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苏宁电器:薄发源于厚积 敦行终能致远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8日 15:45 招商证券 

  新浪提示:本文属于研究报告栏目,仅为分析人士对一只股票的个人观点和看法,并非正式的新闻报道,新浪不保证其真实性和客观性,一切有关该股的有效信息,以沪深交易所的公告为准,敬请投资者注意风险。

  招商证券 胡鸿轲

  近期、苏宁与国美相继公布了2006年度报告,通读两份年报、研究企业发展历史,我们得出如下基本结论:

  企业文化层面,我们将国美的企业文化提炼为利益集中、凌厉进取,苏宁则为和谐共赢、敦行致远,在连锁家电行业演进的中、前期,整个行业利润空间巨大,竞争对手散乱,行业的核心矛盾是攻城拔地、快速发展壮大,这一时期,企业比拼的是“爆发力”,我们认为国美的企业文化更适应这一行业环境,表现更为优异;以2006年为界,行业已经演进至双寡头争锋阶段,行业的核心矛盾转变为价值链整合、提升绩效水平,这一阶段,巨头与巨头之间更多比拼的是“耐久力”,我们认为苏宁的企业文化蕴含了更多的“耐久力”元素,更能适应新的行业环境。

  企业战略层面,秉承各自的企业文化,国美与苏宁采取了具有明显差别的企业发展战略,与国美相比,苏宁战略上更强调和谐共赢,通过股权分享,与苏宁掌舵人张近东一起创业的合作伙伴均已成为亿万富豪,近期,公司正在实施的期权激励计划,使得优秀管理层与骨干员工又将充分分享企业的成长喜悦;苏宁上市即把所有连锁家电资产装入上市公司,投资者完全分享了所有店面由幼稚到成熟的高速成长期,获得了财富的巨大增值;此外,媒体也鲜有报道苏宁与上游供应商的激烈争锋,与之相反,国美在利益共享方面似乎还有很高的提升空间。

  与国美的凌厉进取相比,苏宁战略上更强调敦行致远,我们注意到,苏宁2002年底即开始启动“1200工程”,至今已经进行了四期,累计引进应届本科毕业生3600余名,大专生3000多名,投入资金1亿多元;05年3月苏宁开始启动“5315”工程,重点在全国建设500个服务网点,30个客服中心,15个物流基地;06年公司投入1.3亿元开发信息系统;苏宁的上述大笔投入很难起到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但是长期看,会不断得到释放,与之相反,国美在人力资源、后台服务体系、企业信息系统等方面战略投入明显不如苏宁。

  事实上,苏宁这种前期在人力资源、后台服务体系、信息系统、管理体系等方面厚积的能量正在源源不断地快速释放,而国美则在猛冲猛打之后略显疲惫,这些变化已经在06年的年度报告中开始体现。

  我们也注意到,国美在07年计划中也开始强调物流中心、呼叫中心等涉及“耐久力”的投入,我们期望国美能在企业文化层面有所改观,积极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适应新环境的新要求,与苏宁形成“鲇鱼效应”,共同发展。

  一、主营收入:苏宁首超国美(上市部分)

  凭借店面数量优势,近几年,国美(上市部分)销售收入始终高于苏宁,直至06年前三季度,国美依旧高于苏宁,但是至06年底,凭借店面质量优势,苏宁开始超越国美(图1)。

  我们注意到苏宁的广告语是“至真至诚,阳光服务”,强调的是服务,在行业竞争重点已经由简单的价格竞争向服务竞争演进的今天,服务为先无疑是苏宁赢得店面经营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秉承敦行致远的企业文化,苏宁在信息系统、物流体系的大笔投入与整合,旗舰店策略的实施,以及在店面布局、产品结构等方面的不断调整,都对店面销售的提升产生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当然,我们还应注意到,苏宁的店面面积比较大,并且苏宁店面所处的区域经济更为发达,亦是其经营效率偏高的重要原因,我们注意到,苏宁在京津、

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区域店面的数量与国美相差并不大,而在消费能力最强的长三角具有明显的优势,苏宁的劣势则主要是在经济相对一般的其他地区,这同样是苏宁店面平均销售明显偏高的重要原因(表2、3)。

  展望未来,随着双寡头垄断竞争格局的深入,行业竞争激烈程度相对趋缓,核心

竞争力的不断外化释放,苏宁的同店销售效率有望得到提高,同时苏宁还将继续保持每年200家左右的速度开店,外延增长动力充足,基于此,我们认为至2010年苏宁主营收入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40%以上。

  二、主营利润:苏宁与国美基本保持一致

  单纯从财务报表看,2006年国美的主营利润率是9.54%,苏宁是10.42%,其实,苏宁的运营模式与国美有很大不同,在空调的安装维修方面,苏宁是自营模式,国美是外包模式,自营模式会计记账是将收入、毛利、费用分别进行合并,而外包模式则只是将相应的纯利记入其他业务利润,由于这部分业务的特点是高毛利、高费用,这就导致,苏宁的毛利率高,费用率也高,剔除这部分影响,苏宁的主营利润率其实与国美相差不大(表4)。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国美与苏宁的主营利润率均处在正常的水平,并且都处在上升的趋势,随着双寡头竞争格局的逐步深入,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正在趋缓,服务战正逐步取代简单的价格战,基于此,我们判断,苏宁的主营利润率未来仍将保持上升的趋势。

  三、其他业务利润:剔除会计记帐因素,苏宁与国美基本保持一致

  国美的其他业务利润有一块是向母公司收取的管理费用,苏宁没有这一块,对比时应该将此剔除,此外,国美其他业务收入有一块是政府补贴,苏宁将这一块记入营业外收入,对比时亦要剔除。

  前文我们已经提到,苏宁安装维修采取自营模式会计上记入主营收入、主营成本、营业费用,这与国美相比就少计了其他业务利润,对比时,应该将其修正后记入其他业务利润。

  通过上述修正,我们注意到,苏宁的其他业务利润率比国美仍要高出1个多百分点,在竞争日益透明的情况下,这显然有悖常理,苏宁不可能比国美从供应商那里获取这么多的资源。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这一差别主要是因为,苏宁帮助供应商进行促销某种商品时,会先替供应商垫付费用,这部分费用计入营业费用中广告推广费用,当收到供应商的返还时,将其直接计入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则主要列支由收入产生的税金,显然,这种方式会使苏宁财务报表上的其他业务利润与营业费用双双提高。

  国美帮供应商促销某种商品时,会将较多费用直接列入其他业务支出,当收到供应商的返还时计入其他业务收入,而较少涉及营业费用,显然,这种模式可以使其他业务利润与营业费用双双降低。

  具体而言,苏宁这种模式增加在营业费用中的支出主要涉及:广告促销费用、其他费用(易耗品支出)、促销员薪资三个科目,我们注意到,苏宁广告促销费用率比国美高了0.74个百分点,其他费用比国美高0.2个百分点,薪金则高了近0.61个百分点,而苏宁的其他业务利润率也就比国美高了1.2个百分点(表4)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剔除运营模式、会计记帐方法等因素的影响,苏宁、国美的其他业务利润水平基本相当,并没有大的差异,均处于正常水平。

  展望未来,由于其他业务利润中包含了较多的进场费等相对固定的收入,随着收入的大幅增长,特别是同店收入的增长,其他业务利润尽管绝对额仍会大幅增长,但是利润率会出现下降的趋势,同时,目前社会舆论也总是把焦点集中于其他业务利润,零售商也有意与上游谈判,将这部分利润计入主营利润,或者抵扣营业费用,从这个角度看,其他业务利润率也有逐步下降的趋势。

  四、营业、管理费用:总量接近、结构差异明显

  单纯从营业与管理费用的总量看,至2006年,国美与苏宁之间已经没有大的差异,但是如果从费用的结构进行分析,二者其实又有较大的差异(表5)。

  第一,国美的租金费用明显高于苏宁,我们一再强调国美的企业文化是“凌厉进取”,苏宁的企业文化是“敦行致远”,这一文化差异在租金上表现最为充分:苏宁租赁店面时,更多考虑租金与收入的匹配关系,确定是否进行租赁,不能带来合理收入的店面坚决不租,事实上,快速扩张企业的最大风险是新开店面的大幅亏损,硬性以高租金租下店面,那么销售收入跟不上,只能采取亏损的战略进行支撑,这样很容易累积扩张风险,我们认为苏宁的这种稳健扩张模式能够有效规避快速扩张风险。

  第二,苏宁的薪金、明显高于国美,我们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我们前文所分析的,苏宁替供应商垫付的费用(促销员工资)计入营业费用所致,此外,苏宁空调的安装维修采取自营模式,也会产生较多的人工费用,如果剔除这两项因素影响,国美与苏宁的人工费用基本相当。

  第三,我们在前文也分析了,苏宁替供应商垫付的费用(广告促销、其他)也都有一部分计入营业费用,这些使得苏宁营业费用中的广告促销、其他费用较高,剔除这些因素,苏宁亦与国美相当。

  第四,苏宁在运输费用、水电费用控制方面略胜一筹,表现出更精细的一面。

  第五,在管理费用方面,由于国美替母集团管理一部分店面,因此,费用会略高,剔除这一因素,二者在管理费用方面基本上没有差异。

  第六,我们也注意到国美的总体财务费用是正值,苏宁为负值,其原因主要是:苏宁将银行卡手续费用计入财务费用,国美计入其他支出,并没有体现在财务费用里面;国美的可转债产生2953万元净收益,苏宁没有这一项;国美使用更多的银行承兑汇票,相应会大幅增加银行保证金,这亦产生较高的银行利息收入,事实上,苏宁完全可以采取多开票据获得银行利息收入,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供应商承担了银行费用,那么会在商品的毛利上挽回损失,这也是为什么苏宁主营利润略为偏高的原因之一,剔除上述三种因素的影响,苏宁、国美在财务管理效用上并没有实质性的差异。

  综合上述分析,国美、苏宁费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租金、运输、水电等方面的控制上,剔除会计记账因素,在薪金、广告促销费用上差别并不大,结合上文对收入、综合毛利的分析,不难看出,苏宁在费用控制略胜一筹的前提下,单店收入与盈利反而占优,我们认为这是不同企业文化、发展战略、管理模式在财务上的外在体现。

  展望未来,由于商业资产的相对稀缺,租金费用比率应该继续保持攀升趋势,随着规模效应的不断体现,薪金、广告促销、其他费用、管理费用将保持逐步降低的趋势,送货费、水电费存在一定刚性,会保持相对稳定,总的看来,规模效益是影响未来费用变化趋势的主旋律,我们判断费用会保持较快的下降趋势。

  五、税后利润:业绩仍有较高提升空间正如前文所述,国美业绩中包含一部分向母公司收取的“管理费收入”,苏宁的收入中包含一部分空调安装维修收入,如果将上述非可比因素进行修正,那么至2006年末,苏宁的税前利润率已经达到4.55%,远远超越了国美的3.5%,由于二者在综合毛利(可比)上差别并不大,因此,二者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对费用的控制上,相对而言,苏宁通过合理的费用控制,获得了更高的盈利水平。

  由于国美的所得税率只有12%左右,远远低于苏宁的33%,因此,国美的净利率仍旧高于苏宁,但是随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率合并的进行,我们相信苏宁的净利率会获得更高的提升(表6)。

  与美国最大家电连锁零售商BBY相比,苏宁、国美的税前利润率明显偏低,苏宁低了1个多百分点,从这个角度看,苏宁的税前利润率仍有提升空间,此外,BBY的综合毛利率比苏宁约高10个百分点,而费用率也高了约9个百分点,我们认为随着中国双寡头垄断格局的不断深入,市场竞争将相对趋于缓和,随之苏宁、国美的综合毛利率具有进一步提升的可能,而中国的薪资水平等相关费用却明显低于美国,亦即费用率第三,我们在前文也分析了,苏宁替供应商垫付的费用(广告促销、其他)也都有一部分计入营业费用,这些使得苏宁营业费用中的广告促销、其他费用较高,剔除这些因素,苏宁亦与国美相当。

  第四,苏宁在运输费用、水电费用控制方面略胜一筹,表现出更精细的一面。

  第五,在管理费用方面,由于国美替母集团管理一部分店面,因此,费用会略高,剔除这一因素,二者在管理费用方面基本上没有差异。

  第六,我们也注意到国美的总体财务费用是正值,苏宁为负值,其原因主要是:苏宁将银行卡手续费用计入财务费用,国美计入其他支出,并没有体现在财务费用里面;国美的可转债产生2953万元净收益,苏宁没有这一项;国美使用更多的银行承兑汇票,相应会大幅增加银行保证金,这亦产生较高的银行利息收入,事实上,苏宁完全可以采取多开票据获得银行利息收入,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供应商承担了银行费用,那么会在商品的毛利上挽回损失,这也是为什么苏宁主营利润略为偏高的原因之一,剔除上述三种因素的影响,苏宁、国美在财务管理效用上并没有实质性的差异。

  综合上述分析,国美、苏宁费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租金、运输、水电等方面的控制上,剔除会计记账因素,在薪金、广告促销费用上差别并不大,结合上文对收入、综合毛利的分析,不难看出,苏宁在费用控制略胜一筹的前提下,单店收入与盈利反而占优,我们认为这是不同企业文化、发展战略、管理模式在财务上的外在体现。

  展望未来,由于商业资产的相对稀缺,租金费用比率应该继续保持攀升趋势,随着规模效应的不断体现,薪金、广告促销、其他费用、管理费用将保持逐步降低的趋势,送货费、水电费存在一定刚性,会保持相对稳定,总的看来,规模效益是影响未来费用变化趋势的主旋律,我们判断费用会保持较快的下降趋势。

  五、税后利润:业绩仍有较高提升空间正如前文所述,国美业绩中包含一部分向母公司收取的“管理费收入”,苏宁的收入中包含一部分空调安装维修收入,如果将上述非可比因素进行修正,那么至2006年末,苏宁的税前利润率已经达到4.55%,远远超越了国美的3.5%,由于二者在综合毛利(可比)上差别并不大,因此,二者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对费用的控制上,相对而言,苏宁通过合理的费用控制,获得了更高的盈利水平。

  由于国美的所得税率只有12%左右,远远低于苏宁的33%,因此,国美的净利率仍旧高于苏宁,但是随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率合并的进行,我们相信苏宁的净利率会获得更高的提升(表6)。

  与美国最大家电连锁零售商BBY相比,苏宁、国美的税前利润率明显偏低,苏宁低了1个多百分点,从这个角度看,苏宁的税前利润率仍有提升空间,此外,BBY的综合毛利率比苏宁约高10个百分点,而费用率也高了约9个百分点,我们认为随着中国双寡头垄断格局的不断深入,市场竞争将相对趋于缓和,随之苏宁、国美的综合毛利率具有进一步提升的可能,而中国的薪资水平等相关费用却明显低于美国,亦即费用率.

  六、存货、资产负债、经营性现金流:反映了快速扩张企业的特质、指标健康

  苏宁的经营性现金流一直备受资本市场争议,随着国美2006年度报告的披露,我们认为这一争论将告一段落,因为国美的经营性现金流还没有苏宁多,并且为负值(表8)。

  早在2006年8月29日,我们的研究报告《苏宁电器——运营指标健康、业绩继续保持强劲增长趋势》已经就苏宁、国美的存货、现金流、资产负债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明确提出,经营性现金流差仅仅是快速扩张型零售企业的特质,经营性现金流差与公司的风险高没有必然联系。

  存货、经营性应付是影响经营性现金流的核心因素,对于快速扩张型企业,存货必然要快速增长,而经营性应付(供应商出于自身风险控制的需求,不会按照零售商的扩张速度同比例增加应付帐款)往往跟不上存货的增长,因此,经营性现金流差就成为快速扩张零售企业的特质(图4)。

  从存货的角度看,苏宁不仅单店存货优于国美,而且存货周转天数也明显优于国美,这表明苏宁在存货管理能力,以及销售能力上优于国美。

  06年国美、苏宁存货同比分别增长了79%与73%,而国美的应付票据只增长了1倍,苏宁则增长了3倍,由于应付票据增多可以明显改善经营性现金流,这就导致国美的经营性现金流出现了负值,但是由于国美的资产负债率得到了有效下降,我们认为国美的财务风险在降低。

  七、总结及投资策略通过上述对比分析

  国美、苏宁公开披露的财务资料,各项核心运营指标都表明:苏宁秉承和谐共赢、敦行致远的企业文化,在卓越运营范式的支撑下,借助资本市场正加速向行业第一演进。

  其实,对比美国现第一大家电连锁零售商BBY超越另一巨头CC的主要指标,我们不难看到苏宁演进为行业第一的迹象已经非常明显:店面扩张先慢后快;店面面积明显偏大;单店收入持续领先;收入先于店面超越;综合毛利率相当,而费用控制能力卓越;税前利润率持续上升;存货周转天数明显卓越(表9、10),

  近期苏宁将进行增发,用于购建、租赁开设新店,建设物流中心,我们判断,如果增发成功预计到2010年,年均净利符合增长率可以达到40%以上,对于这种由卓越模式支撑的高成长股,我们认为给予公司08年40倍的市盈率并不为过,那么公司的价值可以达到53元/股。

  如果公司增发不成功,那么公司业绩的增长速度相对会慢一些,我们认为可以给予公司08年35倍的市盈率,相应的价值亦可达到45元/股左右。

  由于认可苏宁的发展模式、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优良的成长性,以及具有明显的增值空间,我们对苏宁的投资策略仍就是买入并长期持有,投资评级维持强烈推荐。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