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板块升机再现?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0日 11:33 证券时报 | ||||||||
□本报记者万鹏 2005年第一个交易周,尽管上证指数(资讯 行情 论坛)创出5年半来的新低,但两市房地产板块却逆势走强,成为弱市中的一大亮点。种种迹象表明,作为去年受宏观调控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一度遭受市场抛弃的房地产板块目前又逐渐成为机构增仓的对象。
业绩增长值得期待 随着年报披露的日益临近,近期市场逐渐将目光投向2004年业绩有望出现大幅增长的行业及个股,这也成为房地产板块走强的一个重要原因。 统计显示,目前已有亿城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世贸股份、光彩建设(资讯 行情 论坛)、银基发展(资讯 行情 论坛)、福星科技(资讯 行情 论坛)等多家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预计2004年业绩同比增幅在50%以上。 而据中信证券(资讯 行情 论坛)研究员王德勇测算,2004年房地产上市公司业绩将大幅增长,增幅超过50%的公司将在20家以上。他认为,房地产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房地产进入产业整合周期,二是由于住房供应短缺导致的销售进度加快、房价上涨。 土地供给减少造成短缺 2004年宏观调控的来临,使房地产行业面临土地审批和信贷投放双重紧缩,不过土地政策发生的根本性改变,也造成了全国性土地供应紧张。进入2005年,土地供应仍将成为宏观调控的重点,这也成为影响未来房地产走势的重要因素。 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就表示,土地作为未来市场房屋供给的执行指标,其增长速度远远低于投资增长速度已成为无可争辩的事实。而潘石屹亦指出,受土地政策、拆迁、农民征地问题的影响,从2004年土地和房屋的供应量来看,2005年全国许多城市土地的供应量会偏少。 土地供应的日益紧张也改变了机构对房地产行业的看法。中信证券研究员王德勇表示,与90年代房地产行业在宏观调控中遭遇重创不同的是,目前房地产行业的增长主要是由需求拉动的,而当年是由投资拉动的,而土地供应的紧张必将进一步造成供给的短缺。 西南证券研究员段海瑞也认为,投资性住房需求被抑制导致的房地产市场波动很容易祸及证券市场,这是2005年投资房地产板块的最大的潜在风险。但是投资性需求的抑制无碍房地产市场的景气,政策的出台是风险,但是也是新的机会。 而上海某券商近期发表的研究报告亦明确指出,土地公开出让和土地保护这些根本性制度变化正造成建设用地供应由“完全弹性”转向“零弹性”,制度变迁、宏观调控与信贷控制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使至少未来1-2年的房地产供应的持续紧缺,房价地价也将持续上升。 “泡沫论”日渐平息 2004年10月,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的一份研究报告引爆了国内对“中国房地产是否存在泡沫”的最新一轮激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场房地产“泡沫论”的争论已日渐平息。 谢国忠在报告中认为,近几年,美联储的超低利率保持了很长时间,这引发了中国的基础货币投放迅速增加,也创造了巨大的房地产泡沫,而这个泡沫即将破裂。“离‘最后算账’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仅仅是几个月,而不是一年。” 随后,2004年11月9日,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师史蒂芬.罗奇更进一步宣称,中国房地产泡沫只在上海存在。“中国目前并没有出现全国性的房地产泡沫。但从我个人掌握的情况判断,在上海这一地区,明显存在房地产投机过度的迹象”。 此言一出,市场哗然,建设部、上海市政府均出面驳斥了“泡沫论”的报告,大量的学者、研究机构和地产商也纷纷加入了这一行列。尽管正反两方都各抒己见,一时之间难分高下,然而,摩根士丹利随后的一系列言行实际上也为“泡沫论”的争辩画上了句号。 去年12月26日,摩根士丹利房地产基金亚太地区房地产业务副总裁白可福公开表示,摩根士丹利将在2005年加大在华房地产业务的投资力度,白可福说,“我们用我们的钱包来说明我们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判断。”资料显示,2004年摩根士丹利在华房地产投资项目共计有10余个,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等一些房地产业发展较成熟的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