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见友
11月以来,大宗交易日趋活跃,成交火爆。截至24日,11月大宗交易累计成交518笔,成交额达213.91亿元,已双双创出月度历史新高,比10月的80.77亿元增长164%。
研究人士认为,从以往各月大宗交易情况来看,一般大宗交易成交活跃时,股市大多处于相对强势状态。当前大宗交易火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市场强势不改。如果此后大宗交易急剧萎缩,投资者应引起警觉。
自2008年4月限售股解禁新规出台以来,大小非减持纷纷借道大宗交易平台。2008年12月,大宗交易创出121.43亿元月度新高,此后月度成交额均没有超过这一水平。今年7月以来,随着大盘震荡上行,大宗交易再度活跃。进入11月,大宗交易成交急剧升温,带动成交额快速上升。
11月以来,主板股票大宗交易累计成交267笔,中小盘股(包括中小板和创业板股票)累计成交251笔。两者大宗交易成交额分别为149.40亿元和64.50亿元,呈“七三开”格局。(下转A02版)
11月以来,大宗交易整体成交折价率快速下行至4.63%,比10月的7.20%明显收窄。不同类型股票成交折价情况差异明显,主板股票与中小盘股的整体成交折价率分别为3.34%和7.50%。
工商银行24日配股复牌跌停,但大宗交易出现7.69%的高溢价成交。分析人士指出,这表明市场对估值处于相对低位的银行权重股的前景并不悲观,而中小盘股在估值普遍高企的情况下,大宗交易卖方似乎有急于出手的嫌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