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142只股基现金劲减37.5% 平均仓位高达84.6%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21日 01:49  21世纪经济报道

  李晓阳

  太阳并不照常升起,子弹是飞还是留?

  二季度的A股市场经历了一场洗礼,身处其中的各类基金也饱受净值下跌的阵痛——是坚定看多还是持币待购,这是一个问题。

  而子弹越飞越少。

  记者通过同花顺金融数据统计发现,目前可比的已公布的142家股票型开放式基金公布了其银行存款数额为473亿元,已较一季报时的757亿元减少37.5%。从上述142家基金的算术平均仓位上看,也由一季度的84.4%增加至84.6%,基金手中的筹码正在减少。

  而在筹码减少的同时,基金内部开始对后市出现分歧,仓位的高低明显分裂成了两个阵营。

  目前已公布中报的142家股票型开放式基金中,有76只基金站到了减仓的队伍中,其中国富成长、交银精选和海富股票以股票市值占比分别较一季度减少29.07%、18.58%和15.29%占据前三甲。

  减仓逻辑:逃避“黑天鹅”

  “整个二季市场跌声一片,层出不穷各类黑天鹅事件,地震、水灾等等,在结构性熊市的形势下,每次都对股市形成一次打击。更可怕的是由于通胀继续高企和房价继续上涨,一季度末所预期的政策放松一一落空,加之市场逐步确认经济进入回落状态和流动性继续短缺,于是市场在4和5月份进入戴维斯双杀阶段,各个行业无一幸免。”在7月20日国富成长公告的二季度报告中如是定位其减仓逻辑。

  确实,在一季度时大摩卓越成长的仓位为92.01%,但如今已经骤降至62.93%。

  从投资结构上看,国富成长在第一季度末增持了材料、煤炭和银行等行业,而对于二季度跌幅居前的机械、信息设备、有色金属和电子元器件等行业,基金进行了相对低配。

  从国富成长的具体结构看,除食品饮料和金融保险业分别加仓7.75%和8.21%至14.72%和17.60%外,其余各个行业均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减仓。

  而从个股上看,一季报重仓股上海汽车金风科技格力电器海螺水泥潞安环能都被剔除;但剩余各股中五粮液浦发银行苏宁电器得到增仓;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泸州老窖西山煤电双汇发展中国国旅成为新进个股,他们分属银行、白酒、采掘、食品饮料和旅游等行业,其中除双汇发展和中国国旅动态市盈率超过40倍以外,其余各股市盈率均低于20倍;其中银行股更是达到10倍以下。

  “从估值视角来看,尽管周期品处于历史底部,但我们认为这要认真区别对待,对于部分周期行业来说这是一个假象,可能面临越买越贵的风险;但对于部分基本面较好的行业,市场存在错杀,对于我们来说却是提供了一个介入的好时机。”国富成长基金认为。

  作为减持榜眼的交银精选也表达了对消费、医药等稳定增长行业以及银行业的乐观;但其同时也开始关注高端制造业、房地产行业。而探花海富股票则对三季度保障房、水利建设和高铁建设、低碳环保等领域高看一筹。

  但上述三只基金即便是大幅减仓,也未能摆脱业绩下滑的泥沼:国富成长期间净值增长率为-7.07%,而同期业绩比较基准增长率为-4.73%,跑输2.34个百分点;交银精选净值增长率为-8.56%,而其同期业绩比较基准增长率为-4.01%;海富股票净值增长率为-7.66%,业绩比较基准的增长率为-4.62%。

  或许三季度,才是上述减仓基金手握子弹所等待的机会。

  加仓密码:押注“中小盘”

  而高仓位者也自有其逻辑。农银旗下农银策略和农银中小盘以股票市值占比环比分别增加26.67%和25.04%领衔另外66家基金站到了加仓的最前列。

  农银策略认为:“3季度还需要重点观察房地产市场的成交和价格变化,来综合判断货币及财政政策的走向,在此之前,市场应该会维持震荡盘整的格局。部分中小盘优质个股经过从年初以来的较长时间的调整,估值层面已经具备吸引力,部分中报业绩优秀的公司也率先走出底部。本基金将继续加大优质中小盘个股的配置,在下一季度保持较为灵活的仓位,充分考虑宏观政策的变化带来的影响,来调节仓位结构。”

  而农银策略和农银中小盘的大幅加仓,也契合了上述判断。

  从加仓结构上看,制造业、食品饮料以及石化和电子行业成为的农银策略二季度的主要加仓目标。而从其重仓股的行业配置上,电子元器件、白酒、银行和房地产等行业成为了其重点的配置目标。

  但是,加仓似乎未给农银双雄带来应有的回报。

  农银策略报告期净值增长率为-3.45%,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4.01%;农银中小盘报告期净值增长率为-3.23%,而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4.79%。

  但是,这两只基金目前的银行存款合计仅为2.3亿元;已不足一季报中12.6亿元的零头,如何调整配置或许是其将要面对的问题。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