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平安再融资魔盒解构(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4日 16:58 理财观察

中国平安再融资魔盒解构(2)

  宏观与局部

  市场中尚且有另一种声音,比如,上海一家私募基金和券商资产管理部负责人,在同本刊私下交流时,都认为,把钱交给平安,肯定不会错。他们所笃信的根据,是平安与生俱来的生命力,及其支撑下的对金融控股以及股东回报的一贯执着,而在后者看来,平安逾十年迂回金融控股的成功,几乎就是其无所不能的标签。

  这是不可否认的宏观层面。

  对于平安,能在全球资本市场走弱,A股几成一枝独秀的高估值市场中,行此一着险棋,当属激进之举。而其领军者马明哲所率一种团队,能从昔日计划经济的保险夹层中奋勇搏出,成就今日全球前20大市值金融企业的霸业,自然也少不了创业者的勇气与睿智。

  然而,正当如今近30万佩戴平安徽章的寿险代理人口耳相颂,以公司的发展历程激励自身奋进时,中国平安的策略却早已发生了变化。

  与当年备受人民保险夹击时情景不同,中国平安目前已是中国第二大保险集团,寿险第二、产险第三的平衡集团架构,让脱胎自前者的两大国有巨头亦羡慕非常。面对2000年后设立成长的中外保险后生,平安已是长者,策略也变化作领先者的保守姿态。放眼2007年因股市火爆而成就的投资型寿险市场,昔日靠“千禧红”与“世纪投连”双双在银保与投连领域“一招鲜吃遍天”的平安,却并未能成为旗手,直到牛市即将落幕的9月与11月,方姗姗推出“聚富”系列。

  与之相应,市场领先者的保守策略,也让“万能”的平安走下神坛。

  实际上,在过去两年的大牛市中,尽管独有国内最完整的金融机构组团,但因其策略缘故,平安远未充分分享。

  2002-2004年间,伴随原本土创业团队与海外兵团的转换,平安大幅削减了在银行保险与证券两个领域的投入。而这恰恰是2006-2007牛市中,让人做梦会发笑的领域。

  先看银行保险。2004年,梁家驹加盟平安,应集团要求,着手对之前寿险高速发展10年间积累与暴露的深层次问题进行消化解决,并在陆敏易帜之后,更一度亲领银行保险部。

  及至今日看来,平安当时诊断的银保症状依旧未能解决,手续费比拚依旧是行业顽疾。但彼时平安的决定是,在未试验出新的模型前对低内涵价值长期寿险控制规模、只加速短险发展。

  在这一方针的贯彻下,2004年平安人寿的银保规模保费收入一下子从106亿元直落至不到60亿元,接下来几年的情况也大体相仿。但这一坚持价值的保守做法也自然为后来者提供了机会。在支付手续费的劣势下,几年之间,平安的大量网点被竞争对手蚕食。

  于是,2007年银保投连险大行其道之时,聚富步步高不但推出时间较晚,响应程度远未能与平安的行业地位相称。按东部某城市平安银保负责人表示,昔日业务调整造成的网点关系纽带的减弱,是产品本身未做考核之外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正由银行保险领域的不济,平安人寿2007年业务规模成长速度甚至低于行业均值。

  按中国保监会口径,平安人寿保费同比增长14.77%,而其后的太平洋寿险、泰康人寿的数字分别是33.96%和64.53%,而借银保投连一炮打红的外资后生,如联泰大都会,更达到1009.88%。

  相比之下,作为后期纳入集团架构的平安证券,策略对收益与成长的影响更为明晰。

  2002年,香港证券界猛人叶黎成升帐平安证券,当时正值公司危难之秋。

  前一年,平安证券承销的浙江广夏(今*ST广厦,600052.SH)发生配股风险,平安被迫斥资5亿元接盘包销余股,成为“熊市中的明庄”;之后2002年,其自营业务涉嫌炒作东方钽业又蒙巨额亏空。

  叶加入平安证券后,基本上全部砍去了公司的自营业务,并以他转会时带入的于香港摸爬滚打多年的团队,开始做强投行业务。

  毫无疑问,这在熊市中是非常正确的抉择。凭借原先基础,平安证券保荐的投行业务在2007年创下了近100%通过率的奇迹。

  然而,但过度的专心也让平安证券失去了后来牛市中扩大战果的机会,比如,由于营业部的缺乏,平安经纪业务收入根本无法与同一平台上的券商相提并论。实际上,在熊市当中,曾有大把的低价收购机会。

  很多深圳的“老证券”会把平安证券与招商证券相提并论,因为它们几乎同一时期诞生。但数据显示的却是另外一番镜像:自2005年至2007年,招商证券三年的净利润分别为0.61亿元、11.04亿元和49.17亿元;而平安证券分别只有0.06亿元、5.54亿元和14.87亿元。而在净资本方面,平安证券的33.58亿元也只及招商证券64.30亿元的一半。

  更远的例子是,是曾在上一轮互联网热潮中上马的PA18。

  2000年,平安按国际流行发展趋势电子商务平台,着手PA18网站的建设。但这一投资甚巨的计划,最终依旧在尚未完成互联网普及与消费传统消费习惯等国内现实问题上遇冷收场。按曾接受记者访问的一位平安高层的说法,PA18的价值,最终只是使集团内部交流的IT平台获得提升。

  实际上,这也正是机构投资者中持反对意见人的主要担心:即使是在现有架构下,仍旧有充分的提振空间,至于庞大的海外整合工程,平安能否驾驭?

[上一页] [1] [2]

【 中国平安吧 】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