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报》分析员 李静
因IPO暂停及市场估值偏低而被压抑的融资需求,在2009年得到了释放。
根据《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的统计,截至8月19日,A股已实施融资再融资的上市公司所募集的资金总额为223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8.67%。
其中,IPO实际募集的资金额达708亿元,是去年IPO融资额的五倍;通过增发方式募集的资金总额为1509亿元,通过配股方式募集的资金总额为15.61亿元,房地产公司再融资占了其中的20%。但IPO和再融资的发行价格,也进一步加剧了市场泡沫,推动了本轮暴跌。
8个月融资额增长近两成
新一轮的牛市,使得A股估值在步入合理区间,并曾一度试水泡沫区。与此同时,在经历了去年的经济衰退之后,资金作为企业“命脉”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想方设法多获得一些资金,是绝大多数企业的工作重点。
合理的市场估值,加之对资金的“渴求”,使得IPO或上市公司再融资现象不断涌现。
截至2009年8月19日,包括增发、配股和IPO在内,A股上市公司融资和再融资总额达到2233亿元,与去年同期可比数据相比较,增长了18.67%。
其中,增长最快的是通过IPO方式所募集的资金额。今年IPO重启以来,A股共有16家公司实施IPO,募集资金额高达707.97亿元,是去年同期可比数据的5倍。如此高的募集资金额,主要是两个“大块头”公司,中国建筑(601688.SH)和光大证券(601788.SH)“贡献”的,其中仅中国建筑一家就高达501.6亿元,占今年以来募集资金总额的七成多,而光大证券也是有高达109.62亿元的募集资金额。
IPO募集资金额的激增,主要是去年在政策的主导下暂停IPO,忽视了市场的需求,使得上市公司上市融资的需求被压抑,而另一方面,经济不景气时期资金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因此,IPO一旦开闸,蓬勃之势必不可挡。
与IPO方式相比,增发募集资金额和配股募集资金额则表现较弱,分别同比下滑了7.06%和89%。
房地产行业增发最凶猛
在1509亿元的增发募集资金中,各个行业的资金份额很不均衡,最高者和最低者之间相差高达64倍。
其中,房地产行业的募集资金总额为321.90亿元,共有8家房地产企业实施了增发。因此,房地产行业无论是在募集资金总额还是参与增发企业数目上,都居于首位。
而有色金属则是最垫底的行业。仅西部材料(002149.SZ)一家参与增发,其募集资金总额也只有5.05亿元,与房地产行业整整相差了64倍。
这种现象的出现并不难理解,金融危机中各行业都遭受重创,包括中国的房地产业在内。房地产行业资金链吃紧甚至断裂的消息不绝于耳。进入2009年,随着经济的逐渐回暖,房地产行业强烈的资金需求,助推上市公司通过增发、配股再融资,来获得资金甚至是现金。
黑色金属、电子元器件、交运设备行业上市公司的融资意愿也比较强烈。期间融资额分别达到了198亿元、125亿元和124亿元。
此外,在70家已实施增发的公司中,67家采取的是定向增发的方式,表明上市公司对A股市场投资者的投资意愿并不是很看好。
高市盈率IPO吹大市场泡沫
新股发行不仅在融资额上呈现出蓬勃之势,在市盈率上也是高得“抢眼”。
今年以来新上市的16只股票中,仅有两只的发行价低于10元,其余均超过10元,并有4只个股达到20元以上。与高发行价相应的,自然是高市盈率。
考察16只新股的发行前市盈率,平均市盈率达到28.51倍,而目前A股整体的市盈率为28.42倍,两者基本相当。合理的发行市盈率应该是一级市场低于二级市场整体市盈率,这样个股上市后才有上行空间。新股发行的市盈率高于二级市场的现象,说明新股的估值存在不合理性。
再来看看这些新股发行后的市盈率吧,平均市盈率达到37.17倍,其中最高的是58.56倍,最低的也达到了20倍。所以说,新股发行前和上市后的高市盈率,都在给市场吹泡泡,使得A股回调的压力逐步加大。
前面提到的融资额最大的中国建筑及第二名的光大证券,都是高市盈率的典型。
其中,中国建筑发行前的市盈率是31倍,发行上市后增至51.29倍。与其相比,光大证券市盈率更高,其发行前的市盈率是49倍,发行后的市盈率更是增至58.56倍。
至于新股发行高市盈率的来源,上市公司融资多多益善的追求和券商的不作为都是主因。《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相信,熬过经济危机的企业未来融资需求依然旺盛,IPO的火爆还会持续,如何避免高市盈率新股的发行,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