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创业投资“中国式路线图”呼之欲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8日 01:16 证券日报

  新浪提示:本文属于研究报告栏目,仅为分析人士对一只股票的个人观点和看法,并非正式的新闻报道,新浪不保证其真实性和客观性,一切有关该股的有效信息,以沪深交易所的公告为准,敬请投资者注意风险。

  “深圳推出创业板后,挂牌的上市公司将不仅包括科技创新企业,也包括在经营模式、产业发展模式、业态模式上有创新的创新型企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深圳创新投资集团公司总裁李万寿对创业板作出如此预期。他同时表示,在深圳创投目前储备的项目中,有相当一批是对接创业板市场的。

  这位执掌中国本土最大创业投资公司的投资专家,以实证数据和丰富的运作经验,向我们分析了国内创业资本市场的重大发展机遇,预言了中国式创业资本的成长路径。

  分享“创投的春天”

  “中国创投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方兴未艾’”,李万寿表示。据统计,2002年中国创业投资总额仅为5.34亿美元,而到了2006年,总投资额已达21.81亿美元。今年前三季度,境内外创投机构对中国投资额首次突破了20亿美元,全年可能达到30亿美元,将创历史新高。短短的6年时间,总投资额已经增长了将近6倍。

  “2005年前,在国内从事创业投资是非常困难的。”李万寿回忆说,那时,国内一些企业到纳斯达克上市、创造出财富

神话,但这些财富神话大多与中国本土投资机构无关,国内创投机构几乎被边缘化了。他继而分析说,“不是说我们本土机构没有这种能力,而是由于国内缺乏资本退出的渠道和平台。”

  由于当时国内相关政策法规欠缺,难以构建起一个内外贯通的资本退出渠道和平台,国内很多风险投资机构难以做大,很多都倒闭了。

  依托强大的资本后盾,能够坚持下来的,因资本市场的改革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随着

股权分置改革的实施,国内股权投资市场日渐活跃,本土风投也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折。谈到近两年的发展,李万寿感慨颇深,“1999年到2005年,深圳创新投资公司共投资了80家企业,在国内上市的只有1家,在国外上市的有17家。但仅2006年一年,我们就投资17个项目;2007年投资50个项目。最近两年的投资总额基本上接近我们前六年的投资总和。2007年以来,我们公司运作上市的企业为10家,其中5家在境外上市,5家在境内上市。从募集资金的总额来看,国内IPO总量远远超过境外的募集总量,我们发行市盈率高达二三十倍左右,二级市场都是在60—100倍,个别投资项目在150倍左右,国内的优势越来越突出。”

  作为国内创投行业的领军者,深圳创投的业绩成长发生显著变化: 2005年之前,创业投资的年收益率是20.45%;2005年之后,本外币基金的年收益则达到35%以上。

  “专”心致志挑选目标企业

  对任何一家创投公司来说,对投资标的公司的前期研究是极其重要的环节,因为这既是决定投资成败的前置条件,也是后期操作的机制保障。在这一环节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所以,深圳创新公司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价值观之一。

  在记者问及深圳创投“是否对投资目标预设筛选前提,比如重点选择哪些行业、哪类企业等”时,李万寿表示,如果说“筛选前提”,那就是专业调研和判断。至于选择哪些行业、哪类企业,可以说是不拘一格。在他看来,什么行业都可以投,什么类型的企业都可以投,什么阶段都可以投,但必须坚持专业化。他强调,我们作为投资者,要通过投资给企业带来资金以外的东西,而不仅仅是资本的介入,而是一种综合立体服务。为此,当选定一个企业时,就要根据它的具体阶段制定策略。必须把精力集中在与该企业相关的那个专业领域,增长这方面的知识、识别能力、服务能力,增加这方面的服务渠道和资源积累。”他也指出,重点放在企业的成长期上,这个阶段最能考量风险投资公司实力的,是否看得准,不光是对团队是否看得准,也包括是否对时机看得准。还要看这个行业是不是有成长性,这个企业在成长的行业里面是否能得到机会。

  据了解,深圳创投公司的研发、设计、服务等方面的分工非常细致,共有7小组为项目运作提供专业支持。目前,全国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创业投资博士后工作站就设在深圳创新投,为公司投资决策、投资运作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也充实了人才队伍。

  公司成立至今,已投资运作了130余个项目。其中,潍柴动力在香港、东方纪元在新加坡、同州电子在深圳中小企业板、中芯国际在香港和美国两地上市、珠海炬力在纳斯达克市场上市。去年我们运作的企业——丰泉环保在德国法兰克福高级板上市,融资1亿欧元,这也是在德国法兰克福高级板上市的第一家中国企业。深圳创投是德国交易集团上市的合作伙伴。我们还打通了在韩国交易所上市的渠道,运作三诺电子在该所挂牌,成为该板的第一家外国企业。

  为创业板储备企业

  从美欧创投行业发展的历史来看,创业投资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路径。作为产业升级的突破口,创投行业在内外生力量的双重推动下,在我国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李万寿认为,目前创业板推出的条件已基本具备,时机也已成熟。响应中央关于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意图,到创业板上市企业的主体不仅包括科技创新企业,也包括在经营模式、产业发展模式、业态模式上有创新的创新型企业。

  谈到流动性过剩与资本市场的关系时,他分析说,资本市场应该形成一个良性机制,即社会资本与产业资本的转换机制。过去这个机制是缺失的,创业板的推出将有效的填补这种缺失。

  “在深圳创投目前储备的项目中,有相当一批是对接创业板市场的。我们预计每年会推动10个以上的企业到

证券市场上市,并且创造条件提高上市企业的比重。我们的理念是与创业企业一同成长,帮助他们共同成长。”李万寿表示。

  “中国式”的创投经验

  相对国外的私募股权基金来而言,深圳创新投资集团的运作有一定的优势,即当一次性募集资金完成之后,可以在公司有效程序时间内不断进行循环再投资。而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周期一般是8到10年,只能一次性投入,当案子结束、资金回收时,资金不可以再投入,必须清算分给投资者。

  李万寿介绍,深圳创投的净资产增加到60多亿的时候,一部分资本金可以再循环投资,同时还可以从银行里面获得融资,扩大投资的强度。深圳创投已签约和管理的基金有45个,基金总规模接近70个亿。其中既有政府参与的程度比较高的政府引导性基金,也有商业化的基金。

  李万寿强调,增值服务是创业投资公司的安身立命之本,是它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比如创业板,无论对于创业板企业还是对中小板的企业都处在成长期的阶段,对于他们来讲可能有这样那样的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机构有资源有渠道有能力帮助它来解决和化解。从公司投资的135家企业的情况来看,很少企业是完全很规范的,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需要有富经验的专家和专业机构帮助它们。

  对于企业来讲在产供销等等方面包括公共关系方面、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建设方面确实还需要有外来的帮助,如果给它投资的机构带进去的不仅仅是资金带进去更多的整合资源的能力和渠道就会非常受欢迎。我们投资了135个企业在各种产业板块都有企业,他们都可以为新的兄弟企业所利用和借助,所以在这方面帮助他们,通过我们整合帮助企业提供这些服务。

  李万寿认为,在帮助企业加强自我监督和管理方面,创业投资基金也可以有所作为。对于很多成长期的企业特别是创业板的企业而言,怎样在这方面积极提供服务,积极帮助他们进行沟通规范和管理,监控和化解风险,也是创投基金可以做的。

  自身上市悬疑

  就记者提出的深圳创投集团会否像美国黑石集团一样上市的问题,李万寿表示,尽管公司股东曾经对深圳创投集团提出过上市的要求,但是由于一些问题需要解决,现在还难以作出预期。

  具体说,对深圳创投集团这样的机构而言,可能每一天都会有相应的意向书、协议书、框架协议书会签订,这会涉及到商业秘密。如果上市了,在信息披露方面,如何解决相关问题,还没有找到一个解决方案。

  此外,公司收益的稳定性方面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如果今天有IPO上市,就有很好的收益,而有可能某一段时间没有IPO项目,收益就要受一定的影响。公司收益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需要得到投资者的认可,在这方面要做足够的准备。李万寿说,现在还没有把上市提到议事日程上,今后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考虑。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