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兴业上市股价有望高企 外资股东3年收益1000%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4日 10:26 经济观察报

  外资战略股东3年收益1000%

  本报记者 蓝姝 广州报道

  2月5日,兴业银行正式在A股市场亮相,几家券商的研究报告都对其上市后表现报以乐观,预计兴业银行上市后的合理价格将达到24-27元。

  这个数字对于3年前以2.7元每股购买兴业银行9.99亿股的三位外资战略投资者恒生银行、IFC、新加坡直接政府投资来说,意味着240-270亿的股权收益。 

  兴业银行,这家“一次性引入外资战略投资者最多”的中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其登陆A股时意味着带给外资战略投资者每年高达300%以上的回报。

  2003年底,恒生银行、国际金融公司(IFC)、新加坡政府直接投资公司(GIC)三家外资战略投资进入兴业银行的境外战略投资者阵营,这宗交易创下国内

商业银行一次性引入外资股东家数最多、入股比例最高的纪录。三家战略投资者合计持股24.98%,其中恒生银行比例更是高达15.98%。三家战略投资者当时购买的价格是2.7元/股。

  事实上,早在上市前,外资股东就已经从兴业身上尝到了甜头,兴业银行15.98%的股权就为恒生银行带来了3.58亿港元的盈利贡献。

  恒生银行副主席兼行政总裁柯清辉在其走马上任之初就表示,中国业务成为恒生收入的重要来源,恒生计划5年内,将内地业务占税前利润的比率增加至10%,这只包括恒生银行本身的分支机构及其在兴业银行的股权所带来的利润。柯的预期是内地盈利贡献每三年翻一番。而现在,恒生在兴业身上的股权增值回报已经远在他的预期之上。

  兴业银行IPO申请通过

证监会发审会审核当天,受此利好刺激,恒生银行(0011.HK)股价两日连续上涨,创近一年半以来的股价新高。

  此前,柯清辉在谈到兴业银行的股权问题时多次表示条件成熟时要在合适的时机进行增持。

  按照兴业银行与外资战略投资者达成的入股协议规定:兴业以IPO或以其他公开方式发行

股票,外资股东没有反摊薄权;若私募,外资拥有反摊薄权,但不得超过监管规定的比例上限。

  兴业银行行长李仁杰表示,在IPO过程中,包括恒生银行在内的许多原有股东都表达了希望增持股份的愿望,“为了让广大的中小投资者有更多的机会,所以此次IPO原有股东一概没有安排增持”,但李表示原有股东可以在网上申购及在二级市场上增持。

  在二级市场增持与参加网上申购成为恒生银行们应对股权摊薄、进一步增持兴业的两种路径。

  恒生银行拥有1亿美元的QFII投资额度,目前,记者从主承销商中金、兴业银行几方打听,并没有得到恒生银行参与网上申购的相应信息。

  尽管恒生一直宣布要在时机成熟时对兴业进行增持,同时在入股协议时恒生做下了排他性承诺——除兴业外在业务上不与第三家合作。目前,市场已经发出银行股价值高估的警告,在高达10倍的收益面前,恒生是继续前行还是激流套现?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