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资产定价权的上下游结构及历史命运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11日 08:58  理财周报

  新浪提示:本文属于研究报告栏目,仅为分析人士对一只股票的个人观点和看法,并非正式的新闻报道,新浪不保证其真实性和客观性,一切有关该股的有效信息,以沪深交易所的公告为准,敬请投资者注意风险。

  理财周报资本市场研究员 江勋/文

  许多年后,当我们回首往事,一定会为今日中国的畸形资产价格感到不可思议,进而痛心疾首。不客气的说,这是种种失当之举交错并发的恶果,虽然看上去它总是完美得服从了历史的无奈。

  无论是出口还是进口,绝大部分都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中国丝绸出口占世界的70%以上,微波炉等家电产品占有一半以上的全球产量,铁矿石进口占世界的46%,却没有任何定价权。中国制造出口产品的定价权在沃尔玛、家乐福手里。现在如果我问你,身边还有多少消费品属于中国自主定价,你才会感到匪夷所思。

  如果说石油、铁矿石、铜这些属于资源品,主产区为外国控制,没有定价权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储备约占世界60%,产量为全球95%,中国稀土同样落得“贱卖如泥”,这又是为何?另一些内需内产型行业,比如大豆、水泥、食用油的定价权又出人意料的丢到了何处?

  甚至A股能荒唐到一年之间从全球最牛股跌到全球最熊股市,到现在还魂不守舍,救而不得。迄今为止,笔者想不出任何政策高明到能够逆转A股,因为定价权短期内不在我们手上。

  谁在定价中国?

  在传统的上、中、下游三元方程式中,经济学的基本模型便是,上下游最具有定价权,因为分别占据供给和需求的最终端,中游制造业始终处于紧缺与过剩的频繁波动中,背腹受敌。我们正是两头在外的世界第一加工厂。

  这个产业链上具有世界定价权的究竟有几家公司?真是屈指可数:上游的攀钢钢钒贵州茅台五粮液云南白药;制造业中全球最大的色织布生产商鲁泰A、世界集装箱起重机龙头的振华港机、世界最大的干货集装箱制造商中集集团

  很可惜,锡、钨、锑、稀土称为中国的四大战略资源,属为数不多的中国具有定价能力的战略资源,但由于开发散乱,实质上在世界上仍然未取得中国定价权。中国钢铁业、丝绸纺织等行业的集中度都存在着严重分散,严重削弱了议价权。这成为我们借着央企整合,看好包钢稀土、湖南有色、锡业股份宝钢股份等龙头公司的理由,但反过来,谁说这不是重复建设,地方恶性竞争的恶果?

  在中国,很多定价权收归发改委。如水、电、煤气、油、交通、医药、化肥等等,价格管制意在堵截通胀。但亏欠的市场淘汰机制,这保护了多少落后产能与劳动生产率,造成了多少优质企业谈判的被动。而这仅仅是问题的一半,因为上述行业的业绩被严重拖累,意味着股市的半壁江山僵止,而地产银行人为膨胀,整个资产价格都被扭曲,所以理顺价格机制势在必行。

  但以这些要素来解释今日已不再合适,因为我们无法解释此轮通胀如此巨大的输入动能。因为实际上世界的石油和粮食供给并未出现大紧缺,为什么短短两年时间两三倍的翻番?

  定价权谜团背后的三重阴谋

  因为世界出现了定价权第三方,那就是资本。耸人听闻的金融剥削已经发生了,而我们仍然不得要领。我们先看看,为什么国内粮食价格会涨?

  据统计,作为原产国的中国,去年大豆净进口量达3036万吨,是1996年的10倍,依存度已经达到70%之多。奇怪的是,甚至在产能明显过剩的2005年、2006年,进口量都在大量攀升。这是什么原因?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