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买入八大银行股或御风险(名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9日 17:02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新浪提示:本文属于研究报告栏目,仅为分析人士对一只股票的个人观点和看法,并非正式的新闻报道,新浪不保证其真实性和客观性,一切有关该股的有效信息,以沪深交易所的公告为准,敬请投资者注意风险。

  国海证券:买入八大银行股以御风险

  我们认为,加息和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对各家银行的业绩影响不大。在目前流动性充裕的经济环境下,央行年底前可能还会至少上调一次存款准备金率,但不太可能超过15%的上限,否则会给银行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同时,年底前至少还会加息1-2次,这会直接造成利差的扩大或缩小,具体要看央行加息的结构和力度。但我们也认为,在银行业高速发展的今天,银行业正在转变盈利模式,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等 增长模式,相比净利润的大幅增长,加息带来的部分负面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给予银行板块"增持"的投资评级。

  剪刀差减小流动性过剩略缓

  截至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为39.3万亿元,同比增长18.45%,增速比上月末提高0.3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为14.6万亿元,同比增长22.07%,比上月末下降0.73个百分点。M1增速仍高于M2增速,流动性依然过剩。

  但随着国家紧缩政策的不断出台,二者的"剪刀差"正在缩小,流动性问题略缓。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为2.90万亿元,同比增长13.01%。9月份货币流通量余额比8月末多增1208.19亿元,针对此种情况,10月份央行通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宏观紧缩政策回笼货币3000亿元左右

  存款增速上升贷款增速不减

  根据央行最新公布的第三季度金融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9月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38.3万亿元,同比增长16.84%,增幅较上月上升了0.32个百分点;贷款余额为25.9万亿元,同比增长17.13%,增速比上月上升了0.11个百分点,放贷势头依然强劲。贷款增速仍高于存款增速。

  由于国内股市好转而分流部分储蓄存款,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增速自2006年3月份以来一直呈持续下降的趋势。但我们发现,随着央行频繁的加息和提高准备金率等紧缩性政策效果,其政策效果已经逐渐体现出来。5月份金融机构存款增速达到近期最低点14.63%后,已经开始回升。9月份各项存款增速稳步上升到16.84%,比8月末提高0.32个百分点。在不断加息的背景下,一部分资金正逐渐开始回流银行体系。

  尽管贷款余额不断增加,贷款增速不减,但同时存款增速也在不断提高。9月末的数据披露,金融机构的存贷比已经连续两月有所下降。今年连续5次加息、8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紧缩政策对银行业的影响已经开始凸显。

  政策效果渐显

  今年以来,央行已经8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目前存款准备金率已到历史高点的13%。同时运用公开市场操作等紧缩政策工具回笼资金。随着央行紧缩政策的不断出台,一次性冻结的流动性资金越来越多。虽然相较于泛滥的流动性,两三千亿元左右的资金不算什么,但是累积的紧缩效果不容小觑。除了几家大银行外,部分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资金面已经趋紧。未来央行可能会继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将对那些存贷比高的银行会产生更大的不利影响。

  根据各家银行的半年报披露,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存贷比已过80%,超过75%的上限规定,而国有大银行和城市商业小银行的存贷比稍低为60%左右。连续的紧缩政策表明央行控制信贷增长的决心,在此环境下,我们认为未来存贷比较低的国有银行及城商行会有更大的贷款空间。此外通过对照各家银行的存贷比数据,深发展银行在所有上市银行中的存贷比数据是唯一稳定下降的,招商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稳中略升,显现了一定的信贷管理水平。

  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主要是针对商业银行贷款投放偏快。上半年,大多数银行已经完成全年贷款指标的大部分,所以不调准备金率,商业银行下一步也会收紧贷款。综合来讲,中国目前商业银行的存贷差依然较大,使其有较大的放贷冲动,客观上抵消了银行收紧银根的货币政策效用。

  此外,商业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仍然较高,虽然央行连续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但事实上,以往超额准备金的存在,使得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率本来就高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所以,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影响不大。根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呈上升趋势,而国有商业大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基本持平。

  各家银行自年初以来已不断调整贷款结构,降低短期贷款的占比,相应增加中长期贷款,而分析今年以来的5次加息,贷款利率基本都是相应增加,总体来讲这对银行股是绝对的利差上升。但利差不会无限扩大下去,最终会有一个拐点。年底前可能还会加息1-2次,具体要看央行加息的结构和力度,这会直接造成利差的扩大或缩小,我们会密切关注利差趋于缩小的拐点。但同时我们也认为在银行业高速发展的今天,银行业正在转变盈利模式,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等增长模式,相比净利润的大幅增长,加息带来的部分负面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尽管国家为控制资金流动性和信贷规模的过度增长,不断出台上调存款准备金等货币紧缩政策,但是我们预计未来的2-3年,由于规模较大,增速会略慢于股份制银行的国有银行至少能保持25%以上的净利润增长;而股份制银行能保持40%以上的净利润增长。在经济保持高增长的情况下,金融市场不断发展,银行在综合经营的情况下,将率先涉足其他金融领域,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这有利于银行打造综合金融服务集团,进行业务全面整合。

  近期招行(128.09%)、民生(70.44%)、深发展(64.94%)等银行披露自己的三季报,其他银行陆陆续续也将公布自己三季度的业绩,整体来看各家银行的净利润同比大幅预增。我们看好银行股未来的发展潜力,对招商银行、深发展、民生银行、工商银行给予"买入"投资评级,对浦发银行兴业银行、 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给予"增持"评级。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