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兴龙
上市,意味着能够在证券市场中募集到所需的资金,这使得很多企业趋之若鹜。更让上市企业感到兴奋的是,随着今年一级市场升温,超额募资成为常态。今年已发行的新股原本预计募资841.72亿元,而实际融资额足足多出了353亿元。
超额募资占比逾四成
今年7月以来,共计有74只新股发行上市,其中72只股票在发行前披露了预计的募集资金规模。统计显示,72只新股预计募资合计841.72亿元,而实际募集资金1194.49亿元,超额募资了352.78亿元,占预计募资的比例为41.91%。
不仅仅是金额和占比较高,超额募资已经变成了一种常态,在72只新股中,只有四川成渝和圣农发展的预计募资略高于实际募资额,个股超额募资比例达到了97%。中国建筑是获得超额募资最多的新股,该公司原本预计募集资金405.10亿元,而实际募集到的资金高达501.6亿元,多出了近百亿元。
在2008年,新股融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统计显示,2008年共有73只新股披露了预计募资规模,合计857.20亿元,而实际募集资金为1020.88亿元,超额募资163.67亿元,占比19.09%。此外,在73只新股中,26只新股的预计募资略高于实际募资额,占比36%。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虽然2008年同样存在超额募资的现象,不过比例低于两成,而且26只新股没有实现募资的预期说明投资者对于个股的认购存在理性的取舍。而2009年泛滥的超额募资现象凸显的是资金对于一级市场认购的盲目追逐。
市场人士指出,上市企业预期的募资金额是根据募资投向的资金需求设定的,超额募资将不可避免地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一方面,上市公司实际募集资金超出了投资项目的资金需求,将会引发市场资金变成企业的流动资金,或是引发上市公司将资金挪作他用;另一方面,超额募资意味着较高的发行市盈率水平,这将给新股带来很大的估值压力。
中小板超募比例达86%
目前IPO发行主要分三类,沪市大盘股、中小板股票和创业板,由于创业板刚刚创立,大盘股发行节奏各年度大不相同,因此中小板股票是最有可比性。
统计显示,2008年共有68只中小板新股披露了预计募资规模,合计271.28亿元,实际募集资金为287.34亿元,超额募资比例仅为5.92%。而2009年,40只中小板新股披露的预计募资合计为163.73亿元,而实际募集的资金达到了304.49亿元,超额募资比例高达85.97%,与2008年相比可谓是天壤之别。
其中最突出的是洋河股份,该公司发行前预计募资8.27亿元,而实际募集的资金为27亿元,比原来的预期多出了2.38倍。刚刚于11月27日上市的中利科技原本预计募资5.75亿元,而实际募资为15.41亿元,超额募资比例达1.68倍。
创业板超募更“流行”
创业板自推出以来,就一直受到了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分外踊跃的发行认购使得创业板28只股票的超额募资规模高居各板块之首。
统计显示,28只创业板新股的预计募资规模合计67.36亿元,而实际募集资金达到了154.78亿元,超额认购比例为129.77%。如果说主板的新股只是多收了三五斗,那么创业板的这些新股真算得上是满载而归。
神州泰岳发行前预计募资5.03亿元,而实际募集的资金为18.33亿元,比原来的预期多出了2.64倍。此外,上海佳豪发行前预计募资1.21亿元,而实际募集的资金为3.50亿元,比原来的预期多出了1.91倍。
随着超额募资现象的增多,深交所等部门已经出台了相关的规定,当上市公司超募资金超过计划募资净额20%,要求按顺序有计划的使用超募资金。希望政策的引导和上市公司的自律,能够让募资多收到的“三五斗”发挥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