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平安(601318):市场化进程的推动者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9日 11:38 新浪财经

  新浪提示:本文属于研究报告栏目,仅为分析人士对一只股票的个人观点和看法,并非正式的新闻报道,新浪不保证其真实性和客观性,一切有关该股的有效信息,以沪深交易所的公告为准,敬请投资者注意风险。

  3月5日,备受瞩目的中国平安临时股东大会及A股H股分类股东大会在深圳平安金融学院举行。当晚,据统计结果显示,平安再融资方案以92%以上的赞成票获得了高票通过,由于平安股权分散,如此的通过率,意味着绝大多数股东是看好平安未来的。如果此次中国平安再融资获得成功,意义不单单在于中国平安本身,它更加是一个强有力的信号,管理层一直在强调的市场化进程,在此得到了验证,平安本身就是中国证券市场化进程的一位有力的推动者。

  中国平安是中国第二大保险集团,从多年的发展历程来看,公司基础坚固,战略发展和布局清晰,财务策略稳健,各项业务指标持续增长,给股东创造了长期稳定的回报,不失为一个优秀的金融企业。特别是如今受益于国内保险行业快速启动的有利时期,相信今后几年,中国平安的保险主业依然会保持快速增长。

  金融机构的融资不同于一般企业,一般的企业是先有项目再融资,而金融企业是先有资本金再有项目。巨额融资一旦尘埃落定,平安的战略目标便能够提前实现,现在的市场环境对平安是有利的,境内资金充裕、境外的收购标的繁多,资本配置给专业蓝筹经营,收益是显而易见的。

  中国平安成立于1988年,1992年公司的财险经营区域扩展至全国;1994年进入人身保险市场;1996年开始经营证券和信托业务,同年开始保险业务的海外经营。2002年,根据保险业分业管理的要求,公司作为主发起人设立平安寿险和平安产险,分别经营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业务。2003年,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保监会批准,公司变更为控股公司;同年,公司收购了福建亚洲银行(后更名为平安银行),正式进入银行业。2004年至2005年,公司设立平安养老险、平安健康险和平安资产管理,实现了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的专业化经营以及保险资产的专业化管理。2006年12月,公司收购了深圳商业银行,进一步巩固和扩充公司的商业银行业务资源。

  从本次股东大会投票结果可以至少说明以下几点:

  1.关注平安长期发展潜力和前景的股东占据了压倒性优势。因为根据前期抽样调查显示,关注短期股价的投资者倾向于投反对票,而关注公司长期成长的投资者则更倾向于投赞成票。从结果显示,投赞成票的长线投资者占据了绝对优势。

  2.股东信赖高管层的前瞻和决策,并认同趁次级贷危机之时收购或参股海外优质金融资产正当时机。此轮平安1200亿大规模融资,不仅在于提高公司资本实力,更在于抓住机遇参股海外公司,进行股权战略投资,以期获得稳定回报。高比例赞成票说明,投资者看好平安“出海”。

  3.据统计,此次投反对票的股东仅占6%左右,明显低于事先的预计,说明事先不赞成平安再融资的股东,已经抛售了手中股票。

  4.从高票通过的背后我们不难看出,支持平安增发已经在股东心中根植,愿意平安“做大做强”是代表绝大多数股东意愿的。这也正合乎了两会期间管理层的答记者问,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挑选合适的海外股权投资,是符合股东利益最大化原则的。

  就国家层面而言,需要平安出海来纠正经济发展内外不平衡的状况。一方面,在美联储连续降息,中美利率开始倒挂之际,人民币汇率有加速上升的压力。而央行为控制通胀和资产价格泡沫,难以降低利率。另一方面,如果以通胀为代价,稳定本币升值的步伐,则存在民生压力增大和通胀预期形成的困境。因此,当前打破困境的选择之一,就是提高海外投资规模,从而降低本币升值压力,缓和内外不平衡的问题。

  而平安在海外投资方面恰恰具备其它机构难以企及的两大优势的。首先,作为以保险为主业的金融集团,平安的负债久期长达十五年以上,适合进行长期投资。其次,平安集团股权分散,更像是民营企业,主权色彩比较淡薄,海外投资的政治阻力可能较小。

  由于再融资有望提升公司长期发展潜力,这会对公司基本面估值产生较强的支撑作用。在临时股东大会通过再融资议案之后,预计短期内股价会有所波动,但92%的赞成票,意味着绝大多数着眼未来的股东更会持股待涨,共享平安的美好未来。

  东方证券 王小罡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