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于德良
2010年3月31日,经过4年的精心准备,融资融券交易试点正式启动,并顺利完成首日交易。在新中国资本市场的历史上,这无疑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借助机制创新,中国股市告别了长达20年的“单边市”时代。
统计数据显示,从第一批6家试点券商上线,到第二批5家试点券商入场交易,再到第三批11家试点券商进场,两市融资融券余额由首日的659万元,升至200亿元,在仅1年时间内,飙升了3000多倍。
截至2011年3月28日,两市融资融券余额达200.77亿元,首破200亿大关。其中,沪市融资融券余额为127.47亿元,深市融资融券余额为69.06亿元。
6家试点券商首吃“螃蟹”
第一批6家试点券商上线。2010年3月19日,中国证监会公布了首批6家融资融券试点券商名单,分别是国泰君安、国信证券、中信证券、光大证券、海通证券和广发证券。
融资融券首日交易数据显示,两市融资融券交易额合计659万元。其中沪市融资融券交易总量为 584.9万元,深市融资融券交易总量为74.17万元。融资金额与融券金额之比为69:1,融资买入看多的占据绝对优势。其中沪市融资余额582.48万元,深市融资余额67万元,两市合计融资余额649.48万元;而在融券卖出方面,沪市融券余量金额 2.4万元,深市融券余量金额7万元,两市合计融券余量金额9.4万元。
第二批5家试点券商入场距第一批试点券商上线仅仅2个多月,2010年6月8日,证监会核准申银万国、东方证券、招商证券、华泰证券、银河证券等第二批5家试点券商开展融资融券业务。
第二批试点券商于2010年7月5日正式开始融资融券交易。数据显示,当日,融资融券交易总量突然从前日的14.94亿元跃升至15.96亿元,环比增幅高达6.78%。之后,两市融资融券交易规模大幅攀升,沪深日融资买入额进入“亿元时代”,单日融资买入额超过1000万元,乃至达到亿元级别的标的证券持续出现。
融资融券业务经过首日遇冷、初期低迷后,进入快速扩容期。统计显示,两融余额从659万元到1亿元,用了8个交易日;从1亿元到哦10亿元用了34个交易日;从10亿元到50亿元用了88个交易日;而从50亿元到100亿元则仅用了41个交易日。
第三批试点券商
降低准入门槛
第三批14家券商2010年12月13日进场交易。2010年11月底,第三批14家申请开展融资融券试点业务的券商获证监会核准其融资融券业务资格的批复,两融市场迎来新一轮扩容。这14家券商分别是安信证券、长城证券、长江证券、方正证券、国都证券、国元证券、宏源证券、平安证券、齐鲁证券、西南证券、兴业证券、中金公司、中投证券、中信建投证券。
对第三批试点券商监管部门适当降低了准入门槛,即最近一次分类评价为B类以上、最近6个月净资本在30亿元以上。据不完全统计,25家获批融资融券业务试点资格券商两融总授信额度已超过800亿元。第三批试点券商开展业务后,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券商营业部将超过2200家,占全国所有4198家券商营业部总数的53%。
2011年2月16日,融资融券交易差2天满200个交易日,沪深两市融资融券余额突破150亿元,为150.91亿元。
截至2011年3月28日,沪深两市两融规模首次突破2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