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周刊》记者 郝宁
中国自行研制的新一代大型飞机——C919“启动订单”在本次珠海航展上终于有了结果,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飞)11月16日宣布与国航、东航、南航、美国GECAS公司等6家中外企业签订了100架C919大型客机订单,这标志着国产大飞机在市场开拓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国航董秘黄斌向记者表示:“作为C919未来的使用者,我们对国产大飞机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有信心。”
中国市场的巨大诱惑
根据规划,C919于2010年开始接受预订,2014年首飞,2016年适航取证。申银万国认为,整个项目的研发费用在前3~5年投入为600亿元,其中300亿为科研投入,300亿为能力建设,到C919最终投放市场,相关投入将达到2000亿元。中国商飞董事长张庆伟也表示“到大飞机项目最终投放市场,相关投入将达到2000亿元”。
如此巨大的投入,依据就是中国航空市场未来的蓬勃发展。波音公司预测,从2008~2027年,中国预计将购买价值4000亿美元、约3700架商用飞机,并将成为全球第二大航空市场。而中国商飞也估测,C919预计可销售2000架以上,按照6000万美金/架测算,销售总额可达8000亿人民币。
本次百架定单的落定,意味着大飞机项目已正式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这为围绕此项目的电子、数控、新材料等在内的众多高新科技产业带来实质性利好,预示着其将由前期研发投入转入到利润产出期。
军企独享利好
从大飞机构造划分,主要可分为飞机机体、发动机及机载设备三大部分组成,其中飞机机体占成本的37%,发动机部分(发动机+吊舱)占成本的26%,机载设备(航电+机电)占成本的25%,而其他部分则占成本的12%。
机体部分是国内生产最具优势的部位。目前,西飞国际和洪都航空被认为是在机体制造方面最受益的两家上市公司。其中西飞国际承担了C919项目中机翼和中机身的部分(两部分加起来约占机体部件的50%),洪都航空则承担了大飞机前机身和中后机身的研制。多数分析师认为,西飞国际因拥有多年的自主研发和转包生产经验,将是机体部分最大的受益者,也会成为大飞机项目的主要受益公司。
发动机方面,航空动力、成发科技、中航动控、中航重机、钢研高纳等都致力于民用航空发动机国产化的研发,但在大型飞机发动机研制方面仍存有技术瓶颈,国产民用大飞机发动机真正问世估计需要到2016年以后。
机载设备方面分为航电系统和机电系统。航电系统方面,中航工业将通过ST昌河将旗下分立的航电系统资产进行整合,让其成为未来航电系统的惟一载体;机电系统方面,中航精机控股股东中国航空救生研究所是国内惟一专门从事航空生命安全救生系统装置研究的国防科技研究所,其集团公司有可能借中航精机平台实现整体上市。
而在飞机材料方面,哈飞股份的复合材料技术国内领先,其产品在中国自己的大飞机项目中肯定会得到更大规模的使用。
距真正收获期尚早
依照常理,百架订单的确立对那些与大飞机项目相关的上市公司将会产生极大利好。但事实上,利好出炉后,与大飞机相关的公司市场表现却非常一般,行情仅仅是一日游。宏源证券分析师荀剑认为,“此次C919销售多是意向性订单,在未来1~3年内尚不能形成大规模生产,对上市公司无法形成稳定的业绩。适航证取得后业绩才能释放,预计在2018年左右才能形成较大幅度的利润增长”。
齐鲁证券研究员李将军也认为,由于大飞机数据相对透明,其炒作空间会远小于其他板块。“短期内,还不足以形成规模效益。很多项目还处于先投钱阶段,以后才能看到产出,现在谈收益还太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