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兴业证券:上海医药 未来面临多重有利因素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5日 15:49 今日投资
投资要点: 未来主要增长点: 为跨国药企药品代工,百利高首批订单100亿片,但公司只有20亿片加工能力,计划明年扩产并长期合作。预计每片代工的利润在1分钱左右,未来两年可新增2000万元、4800万元利润。 明年起公司将成为麻精药品一级代理商,该业务毛利率远高于一般药品的经销,预计07、08年可新增毛利1500万、3700万元。 新的大型物流中心启用,提升了公司运营效率,每年可节省2000万元费用,第三方物流业务的陆续开展,也将成为新增长点。 闲置仓库、土地等资源利用,每年可新增2000万元的租赁收入。 公司收回被托管的华氏大药房,每年可新增900万左右的利润。 公司与多家国际医药分销巨头接触,商谈合作事宜。 未来华润可能将上药作为整合医药商业的平台,并陆续将优质商业资产注入上药。 为压缩流通环节,政府将扶持大型流通企业,作为国内最大的医药分销企业制药之一,公司将迎来战略性发展机遇。 股改承诺未来回购价5.1元,加上网络资源等资产重估增值潜力大,这些决定了公司未来股价下跌空间有限。 风险提示:坏帐计提不充分;新业务开展可能落后于预期;华润重组存在不确定性。 公司概况 借重组华源,实力雄厚的华润成为公司控股股东 上海医药的大股东上药集团,前身为1996年由上海市医药管理局翻牌而来上海医药(集团)总公司,最终控制人为上海市政府。2002年8月,华源集团以11亿元收购上药集团40%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 由于盲目扩张,华源集团出现资不抵债。去年9月,在国资委撮合下,同为“国字号”企业的华润集团联手国际资本鼎晖投资重组华源,两家计划出资70亿元,其中华润占70%,鼎辉投资占30%。华源集团原董事长周玉成退休,新董事长由华润集团董事长陈新华接任。 医药商业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及规模优势 公司主业包括医药商业和医药工业,其中医药工业规模较小,05年实现销售3.4亿元,仅占销售收入的3%,产品主要是些普药,营利能力一般,毛利率仅为20%。未来该业务的发展方向将转变为国际药企药品代工。 医药商业是公司主营及利润的主要来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医药商业之一,去年销售额居国内第二,占国内医药商业销售总额的4.2%。拥有华氏大药房、江西黄庆仁栈华氏大药房等六家医药连锁公司,近1140余家门店。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 在公司医药商业业务中,分销业务占80%,其中面向医院终端、附加值较高的纯销业务占75%。公司分销业务重点在华东市场,而华东经济发达,占据了我国药品消费40%的量。目前公司在华东地区渠道覆盖面广,拥有医院客户3350家,三级医院覆盖率100%,二级医院覆盖率76%,一级医药覆盖率50%,上海市医疗机构覆盖率100%。区位优势非常明显。 医改催生大分销时代的到来,大型流通企业将迎来战略性发展机遇 流通环节过多及以药养医是导致药价虚高的主要因素 目前,国家进行的医改,目的是要解决目前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要解决药价虚高的问题,就要从医药产业链的分析入手。制造企业生产药品,通过医药商业,进入医院、零售药房等终端,形成医药产业链,其中医院占据80%的药品市场,是药品消费最主要终端,在产业链中居于强势地位。 目前药品收入利益分配格局,若以终端零售价为100%计,则生产环节占30%,商业流通环节占20%,医院则要占到50%。在医院占的50%收益份额中,医院正常加价占30%,医院接受企业费用占5%,医生个人灰色收入占15%。 我们看到,过多的流通环节及医院终端以药养医的不合理现象,是造成最终药品价格虚高的主要因素。 过去行政性降价收效甚微,但给大型医药商业企业带来较大冲击 为降低药价,政府采取了最直接的办法-限定最高终端零售价格。从1997年开始,发改委已进行了19次降价。由于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人戏虐地将降价称之为“刮胡子”,刮(降价)过以后,胡子(药价)还是照长不误。 但是医药商业却受到较大的冲击,一方面,医院及制造企业将降价的损失转嫁到商业企业头上。另一方面,药品流通领域环节太多,全国有6000多家药品商业企业,个人承包、挂靠经营现象普遍,这些小企业采用不正当竞争手段,使得许多国有商业主渠道沦为开票或物流配送的角色。去年国内19个省的医药商业企业出现行业性亏损。 从医药商业的上市公司看,该板块毛利率由2000年的10.2%,降到去年的6%,净利润率不足0.5%。上海医药的盈利能力也节节下滑。 目前各地试行的医改模式,似乎很难作为普遍经验加以推广 由于政府没有出台切实、有效的统一方案,各地政府开始尝试各种措施,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南京模式及宁夏模式。 南京“药房托管”模式,是将医院药房管、办分离,可视为将来最终实现医药分家的一种过渡。由于该模式触及医院的利益,在目前国家对医院财政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即使当地政府强力推进,也很难真正实行。按照目前南京医药给托管医院40%收入分成的做法,医药商业基本亏损,即使将来扩大托管规模,也难以长期维持,而且患者也很难得到降价实惠。 宁夏模式是政府包办药品招标、采购和配送各个环节,最大程度减少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和医院的参与程度,这种方法确实能够有效降低药价,但容易受到本地医药生产企业、流通企业的干扰,特别是像江苏、浙江、上海等医药产业比较发达地区,较难执行,而且政府参与程度过深,执行成本较高。 现在很难猜测将来政府会采用何种医改模式,但我们从已试行的模式中可以发现一些共性,即都重视压缩流通环节,委托或指定大的医药商业集中配送,以节约成本,最终达到降低药品价格的目的。 预期未来医改,将迎来大分销时代 针对我国医药产业的现状,要真正解决药价虚高的问题,必须从医药分家及压缩流通环节及入手。但医药分家需要政府加大投入,而且牵涉的利益面太广,短期内实行困难较大。而医药商业改革相对容易,借助大型分销企业的规模优势、集约配送,可有效降低成本,从而降低终端药品价格,而且易于政府监管。 因此,我们认为,未来医改不论采取何种模式,政府都将重点扶持大的医药分销商,将流通环节扁平化、阳光化,而不规范的中、小流通企业将被逐渐淘汰,医药商业将步入大分销时代。类似上海医药、广州医药等拥有分销优势的龙头企业,将迎来战略性发展机遇。 医药流通业务-渐入佳境 明年起上药将成为精麻药品一级总代理,每年可新增毛利4000万元左右。 麻醉药和一类精神药属于国家管制药品,此前由国药股份垄断经营,该公司是国内唯一的一级经销商,其他经销商均需向国药股份进货。从明年起,上海医药、重庆医药,也将与国药股份一样,成为精麻药品一级总经销商。未来业务划分,三家将划地而治,华东及华南地区属于上药经营范围。 经销精麻药品利润丰厚。按照政府相关规定,一级批发商可以加价17%,二级批发商在原来价格的基础上可以再顺加18%。国药股份原来销售精麻药品的毛利率在13%左右,远高于销售其他药品的毛利率。 作为华东地区的最大纯销企业,上海医药可以将精麻药品从一级经销直接做到终端医院,这样可以获得35%的差价,扣除中间配送等成本,毛利率最高可达到30%左右。另外,公司还将增加高毛利的进口精麻药品的销售比例。 华东地区占40%国内医药市场,加上富庶的华南地区,两地占国内市场份额估计应在50%左右。目前国内麻精药品每年销售额5亿元左右,并以20%的速度增长。预计未来上海医药每年可新增麻精药品销售2-3亿元,以15%毛利率计,可新增4000万元左右的毛利。由于分销费用较低,预计净利润率8%。我们认为情景二可反映未来两年的销售及净利润情况。 新的物流中心投入运营,每年可直接节省2000万元配送费用。 公司新建成的医药物流中心,是目前国内最大、与国际接轨的药品配送中心及信息中心,每年可处理药品100-150亿元左右,定位于第三方物流。该物流中心,年初已投入使用,原来14个药品仓储中心,已陆续并入新的物流中心。 新的物流中心通过整合物流资源、集约库存管理、集中配送,可明显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据公司测算,该物流中心每年可为公司节省费用2000万元,扣除1000万元的折旧摊消等费用,每年可节省费用1000万元。 另外,第三方物流也将启动,罗氏等跨国药企,已和公司接触,未来公司有望为罗氏等提供药品物流配送。 原储运仓库及闲置土地等综合利用,每年可带来2000万元租赁收入 新的物流中心启用后,原来分散于市区的14个仓库闲置,这些仓库占地面积大的超过10000平米,小的也在1000平米以上,目前集团打算租用这些仓库。 公司去年用应收帐款与集团换回的、地处外高桥200亩土地,也计划用于出租,目前巴斯夫打算租用其中的100亩用于盖仓库,年内可能签协议。 另外,公司在金桥有近20000平米的办公大楼闲置,宝刚有意向承租10年。 预计这些闲置土地、仓库及办公场所的出租,每年可至少为公司带来2000万左右的收益。 解除华氏大药房托管协议,每年可新增900万元左右的利润 为扶持同一个集团内的中西药业,自2003年1月起,上海医药将子公司华氏大药房委托其托管,并按照收入的10%交托管费,而且也不再并表。目前中西药业已逐步恢复造血机能,预计上海医药可能将收回托管权,最快年内可能将执行。 华氏大药房是上海市最大的零售药店,拥有377家门店,盈利能力较强。去年实现销售10.9亿,净利润1300万元。 由于要扣除托管费,去年该公司仅体现350万元的净利润。未来公司将重新合并报表,每年新增销售11亿元,新增利润900万元左右。 与外资合作,提升管理水平 目前,包括美国的麦卡森、欧洲的联合药业和日本的三星堂等多家国外医药商业巨头,在和公司接触,商议合作事宜。 未来,这些跨国商业公司不仅能够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及经营理念,而且通过引进毛利率较高的独家代理品种,直接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 目前,比较确定的合作项目,是日本三星堂欲参股上药一商业子公司。据悉,转让给外资的股权相对于净资产溢价较多,达3-4倍,有望给带来8000万-1个亿的投资收益。这也从侧面反映公司商业网络蕴含巨大的经济价值。 行业毛利率有望触底回升。 受降价及市场竞争的影响,整个医药商业行业的毛利率一直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目前行业毛利率在5-6%,与国外成熟市场的毛利率接近,因此,我们认为未来毛利率进一步下跌空间不大。而且未来大的医药流通企业,将受益于流通环节的医改新政。 医药工业-向药品代工转型 全球制药行业的生产转移刚刚开始 制药业一直被认为是利润非常丰厚的行业,其主要的投入在研发而非制造。因此,虽然全球制造业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早已形成,但制药行业的转移却刚刚开始,这主要得益于近年来全球通用名药(非专利药)市场的快速增长。 T全球通用名药市场的巨大发展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将带来更多的OEM机会。到2015年,目前销售额超过1300亿元美元的专利药,将面临专利到期和通用名药市场的激烈竞争。通用名药在美国市场的销售额,将从2005年的280亿美元大幅增长到2015年的640亿美元。随着通用名药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即使是全球最知名的制药企业,也都在寻求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而OEM也将日益成为降低成本的途径之一。 中国企业参与全球制药市场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原料药出口、OEM、研发外包等都是中国医药企业参与全球制药市场竞争的现实选择。 目前,包括上药在内,中国有4家制药企业通过了欧盟的认证,但是尚无一家企业获得美国FDA的认证。我们认为未来几年内,国内将至少有10家以上的企业获得欧盟的认证,而美国FDA认证也将获得突破。国内OEM的市场将随着认证企业的逐渐增加而快速成长,但竞争也会日趋激烈。 为百利高药品代工,有望带来长期稳定收益 目前公司与多家外企洽谈OEM加工,和美国百利高(Perrigo)进展最快,年内有望签订协议。 Perrigo公司是目前世界最大的OTC和营养产品的制造商,首批订单为100亿片,但公司目前年加工能力只有20亿片,为此公司计划将与百利高协商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双方投资2.5亿,由上药控股,新建年产80亿片加工产能的企业。预计整个建设周期为一年,如顺利,预计08年有望建成使用。目前,该项目已纳入明年融资计划。 据了解,药品加工价格约2.5-3分/片,包括税收在内的所有加工成本约1.5分/片,每片净利润为1-1.5分。预计明年首批20亿片合同,可为公司新增收入5000万元,至少新增净利2000万元。但若是大量、长期订单,由于代工的药品大部分为低附加值的OTC产品,加上未来国内OEM市场竞争加强,我们认为每片净利可能会低于1分钱。 重组预期:上药有望成为华润整合旗下医药商业资产的平台 华润希望增持上药,成为绝对控股股东 华润之所以愿意接手华源,主要是看中其拥有上药集团和北药集团的股权,特别是上药集团拥有的国内最大医药分销网络资源。此前,华源名义上为上药集团第一大股东,但另外两家各持有30%股权的上药集团股东华谊集团和上工投,是上海市国资委控股企业,因此,上药实际控制人仍为上海市政府。北药集团也是类似情况,华源持有50%北药集团的股权,与北京市政府并列第一大股东,没有实质控制力。 华润计划以持有的30%东航股权,和上海市政府交换30%上药股权,最终将上药股权增持至70%。 上药是未来华润打造医药商业平台的首选 未来华润整合旗下医药资产,将搭建医药商业、中成药制造业和化学药制造业三个平台。上海医药作为华东地区的医药商业龙头,年销售额达130亿元,又是上市公司,融资渠道通畅,将是华润打造医药商业平台的当然选择。 上药将成为未来国内医药商业的旗舰 目前华润旗下的医药商业资产,除上海医药外,规模较大的还有北药集团下面的北药股份、长沙双鹤、安徽华源、上药集团下属的雷允上药业,其中北药股份、雷允上药业分别是北京、上海地区较大的医药分销商,05年销售额分别为为35亿元、22亿元,长沙双鹤、安徽华源主要经营医药快批业务,05年销售额分别为20亿元、82亿元。 未来这些公司都有可能陆续装入上海医药这个平台。届时,上海医药的年销售额接近290亿元,与目前相比翻了一倍多,规模超过目前排名第一的国药集团,占国内医药商业的份额将提高到9.5%,成为国内医药商业的旗舰,并走出华东,区域分布更广泛。这些企业的盈利状况也较好,每家公司年净利润均超过1000万元,届时,公司的盈利能力也有望大大提高。 重组大方向已定,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 由于上海市国资委领导接连牵涉社保案,目前重组工作受到一定影响。但我们认为,华润重组华源、增持上药的大方向不会变,只是时间早晚问题。若顺利,预计明年上半年有可能完成,接下来可能就是对旗下商业资产进行整合。 公司计划将推出股权激励 公司计划将推出股权激励,主要内容包括:奖励对象面较广,除管理层外,还包括一些关键岗位的骨干;奖励与公司业绩增长挂钩;奖励形式可能是在完成业绩情况下,用奖励基金购买公司股票形成股票池,并用它作为对管理层的激励。 未来两年利润主要增长点 新增精麻业务总代理 预计该业务2007年销售1亿元,毛利率15%,净利润率8%,可新增净利润800万元。 预计2008年销售2.5亿元,毛利率及净利润率不变,实现净利润2000万元。 新物流中心运营 每年可节省2000万元费用,扣除1000万元折旧摊消,考虑税收因素,相当于给公司每年增加800万元的净利润。随着第三方物流的展开,预计08年该项业务可为公司新增700万元的利润。 闲置仓库及土地的利用 公司闲置的14个仓库、200亩土地及金桥3万平米的办公楼,随着陆续出租,07年可新增租金1000万元,08年可实现2000万元收益。 收回华氏大药房 近期公司将解除华氏大药由中西药业托管的协议,华氏大药房每年净利润在1300万元左右,由于托管费用等因素,去年公司报表仅体现350万元。未来每年可新增900万元的净利润。 药品代工 明年预计代工产量20亿片,每片净利1分,新增净利润2000万元。随着产能的扩张,预计2008年代工60亿片,每片净利0.08元,贡献利润4800万元。 医药商业行业转暖,公司原有业务盈利能力有望稳中有升。 我们预计未来医药商业行业转暖,毛利率触底回升。保守假设明年公司原有业务的盈利状况保持不变,净利润仍维持在06年1亿元的水平。2008年原有业务净利润同比增长10%,达1.1亿元。 股改回购承诺及网络、地产等资源的潜在价值,提供了较高安全边际 5.1元的回购价封杀下跌空间 公司在今年股改时承诺,到明年5月31日前,若股价低于5.1元,则大股东全额回购。也就是说,目前投资上海医药,股价最多跌到5.1元,下跌空间相对有限,而上涨空间相对较大。 网络、地产资源蕴藏巨大的重估价值 公司75%的医药分销业务是面向医院终端的纯销业务,在华东地区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药的网络覆盖率分别为100%、76%、50%,上海市医疗机构覆盖率100%。目前,公司的物流中心已与瑞金医院、中山医院、华山医院、华东医院等多家三甲医院的药房联网,大部分药品由公司配送。 公司拥有的网络资源存在巨大的潜在并购价值。日本一家大的医药分销企业目前在和上药谈合作,拟参股上药旗下的一家分销子公司,商议的参股价格是3-4倍的净资产。照此推算,公司合理价值至少应是净资产的2-3倍,每股价格应在7.2-10.8元。 另外,公司在市区有许多土地、办公楼及门店,由于历史原因,这些资产在帐面上根本没有反映,存在较大的重估增值潜力。 据不完全统计,类似资产包括: 金桥2万平方米办公大楼,每平米市价1.3万元左右,市值近2.6亿元;华氏大药房有4万平米门店,其中自有产权占一半约2万平米,每平米市价约4万元,总市值约8亿元;市区内14个仓库,最大占地面积超过一万平米,总面积估计在3万平米,市内均价1万元,市值3亿元;外高桥12万平米工业用地,总价值3亿元左右。 华氏大药房办公大楼市价约1亿元。 另外公司在延安路靠近外滩、宁波路、余杭路还有多处办公楼,市值至少在2亿元左右。 这些资产重估后总值约20亿元,合每股约4.20元,加上每股净资产3.83元,实际每股内在价值8.03元,远高于目前股价。 盈利预测 由于华润整合、资产注入,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对未来预测,我们没有考虑这些重组因素,主要立足于公司自身业务。 精麻业务毛利率较高,将提升公司整体流通业务的盈利能力,另外,预计未来医药商业行业面转暖,因此,预计未来医药商业整体毛利率稳中有升。 医药工业原有业务预计保持15%稳健增长,从明年起,新增药品代工业务,该业务预计毛利率在45-50%左右。 公司启用新的物流中心,运营效率将有所提升,预计未来费用率小幅下降。 实际税率预计为25%。 估值和投资建议 在业务扩张、内部资源整合及行业转暖预期等有利因素推动下,未来几年公司业绩有望迎来快速增长期。 我们预计公司06、07、08年的EPS分别为0.22元、0.34元、0.48元,相应的市盈率分别为29倍、19倍、13倍,估值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公司承诺5.1元的回购价及网络等资源存在较大的重估增值潜力,基本封杀了下跌空间。 预计未来十二个月的目标价为8.5元,对应07、08年的市盈率分别为25倍、18倍,有32%的上涨空间。 给予推荐评级。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