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民生银行股本扩张考验董文标平衡术

民生银行股本扩张考验董文标平衡术

  李峰/文

  民生银行股东素以“分散,对抗,微弱均衡”著称,而公司政治化的“事业部改革”已进一步加深民生银行内部人控制。若定向增发成行,则多头势力艰难重新达成新的动态均衡,且董氏继续内部话事之途,几为一条钢丝线。

  3月10日,一则关于外资抛售、发债和分红为增发的报道,使民生银行当日收盘后在大宗交易平台中被机构大肆抛售。11日,该行公告:“因媒体报道需澄清,全天停牌。”

  次日,彼又公告称,一直在研究包括定向增发在内的多种融资方案,近期公司董事会将讨论定向增发方式的再融资事宜,具体发行方案尚未确定。并表示,未向监管部门上报此类再融资方案。截至目前,公司仅发行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事项正在证监会审批。

  作为中国唯一的民企控股的上市银行,率先进行事业部改革的上市银行,没有发布2008年业绩快报的上市银行,民生一直面临着资本金不足的严重困扰。在资本约束下,2006年一季度,总资产仅增加了1.85%,贷款仅仅增加了5.17%,在股份制银行中处于倒数之列。对此,民生在2007年初下定决心定向增发补充资本,2008年中期总资产突破1万亿元。

  现在,其潜在的资金需求以及各种融资方案,市场静待中。

  鉴于证监会规定“上市公司再融资须最近三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低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市场测算,2006至2008年民生银行的年末可供分配利润分别是55亿,82亿和157亿元,取平均值是294/3=98亿元。民生银行2006年是10转增1.9股,没有现金分红。2007年是10送2,派现0.5元。也就是前两年现金分红一共只分了7亿元,如果民生银行要在今年满足增发条件,2008年分红金额应在22.4亿元(98亿x30%-7亿)左右。

  民生上市8年,有7年现金分红并送转股份,派现金总额约为25.69亿元,而融资额为262.8亿元。

  而留存利润在核心资本的比重很高,如果分红20亿元以上,就会进一步大幅减少核心资本金,从而影响资本充足率。民生银行2008年中报资本充足率为9.61%,已低于银监会此前指导意见要求的10%的标准。面对资本金充足率的下降,再加上可能对美联银行股份大幅增持的消耗,民生银行的资本金问题亟待解决。

  由于迅猛扩张模式,眼下很多中小商业银行处境尴尬。对于国有大银行,如果其ROE是15%,随后分红三分之一,使得潜在贷款支持降到10%,这时他如果将贷款增速缓慢上升至12%—13%,资本充足率会缓慢下降。但由于贷款基数实在庞大,即使是少的提升,对于利润绝对量也会有大支持。

  再看城商行。若其ROE为15%,但是贷款增速为20%,虽使得资本充足率摊薄的非常厉害,但是它原有的高资本充足率可以经受这样的变动。这也是市场看好城商行在今年规模扩张的原因。

  面对当前的竞争局面,不想放慢脚步的一些中小商业银行在今年对融资都有强烈的需求。

  但民生在近期公开增发不现实。“可能定向增发。但应该是先发债,再放贷款提升收益率以后再考虑增发。”其中一位人士表示。

  回顾民生资产增长历程,2004和2005年分别发行次级债58亿和14亿元;2006年发行混合债券43亿元;2007年增发20亿股;2008年宣布发行50亿混合资本债券和150亿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从2005年至2008年,总资产以平均每年增长22%左右的速度进行扩张。

  对此,一位银行业分析师表示,民生等中型银行依赖于资本市场的快速规模扩张方式,即通过快速规模扩张摊薄核心资本充足率,然后高PB(市净率)再融资这种循环模式来实现的EPS(每股净利润)增长。

  民生银行的协议存款高于同业水平,且利率较高,在利率下调以后,使得民生利润受到削弱。在经济下行周期中,加大贷款投放从基数上可摊薄不良率,而中小企业贷款投放可以提升每股收益率。这是不惜风险敞口加大的扩张。因为在经济上行周期,各家银行是注重规模、市场份额的。

  研究表明,内部人(经营层)控制的企业极有“做大盘子”的倾向。毕竟,银行业跑马圈地还没结束,市场份额也是一个评价银行家能力的指标。

  该行被视为一家内部人控制的银行。民生银行现任董事长为董文标,行长为前汇丰银行中国业务总裁王??世。该行主要股东持股数量接近,分歧较大。现单一最大股东代表刘永好也未保住董事席位。

  2005年,民生银行发行H股获准,但部分股东认为发行价格不如预料的高而坚决反对,虽然银监会进行了沟通,但是最终由于这些股东的坚决反对而使民生与H股市场失之交臂。2007年初,民生增发,时任民企股东包括刘永好的新希望、卢志强的泛海控股、中国中小企业投资有限公司以及张宏伟的东方集团。这次融资又是一次股东之间的艰难平衡,结果融资规模从35亿股变为20亿股。

  在王??世任行长期间,2007年9月,民生推出十分激进的事业部改革,将公司内部责权利完全打乱,并重新划分。然而,香港人王世今年已60岁。因此有外部人推测,抛开改革正面因素不讲,“事业部制”事实上还利于董加强内部人控制。

  逾80%贷存比,仅靠发债(尽管不计入贷存比)岂能止渴?即将到来的股本扩张将再次考验董文标的平衡术。

  能否降低存量风险

  董在两会期间表示:“民生银行计划今年新发放人民币贷款1500亿-1600亿元,其中至少一半将发放给中小企业。” 上述分析师表示,“这样每股收益率才有可能上升,也就是之前说的以量补价。即以新增贷款的上升,补充净息差的下降。”

  上述分析师表示:“大型国有项目几乎都已经被四大行、国开行和各地城商行所包办。而留给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份额很少。因此民生银行中小业务做得就比较多。中小企业贷款利息高,对利润有更大提升。”

  2008年三季度数据,民生与兴业、浦发和招商三行都出现了净利润季度环比下降。在四家中,民生的下降幅度最大,为-26.77%。

  2008年11月20日,民生银行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发行不超过人民币50亿元混合资本债的议案。公告表示,如果成功发行50亿元混合资本债,则可保证在150亿元可分离交易债成功发行(2008年初提出,至今未发)的情况下,2009年的资本充足率达到监管要求。

  民生银行的不良贷款已显。环比来看,上半年它努力核销掉3.65亿元,将不良率维持在1.22%(一季度末1.22%,二季度末1.21%,三季度末1.22%)。但由于资产质量的潜在恶化,银行核销的力度被迫加大,三季度单季核销4亿元。

  一分析师在报告中写道:“目前的情况是:不良贷款余额的上升无法掩盖,三季度实际增加的不良贷款约7.44亿元(上半年不良余额上升10.8亿元,可见三季度资产的恶化程度加大)。如果资产质量持续恶化,银行必须进一步加大核销的力度(损伤当期净利润)、容许拨备覆盖率的降低、或容许不良率的上升。”

  另一分析师指出:在我们相对悲观的宏观假设下,民生银行未来两年不良贷款余额增加167%(不良贷款余额增加129亿元)。

  瑞银中国银行业信贷风险评分表:华夏、民生、交行的信贷风险最高,分别为119%、120%和123%。其评估模型中,民生贷款账面资产质量趋势风险占比52%,基于质量要素风险的评分占比20%,两项在10家测评的银行中最高。

  资本浪费型贷款,收益率也不高

  各银行对资本金的消耗程度主要是它的业务模式所决定的。

  民生是一家高贷存比的银行(截止到2008年三季度,含贴现贷存比高达80.8%),又是一家以对公业务为主的银行(2008年二季度对公贷款占比约83%)。

  对公贷款是风险资产中资本金配置权重最高的贷款项目。即8%的资本充足率中,8(银行净资本)为分子,100(风险加权资产总额)为分母,在分母的计算中,对公贷款要以100%权重计入,而个人消费信贷、国债的权重分别是50%和零。这也是民生银行资本充足率不断下降的最主要原因。

  从其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变化情况来看,2007年为5735亿,2008年上半年达到7128亿;而资本充足率从之前的10.73%大幅下降至9.21%。

  2007年底有媒体表示,民生先后以23.4亿元的自有资金参股陕国投并斥资25亿元购得美国联合银行9.9%股份,系列交易的达成势必影响到该行的财务实力。中金此前预估,若不及时补充资本,民生银行2008年底的资本充足率可能会降至9%,离银监会彼时监管红线已相差不远。

  所以,在“无形的手”制约下,民生每过一段时间就会选择增发或者发债。

  而在银行业分析师看来,这种业务模式有一个弊端:民生的对公业务模式所走的路线是大量的人力资本投入。比如说,从各行挖掘人才过来,通过高薪吸引使得人才流入,同时带动各方面资源的流入。但这更多的是对存量的攫取,而不是在挖掘新市场。

  “这种模式的弱点在于:它所攫取的更多是对公客户,而个人客户是不会跟着客户经理走的。因此这个战略也逼迫银行业务模式不得不以对公客户为主。这就会有几个问题,第一,因为没有网点的支持下,零售存款就上不去,负债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第二,就是如果仅仅过度扩张一般性贷款业务,这属于资本浪费型贷款,收益率也不高。”

  资本充足率还表示一个商业银行的杠杆倍数情况。比如8%的充足率,相当于12.5倍的经营杠杆。反之经营杠杆就会降低。

  银行还有一个硬性约束,就是贷存比。考虑到使用发债资金来投放贷款并不计入贷存比,因此民生银行如要在短时间保持高速扩张,200亿债券发放在所难免。

  在当前的经营战略运行下,民生银行受“贷存比”和“资本金”双重制约,对资本金的需求十分强烈。要加大贷款投放,民生银行不得不在2007年20亿股增发之后,再次面临增发。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民生银行吧 】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