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东方智慧:世纪豪赌 中国平安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2日 16:00 新浪财经

东方智慧:世纪豪赌中国平安

  新浪提示:本文属于个股点评栏目,仅为证券咨询人士对一只股票的个人观点和分析,并非正式的新闻报道,新浪不保证其真实性,一切有关该股的有效信息,以沪深交易所的公告为准,敬请投资者注意风险。

  东方智慧 黄硕

  对A股人民群众来说,中国平安的这一融资计划,赶得上花旗银行巨亏产生的杀伤力了。虽然从面上看来,一个是喜(平安正是觉得市价高、才要再融资)、一个是忧(巨亏当然是忧),但杀伤力都一样,这一次,A股终于成功全球化了。不缺钱、融这么多钱做什么?这是大家对中国平安的最不满之处。由于中国平安并未透露募集资金的具体投资项目,市场人士对这笔千亿巨资的用途及影响提出多种猜测,其中一个大胆的猜测:平安要到海外大举收购去。这一次,是成王?还是败寇?中国平安正在进行一场世纪豪赌。

  一、海外收谁?

  《平安疯狂再融资 1600亿足够收购一家深发展》,从某媒体的这则文章标题可以看出这笔融资的巨额程度。究竟这笔资金将用于收购谁呢?中金、海通、安信等券商的报告皆预测:中国平安目前的资本金已足够未来3年内保持较快发展速度,此次巨额融资估计将用于某个特定的兼并收购项目,可能是控股一家有全球性网络的保险集团。比较一下平安的募集资金与国际巨头的市值会发现,如果是全资控股,平安可以收购300亿美元市值的公司,如果是相对控股,可以最多收购600亿美元市值的公司。现在市值最高的海外寿险集团ING只有760亿美元,平安可以收购的标的范围很大。

  二、谁占了谁的便宜?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理论上讲,从高估值市场融资收购低估值市场股份是对股东有利的行为,因为融资成本低于投资回报。从投资时机来看, 目前是海外并购的良好时机,欧美多数国家的金融股估值较低,部份金融股市盈率甚至不到10倍。由于次按危机影响仍未结束,这时进行并购可能会造成短期账面亏损, 但长远来看则可能带来丰厚的投资回报。所以,对于中国平安来说,从A股市场融资到海外市场去收购,是一笔很划算的买卖。但对于A股人民群众来说,可不乐意被人白占这么一个大便宜,因为中国平安的解禁在即:2007年三季报显示,中国平安流通A股8.05亿股,中国平安的解禁规模高达31.2亿股。以此计算,2008年3月1日将出现流通股规模4倍于目前的一个“新平安”,屋漏又逢连夜雨,搁谁都不乐意。

  三、成王败寇的前车之鉴

  海外收购,前车之鉴不少,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1990年花旗银行也曾陷入房贷危机,一个神秘人物主动出资2.07亿美元买了花旗4.9%的股权,悄然化解了花旗银行当时的资本金危难。这个人就是有“中东巴菲特”之称的阿拉伯王子阿尔瓦里德(Alwaleed)。今天看来,投资花旗银行是阿尔瓦里德最精明也是获利最高的投资,可谓名利双收。但也要警惕陷入“日本式陷阱”:当年日本公司在美国收购领域大出风头,三菱公司花14亿美元购买洛克菲勒中心,结果不久之后,就以半价再次卖还原主。同时,日本人当时购买的多是“夕阳企业”,而美国企业和政府却靠回笼的资金转而投资各种新兴产业。

  这一次,中国平安计划进行一场世纪豪赌。中国平安的A股从最高价的近150元一路杀到80元之下,还意犹未尽,而相对于A股人民群众来说,被打五折的中国平安是否值得介入?这亦会是一场豪赌。对于这场赌中赌,我等胆小之人只宜远观,让我们远远地送上一句祝福吧:在这场世纪豪赌中,希望中国平安、希望“中国平安”平安,希望赌“中国平安”平安的投资者也平安。平安是福。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中国平安吧 】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