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泛海建设风险高于同行

泛海建设风险高于同行

  新浪提示:本文属于研究报告栏目,仅为分析人士对一只股票的个人观点和看法,并非正式的新闻报道,新浪不保证其真实性和客观性,一切有关该股的有效信息,以沪深交易所的公告为准,敬请投资者注意风险。

  张彤/文

  高额的存货,极低的预收款,远低于预期的业绩及远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的业绩降幅,都预示着若房地产市场短期内不能回暖,泛海建设(000046)面临的考验将远高于同类公司。

  2008年1月,泛海建设通过定向增发的方式,以72.65亿元代价收购了其控股股东泛海控股持有的四家地产公司股权。当时,泛海建设称,收购完成后2008年将实现营业收入79.63亿元,净利润15.21亿元。

  然而,2009年3月3日,泛海建设年报公布,仅实现营业收入为14.20亿元,比上年度降低了66.27%;实现净利润2.11亿元,比上年度降低了68.02%,与15.21亿元的预测值相比,相差高达13.11亿元,公司仅完成预期收益的13.9%。不仅业绩远低于预期,而且泛海建设利润下滑的幅度还远远高过同类上市公司。

  现实与预测存在高落差

  2008年,房地产行业受国家财税政策、土地政策、金融信贷政策等宏观调控及国际经济金融动荡因素影响,市场观望气氛浓厚,购房者持币待购,市场成交低迷,开发商资金紧张,销售严重萎缩。

  在这种背景下,泛海建设净利润大幅下滑68.02%本无可厚非,但截至2009年3月9日,已有约19家地产类上市公司公布了年报(或业绩快报),相比之下,泛海建设的利润下滑幅度是最大的(见表)。

  在这19家上市公司中,净利润同比增长的有13家,约占68%,利润下滑的6家公司之中,除广宇发展(000537)外,泛海建设是利润下滑幅度最高的,其余公司利润下滑幅度仅在8.03%-21.43%之间,远低于泛海建设68.02%的水平。而广宇发展的利润下滑是因计提了历史遗留的应收款项,扣除此非经常性损益因素,广宇发展业绩实际大增4422.87%。

  泛海建设利润为何下滑幅度明显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呢?资料显示,2008年北京房地产市场销售量明显萎缩,而泛海建设项目定位于精装修的高档楼盘,消费需求更是急剧减少,出现了比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更大的销售困难。

  北京泛海国际居住区是泛海建设目前开发的最主要项目之一,目前由泛海建设控股子公司星火公司、泛海信华和泛海东风负责开发。其中,泛海东风负责开发的泛海国际居住区1#、2#、3#号地项目,星火公司负责开发泛海国际居住区4#地项目,泛海信华主要负责开发泛海国际居住区5-8#地块项目。由于定位较高,星火公司、泛海信华和泛海东风受到的冲击明显高于其他房地产企业。

  在定向增发时,泛海建设称:2008年泛海东风预测销售收入15亿元,毛利2.81亿元;星火公司预测销售收入12亿元,净利润2.66亿元; 泛海信华预测销售收入25.48亿元,毛利9.1亿元。这三家公司累计预测销售收入高达52.55亿元,约占泛海建设全年预测收入的66%。

  但实际上,2008年泛海信华仅实现销售收入11.21亿元,比盈利预测减少14.27亿元,毛利则较盈利预测数减少5.03亿元,而泛海东风和星火公司则均没有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均出现亏损。

  据了解,泛海信华不仅销售受阻,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原来有明确的购买意向的外资方也放弃了购买,而泛海信华楼盘销售的不景气,使得经营相邻地块的泛海东风和星火公司被迫调整了开发销售进度。

  截至2008年末,星火公司、泛海信华和泛海东风的总资产合计高达123.91亿元,约占泛海建设总资产的62.51%,这直接导致了泛海建设业绩出现巨幅下滑。

  风险远高于同行

  除上述三家子公司外,定向增发时,泛海建设预测另一子公司武汉公司2008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7.6亿元,约占泛海建设全年预测收入的22.1%,但实际上,武汉公司去年销售收入也为零。

  武汉公司是泛海建设2008年通过定向增发收购的公司之一,截至评估日,净资产近10亿元,而评估值高达59.17亿元,泛海建设收购其60%股权支付的价格高达34.85亿元。

  收购武汉公司60%的股权时,泛海建设没有详细说明武汉公司未来的盈利情况,只是称武汉公司拥有的王家墩中央商务区周边土地市场拍卖价已达1000万元/亩,而公司以相当于422.5万元/亩的标准出资收购武汉公司60%股权,投资价值显而易见。

  但广东大华德律会计师事务所关于泛海建设2008年度实际盈利未达到盈利预测的道歉信显示,泛海建设预测武汉公司在2008年通过对外销售土地76.6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实现土地销售收入17.597亿元,净利润3.27亿元。

  若按此计算,每平方米土地相对应的净利润约为426.83元。资料显示,武汉王家墩中央商务区项目总规划建筑面积为609.02万平方米,若土地全部销售而不进行二级开发,按每平方米土地相对应的净利润约为426.83元计算,合计净利润约为25.99亿元。按60%股权计算,相对应权益不过15.60亿元,而泛海建设的收购价竟高达34.85亿元,明显贵出许多。

  道歉信同时显示,2008年由于全国土地一级市场成交大幅萎缩,出现价格下跌,有价无市甚至经常出现土地流拍的情形,武汉也不例外,泛海建设董事会预期出售土地的收益将会大幅下降,因此未在2008年转让土地。按此分析,上述的每平方米土地相对应的净利润426.83元还仅是事先的较乐观估计,实际盈利当远不达此。

  截至2008年末,泛海建设的存货已高达152.9亿元,但预收账款却仅3321.12万元,这一数字在已公布年报的地产类上市公司中是最低的,甚至远低于一些规模非常小的地产公司。

  预收款项数额多少,通常被视为房地产企业未来业绩的先行指标。而泛海建设高额存货,极低的预收款,远低于预期的业绩以及远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的业绩降幅,都预示着房地产市场若不能回暖,它将面临远高于同类公司的考验。■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泛海建设吧 】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