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借道大宗交易 今年大小非减持1635次共386亿元

  证券时报记者 肖 柳

  今年1-8月,大小非借道大宗交易减持热情不减,截至8月25日,共计减持约386亿元,其中7月份达到最高点,8月份略有下降。在诸多的减持股东中,以民营背景的公司或自然人股东居多,被减持的上市公司中,最多的是国有金融及非金融机构,减持最频繁的是那些后续证明存在重组或其它重大事项可能的公司。

  WIND资讯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5日止,今年内共发生1635次大宗交易减持,减持金额达到386亿元,从逐月减持数据来看,1月份为年内减持低点,仅有18.3亿元,此后随着股市回暖,减持金额也持续升温,至7月减持金额达到77.32亿元,8月份回落到41.19亿元。

  从被减持上市公司行业分类看,减持金额最高的是金融保险类,合计减持金额为77.9亿元,石油、化学、塑料行业排名第二,合计减持金额为46亿元。此外,机械设备及采掘业也是大小非减持较集中的行业。从减持金额看,深市公司被减持合计金额为120亿元,其中中小板公司合计被减持55亿元,沪市公司被减持合计金额为266亿元。

  投资者之所以关注大宗交易减持,是因为大宗交易减持通常会透露某些信息,有助于投资者了解市场及个股可能发生的变化。比如,如果某一时期权重股遭集中减持,可能就隐藏着短期大盘存在调整的迹象;如果一家上市公司大股东频繁在大宗交易市场减持所持股权,则可能意味着这家上市公司存在重组或者其它重大事项的可能。

  事实上,统计数据显示,8月以来金融股被减持现象非常明显,大宗交易涉及11只银行股、4只保险股和2只证券股。涉及银行的大宗交易发生金额为2.99亿元,涉及保险股的大宗交易发生金额为4.30亿元,涉及券商股的大宗交易金额为0.35亿元,减持金额比前几个月明显增加。

  今年最让投资者纳闷的一种现象是,上市公司大股东越减持股价越上涨,特别是民营背景或地方国资背景的上市公司,上市公司股价非但没有受到大股东减持的负面影响,反而越减持越上涨,包括前期被媒体关注的大元股份远兴能源通产丽星等公司,都是如此。

  一位持续关注大宗交易的市场人士认为,要特别关注控股股东及第二、三大股东的减持行为,因为这些股东在上市公司董事会中都拥有董事席位,比较了解上市公司的情况,大股东减持而股价不跌反升,说明可能存在某些积极因素,可以抵消因减持带来的负面影响。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