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山西焦化:受损于产业链复苏

  新浪提示:本文属于研究报告栏目,仅为分析人士对一只股票的个人观点和看法,并非正式的新闻报道,新浪不保证其真实性和客观性,一切有关该股的有效信息,以沪深交易所的公告为准,敬请投资者注意风险。

  史宁/文

  在过去的几个月,钢铁领域出现了“补库存—大炼钢铁—再度过剩”的过山车式复苏。然而在上游产业链上,焦化行业在炼焦煤行业和钢铁行业的夹缝中生存,情况不但没有随产业链复苏而好转,反倒受损严重,山西焦化(600740)便是典型代表。

  扭亏无望

  按常理来讲,山西焦化背靠山西焦煤集团,后者拥有山西最好的焦煤资源,在行业内,山西焦化的优势最为明显。但由于上市公司自身业务较为单一,只能被动受制于人。

  目前国内上市公司中涉及焦化业务的公司有9家,除山西焦化外,煤气化(000968)、安泰集团(600408)、开滦股份(600997)、云维股份(600725)、黑化股份(600179)、四川圣达(000835)、国际实业(000159)、丹化科技(600844)的主营业务在焦化产业链上、下游均有所涉及,而山西焦化半年报中炼焦业务主营占比高达85.42%,这是其陷入被动的主要原因之一。

  焦化企业盈利水平已经取决于煤化工业务相关产品的发展状况,大部分焦化上市公司在对业务结构进行调整,拓宽产业链,从而改变盈利模式。在这一进程中,山西焦化明显落后了。

  受制于人的结果是,在二季度下游钢铁行业复苏的同时,山西焦化向下游提价困难,上游炼焦煤价格上涨,并没有有效向下传导。在一季度亏损0.33元/股的基础上,二季度山西焦化单季续亏0.30元/股。

  问到最新情况,山西焦化证券处人士介绍,因为艰难地进行了一次提价,炉子的结焦时间也从最严重时的56个小时恢复到24个小时,效率有明显提高,总算有了60元/吨的毛利,所以7月份环比有所减亏。但由于8月份钢价暴跌,提价空间被压缩,上游炼焦煤的提价,再度让企业经营急转直下。目前可以肯定的是,三季度单季将继续亏损。

  “山西省全境内的焦化企业都是亏损的,山西焦化情况算好的了”,“由于焦化炉点火后终身(25年左右)不能停,所以即便产品价格倒挂,也只能通过降低负荷而力求少亏”。该人士补充。

  我们看到,由于钢铁开工率持续好转,炼焦煤价格在前期上涨的基础上继续上涨,国内大型煤企在8月纷纷涨价,东北最大的煤炭企业龙煤集团于8月1日上调价格,华东安徽、江苏、山东等地也在8月初第一个星期涨价。8月11日,山西焦化的实际控制人山西焦煤集团价格上涨100-120元/吨,主焦煤由1025元/吨涨至1125元/吨。

  与此同时,钢价的下跌已经直接影响到焦炭价格。日前,山西焦化行业协会发布通知,“9月份焦炭指导价(车板含税)1780元/吨,比8月份下降100元/吨。”同时,山西焦协还要求企业将限产力度加大到60%—70%。亏损无疑还在加大。

  对于焦化企业来说,在未来的几个月,情况有可能进一步恶化。一方面,9月8日平顶山新华区新华四矿发生重大瓦斯爆炸事故,该地区157个矿井全部停产整顿,其中有50%左右的煤种为焦煤。而8月24日,山西省晋中市星光煤业发生死亡14人的事故。受接连两次矿难影响,全国的煤炭整顿工作在国庆节前掀起高潮,山西省内曾经复产的小煤矿也有再度关停的可能。

  另一方面,国际需求可能进一步提升炼焦煤的景气度。据光大证券煤炭行业研究员陈亮测算,7月份国际炼焦煤产能利用率已恢复到90%,而国际粗钢产能利用率仅为73%。当未来(11月底)国际粗钢产能利用率恢复至85%的时候,国际炼焦煤将出现4%的缺口,这会传导至国内,进而拉动国内炼焦煤价格。

  似乎一切都对焦化行业不利,而山西焦化已经将扭亏的希望寄托在变卖资产方面。证券处人士表示:“目前长期股权投资可卖出获利,正在研究这个事情,需要报国资委批准。”

  想靠出售长期股权投资扭亏也并非易事,山西焦化半年报披露,实现营业收入9.29亿元,亏损却高达3.55亿元。而长期股权投资资产6465.7万元,主要为持有本溪北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3.33%的股权。假设三四季度盈亏平衡,山西焦化将全部股权投资出售,需溢价549.1%才能挽回3.55亿元的亏损,否则将注定因连续两年亏损而戴上“ST”的帽子。

  重组大戏不好唱

  焦化行业之所以在产业链复苏中受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行业集中度低。尽管2004年底国家发改委制定的《焦化行业准入条件》大大提高了焦炭行业的进入门槛(土焦和4.3米以下机焦炉陆续被淘汰),但实际上我国焦炭行业仍然亟待进一步整合。

  焦炭行业集中度不高的表象是,炼焦企业相对规模小,布局分散,生产工艺、技术和管理水平落后,市场竞争力不足。山西目前1000多家焦炭生产企业中,只有40多家具备规模生产能力。虽然类似于山西焦化行业协会的组织可以起到协调上下游关系的作用,但却不能改变大趋势——焦化企业话语权逐渐丧失。

  今年以来,马钢、太钢、武钢、鞍本钢、包钢、唐钢、邯钢等一批大型钢铁集团,纷纷加快为钢铁产能配套的大型焦炉的建设。如鞍钢鲅鱼圈、首钢京唐钢等特大型钢铁基础焦炉先期建设投产,以满足钢铁生产的焦炭自给。唐钢、首钢、沙钢等先后联合河北、山西、山东的独立焦化企业和煤矿合资建设焦化厂;武钢焦化同平煤集团联合建设1000万吨级焦化生产基地。

  钢铁行业的焦炭需求占焦炭总需求的85%以上,目前他们向上游拓展的举动,实际上蚕食着焦化行业的蛋糕。留给独立炼焦企业的出路有两条,一是尽快向上下游拓展产业链,二是通过整合提高话语权。

  对于山西省内的独立炼焦企业,山西焦化是整合平台,但这重组大戏也并不好唱。此前,山西国资委决定由山西焦煤集团(山西焦化实际控制人)对山西焦化现大股东山西焦化集团进行重组,将焦化集团的国有资产等整体划归焦煤集团。重组完成后,山西焦煤集团便名正言顺的成为山西焦化的大股东。

  山西焦煤集团目前拥有两家上市公司——山西焦化和西山煤电。分析认为,山西焦煤集团会将集团内资产划分为两部分,煤炭开采类资产装入西山煤电,而焦化类资产则装入山西焦化,这样安排可以减少内部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此前,山西焦化将旗下最后一个煤矿——古阳镇相力二矿间接转让给山西焦煤集团就隶属于这一过程(见本刊《山西焦化无缘煤矿资源》)。

  山西焦化的目标是,2010年底焦炭产能达到1000万吨以上。公司曾公告将通过融资、投资、控股、参股、收购、兼并等方式,利用资金、资产、股权等形式对山西焦煤集团及山西周边的焦炭企业进行整合,而仅山西焦煤集团的焦炭产能就达400万吨/年。此外,山西省政府和临汾市已明确提出要以山西焦化为依托,整合洪洞赵城焦化工业园区内的焦化企业,这里的焦炭生产能力超过300万吨/年。但时运不济,独立焦化企业目前亏损严重,监管层的门槛又要求定向增发需注入对上市公司盈利有益的资产,若想在2010年达到1000万吨/年的产能,山西焦化只能背水一战,但单靠一己之力恐怕难以为继。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