 家公司给予8.98 亿元的天价罚款。

  然而,这4 个表面的庄家只是操盘的马仔,亿安集团的老板罗成被指是真正的幕后庄家。罗成是广东湛江市廉江县人,曾做过倒腾手表之类的小生意。1986 年,他通过公开应聘成为国企东大发展的负责人,从事电子贸易。从1987 年至1995 年的8 年间,罗成将其发展为东大集团,年销售额近20 亿元,名列中国电子百强第16 位。此后,他销声匿迹多年,直到1994 年进入亿安集团。

  操纵股价事件曝光后,最后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只是浮在表面的操盘手,其中一个是罗成的侄女,一个是罗成的司机。而大庄家罗成在当年就已抽资外逃,至今下落不明,这也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一大谜案。

  牛股点评

  操纵亿安科技股价的4 个庄家,从1998 年开始,在长达两年多的时间内采用集中资金、自买自卖等方式影响和控制股票价格,将一只几元钱的股票炒作到126 元的最高价,庄家的账面盈利一度达到20 多亿元。“亿安科技股价操纵案”东窗事发后,股价暴跌至最低4.85 元,广大中小投资者蒙受了巨额经济损失。这是中国证券交易市场上世纪末愈演愈烈的证券欺诈现象最典型的缩影。

  就在2001 年1 月11 日,中国证监会公布查处亿安科技案的第二天,又接连宣布彻底追查中科创业案(《财经》杂志曾以“ 庄家吕梁”为题报道)。证监会对中科创业与亿安科技进行查处,在当时算得上是对庄股的宣战,在现在则可以理解为庄股时代的终结。

  在庄股时代,市场中主要是以庄家和散户之间的博弈为主,庄家利用小盘股便于操纵的特点,制造题材来炒高股价,最终出货。于是有了沪深股市第一个百元股亿安科技这个怪胎。

  2002 年3 月11 日,亿安集团与深圳市宝安宝利来实业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宝安宝利来走上前台,成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也许为了彻底摆脱亿安科技的阴影,2005 年5 月上市公司更名为宝利来,主业也转移到酒店业务。

  亿安科技带着当年百元大股的神话,彻底地退出了证券市场的历史舞台。宝利来能否“浴火重生”?近一年来,宝利来频频发布涉足“金矿”、“手游”的公告,不断追逐“热点”行业,但股价却一直在8元左右。这是因为,把散户当傻子的时代已一去不返了。

  2000

  银广夏| 000557

  A 股造假第一案

  1994 年6 月上市的银广夏公司,曾因其骄人的业绩和诱人的前景而被称为“中国第一蓝筹股”。然而,这一切都是靠谎言装饰的。

  牛股故事

  在20 世纪末倒数第二天(1999 年12 月30 日),银广夏股价突然启动,当时的价格为每股13.97 元。飙升、飙升、再飙升——到2000 年4 月19 日,银广夏的股票价格已经涨至35.83元。这一天,银广夏实施了优厚的10转增10 分红方案。到2000 年12 月29 日,股价又创下37.99元新高,折合除权前的价格为75.98 元。在那一年中,银广夏的股价上涨了440%,一度被称为“中国第一蓝筹股”。

  支撑这个神话的是德国进口的一种技术——“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凭借这一技术,当时的银广夏拥有40 多项业务,其中对卵鳞脂、姜精油等天然物的萃取已成为它的主要利润来源。

  2001 年3 月1 日,银广夏发布公告,称与德国诚信公司签订连续3 年总金额为60 亿元的萃取产品订货总协议。仅仅依此合同推算,2001 年银广夏每股收益就将达到惊人的3元左右。

  然而,银广夏不断抛出的高速增长及惊人利润已引起外界的警觉和质疑。2001年8月《财经》封面文章《银广夏陷阱》成为致命一击。文章揭露银广夏根本不具备其宣布的产能,其业绩完全是通过财务造假虚构的。例如,银广夏对外宣称有大量的出口额,而在海关却丝毫查不到其出口退税;宣称获得巨额的订货合同,但其工厂根本不具备相应的产能。

  这些质疑对银广夏的打击立竿见影。8 月9 日,银广夏停牌30 天。9 月10 日银广夏复牌,到10 月8 日的15个交易日里连续跌停,股价从30.79 元一路狂泻到6.35元,市值蒸发67.96 亿元。不到一年时间,银广夏这只2000 年的第一牛股被打入地狱。

  牛股点评

  “不可能的产量、不可能的价格、不可能的产品”,这是当时媒体对银广夏造假事件给予的评价。

  事实上,《银广夏陷阱》发表当天,中国证监会就对银广夏正式立案稽查。9天后事实基本查清,在公司高层授意下,1999 年~2000 年,银广夏编造虚假财务报表,以推动股价上涨。仅在2000 年的年报中,就虚构了4.17 亿元的利润。此后,公司董事局副主席、财务总监、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等6 位相关人士被追究刑事责任。2002 年12 月20 日,银广夏虚假利润案开庭审理。当事人均被判处2~3 年徒刑,以及3 万~10 万元罚金。

  然而,作为银广夏的董事局主席,时任宁夏科技厅厅长的张吉生并没有承担刑事责任,只是遭到免职的处理。在外界看来,银广夏事件给股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最后的处理结果,却被大事化小、从轻发落。至于银广夏为何要铤而走险,通过造假抬高股价?背后是否有利益相关的庄家从中牟取暴利?这些疑问还远远没有说清楚。

  随后,银广夏沦为*ST 广夏,这期间*ST 广夏接到103 起来自投资者的民事诉讼。2010 年11 月3 日以来,公司股票长期停牌进行重组,迄今超过44 个月,已成为A股“停牌王”。

  因为造假,银广夏在辉煌一时后,便是“失去的十年”。未来,*ST 广夏也许会通过重组后再次登上A 股的舞台。然而,造假疑云犹存,这样的重组会得到股民的认可吗?

  今年7 月22 日,中纪委网站公布宁夏回族自治区国资委[微博]原主任黄宗信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黄宗信正是银广夏重组工作的主要负责人,重组方案曾被债权人否决。看来,银广夏的故事还会持续。

  2001

  PT农商社| 600837

  “退市第一股”上演不死鸟神话

  上海本地股向来藏龙卧虎。2001 年PT 农商社在暂停上市期间依然爆出巨亏,眼看着就要告别A股市场了却重装上阵,一跃成为牛股。

  牛股故事

  公司前身为上海市农垦工商综合商社, 是由上海市农垦农工商联合企业总公司直属企业更名成立,1993 年9 月25日上市。

  上市没几年后,由于连续亏损,1998 年5 月4 日被实施特别处理,公司股票代码改为ST农商社。1999 年公司继续亏损4 亿元,被实施PT 处理(暂停上市交易,股票代码改为PT 农商社)。然而,颓势还是没有丝毫改变。2000 年度公司继续亏损,同时债务总额高达12 亿元,这在当年被暂停交易的PT 公司中是亏损最高的,被称为中国“退市第一股”。

  在2001 年初,公司连续3 次发布了预亏公告,似乎预示着公司将就此告别上市交易。但神奇的是,在最后关头,农垦商社获得大股东的倾力相助,在有效剥离了不良资产、与债权人达成了债务豁免和偿还了部分债务之后,公司大股东上海农工商(集团)总公司又将两项优质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包括2000 年净利润达263 万元的上海星辉蔬菜有限公司和2000 年净利润高达2833 万元的上海农工商集团商业总公司,公司名称也变更为都市股份。

  如此一来,农垦商社成为一个经过彻底资产重组后的新公司,可以不夸张地说,除了股票代码600837 和公司大股东还没有改变之外,公司的经营方向和资产状况都已经发生巨变。

  此后,都市股份上演了一出“不死鸟”展翅高飞的好戏,股价在30 元高位上仍轻松涨停。不过,2001 年毕竟熊市氛围浓厚,虽然脱胎换骨,但都市股份全年股价上涨不到80.8%,这使它成为15年来涨幅最小的牛股。

  值得一提的是,牛股的故事还没有完。2007 年海通证券借壳都市股份上市,公司的名称、业务再次来了个大变脸。借助当年的牛市环境,该股终于迎来了一次酣畅淋漓的大爆发,全年涨幅852.5%,名列2007 年十大牛股第六位。

  牛股点评

  “做的不好,翻牌再来”——农垦商社经历两次翻牌,都是先变成干净的“净壳”,再注入崭新的业务,并开启一段新的传奇。

  上海国资系统背景的上市公司众多,从来不缺乏壳资源,更不缺乏优质的资产,因此在上海国资系统内一家上市公司频繁地变脸也不足为奇。此前的例子还有600825,公司前身为上海时装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时装股份),1994 年2 月上市,2000 年7月通过换股,公司更名为华联超市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联超市);2006 年9 月,再次经过资产置换,公司主营业务变身为文化传媒业务(简称新华传媒)。

  由此可见,上海国资在利用壳资源上可谓用心良苦。而本轮国资改革的大潮中,从全国来看,上海走在第一位。继2013 年底率先推出“上海国资改革20 条细则”后,今年7 月7 日,酝酿已久的上海市《关于推进本市国有企业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若干意见(试行)》正式发布。

  根据《意见》,上海国资改革未来的主要目标是经过3~5 年的推进,基本完成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除国家政策明确必须保持国有独资的之外,其余实施股权多元化,并积极推动国资企业整体上市。说不定,未来在上海国资背景的上市公司中还会涌现出牛股。

  2002

  ST厦新| 600057

  翻身咸鱼把歌唱

  2001 年因巨额亏损被特别处理的ST 厦新,为了达到摘帽的目标,将主营定位为高端的GPRS手机,这次豪赌竟然成功了。

  牛股故事厦

  新电子主要从事数字化产品的开发和制造,曾经有过辉煌的成就。但由于行业恶性竞争,厦新“盛极而衰”:1999 年每股收益尚有一分钱;2000 年每股却亏损0.48元;公司虽于2001 年开始介入无线通讯领域,终因对业绩贡献太晚,2001 年每股收益仍旧亏损0.21 元。厦新也因此戴上了ST的帽子。

  然而,刚进入2002 年,首季季报显示,ST 厦新实现净利润2712 万元,公司的股价也在短短3 个月内涨幅高达40%。此后,ST 厦新的季报越来越靓丽。二季度每股收益达到0.24 元,第三季度每股收益猛增至1.04 元,一跃而成为当时两市数得着的绩优股。与此对应,其股价也在上半年明显上涨的基础上再度大幅上扬,由6 月初的不到10 元,劲升至10 月下旬的18.54 元。

  2002 年A 股还在熊市中挣扎,在指数下跌近14%的背景下,ST 厦新以全年97.4%的涨幅雄踞两市榜首,不愧为2002 年最牛的个股,其全年换手率高达365.6%。

  ST 厦新上演的这一出“否极泰来”大戏,功臣竟来自于一款手机——有着“会跳舞手机”美名的厦新A8。这款高端手机成为2002 年中国手机市场上最酷的黑马,当时市场售价每台3600 多元,还卖断货,让国外大品牌颜面尽失。

  就这样,一个被ST 的企业,凭借着一款手机异军突起,实现了咸鱼翻身。当年的年报显示,2002 年ST 厦新净利润6.07 亿元(上年亏损7824.95 万元),每股收益1.69 元(上年每股收益-0.22 元)。此外,ST 厦新当年的利润分配方案也颇为诱人:每10 股送2 股派3.8 元。ST厦新当年扭亏当年高派送,这是中国证券市场有始以来第一家。

  牛股点评

  ST厦新以“戴帽之身”勇夺第一牛股称号令人大跌眼镜。不过,其成功确实是内在的业绩因素,比起那些借助重组概念扬名的牛股更令人尊敬。

  首先,良好的市场判断和定位是ST 厦新成功的关键一步。当时国内手机厂家大都在豪赌“未来趋势”CDMA 手机之际,厦新却出其不意反攻GPRS 手机的细分市场——高端机,应该说具有相当胆识。此外,产品本身也很精致,作为双屏手机,厦新A8 比当时三星[微博]、摩托罗拉[微博]的同类产品更轻薄,加上强大的功能和美幻的外观,的确创造了一时的市场奇迹。

  如果从资本市场方面找原因,则离不开当时的“6?24”行情。2002 年6月24 日,受“停止减持国有股”等利好消息刺激,以基金为主力的投资机构发动了对低价大盘蓝筹股的猛攻,大盘几乎以涨停板开盘,全天沪深股指分别上涨9.25%和9.34%。“6?24”行情被看成是A 股市场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绩优蓝筹股逐渐被市场认可,ST厦新从中受益。

  不过,没过几年,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全球手机产业格局发生巨变。美国苹果、韩国三星占据高端市场,国内联想、华为、小米分食中低端市场。摩托罗拉、诺基亚[微博]这些昔日手机巨头都倒掉了,厦新的日子也可想而知。

  2009 年5 月,*ST 厦新因连续3 年亏损退市。2011 年重组后更名象屿股份,主营物流,彻底远离了曾经带给它悲伤和狂喜的电子行业。

  2003

  韶钢松山| 000717

  钢铁股曾经也有春天

  在经济下行、产能过剩的重压下,如今钢铁行业举步维艰。然而你可知道,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本世纪初,钢铁股也曾经牛气十足。

  牛股故事

  韶钢松山(000717)公司发起人前身为韶兴钢铁厂,成立于1966 年;1993 年12 月更名为广东省韶钢集团公司,并在1997 年独家发起成立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登陆深证证券交易所。

  从二级市场走势看,该股虽然基本面优良,但上市后的头几年并没有什么惊人的表现,股价始终徘徊在6元左右。直到2002年底,市场终于发现了这只深藏不露的绩优股。

  公司2002 年年报显示,韶钢松山每股收益高达0.87元,每股净资产为6.7 元,这在钢铁股中非常突出。当时同行业平均市盈率为25.17 倍,韶钢松山的市盈率仅为9.78 倍,明显低于其他钢铁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韶钢松山可谓沪深两市钢铁板块中名副其实的绩优蓝筹股。

  进入2003 年一季度,韶钢松山的业绩一直保持稳中有升的格局,公司趁机增发1.2 亿股普通股,机构投资者大举重仓介入。增发完成后,其前十大股东中除第一大股东外其余全部为新进股东,其中博时基金[微博]持仓量达700 多万股,富国、深圳海丰源、上海大正投资等机构也重仓持有。众多主力机构云集,为其日后股价的炒作留下了较大的想象空间。

  2003 年二季度以后,韶钢松山股价开始启动,截至当年6 月底,半年内股价上涨了59.2%,在两市中排列第十二位。受益于当时钢材价格上涨的大环境,下半年韶钢松山股价在短暂的调整后继续上涨,全年涨幅110.6%,成为2003 年第一大牛股。

  牛股点评

  2003 年国内正值房产热,房价进入快速上涨通道,GDP 也保持高位。伴随着经济进入快速增长期,周期性行业的春天来到了。

  从2003 年十大牛股中可以清晰地看出这样的趋势。有3 只牛股属于石化行业,分别是占据4、5、6 位的通宝能源山西焦化上海石化。而钢铁、电力更是牛气冲天,除了大牛股韶钢松山外,国投电力排在第二位。

  除了钢材是典型的经济周期行业,受益于当时的大环境这一原因外,韶钢松山能在众多央企背景的钢铁巨头中脱颖而出还有其自身的特殊原因。首先,我国钢铁企业在地域分布上,存在明显的不平衡。华北和京、津、冀地区拥有150 多家钢铁企业,占全国钢铁企业总量的10%以上,市场竞争激烈。而广东虽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但其钢铁工业基础比较薄弱,没有国家重点钢铁企业,因此作为本地钢企的韶钢松山有一定的提价能力。

  事实上,2003 年初正是其母公司韶钢集团率先提高出厂价,带动广东省钢材市场价格上涨,进而推动全国钢材市场价格上涨。不过,钢铁行业好景不长。2005年以后国际铁矿石价格连年大幅度上涨,这让缺乏议价能力的中国钢企饱受折磨。而此后,产能过剩、经济下行,让中国的钢企一路从“高帅富”滑向“矮穷挫”。以最直观的吨钢利润指标而言,高峰期能达到1000 元左右,而去年全国钢企平均吨钢利润仅为0.84 元,买不了一瓶矿泉水。

  可想而知,韶钢松山这样的中小型钢企日子肯定更难过。截至今年7月中旬,据Wind 数据,在钢铁行业中,17 家上市钢企发表中报预告,预亏钢企为7 家,其中韶钢松山预计亏损7 亿元至7.5 亿元,成为“预亏王”。

  遥想当年牛势,如今只能感叹了。

  2004

  石油济柴| 000617

  价值投资时代开启

  如果说2002 年前的“6?24”行情,让人们刚刚认识到蓝筹股的价值,蓝筹的地位上升到主流投资品种还要在两年之后的2004 年。

  牛股故事

  2004 年,蓝筹板块出现了一定的分化,钢铁、汽车、金融等蓝筹股随同大盘出现了大幅下跌,由此引发市场对刚刚兴起的价值投资理念的质疑。但是,通过对全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基金重仓的绩优蓝筹股仍旧是2004 年上涨时间最长、累计涨幅最大的年度牛股。其中,表现最出色的前三位(累计涨幅)分别是石油济柴、江西长运贵州茅台

  济南柴油机厂的历史可追溯到1920 年,当时被称之为“长江以北第一厂”。1994 年,济柴直属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1996 年作为中石油试点企业,组建济南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微博]上市。石油济柴是国内中大功率柴油机和气体发动机的主要生产商。

  作为一家重工业企业,石油济柴能够成为当年涨幅第一的牛股,与当时的宏观经济背景密不可分。本世纪初,我国开始进入到工业化中期阶段。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3 年前三季度,工业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72%,为1995 年以来的同比最高增速。因此,有机构在2004年初发布研究报告就指出,“重工业快速发展将成为推动2004 年股市运行的主要宏观背景之一”。

  2004 年年报显示,作为重工业板块的代表,石油济柴当年的明星产品V 型机成为公司主导产品中最抢眼的“现金牛”,全年新增订货和累计订货增幅分别为122%和135%。

  二级市场上,其股价全年始终保持震荡上行态势。2004 年7 月下旬虽在高点附近遇阻回落,但9 月中旬在年线上方获得支撑后,还一度在大盘走低的情况下逆势上涨30%以上,可见其牛势,全年涨幅则为96.6%。

  牛股点评

  证券市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投资者追捧着不同的投资理念。

  2000 年前,证券市场言必称庄,各路庄家对股票控盘之后,动辄便将股价拉高数倍。散户也以跟庄为荣,“战胜庄家”、“坐庄秘笈”成为当时资本市场热议的话题。然而,2001 年熊市开始,一只只庄股轰然倒塌。从查出亿安科技、曝光银广夏,到德隆系的崩溃瓦解,庄股模式宣告失败。

  与此同时,2002 年以来基金行业的超常规发展,基金的投资理念和行为对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其倡导的价值投资理念通过市场验证后得到广泛认同。因此,蓝筹股成为2004 年股市最大亮点是有其必然性的。

  另一方面,与国际成熟市场相比,当时A 股市场中绩优蓝筹股明显太少,所占比例只有10%~20%。随着证券市场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基金、QFII(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以及保险资金、社保资金逐渐成为当时市场的主力,蓝筹股作为稀有资源的短缺效应更加明显,因此出现主流资金争夺蓝筹股的格局,也造就了当时一批蓝筹牛股的出现。

  2005

  天威保变| 600550

  新能源概念造就大黑马

  炒作概念一直是A 股市场一大特色,凭借与太阳能业务沾边,天威保变成为当时“新能源”概念股的代名词。

  牛股故事

  天威保变是国内大型变压器行业龙头,1999 年9月28 日由保定天威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主发起人,2001年在深交所[微博]上市。这样一个传统的重工业企业,在2005 年突然变得“时髦”起来,因为它收购了一家新能源企业。

  2004 年,天威保变收购保定英利集团持有的天威英利股权,收购完成后,天威保变成为其控股股东。天威英利是一家新能源公司,是当时国内唯一一家具备全套太阳能光电产品生产能力的专业制造商。这一收购正对资本市场的胃口,天威保变于是跳出重工业制造板块,被贴上新能源概念股的标签。

  2005 年2 月16 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而到2005 年初,市场已经开始炒作这一概念了。

  从K 线图上可以看出,2005 年1 月21 日天威保变从5.49 元起步,一个多月后就涨到9 元以上。经过二季度的调整后,10 月20 日股价突破13 元,至年底全年累计上涨182.1% ,成为当年涨幅最大的个股。

  在很多投资者的记忆里,2005 年的A 股市场是“ 恐惧”与“ 贪婪”并存的年代。当年上半年股指快速下滑,上证指数在6 月创下998.2 点的年内最低点,同时也是近8 年以来上证指数首次跌破千点大关。其后股指在6、7 月份筑底,下半年则开始盘升、震荡。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持续两年的大牛市来临了。事实上,天威保变历史上两次最为陡峭的上涨阶段也正是在2006、2007 年这两年,只不过那时牛股更多,把天威保变淹没了。

  牛股点评

  市场的变幻莫测,体现在个股的命运上,有时只能用“啼笑皆非”来形容。

  2005 年4 月29 日,以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为标志,股权分置改革正式拉开了序幕。这可谓中国证券历史上的一场革命,全新的价值体系和交易模式由此诞生。

  这一年,也是天威保变命运的转折点。仅仅因为沾上了新能源的概念,在主业根本没有变化的情况下,股价就一飞冲天。也许正是这个一飞冲天“冲”昏了天威保变高层的头脑。2006 年、2007 年光伏产业热爆发,已经尝到新能源“甜头”的天威保变开始在多晶硅等领域疯狂砸钱。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天威保变砸向新能源的投资高达58 亿元。

  然而,巨额投资不仅没有带来回报,反而将天威保变拖入泥潭。由于国内企业一窝蜂盲目扩大多晶硅产能,2009 年以后多晶硅的市场价格已经跌破企业生产成本。截至2013 年,天威保变旗下的多晶硅业务已停产。

  2012 年度,天威保变净亏损15.2 亿元。而今年3 月11 日,天威保变发布年报,交出了2013 年巨亏52.33 亿元的成绩单。由于连续两年亏损,今年初天威保变已经沦为*ST 天威。

  这真是“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个股的命运如此,人生的命运又何尝不是如此。

  2006

  泛海建设| 000046

  整体上市 牛人造就牛股

  在房地产开发领域,泛海建设并不是一个知名度很高的公司,然而在A 股的房地产板块中泛海建设却大名鼎鼎,江湖名气远超万科。

  牛股故事

  2006 年最令人关注的话题之一是房地产调控。然而让人不会想到的是,房地产板块竟然会成为2006 年涨势最好的热点之一,并同金融、有色金属等一起带动大盘冲破前期高点2200 点,随后展开一段轰轰烈烈的大牛市行情。

  正是在这股地产板块热潮中,原来并不为人们关注的泛海建设借着股改之力,全年涨幅竟超过6 倍,正可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值得一提的是,这只股票的前身是南油物业,作为著名的强庄股,曾在1997 年创造过从3 元暴涨到23 元的奇迹。此后,该股多次改名,2005 年12 月10 日,被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控制,再次改名为泛海建设。

  2006 年4 月,泛海建设宣布从大股东泛海集团手中收购其旗下的北京泛海东风置业有限公司65% 的股权。同年,公司还发布了一次性向母公司增发近80 亿元的计划,打破了市场对泛海系会把整个集团的地产项目分3~5 年时间全部注入到上市公司的预期。

  “一次到位”的资产注入给市场很大想象空间,因而股价增幅巨大。2006 年1月,泛海建设的股价还是3 元多,到9 月份已经涨到10 元左右。经过调整后,11 月中旬到年底的30 个交易日里股价再次翻倍,接近19 元。其全年涨幅则达到665.6%。

  牛股点评

  牛股背后是一群牛人。

  中国泛海控股集团的创始人卢志强曾被形容为“ 中国资本市场深潜的一头巨鳄”,其在资本运作方面更是相当独到,包括投资民生银行、泛海建设借壳上市、参股海通证券等。

  此外,他的成功案例还有:2002 年,卢志强利用黄河证券新一轮增资扩股的机会入股,3 个月后,黄河证券更名为民生证券;同年,他还参与发起民生人寿,并任副董事长。

  目前,卢志强家族控制有多个上市公司,其中泛海建设为其贡献的财富最多,市值将近120 亿元。

  此外,泛海建设背后还藏着一个牛人——黄木顺。

  黄木顺的大名,在资本市场、尤其是地产股市场如雷贯耳,有“地产股巴菲特”之称。他曾经长线持有泛海建设,截至2007 年末,黄木顺累计持股泛海建设2348.96 万股,以10.531%的持股比例占据十大流通股股东之首,其余9 位流通股股东悉数为基金。仅以2007 年底泛海建设45.5 元的股价计算,黄持有市值已经达到10.69 亿元。黄木顺在地产圈有广泛的人脉,与泛海系的卢志强关系尤为密切,他与“巨人”史玉柱[微博]也关系不薄。

  正是这些资本运作高手撑起了泛海建设的股价。今年3 月28 日,泛海建设再次谋变,宣布以现金收购泛海系旗下民生证券73%的股权,泛海建设也从房地产企业转变为“地产+金融+战略投资”的综合性上市公司,同时更名为泛海控股。

  又一次改换门庭,不得不佩服卢志强这个资本运作大佬——市场认同什么就玩什么,而且每一次转变都引领潮流。

  2007

  ST仁和| 000650

  赶上牛市高潮 重组股一鸣惊人

  经重组大放异彩的案例在A 股市场并不少见,少见的是刚好遇上牛市最疯狂的阶段,并且是当年最热门题材。这个幸运儿就是ST仁和。

  牛股故事

  ST 仁和,原名九江化纤,其后因经营不善和大股东大量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也变为*ST 九化。因2003 年开始连续3 年亏损,自2006年5月15日起*ST九化被暂停上市。

  2006 年下半年,以医药为主业的仁和集团介入*ST九化的重组过程,注入医药资产,公司成为拥有江西仁和药业有限公司、江西铜鼓仁和制药有限公司、江西吉安三力制药有限公司等多家子公司的现代医药生产经营企业,公司股票简称变为ST仁和。

  2007 年3 月29 日ST 仁和复牌,由于首日不设涨跌限制,ST 仁和以10.11 元开盘,最高上冲至14.99 元。当天最终收盘报14.04 元,比暂停上市时1.38 元的收盘价飙升了917%,换手率接近51%。如果算上仁和的流通股股东每10 股获得转增3.045 股的股改方案,那么ST 仁和较暂停上市时的价格已经整整涨了12 倍。

  2007 年牛市是指数型大牛,可谓波澜壮阔。年初,沪市大盘开盘报2728.19 点,最后一个交易日大盘报5261.56 点,年涨幅达97%,并在10 月份创下6124 点历史高点。

  大盘指数上涨幅度都接近一倍,个股的疯狂就可想而知了。2007 年最后一个交易日,ST 仁和收盘价达到18.11 元,较2006 年停盘时的收盘价1.38 元上涨了1611.9%。

  牛股点评

  2007 年是牛市最疯狂的时期,两市总市值在一年内就增长了4 倍。从板块上看,医药、券商等几个板块走得最牛。

  在2007 年十大涨幅最高的牛股中,就有3 个来自医药板块(ST 仁和、鑫富药业广济药业)、3 个来自券商板块(东北证券锦龙股份、海通证券)。历史总是有相似之处的,如果牛市再次来临,不妨关注这两个板块的表现。

  今年前6 个月,上证指数一直在1974 点至2177 点之间不足10.3%的振幅空间内运行,创下A 股有史以来的一项新纪录。数据显示,从1991 年至2013 年,上证指数上半年的平均振幅高达64.92%。历史经验来看,低振幅的年份出现后,A 股往往将迎来一段较好的上涨行情。果然,在今年7 月下旬,A 股让人们闻到了一丝久违的“牛气”。

  这些年,由于A 股疲弱,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70 后、80 后逃离了股市,A 股成了大叔、大妈扎堆的地方。

  应该说,投资是一种能力,需要不断战胜人性弱点,只有拥有这种能力的人才能在资本市场赚到钱。虽然判断牛市是否来临还为时尚早,但现在正是年轻人回归股市的好时机。

  当然,年轻人现在入市并不需要多大的持仓量,修炼人性、提升对经济以及重大财经事件的敏感性才是最重要的。一旦牛市来临,那时你更是已经准备好了。

  2008

  ST盐湖| 000578

  谜一般的牛股 案中有案

  当年花费巨资借壳上市,没过几年却又悄无声息地合并退市,这只闪烁着奇葩光芒的个股就是ST盐湖。这其中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牛股故事

  ST盐湖最早名为青海百货,是青海省老牌商贸百货的龙头企业,2000 年左右,辗转被资本玩家钟小剑纳入囊中,更名为数码网络。2006 年,该股面临退市,沦落为S*ST数码,后经过青海省盐湖集团重组,改名ST盐湖。

  2008 年3 月11 日,停牌近8 个月的ST 盐湖复牌,首日开盘便暴涨629.38%,从4.8 元左右一下蹿至35.01元。当天以30.20 元收盘,超过ST 浪沙成为当时ST 第一高价股。此后,该股一直维持在20 元至39 元之间高位波动,全年涨幅488.0%。

  再回到3 月11 日那天,S*ST 数码由于资产重组变身为ST 盐湖,股价翻了近6 倍,流通股股东亦随之身价暴涨。该股第一大流通股股东任淮秀,当时持有101.54 万股,资产超过3000 万元;第二大流通股股东陈蓁蓁持有92.06 万股,资产也不相上下,市值接近2800 万元。这两个成功“潜伏”的股神一下吸引了众多媒体的关注。经披露,任淮秀是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他的弟子遍及证券监管部门和各大证券公司;陈蓁蓁乃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更为神奇的是,两人还是一对夫妻。于是,“是否涉嫌内幕交易”的质疑应声而起。

  更有知情人士透露,任淮秀在S*ST 数码重组期间曾担任顾问,是引入盐湖集团重组该公司整体方案的设计者。为此,深交所针对媒体报道,两次向ST 盐湖发布《关注函》,但ST 盐湖公告否认向其透露消息。此后,证监会还专门调查此事,但对于任淮秀夫妇是否通过某种渠道提前获知重组的内部信息,苦于没有证据,最后不了了之。

  相比这对全身而退的神奇夫妇,另一个在ST 盐湖发财的人则没有那么幸运。2008 年12 月25 日,盐湖钾肥(000729)股价创出历史新高83.48 元后,盐湖钾肥发布了该公司与ST 盐湖的合并重组预案;2011 年3 月22 日,通过换股,ST 盐湖被盐湖钾肥吸收合并,ST 盐湖退市。正是在这次合并重组中,广东华美数年前投资ST 盐湖的财富故事被媒体曝光,随后这个投资故事被云南相关方面以涉嫌诈骗立案。

  2011 年1 月,《福布斯》富豪榜富豪、广东华美董事长张克强因涉嫌“诈骗”44 亿元国有资产被云南警方刑事拘留。2014 年6 月13 日昆明市中院对该案件作出一审判决,对张克强的“诈骗罪”不予认定,但同时以“单位行贿罪”判处张克强有期徒刑4 年。

  牛股点评

  青海盐湖集团借道ST 数码的资产整体上市方式一开始就令市场无法理解,因为在此之前盐湖集团已经拥有上市公司盐湖钾肥。真是为了整体上市,一步直接将资产注入盐湖钾肥就是了,为何要绕道而行呢?

  对于这个质疑,青海盐湖集团的一个借口是,“青海省政府想要保住省内为数不多的上市公司的壳”。问题是,这样做真能保壳吗?青海盐湖集团重组ST 数码后,ST 盐湖和盐湖钾肥两个上市公司关系密切,且主业相同、存在竞争关系,因此必须要有一个壳资源被吸收合并掉。最后,牺牲掉的依然是ST 盐湖这个壳。

  前前后后折腾了5 年,到底图什么呢?ST 盐湖当时的董秘在媒体逼问下一语道破天机:“保壳只是公司一个阶段的战略目标。”原来如此啊。

  这个“保壳”过程让很多利益相关方成了赢家,也蕴含了多起案中案。除了媒体披露的星星点点,至今仍有谜团没有完全解开。

  2009

  顺发恒业| 000631

  最“牛”的牛股创造涨幅神话

  A 股市场上,像顺发恒业这样在重组当年股价上涨了20 多倍的绝无仅有,其他年份的“牛股”与其相比可谓弱爆了。

  牛股故事

  顺发恒业原名是长春兰宝,后改名兰宝信息,主营汽车配套业务和光电信息业务。早在1996 年,长春兰宝就通过深交所上市,但由于2003 年连续3 年亏损,深交所对其实行暂停上市,公司沦落为*ST兰宝。

  2008 年2 月16 日,由于破产重整,*ST 兰宝原第一大股东长春君子兰集团所持有的公司全部共计8874 万股国有法人股股权被送上拍卖席,万向集团旗下的万向资源有限公司拍下了3365万股。

  此前,万向旗下另一公司深圳合利实业已是*ST 兰宝第二大股东,此次拍卖后,使万向一共控制了公司总股本的21.75%,一跃成为第一大股东。至此,*ST 兰宝作为壳资源已经被万向集团控制,而万向集团的创办人则是资本大鳄、中国超级富豪之一的鲁冠球。

  壳资源有了,注入什么资产呢?万向瞄准的是房产。万向旗下的地产公司名为浙江万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 年,2001 年、2003 年经过两次增资股权仍为万向控制,后改名顺发恒业。

  2009 年6 月5 日,顺发恒业被注入到上市公司,复牌一开盘便涨停至6.84 元(相当于停牌前股价0.76 元的900%);随即,该股被大单拉升至14.88 元的高位,涨幅高达1857.9%。按照当时深交所的相关规定,该股立刻被实施临时停牌,直至收盘前3 分钟恢复集合竞价。当天14点57分后,顺发恒业的股价快速回落,收盘时为10.3元。

  全天仅交易了3 分多钟的顺发恒业,涨幅达到惊人的1255.3%。此后顺发恒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月度涨幅18 倍、全年涨幅21.5倍,皆为A 股冠军。

  牛股点评

  顺发恒业的暴涨,细细追根究底,原因很多。首先,2006 年4 月底*ST 兰宝停牌前股价太低,仅有0.76元。其次,2009 年A 股大幅反弹,而在2009 年6 月顺发恒业借壳复牌之时,A 股已经历连续半年的暴涨,因此补涨的预期强烈。再次,顺发恒业重组后变身为房地产公司,而在2009 年国家出台一系列利好楼市的政策,地产股在A股中表现非常突出。

  除了这些天时、地利的好运气外,助推顺发恒业成为第一牛股的还有“人”的因素。

  上世纪90 年代开始,鲁冠球逐渐淡出镁光灯下,其子鲁伟鼎成为万向的掌门人。鲁伟鼎曾在美国学习金融,因此万向系的“财技”一向高超。仅举一例,顺发恒业上市前曾连续突击增资,使资产上市评估时的增值率变低,容易获得市场的认可。根据公开披露的信息,上市前顺发恒业净资产账面值10.1 亿元,评估作价16.4 亿元,增值率为61.83%。事实上,2006年以后顺发恒业有过连续三轮增资行为(约6.8 亿元),若简单剔除测算,则上市前实际净资产变为3.3 亿元,评估价值9.6 亿元,增值率超过180%。

  有如此高超财技,上市后维持公司的高股价还不是小菜一碟。因此,在股民心目中,顺发恒业一直是一只强庄股。

  今年3 月以来,因其母公司万向入选首批5 家民营银行试点,市场上一有民营银行的风吹草动,顺发恒业便会上演巨单封涨停的好戏。作为5家民营试点银行之一,阿里巴巴[微博]与万向集团的组合更是引发市场很多大胆猜想:作为房产企业,顺发恒业目前一年的开发规模仅20 多亿元,实在小得可怜,而万向与阿里筹建的民营银行无疑又是目前市场最热的主题,000631 这只股是否会再次上演“蛇吞象”呢?拭目以待吧。

  2010

  广发证券| 000776

  券商借壳扯出内幕案

  内幕交易一直是中国证券市场的顽疾,券商本该更知其危害。可恰恰在广发证券借壳过程中,牵扯出“券商内幕交易第一案”。

  牛股故事

  2006 年6 月5 日,延边公路发布停牌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吉林敖东正与广发证券就借壳公司上市事宜进行沟通磋商。同年9 月,公司公告了广发证券借壳上市的方案,但一直没有获得证监会正式批准。

  直到2010 年2 月10 日,《延边公路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实施公告》才正式发布,公司股票于2010 年2 月12 日恢复交易,公司名称由延边公路变更为广发证券。2006 年就板上钉钉的借壳方案,为何要苦等4 年才能实施?全是因为一桩内幕案耽误了好事。

  事情源于2006 年1 月12 日,当时广发证券的年终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要把公司上市作为2006 年度的主要任务。会议认为借壳方案比较可行,于是开始寻找壳资源。

  2006 年5 月10 日,广发证券内部初定辽宁时代和延边公路这两个公司为“壳”。这与6 月5 日,延边公路发布停牌公告宣布借壳还有近一个月时间。正是在此期间,董德伟、赵书亚一直在大笔买入延边公路股票。这两个人,分别是当时广发证券总裁董正青的弟弟和同学。

  董正青根据延边公路的股东结构和流通股总数计算出,只要买入1400 万股延边公路股票就可以通过流通股股东的表决,支持延边公路的股改方案,于是要求其弟董德伟买入延边公路股票1400 万股。

  2007 年,“董正青内幕交易案”正式浮出水面,广发证券借壳一事搁浅。2009 年1 月9 日,董正青被判“泄露内幕信息罪”而获刑4 年,其弟董德伟及同窗赵书亚被判内幕交易罪,但广发证券借壳延边公路仍无下文。2009 年3 月27 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做出终审裁定,维持原判,“券商内幕交易第一案”在历时3 年的纷扰后尘埃落定。这也为广发证券借壳扫除了最后的障碍。

  2010 年2 月12 日,广发证券复牌首日涨幅高达374%,全年涨幅则达到427.9%。

  牛股点评

  “董正青内幕交易案”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细节,在法院宣判结束后,浸淫证券市场多年的董正青当庭表示,他认为自己没有犯罪,但作为一个遵守法律的公民,会尊重法院的裁定。此言一出,市场哗然。

  值得关注的是,法院最终仅认定董正青犯“泄露内幕信息罪”,而对于检察机关指控的“内幕交易罪”因证据不足未予认定。但在2009 年2 月28 日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中,对内幕交易罪的行为加了一种,即“明示、暗示他人从事相关交易活动,情节严重的”,也就是说,董正青躲过了“一劫”。

  泄露内幕消息、内幕交易一直是中国证券市场的顽疾,犯罪成本低、处罚过轻是原因之一。此外,随着互联网工具的日益丰富,内幕消息的传递也变得越来越隐蔽。据了解,目前在审理相关内幕交易案件中,对电子邮件、微信聊天记录、QQ 聊天记录、微博私信等电子数据作为证据已被法律界认可,但是微信的运作模式令监管难度增加。

  最新的案例有,今年6 月6 日中信证券首席分析师张明芳“微信朋友圈泄密案”。这次张明芳涉嫌泄密如不是有内部人士网上举报,并引起媒体注意,也还难以发现。因此,对于查处内幕交易,必须“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2011

  新华联| 000620

  赶上政策“最后一班车”

  000620 这个股票代码几易其主,堪称命运多舛。历经5 年的保壳、重组,最后关头幸运地躲过了政策调控,也算是否极泰来。

  牛股故事

  15 年前,该股最初以牡石化(牡丹江一家石化公司)为名在深交所上市,但上市后业绩一直差强人意。2000年3 月,股权变更使西安圣方科技改名圣方科技。然而,2005 年圣方科技出现财务危机,并被冠上ST 帽子,最后董事长跑路。

  2006 年4 月,由于连续3 年亏损,该股被暂停上市,并开启漫长保壳之路。先是2006 年6 月首钢控股通过拍卖拍得圣方科技28%股份,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后又于2009 年8 月,首钢控股将其持有的全部圣方科技股份转让给新华联控股。新华联控股背后的大老板是湖南商人傅军,他的计划是将旗下的新华联置地注入到上市公司。

  2009 年12 月2 日,已暂停上市3 年的S*ST 圣方公布了资产重组方案。2010 年3 月3 日,公司称重大资产重组方案已经获得证监会有条件审核通过。

  然而,2010 年4 月,风云突变。国务院发布《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明确提出“ 对存在土地闲置及炒地行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证监部门暂停批准其上市、再融资和重大资产重组”。虽然调控剑指炒地房企,但实际操作上是“ 一刀切”,之后房地产企业的首发融资或再融资基本上被暂停。

  幸运的是,S*ST 圣方重组申请在限制令出台一个月前就已经受理,所以2011 年4 月15 日,S*ST 圣方作为特殊个案终于拿到了证监会的批文。经过重组后,S*ST 圣方变身为大型房地产公司新华联。

  在2011 年股市一片哀鸿中,重组题材依然弱市走强。新华联复牌当天,开盘16 分钟,涨幅就达405%,最多涨到435%;最后收于10.52元,涨幅363.4%。全年涨幅则为209.60%。

  牛股点评

  对于4 万户新华联股东来说,5 年等待令他们错过了2006 年和2007 年大牛市,但也逃脱了2008 年的大熊市,最终能够成功重组——这样的结果足以让人满意。

  在这些幸运的股东中,除了中小散户外还有一些超级富豪。就在傅军决定将旗下优质资产——新华联置地整体注入S*ST 圣方的前一个月,卢志强、史玉柱和科瑞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被傅军引入新华联置地,3 家投资者又以所持新华联置地股权认购*ST 圣方发行的股份,合计持有上市公司总股本的11.95% 。可想而知,卢志强、史玉柱这些超级投资者的收益更为可观。粗略计算,史玉柱在不到两年的持股时间里就净赚3.6 亿元。

  新华联背后的大老板傅军,颇具传奇色彩。早年他曾经是湖南某市的外贸局长,1990 年下海创业,以贸易起家,据说在马来西亚南洋的原始森林里跋山涉水挖得第一桶金。随后回国投资,成为富豪榜上的常客。

  在资本市场,傅军的名气并不很大,但他有一群投资大鳄做朋友,想不成功也难。其中,卢志强旗下的泛海建设在2006 年借壳上市,也曾为当年第一牛股,想必傅军从他那里学到了不少财技。

  2012

  *ST嘉瑞| 000156

  重组一波三折 乌鸦变凤凰

  2012 年10 月,停牌长达6 年之久的*ST 嘉瑞终于复牌上市,变身华数传媒,因此被戏称为“最资深暂停上市公司”。

  牛股故事

  *ST 嘉瑞最早的法定名称是安塑股份,成立于1994 年6 月,2000 年9 月6 日在深交所上市。由于2003 年、2004 年、2005 年连续3 年亏损,在2006年4 月13 日被暂停上市。2007 年,该公司名称变更为湖南嘉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嘉瑞新材。

  在股票暂停上市的6 年间,*ST 嘉瑞于2007 年实施了股改,并经历了3 次重组,但前两次都胎死腹中。最初,2007 年,湘晖资产有意撮合紫薇地产借壳*ST 嘉瑞,但最终不了了之。时至2009 年,湘晖资产再度牵线*ST 嘉瑞和天润置地重组,但由于房地产宏观调控,2011 年2 月这次重组也告吹。

  2011 年5 月,*ST 嘉瑞转为牵手浙江华数传媒。然而,这次重组依旧未能一帆风顺。当年9 月1 日,证监会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相关规定,明确“上市公司购买的资产对应的经营实体持续经营时间应当在3 年以上”。而当时华数传媒成立尚不满3 年时间,于是重组又被耽搁半年。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 年6 月12 日,*ST 嘉瑞的重组方案终获证监会并购重组委通过,当年8 月底实施完毕。*ST 嘉瑞由此变身为市场热门的传媒股,正式落户杭州,主业变更为新媒体及有线电视网络。

  2012 年10 月19 日,华数传媒恢复上市交易,全天涨幅为621%,换手率为49.53%,报收于14.42 元。值得注意的是,华数传媒恢复上市首日即时行情显示的前收盘价为此次重组增发价格,即2 元/股,而暂停上市停牌前股价仅为1.26 元。这也意味着,如果按照停牌价来计算,当日的涨幅实际上是1144%。其全年涨幅则为703.6%,对于坚守6 年的股民来说,这个结果还算不错。

  牛股点评

  垃圾股退而不死,几经重组,并且成为制造财富神话的乐土,这是A股市场一大奇特现象。

  其原因之一就在于A 股市场制度不健全,上市资格有稀缺性,很多绩差企业在连续亏损后并未真正离开资本市场。尤其是今年IPO再度开闸以来,为了减轻市场压力,决策层规定年内上市企业数量限制在百家左右,而目前排队IPO的企业众多,于是导致借壳市场更为火爆。7 月11 日,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使并购重组程序得以简化,这无疑将为“壳”市场再添一把火。

  一个被诟病的退市制度,却成了解救A 股目前IPO“ 堰塞湖”难题的良药,这种将错就错也是A 股独有。不过,从长远的制度建设考虑,退出机制如不理顺,价值投资、理性投资、长期投资等理念则难以形成。

  今年7 月4 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新一轮退市制度改革就此正式启动。在新的退市制度框架下,上市公司的退市情形总共有27 种,其中包括7 种主动退市的情形,以及20 种强制退市情形。新的退市制度还在讨论阶段,未来能否激发A 股市场释放活力还有待观察。

  2013

  网宿科技| 300017

  创业板孵化大牛股

  2013 年是创业板爆发的一年,网宿科技也成为当之无愧的创业板龙头。

  牛股故事

  网宿科技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2009 年10 月30 日上市,主业为互联网业务平台综合服务,CDN(内容分发加速网络)为公司主要产品之一。简单说,CDN 是一项使内容传输得更快、更稳定的技术。

  在中国CDN 产业,蓝汛占有率第一。该公司于2010年10 月在纳斯达克[微博]上市,曾创下首日涨幅95%的惊人业绩。在国内CDN 市场占有率第二的就是网宿科技,作为首批随创业板开板而上市的28 家公司之一,最初上市时网宿科技的运气并不好,不但首份年报业绩大降,还屡次深陷高管套利漩涡。

  进入2013 年,情况发生变化,市场再度热捧互联网概念股。

  在中国,拥有全球最多的网民,而互联网体验效果却经常受到诟病,网速慢是重要原因。因此,“为中国互联网加速”成为网宿科技向资本市场频频讲述的“故事”。后来这个故事又加上信息安全、云计算、亚马逊[微博]等概念,于是网宿科技的想象空间进一步打开。

  具体来看,去年网宿科技的股价大致经历了三波较为明显的大幅上涨:第一轮,从2013 年1 月的16 元附近涨到5 月初的35 元左右;第二轮上涨始于6 月底,其股价从35 元附近一路飙升,到9 月中旬已达到55 元附近;第三轮上涨从10 月初的54 元多开始,一路涨至10 月22 日的79.6 元。截至2013 年最后一个交易日,网宿科技以84.7元收盘,年涨幅407.45%。

  在今年2 月,随着创业板指数突破1500 点,网宿科技的股价更是攀高到130 元以上。当然这是后话了,看来牛股的牛脾气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牛股点评

  2013 年上证指数累计跌幅达7.56%;深证成指累计跌幅12.25%;创业板指数则与大盘形成鲜明对比,尽管在去年10 月以后经历大幅调整,创业板指数全年累计涨幅依然达到83.2%。

  可以说,去年创业板走出牛市行情,在前十大牛股中就有8 只来自创业板。除了网宿科技,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涉及手游概念的中青宝掌趣科技亦是科技股中的两匹大黑马,全年涨幅都在3 倍以上。

  毫无疑问,科技类股的股价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间,在股价定位上往往不受市盈率这类估值指标的限制。1999 年上一轮科技股热潮时,海外市场甚至以网站的点击率来衡量企业的未来成长。当前包括云计算、移动互联等科技类个股也面临同样的问题,由于属于新兴行业,未来存在着巨大的发展前景,所以很难判断其合理的估值。

  于是,泡沫就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被吹起。今年7 月31 日,网宿科技发布了业绩靓丽的半年报,实现净利润1.93 亿元,同比大增246.72%。不过其股价表现并不给力,当日放量下跌了3.08%。

  看来,“地球引力”终究会发挥作用的。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文章关键词: 牛股时代烙印股市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太原3任公安局长均被免 公安部官员接任
  • 体育西甲-梅西两球巴萨3-0 英超-曼联1-1
  • 娱乐61岁钟镇涛今日大婚 狂欢两日豪掷530万
  • 财经山西政商灰色朋友圈:培养富可敌国煤老板
  • 科技IDG熊晓鸽梦想:记者、投资与好玩项目
  • 博客罗亚蒙:北京地铁有必要调价吗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河南一中学规定男女拉手两次勒令退学
  • 高善文:《大熊市可能结束》并非我意
  • 水皮:从“渡边太太”到“中国大妈”
  • 赵秀池:金融业莫对地产落井下石
  • 凯恩斯:创业板可能出现万亿市值股票
  • 沙黾农:民心思涨 新政需要牛市
  • 叶檀:农民不愿成市民原因何在?
  • 徐斌:八月信贷数据或致全面降准降息
  • 冉学东:放松限购限贷只是拉长了周期
  • 许一力:躲在冰桶挑战背后的商业秘密
  • 马跃成:楼市相关企业面临生死一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