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首钢涅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9日 10:23 证券日报
新浪提示:本文属于研究报告栏目,仅为分析人士对一只股票的个人观点和看法,并非正式的新闻报道,新浪不保证其真实性和客观性,一切有关该股的有效信息,以沪深交易所的公告为准,敬请投资者注意风险。 本报记者 谢岚 8月27日首钢股份成交价是7.85,股东对这个价位显然不满意。 “我们的股东也经常打电话来追问股票怎么还不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首钢证券部的工作人员对此表现得颇为无奈。 五天前,首钢股份发布了2007年半年度报告。报告称,投资近60亿的首钢冷轧薄板生产线即将顺利完工,主要设备已安装完毕,部分设备已开始调试,预计本年末投产。与拖拖拉拉四年最终于2004年宣告夭折的8英寸芯片项目相比,首钢的冷轧薄板项目从孕育到呱呱落地似乎都甚为顺利。 从芯片到冷轧薄板,从更大的背景上来说,意味着首钢已经从对外寻求新的高科技利润增长点开始转向钢铁业内部的纵深和多元化。不管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 但对投资者来说,他们更关心这是否会成为一个新的增长点? 曾经的“芯”痛 时间退回到2004年10月底,首钢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拟终止8英寸芯片项目的投资,回归钢铁主业。而这之前漫长的四年,首钢一直在为该项目苦苦寻找新的合作伙伴。 8英寸芯片项目于2001年11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立项,是国家建设北方微电子基地的重点项目,由首钢股份与首钢总公司、美国AOS公司和BVIDEBORAH半导体公司等共同投资。当时首钢股份公告称,该项目4.3亿美元注册资本金中,北京市政府提供15%,并提供零地价以及国家支持微电子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首钢股份拟投资约2.5亿元,占6.97%股份,美国AOS公司表示了投资1亿美元的意向,BVIDEBORAH半导体公司也表示要投资1亿美元。 可以说,这是首钢设想中的转型的重要一步,首钢本身也对其寄予了很大的期望。怎奈东风不与周郎便,项目立项之时偏不早不晚赶上了全球芯片市场的大跌,AOS半导体公司以及其他联盟伙伴最终撤资,放弃了对首钢芯片业务的投资。此后,首钢股份曾试图从欧洲和韩国寻找合作伙伴,但却都未能成功。 就这样,首钢股份将2.5亿元的资金在手中整整捂了近五年。这笔资金是其在1999年9月首发上市时募集的,占当时募资总额的13.8%。而04年时有数据显示,在可用募集资金17.69亿元中,其用于钢铁技术改造等项目的9.68亿资金,当时就已产生经济效益3.7亿元。因此尽管首钢股份有人士称“闲置总比投资失误强”,但无论如何,可以说首钢在其一直谋划的转型道路上吃了一大堑。 转型不利、行业整体不景气加上当时资本市场的萧条等因素综合作用下:从2004年4月开始,首钢股份的股价开始了漫长的一路下滑。 归去来兮 随着首钢股份下定决心放弃8英寸芯片项目,其股东大会亦同意变更募集资金的投向:2.5亿的资金被用于高等级机械用钢技术改造项目。 “我们前几年做概念股这些东西效果并不好,所以董事会决定‘十一五’期间还是要回到钢铁主业。”一位首钢股份证券部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坦陈。 有钢铁行业分析员则指出:“首钢当初是想做非钢产业的多元化,现在是做钢产业下的多元化。” 尽管到04年年底首钢才宣布放弃芯片项目,但在03年,首钢似乎已经意识到这条路可能走不通了,打算回归钢铁主业并开始了下一步的布局,而目标就是汽车产业用钢!2003年12月,首钢股份发行20亿元可转换公司债券,扣除发行费用实际可用募集资金约19.43亿元。这笔资金的投入方向就是冷轧薄板生产线项目。 该冷轧薄板生产线项目总投资为59.8亿元,除上述发行可转债所募集的资金外,2005年11月,首钢股份又从中国银行北京分行获得了总额为320163万元的专项借款(年利率为6.12%,借款期限为8年,可根据项目进度分批提款),最后剩余部分为自有资金。《根据首钢股份(000959)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中的预测,该项目的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为9.24年。 2005年7月,首钢冷轧薄板生产线顺利奠基,设计生产能力为150万吨,主要生产冷轧钢卷、热镀锌钢卷及彩色涂层产品,产品侧重于汽车和家电用板。值得注意的是,该生产线定址在北京顺义汽车城,与北京现代汽车公司比邻而居,首钢长远规划和野心可见一斑。 首钢称,该项目是首钢经济结构调整、促进钢铁工业现代化改造,提高行业竞争力的重要步骤。同时作为与曹妃甸项目并列的首钢搬迁调整的两个重要项目之一,该项目也将成为首钢搬迁后人员安置的载体之一,并为曹妃甸新钢厂积累建设资金。 市场变幻,尚能分羹否? 除去前述历史渊源,首钢看中冷轧薄板项目的另一大原因就是当时国内钢铁市场上冷轧板紧俏,有着不错的市场前景。 中国冷轧薄板生产的技术起步较晚,轧机能力和装备水平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冷轧薄板品种不全、产品档次不高,高附加值产品比例较低,市场缺口主要依赖进口来填补。根据钢之家网站提供的数据,2004年冷轧薄板(卷)全年的表观消费量为1931万吨,而国内的产量仅为1236万吨,近36%的冷轧薄板(卷)都要依赖进口。 一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当时国内冷轧板市场之火热仍然记忆犹新:“一吨冷轧板能卖到7000多元,特别是04年3月的时候到了7300元每吨,应该是历史最高价。那时的钢厂可以说是暴利。” 因此,首钢选择冷轧薄板项目虽然不能说先市场而行,也算得上应市场而动。根据其项目开建前做的预计,项目投产后正常年份的销售收入将达到61.8亿元,净利润6.28亿元。 但所谓商机无限,商机也万变,两年的时间足够市场风云变化,改天换地。首钢看中冷轧薄板,其他国内钢铁企业又岂能放过!各方群雄纷纷抢滩冷轧板市场,结果是几年内国内冷轧能力激增。 据相关报道,目前国内冷连轧机组有18条,合计产能在2,800万吨,国内冷轧薄板轧机产能在2,200万吨左右,国内冷轧总产能在5,000万吨。而在冷轧项目的产能增量上,每年的数量更是惊人:2005年国内新增了1,400万吨产能,2006年新增1,500万吨;2007年国内计划投产的冷轧项目有1,100万吨产能,2008年计划投产量为1,400万吨;2009至2010年还有大量的拟建项目,若全部建成,到2010年全国冷轧产能将达到9,000万吨左右。 然而,与产能的飞速增长相比,冷轧薄板的需求增长却完全无法与之匹配。根据钢之家网站提供的数据计算,2004至2006年中国冷轧薄板表观消费量增长了47.8%,而国内产量却增加了1.11倍。而从下表中也可直接看出,目前冷轧薄板国内产量已经基本能满足消费需要,净进口量连年下降,且进口的大部分属于国内无法生产高档钢材。在价格方面,目前国内冷轧薄板的价格基本在4800至5000元左右每吨,尽管进入2007年后其它钢材品种价格出现大幅上涨,但冷板市场却依旧一直不温不火。 那么,首钢又能否在群雄逐鹿中占得一片地盘呢? “华北是首钢的重要市场,在冷轧板方面,其投产后的主要竞争者应该是唐钢、邯钢和包钢。”而关于首钢的产品竞争力的问题,这位业内人士认为这几家钢铁企业应该都区别不大:“还是看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和营销策略。这几家的轧机应该差不多,所以得看到时谁的价格定得合适。” “这两年市场确实变化比较大,很多企业也在上马这个项目。不过就算全国不敢说,但华北地区无论设备还是技术,我们排在前头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我们有这个信心。”首钢的工作人员则如是说,但他也坦陈:“这两年并未根据市场变化对该项目投产后的销售额和净利润作新的预测。” 转型失利后的首钢回归钢铁主业,调整产品结构的这一步能否走得扎实,只能说是骡子是马,牵出来遛遛才知道。 增长点不明显,关键还看曹妃甸 首钢证券部的工作人员讲道,股东经常打来电话问北汽投的事,其频律超过对首钢的关心。 2006年12月23日,首钢股份发布公告,拟以旗下5家子公司的股权另加5.2亿元现金,置换收购母公司首钢总公司持有的北京汽车投资控股有限公司23.62%的股权,从而成为其第二大股东。2007年6月27日,首钢股份办理完毕北京汽车投资有限公司产权交易手续。 此举一箭双雕。一方面用收益状况不良的非主业资产置换北汽投股份,可提高优势产业集中度,有利于改善公司目前收益下滑状况;另一方面,首钢股份与北汽投形成资本纽带关系,能为其2007年底将建成投产的冷轧薄板生产线项目做市场储备,巩固其冷轧产品的地缘优势。 “北汽投和冷轧薄板项目联系紧密,投产后股价应该能往上涨一涨。”但记者问及首钢股份是否已经和北汽投方面有了相关协议,该工作人员表示还没有听说,应该没有。 关于首钢60亿冷轧薄板生产线的投产后是否会对首钢股份的股价产生影响,记者也采访了银河证券研究所一位钢铁行业研究员。他认为对股价的作用不大,原因有三:一是投产后仍然需要经过一段调试期,调试期长短还得视技术而定,而在调试期内一般只会运行部分产能;二是刚投产时的产品受各方面的影响,毛利率一般都比较低;三他认为最重要,就是尽管有这条新的生产线投产,但因为首钢整体搬迁淘汰旧的生产线,所以总得来说其在量能上并没有明显增加。况且产品结构调整能不能带来更高的利润还不好说,需要时间观察。 这位研究员还算了一笔账,按年产150万吨的产量,每吨5000元的价格计算,再乘以10%的毛利率,那么毛利润应该是7亿五千万元,净利润的话差不多就是3亿元。首钢股份发行了约30亿股,那每股收益也就多1毛钱。“对股价没有质的影响”,他说。 “明年的钢价说不好还要跌,再加上有可能产能过剩,肯定没有它当初估计的那么乐观的利润了。”这位研究员屡次强调:“关键还是得看曹妃甸那边。首钢的股价要想大幅拉升,其他没有什么明显的增长点。” “钢铁行业利润增长的关键还是在于产量的上升或者是钢价的上涨。所以对首钢来说还是得靠曹妃甸的新首钢建成后发挥规模化生产的效应。就算总体上会出现产能过剩,但打个比方,500万吨和100万吨生产规模的成本肯定不一样,那到时过剩的也是100万吨规模的那些钢铁企业。” “还是要等到2010年左右曹妃甸那边建成。”这位研究员表示:“现在很少注意首钢,除非它有什么新的题材合并唐钢。如果能和唐钢成为一个大的联合体,那情况肯定不一样了。”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