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笔者观察,那些在上市前夕呈现高速增长的创业板公司,实际上大部分有业绩包装的成分,一旦完成了上市圈钱就开始回归真实,才导致上市公司业绩出现了巨大的滑坡。如果上市公司报表中出现研发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一些非正常的费用突然大幅飙升时,很有可能是上市公司在摊销IPO的隐性开支,或者是控股股东在进行财务腾挪。
北京大学教授何小峰曾算过一笔账,一个优质的企业要想及时上市,光台面上的活动经费就达“656万元”,而“台底下”则要花费10倍左右,其外还有一些“PE腐败”。而这笔巨额的“寻租”费用又被企业在上市后摊销到上市公司。于是,很多上市公司就出现了一上市就造假、一上市就业绩“变脸”的怪象。
当务之急,应尽快将证券发审的权力从监督部门中独立出来,引进注册制,减少权力发审的环节,减少企业上市成本,但要“宽上市,严监管”,要提高违规成本。苏培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