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通第二日成交量缩减 股价回归正常水平

2014年11月19日 01:39  21世纪经济报道 微博 收藏本文     

  本报记者 秦伟 香港报道

  沪港通开通第二日,南下投资者依然惜金,北上额度也开始出现大量剩余。

  11月18日,南下及北上每日额度分别剩余97.59亿元和81.55亿元,占对应每日总额度的92.9%和62.7%。

  高盛中国首席策略分析师刘劲津认为,沪港通首两日表现不及预期,是因为目前参与者以对冲基金为主,长线基金还较少参与。刘劲津指出,长线基金内部仍有不同问题,还需要完成一些准备工作,因此开通初期还未入市。

  另一方面,内地投资者主要是对港股不熟的散户为主,对南下资金量产生一定影响。刘劲津指出,南下投资者偏爱股份主要以在香港上市的中小企业和成长型股份为主,而北上多为机构投资者,投资标的为大盘股,导致两个方向的成交额有明显差距。

  资金量缩减同时,港股也连续第二日暴跌,恒生指数下挫267.91点或1.13%,以23529.17点收盘。港交所(0388.HK)股价再度下跌2.4%,以每股173.9港元收盘,其他券商股也继续走弱。

  凯基证券亚洲营运总监邝民彬认为,此前受沪港通消息刺激,不少个股的股价已经被炒高,因此看到有反高潮现象,也是在预期之内的。“不能(把股价下挫)看作是市场的失败,而是回归正常水平。”

  邝民彬认为,随着市场情绪冷静下来,新的利好消息出现可能再勾起投资者热情,加码投资,但短期内有关个股预计会高位震荡,之后虽有上升空间,但难现沪港通开通前的升幅。

  市场人士认为,北上投资者的热情能否维持,中国经济本身的吸引力是一个关键因素,若内地推出刺激政策或其他利好消息,可能促使额度迅速耗尽。

  不过,刘劲津预计,年底前内地不会出台大规模宽松政策,一方面经济表现不算差,另一方面也可以采取其他扶持措施。他指出,中国经济已高速增长30年,目前增速正逐步放缓,未来5年可能降至6.3%-6.4%。经济改革措施虽长远有利,但短期内可能带来阵痛,房地产市场受到的影响最大。

  高盛对中国经济全年增速维持7.4%的预测,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全球经济总体维持宽松货币政策及油价下跌等因素,将有利内地经济增长。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文章关键词: 财经经济公司

相关专题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支持占中者撑伞参加毕业礼 校长拒颁证
  • 体育热身-阿根廷负葡萄牙 德国绝杀西班牙
  • 娱乐周董36岁生日巴黎婚礼 好友:昆凌洗白
  • 财经发改委将重大工程作为定向调控抓手
  • 科技苹果发iOS 8.1.1补丁:改善老设备表现
  • 博客记者调查:地下“阴婚”市场揭秘(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新浪教育盛典报名 教育APP评测报告
  • 老罗:中国为啥要向APEC推销基础设施
  • 马光远:被套牢的中国大妈应反思
  • 徽湖:三四线开发商离死不远
  • 易宪容:沪港通开通就意味成功了一半
  • 陈立峰:沪港通真的会带来牛市吗?
  • 叶檀:沪港通会不会被对冲基金利用
  • 洪榕:对券商股宁可做错 不可错过
  • 杨德龙:沪港通给A股带来增量资金
  • 金岩石:大国全球博弈的新棋局
  • 黄人天:黄金价格暴涨暴跌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