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个股点评 > 正文
 

工程机械行业景气度回升 投资机会显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3日 18:07 新浪财经

工程机械行业景气度回升投资机会显现

  周三,在香港市场上中国龙工(3339.HK)大涨超30%的示范效应下,A股市场工程机械相关品种也群起而效之,河北宣工(000923)、G三一(600031)、G厦工(600815)封于涨停板,中联重科(000157)、G柳工(000528)、徐工科技(000425)等相关品种也有较好的表现。周四,工程机械板块整体依然表现强劲,相关品种继续保持强势。

  我们认为,近日工程机械板块突然发力的导火索是龙头公司业绩增长较快。根据中国
龙工(3339.HK)公布的年度财务报表显示,股东应占盈利2.36亿元人民币(下同),较上年度的1.32亿元上升79%,每股盈利0.32元,营业额26.78亿元,上年同期为21.09亿元,而中国龙工占有国内市场份额的12%。联系前期市场表现较好的钢铁、水泥和房地产板块来看,这三个受宏观调控影响较大的行业目前正逐步走出行业低谷期,有回暖的迹象,因此受到了市场的青睐,同样受到的宏观调控影响的工程机械行业却一直没有表现,现在中国龙工的影响下走强,我们认为后市一段时间内将存在较明显的机会。

  行业景气度探底回升

  毋庸置疑,2004年开始的宏观调控给工程机械行业带来了一定影响,目前,国内主要工程机械类上市公司均尚未公布年度财务报表,从2005年第三季度的报表来看,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但我们研究后认为宏观调控对生产装载机、压路机和挖掘机的企业影响并不大,原因是这些产品大多用于在建和拟建大型交通和港口项目,如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等均是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速度并不受影响,港口建设也因近年来出口急遽增加而没有太多地感受到宏观调控的压力。相反的是,钢铁行业过热之后,经过宏观调控产品价格一路走低,而钢铁占工程机械的成本的30%左右。综合来看,宏观调控对工程机械行业影响要比其它机械行业小。

  2006年,工程机械行业将受益于新农村建设,面临新的发展机会。“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加快推进“通达”工程和“通畅”工程建设,县乡公路五年增加30多万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120万公里,基本实现全国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建制村通公路,95%的乡镇和80%的建制村通沥青路或水泥路。交通部提出,“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在5年内投入1000亿元修建农村公路。这对于生产装载机和路压机的工程机械类公司无疑构成利好。

  同时,铁路建设将超常规发展,工程机械类行业也将因此受益。“十一五”期间将建设新线17000公里,其中客运专线7000公里,既有线增建二线8000公里,既有线电气化改造15000公里。201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万公里,复线和电气化比例分别达到45%以上。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在上周五召开的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透露,大规模铁路建设将进入高潮,今年铁路建设计划投资1600亿元,从2006年到2010年,铁路建设投资可望达1.25万亿元。

  另外,2005年下半年,商务部出台了二手机进口规范,提高二手机的进口要求,相信将有力遏制二手机猛增的态势,并进一步加强国产机的价格优势,加速目前国产机的市场份额逐步提高的态势。综合上面分析的几个因素,我们认为行业景气度探底回可以预期。

  国际化进程凸显投资机会

  随着经济全球化加快,我们对工程机械行业景气度的评估应该在国际化视野中加以审视。从进出口情况来看,工程机械行业逆差明显缩小。工程机械属于生产增值型的昂贵耐用品,与欧美日同类产品相比,虽然在技术上稍逊风骚,但是价格却不到卡特彼勒同类产品价格的1/2,性价比的优势非常之突出。正是这个原因,出口量逐步增大。中国龙工董事长表示,龙工凭借技术、制造、成本、销售服务等优势,成功介入了澳大利亚、中东、俄罗斯以及临近的东南亚国家市场,并在其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G柳工在非洲地区开辟出更广阔的前景,以自有品牌出口。日前,厦工股份发往伊朗的30台装载机在厦门东渡港装船。在近几个月里,G厦工已陆续接到来自该国的多笔较大订单,海外市场拓展战略初见成效。据了解,厦工股份海外战略始于2004年。目前,公司海外市场还主要集中在亚洲,在中东和东南亚都有设点,进行售后服务和市场开拓工作,针对欧美的市场开拓计划也正在实施中,部分产品近期已通过CE认证,取得了进入欧美发达国家市场的“通行证”,并准备参加今年4月在巴黎举行的工程机械博览会。

  其次是国外大企业看好中国市场,纷纷并购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国外知名企业看中的就是国内企业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和和广泛的销售网络。徐工集团在江苏省产权交易所挂牌面向全球寻找合作伙伴,最初入围的公司包括卡特彼勒、华平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美国国际投资集团、摩根大通亚洲投资基金、凯雷亚洲投资公司、花旗亚太企业投资管理公司、G三一等,虽然卡特彼勒以最快速度向徐工集团表示了并购愿望,但从后来的发展来看,徐工集团对其心存疑虑。在2004年10月的第二轮筛选中,卡特彼勒出人意料最先出局,剩余全为清一色的金融资本--美国国际投资集团、摩根大通亚洲投资基金和凯雷亚洲投资公司。最终,徐工集团花落凯雷。去年3月10日,卡特彼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和卡特彼勒(香港)有限公司分别出资130.8万元人民币和43.6万元人民币,以股权并购方式获得山东山工机械有限公司30%和10%的股权,成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其余60%股份卡特彼勒将会在适当时候收入囊中。根据最新消息,卡特彼勒计划并购曾经包括厦工股份(600815)、桂柳工(000528)、河北宣工(000923)、中联重科(000157)、G三一(600031)、潍柴动力(2338.HK)等一大批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

  投资机会如何把握

  在工程机械板块投资机会的把握上,我们认为,应以中国龙工作为标杆来进行参照。在2006年1月4日召开的商务年会上,据中国龙工控股有限公司总裁兼CEO邱德波介绍:2005年中国工程机械市场出现回落,其中装载机市场全年增幅公为6% ~ 7%。在这样的背景下,龙工却依然保持了21.5%的增长速度,2005年全年实现销售装载机14500台,国内市场占有率由2004年的14%上升至16%。除此之外,2005年龙工压路机也首次批量投入市场,在巩固中国市场的同时,龙工还凭借技术、制造、成本、销售服务等优势,成功介入了澳大利亚、中东、俄罗斯以及临近的东南亚国家市场,并在其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据悉,2006年龙工更是制定了确保销售18000台设备,力争销量达到20000台的目标。

  因此,在国内A股市场上,我们认为最具

竞争力的,当属于G柳工(000528)。该公司在盈利模式和管理模式方面的高水平,的确为工程机械行业奠定了一个榜样。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的经营模式是以装载机,通过装载机的强势,带来稳定、成长的现金流入,然后在这个良性发展的基础上,公司再有效地拓展挖掘机、路面机械、小型工程机械等工程机械其它子领域。而相形之下,徐工的业务过于分散,虽然涉及面广,但是没有核心的竞争力的拳头产品;而就厦工来说,又过于专注装载机业务,而忽视了产业链的拓展。因此,桂柳工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完全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

  当然,工程机械领域的复苏,对于几大龙头企业来说,都是有利的。因此,除了G柳工(000528),中联重科(000157)、G三一(600031)、徐工科技(000425)、G厦工(600815)等几家上市公司也值得重点关注。其中,G厦工借整体搬迁的机会提高产品质量,开拓海外市场;中联重科将被联想集团收购,收购方实力强大,将会给公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不防关注。另外,像河北宣工(000923)ST盛工(600335)、建设机械(600864)、G百利(600468)等类似品种,也都存在挖掘的机会。

  在工程机械板块投资机会的把握上,我们认为,区域性的龙头品种不容忽视,而香江控股(600162)就是作为山东及周边市场的一家典型的区域性龙头企业。公司原名山东临工,加上公司近年来也在向物流领域转型,应该说,其竞争力将更加明显。

  从周K线看,香江控股走势稳健,其前基本属于长线慢牛股。自2元见底之后迄今已经不温不火的完成70%的涨幅。并且以3.3元作为中轴,构筑了2月之久的整理平台。周RSI指标在完成金叉之后开始发散,依照长牛股的走势,在获得技术指标支持之后,股价必定借势发挥,向上突破平台,展开新一轮的上涨行情。从日K线组合看来,该股近期连收5阳,不但摆脱了此前多条中短期均线纠缠,而且在昨日成功的攻克了年线,这也是近两年以来首次股价首次站稳年线之上。由于工程机械板块突出而至的行情中,整个板块除了香江控股,基本上都有了非常不错的表现,因此,该股的补涨欲望已非常之强烈。可以预见,公司的中长期走势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连阳的纪录将在此后几个交易日中不断扩大,阳线实体不断拉长!

  新浪财经提醒:>>文中提及相关个股详细资料请在此查询

  (武汉新兰德 余凯)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