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重庆钢铁:发挥区域优势 实现企业升级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27日 14:00 国信证券
郑东 国信证券 中国钢铁行业正处于景气上升阶段 我国目前正处于重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上升阶段,为钢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钢铁需求将继续增长,目前我国的钢材消费量还远远没达到峰值。从市场供求关系来看,2005-2006年总体产能过剩的局面并非严峻,2007年国内钢铁行业呈现出的发展态势是:供给增速下降,需求平稳增长,出口势头强劲,供需趋于平衡,钢材价格回升,内外差价仍大,行业利润增长。总之,从目前的行业数据和行业环境来看,中国钢铁行业仍处于景气上升阶段。 具有区域优势的西部专用板材生产企业 重庆钢铁是我国大型钢铁企业和最大的专用中厚钢板生产商之一,主要业务为生产、销售中厚钢板、型材、线材、棒材、钢坯、冷轧板以及焦化副产品、炼铁副产品等,公司从炼焦、烧结、炼铁、炼钢到轧钢等生产工序完整,供产销自成体系。公司具备350万吨的钢铁综合生产能力,产品约60%在重庆市及西南地区销售,公司生产的容器板、锅炉板及造船板是国内知名品牌。近三年以来公司的核心产品中厚板对主营业务收入的贡献约在44%以上,对主营业务利润的贡献则超过70%。 公司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公司所处重庆地区板材需求处于高增长阶段,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运输条件,丰富的矿石资源和政府扶持使公司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此次募集资金项目的投产将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进一步增强公司的竞争实力。 募集资金项目将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此次募集资金全部投入冷轧板带工程项目,产品主要定位于重庆市的汽车、摩托车用薄板。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提升产品档次和质量,使公司产品价格有一定幅度上涨,销量增长和售价提高,将使公司抵御原材料价格波动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进而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随着公司搬迁和整体上市的完成,未来将达到800万吨钢的产能。 投资建议:公司股票合理估值在3.55~3.86元之间 通过绝对估值和相对估值测算,我们认为公司合理价值区间为3.55~3.86元/股。 风险揭示 钢材价格波动和关联交易的不确定性将会影响公司盈利。 公司估值 绝对估值法:3.67~3.71元/股 由于公司的债务总额相对于市值较大,使得公司的股权成本偏大于WACC,考虑到此次首次发行完成之后,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将显著下降,我们认为,使用RIM估值将使得公司的估值水平偏低。因此,我们采用三阶段DCF模型对公司进行绝对估值。 按照公司首次发行股本计算,公司的绝对估值合理区间为3.67~3.71元。 相对估值法:3.54~3.86元/股 对于相对估值,我们需要比较国内外钢铁企业估值水平的差异。中国钢铁企业与国际钢铁企业主要区别在资本成本和产业发展阶段这两点上。 第一,由于国内外钢铁企业所处的产业发展阶段的不同,使得两者的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呈现出不同的模式。国外钢铁行业已经基本成熟,整体成长有限,甚至可能已经开始下降。而中国钢铁行业正处于成长上升阶段,钢铁企业未来成长空间依然很大。 第二,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中国钢铁企业的股权资本成本低于国际钢铁企业的股权资本成本,更低的资本成本理应享受到更高的估值。 基于以上的两点分析,我们认为,中国钢铁企业应该享受到比国际钢铁企业更高的估值水平,目前国际钢铁企业2007年动态市盈率在10倍左右,我们认为国内钢铁企业应当享受到2007年11-12倍左右的动态市盈率。 目前国内A股市场与重庆钢铁相近的钢铁上市公司07年平均动态市盈率已经达到11.37倍,估值水平基本合理。因此,重庆钢铁应该享受到2007年11-12倍动态市盈率的估值水平。 从市盈率估值角度出发,公司的合理价值区间为3.54~3.86元/股。而从市净率PB估值角度,我们以2006年三季度每股净资产为基准进行测算,目前国内可比上市公司平均市净率达到1.3倍,重庆钢铁2006年三季度每股净资产是2.77元,以此测算,公司合理价值为3.60元,与市盈率估值基本吻合。 综上认为,公司的合理价值区间在3.55~3.86元/股之间。 公司概况:西部专用板材生产企业 基本情况 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重庆钢铁),是由重钢集团作为独家发起人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8月11日,同年10月在香港发行H股并上市,1998年12月7日经批准为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重钢集团目前持有该公司股份84,500万股,占公司发行A股前总股本的61.09%。截止2005年12月31日,重钢集团合并报表总资产为1,422,910.90万元,负债为931,694.89万元,所有者权益为303,295.05万元;按母公司财务报表口径的总资产为595,563.58万元、负债为281,664.52万元、所有者权益为313,899.06万元。2005年度,重钢集团合并报表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62,467.21万元,实现净利润22,244.34万元。此次发行A股35,000万股,股权情况如下表。 公司的经营情况分析 中厚板在公司收入中居主导地位 重庆钢铁是我国大型钢铁企业和最大的中厚钢板生产商之一,主要业务为生产、销售中厚钢板、型材、线材、棒材、钢坯、冷轧板以及焦化副产品、炼铁副产品等,产品约60%在重庆市及西南地区销售;公司从炼焦、烧结、炼铁、炼钢到轧钢等生产工序完整,供产销自成体系。 公司产品质量优良,其中造船钢板、压力容器钢板、锅炉钢板获得多个国家级质量奖项及国内、国际多家专业机构认证,以“三峰”商标出售的产品在中国同类产品中享有盛名。公司的主要产品和主要装备情况见表6。 公司近三年主要产品为中厚板、型材、线材和商品坯,其年生产能力(初始设计生产能力)和实际产量见表7所示: 上表所列生产能力为各设备初始设计生产能力,其中中厚板轧机、650轧机建设时间较早,为增加其实际生产能力,公司从2000年开始利用设备检修时间对其进行了部分挖潜增产改造,2000~2005年已累计投入中厚板轧机、650轧机改造分别为14,988万元和575万元,特别是中厚板轧机2004~2005年进行了扩宽增能改造后,其产能还将有较大增加;同时公司加强管理,充分发挥设备潜能,提高了设备运转效率。因此,这两台设备的实际产能及产量均已高出其初始设计生产能力。近几年公司进行设备改造的各项改造性支出均已计入固定资产或在建工程进行核算。 从公司各产品的产能和产量来看,中厚板产品占据主导地位。 从下图可以看出,中厚板产品对公司的盈利情况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主导地位十分明显。近三年对主营业务收入的贡献约在44%以上,对主营业务利润的贡献则超过70%。在2005年公司的型线产品亏损的情况下,中厚板产品对于公司毛利润的贡献显著。 公司所处的重庆地区是中国重要的汽车和摩托车生产基地,对于冷热轧薄板的需求正处于高增长阶段。为此,公司于2005年建成冷轧薄板厂,重点生产重庆地区所急需的冷热轧薄板产品。 随着此次募集资金的到位,公司的冷轧薄板生产线项目将进一步完善,公司将形成从炼焦、烧结、炼铁、炼钢到热轧、冷轧的完整的生产体系,将成为西南地区主要的板材生产企业。 公司盈利状况逐渐改善 公司所处重庆地区经济高速发展,市场需求旺盛。公司各类钢材/坯的销售量总体呈逐年增长态势,销售情况良好。各类主要钢材产品销售量情况见表8。 但2005年,公司的毛利润和净利润都同比出现下降,主要是原材料成本大幅增加和钢材价格下降造成的。2005年以来国际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同时受钢铁产能的急剧膨胀和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4月份以后,价格开始下跌,公司产品的盈利空间被大幅挤压。同时由于冷轧板项目尚未达到盈亏平衡的影响,产生亏损。 2006年,公司产量规模扩大20%,将进一步摊薄成本,公司盈利能力将增强,净利润较2005年实现增长20%。 2007年后,国内钢铁行业进入新一轮上升期,国内钢材价格将稳中有升,随着公司冷轧项目的达产,预计冷轧产品将实现盈利。 从产品类别上看,中厚板产品毛利率一直在所有产品中最高,并表现出良好的抗风险能力。型材和线材毛利率则受产品价格和原燃材料价格影响较大,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 随着冷轧一期工程的达产增效,同时,此次增发完成后,冷轧二期工程和热轧厂也将开始建设,公司的冷轧产品将形成完整的生产体系,公司的产品结构进一步升级,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将增强。 现金流状况趋于良好,营运能力较强 2003~2005年及2006年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均为正数,分别为11,419万元、68,206万元、22,530万元和66,440万元,分别为同期公司净利润的117%、79%、87%和398%,说明公司实现的利润质量高,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充足,现金支付正常。2006年1-9月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较大,系因公司预收货款和应付账款增加较多。 公司的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说明公司的营运能力比较强。 负债基本合理,但短期偿债能力略显不足 2003~2005年末及2006年9月末,公司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及利息保障倍数有关数据指标表明,公司流动比率及速动比率略低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水平,公司短期偿债能力略显不足。 近三年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较低,其主要原因是公司抓住钢材市场需求旺盛的机会,加大技改投入和冷轧厂建设,固定资产投资支出较大;另一个原因是目前公司负债结构不尽合理,流动负债较大,是长期负债的9.18倍。公司增发的完成将为公司带来大量现金,公司将逐步偿还短期银行借款,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将会有显著提高,公司偿债能力将有较大提升。 中国钢铁行业仍处于景气上升阶段 2007年以后钢铁行业将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 2004年我国钢材产量达到2.97亿吨,较上年增长24.27%;钢材的表观消费量达到3.12亿吨,较上年增长15.28%,供给仍小于需求。2005年我国粗钢和钢材产量为3.49亿吨和3.71亿吨,同比分别增长27.84%和24.9%,产量增幅创历史新高,加上净进口,2005年钢材供应量3.765亿吨,同比增长20.48%;而同期钢材表观消费量为3.62亿吨,同比增长15.58%,全年供应量大于消费量1450万吨。 2006年年初,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预计2006年全国钢铁产量达到4.23亿吨,减去净出口171万吨,总供应量为4.253亿吨,预计总消费量4.135亿吨,全年过剩1,172万吨。但据海关统计,06年我国在连续10年位居钢材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之后,更是首次成为全球最大的钢材出口国。2006年1-11月我国出口钢材3,746万吨,占同期钢材生产总量的8.82%,同比增加1,876万吨,增长100.3%;出口钢坯854万吨,同比增加200万吨,增长30.7%,总体呈现高增长。1-11月进口钢材1,701万吨,同比减少698万吨,下降29.1%;进口钢坯35万吨,同比减少89万吨,下降71.4%,进口钢材、钢坯相对下降。 2006年钢铁产品进口、出口的情况说明,我国已经由长期以来的钢铁净进口转变为净出口,这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改变。2006年1-11月我国钢材、钢坯出口、进口量折合成粗钢相抵后,净出口粗钢2,994万吨,这大大缓解了国内钢铁市场的供求关系,国内钢铁供过于求的程度远低于预期,全年基本达到供求平衡。 经过2005和2006年的调整,我们预计钢铁行业很可能在2007年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首先,进入2006年,国内钢铁行业投资的增长速度明显下降。2006年8月,其增长速度为-1.4%。投资增长速度的下降意味着钢铁新增产能的增长速度的下降,这为2007年钢铁行业的复苏奠定了基础。由于我国的世界加工大国地位已然确立,在我国钢材的消费中也包含着一部分世界钢材的消费,所以,我国钢材消费的增加除钢材直接出口之外,还有钢材替代进口和间接出口。预计受政策抑制影响,出口增速有所下降,但出口规模将继续增长。 中国钢铁需求仍呈平稳增长态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预测,2007年我国GDP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20%左右,均继续保持高增长。在宏观经济继续向好,GDP保持一定的增速,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着较高的水平,房地产投资居高不下,钢材下游行业大多数依然景气的背景下,对钢材的需求仍然增长。 国际钢铁协会预测,2006年是全球钢铁工业景气的一年,全球钢材表观消费量将达到11.21亿吨,比上年增加9,200万吨,增长9%。其中,中国钢材表观消费量增长10.4%,除中国外全球其他国家、地区增长6.4%。2006年1-11月国内市场粗钢表观消费量35159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2,900万吨,增长9%;同时,国际市场钢材需求旺盛,带动我国钢铁产品出口增加,进口下降。国际钢铁协会预测2007年全球钢材表观消费量预计11.79亿吨,比2006年增长5.2%。近两年,钢铁行业下游行业继续保持增长,对钢材产生了旺盛的市场需求,也带动了我国钢铁生产的快速增长。2007年我国经济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07年国内市场需求比2006年总的来看,不会发生大的变化,2007年预计需求增长16%左右。 供给增速下降,供需趋于平衡 钢铁行业投资增速下降,严控新上项目,2006年钢铁生产虽然高增长,但增幅回落,产能释放速度下降,国内的供给压力有所缓解。2006年1-11月全行业产粗钢38,153.85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5,929.18万吨,比2005年同期同比增加6,456.91万吨,减少527.73万吨,下降8.17%;2006年1-11月粗钢产量同比增长18.4%,比2005年同期同比增长25.51%,下降7.11个百分点。由于国际市场需求旺盛,供需关系紧张,我国钢铁产品出口增加,一是填补了国际市场的供应缺口,对稳定国际市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二是通过粗钢净出口,相应减少了国内市场的资源供应量,对实现国内市场的供需基本平衡有重要的影响。钢铁产品出口增长,进口下降,国内市场供需基本平衡。 2007年全球经济增长回落,但仍为较高增长年。2007年国际市场钢材的供需关系将保持基本平衡,不至于出现严重供大于求。国内由于供应减速,需求平稳增长,和出口的支撑,国内供需趋于平衡。 公司所处市场板材需求高速增长 公司主要产品冷轧薄板的市场目标重点是立足重庆市及周边地区。重庆是我国西部重要的重工业基地,汽车、摩托车行业是重庆市的支柱产业,冷轧薄板需求量较大。重庆市目前已成为我国第四大汽车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基地,有长安、庆铃、重汽等大型汽车制造公司,以及嘉陵、建设、力帆、隆鑫、宗申等知名摩托厂商,这些都是本公司冷轧薄板的潜在客户。 据重庆市经委统计,目前全市年需要冷轧薄板40万吨,而且以每年30%速度增长。公司所产冷轧薄板主要满足重庆汽车、摩托车行业,公司已与相关制造行业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以确保区域市场的主导地位。 钢材价格坚挺,国内外差价较大 国际市场钢材综合价格指数2005年末131.9,2006年1月末下降到130.4,2月份以后上涨,7月末达到历史最高水平166.6,8月份以来转为逐月下降,11月末为153.4。2006年年初国际、国内市场钢材价格指数差37.72,最大的差距是7月份为59.21,以后差距逐月缩小,11月末仍为48.28。 2006年以来,北美市场的钢材价格走势,对国际市场也产生重大影响,2007年将继续保持这一态势。由于钢铁生产成本上升的支撑作用,2007年国际市场钢材价格将保持高位运行,小幅波动。因此认为,在良好的供需形势支撑下,07年国内钢材价格将稳中有升。这种价格差的存在,是造成今年以来我国钢铁产品出口增加、进口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此一价差的存在,意味着国内钢材价格被拉升的潜力较大,我们更有理由对07年的国内钢材价格维持乐观的判断。 宏观调控有利于促进钢铁行业的良性发展 对于经济中出现的钢铁等部分行业发展过热,国家采取了一系列行政及经济等宏观调控措施,目的意在抬高钢铁行业进入门槛,对产品结构不合理,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两高一低”以及越权违规的企业,对产能盲目扩张的态势将产生很大的抑制作用。从长远和可持续发展看,这将更有利于现有钢铁企业以及重点上市公司经济规模的充分发挥,对整个钢铁行业的发展是有利的。尽管国家对宏观经济的高速发展采取了抑制政策,但工业化和城镇化仍是中国发展的主旋律,对钢材的需求既是国内的,也是全球的,增长潜力巨大。从全球的视野来看,中国钢铁业已日益成为世界钢铁生产基地,是我们左右世界的强项。利用国内的产业优势,依靠国际上丰富的矿产资源,我们就能占据主动,钢铁业是实现我们强国梦的基础。 为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国家在抑制低水平产能发展的同时,仍积极鼓励大企业的发展。另外,宏观调控对钢铁产需是双重制约,其效果会使产需达到新的平衡,不会出现供严重大于求的局面。宏观调控对钢铁行业只是造成短期影响,整个中国的钢铁行业仍处在景气长周期中。 从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看,工业化才刚刚起步,钢材的需求量在未来几年乃至十几年都将保持稳定增长。尽管近两年钢铁行业出现了投资过热并导致国家的宏观调控,但仔细分析,不论是新投资项目的审批,还是发改委在制订钢铁行业发展规划,以及出台的铁矿石进口许可管理来看,国家明显是要借通过宏观调控之手来实施对钢铁产业整合的目的,也就是扶持几家大型钢铁企业的发展,同时限制没有规模优势的小企业。近期,几大钢铁企业加大了对国内资源的整合力度,不断兼并中小钢铁企业。因此,可以预见,在不太长的将来,国内将形成几家钢铁巨头,行业集中度将大幅提高。同时,随着发达国家对环保的加强,钢铁生产将基本上全部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在内有持续旺盛的需求和产业整合,外有产业转移的有力条件,我国几家大型钢铁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将在全球钢铁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进口矿石价格上涨9.5%对钢铁行业无伤大碍 此次价格上涨仅影响吨钢成本60元/吨。以典型的65%品位铁精粉进行测算,假设2007年的国际海运费水平与2006年持平,澳矿和印矿离岸价格也上涨9.5%,假设2007年进口铁矿石的国家结构也不发生变化,则按照7.8的人民币汇率,2007年铁矿石平均到岸价格将上涨37.55元,吨钢成本上涨60元,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因素,预计这个吨钢成本上升幅度会更小。 此次协议如此顺利并提前完成,主要是供需双方对市场预期达成了共识,认为国内的矿石产量增长较快,缓解供应矛盾,加上国内钢产量增速将有所下降,按目前的形势,上调10%符合各自的利益,此外,也是接受过去的教训,去年本应是涨价10%,但由于拖致太久,市场发生了不利于谈判的结果,市场需求旺盛,钢材价格持续上涨,使国内谈判陷于被动,今年以宝钢为首的中国方面采取主动姿态,也表明国内对未来的钢材市场还是充满信心的。 整合并购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提高产业集中度任重道远。但提高集中度是钢铁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世界钢铁工业一直在购并重组中发展,购并重组使世界钢铁行业和各国钢铁行业的集中度大大提高,然而在世界钢铁业集中度大幅度提高的背景下,中国钢铁业的集中度却呈下降的趋势。2005年钢产量超过10万吨的钢企虽然有8家,比2004年增加了6家,但前十大钢企的集中度却并没有明显增加。2005年7月,我国出台了酝酿已久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对企业的联合重组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支持钢铁企业向集团化方向发展,通过强强联合、兼并重组、相互持股等方式进行战略重组,减少钢铁生产企业的数量,实现钢铁工业组织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升级。根据我国钢铁产业发展政策,至2010年我国钢铁行业前10名产业集中度将需达到50%,至2020年将达到70%。而2005年我国这一数字是35%。 集中度低制约了钢铁行业的发展,导致过度投资,重复建设,产能过剩,不利于资源的有效使用和规范市场秩序,造成价格大幅波动,面对国际强有力竞争者,没有充分实力在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进行竞争。在铁矿石谈判中让我国钢铁业已经深受话语权分散之苦。但随着钢铁产业政策的颁布和落实,必将伴随中国钢铁产业的大规模购并重组时代的到来,无疑我国钢铁企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世界钢铁产业发展史表明,通过企业间的购并重组,适度提高产业集中度是钢铁工业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中国钢铁工业要想提升竞争能力,获得持续发展,必须走联合重组之路,通过优势企业购并重组落后企业,优胜劣汰,才能在根本上实现我国从钢铁大国到钢铁强国的转变。 占据着重要地理位置的重钢股份凸现其并购价值,未来将成为钢铁巨头们并购争夺的目标公司。 公司的主要竞争优势 优越的区域市场优势 公司地处西南,坐落在山城工业重镇,拥有造船、汽车、摩托等制造企业,摩托车生产量全国第一,汽车产量全国第四。2005年重钢产钢材254万吨,平均每年产量增幅约2.5%,远低于预测的全国平均年17%的增幅;而从国内钢材的地区流向来看,西南片区属于钢材流入区域,2005年西南地区产钢占全国总量3.49亿吨的6%,流向西南地区的钢材占全国总量的7.85%,从重庆地区来看,“十一五”期间重庆仅工业固定资产的投入总额即达3,560亿元,依据每亿元固定资产的投入将消耗4,200~4,600吨粗钢,即“十一五”期间重庆地区仅工业固定资产的投入就需要1,500~1,640万吨粗钢,平均每年300~330万吨粗钢。重钢是重庆地区唯一的大型钢铁企业,在该地区钢材市场的巨大需求空间中可以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钢材品种。如按各行业在重庆的发展规划测算,仅重庆地区每年消耗钢材约1,300万吨,而重钢仅能满足300万吨,市场优势非常明显。在中国的西南地区,公司中厚板的市场份额约为30%,大中型型材的市场份额约为40%。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主要受产能制约,待公司扩能增产后,将进一步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 专业化的品种结构优势 公司生产的压力容器板、锅炉板、造船板等中厚板质量优越,全国闻名。2005年公司产钢254万吨,占全国钢产量的0.7%。尽管公司总体生产规模较小,在全国排名第30位,但主导产品中厚板材在同行业中占据比较重要地位,2005年产量排名第10位,占国内总产量4.6%,在公司销售的钢材中,专用材的比例较高,相应品种的市场份额也较高,如船板约为13%~18%、锅炉板约为9%~16%、容器板约为11%~15%、球扁钢约为60%~65%、煤机用钢约为50%~70%。公司有明显的品种优势。 潜在的原料资源优势 通过整合资源,集团公司重点是开发西昌的太和铁矿,使公司的原料瓶颈得到明显改善,从过去仅几十万吨产量提高到700万吨,公司的原材料供应得到保证,成本也将有所下降。重点是紧紧围绕钒钛磁铁矿资源做大做强,按目前探明的资源储量,其合理的开采规模应为700万吨原矿/年。根据市场及实际情况拟在10年内达到年产300万吨原矿生产能力,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在2007年初形成220万吨原矿采选规模,2010年达到250万吨原矿采选规模,2014年前后过渡到300万吨原矿采选规模。在产品方案上实施资源综合利用和一体化的产品延伸战略,开发和生产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一代支柱产品。新建40万吨氧化钒钛球团矿生产线,将太和铁矿细磨铁精矿粉生产钒钛球团矿规模扩大到100万吨/年;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主要针对尾矿);在钛精矿产量增大的同时,进行钛精矿的深加工研究,在3~5年内建成一个2万吨/年规模左右的高端钛白粉厂;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拟提炼硫钴精矿;氧化钒钛球团矿进一步深加工,实现铁钛钒分离技术经济指标的突破。利用钒钛磁铁矿的资源优势,开发和综合利用钒钛,提钒冶炼能力从目前的40万吨达到200万吨,将增加钒钛的产量,公司未来将进入钛材—钛板的生产领域。 西昌太和铁矿增加投资、扩大产能,同时加大重庆周边地区矿石资源开发力度,到2010年可望实现自产矿山配比达到40%,进口矿石比重减少到40%,国内采购20%,综合达到经济、合理的矿石供应结构。 政府大力扶持的政策优势 政府的支持,重庆市把钢铁工业作为重庆的支柱产业,规划将重钢实施搬迁,利用现有7,000多亩土地的搬迁费(150万元-200万元/亩)建设新重钢;并享受5年的税收优惠。土地进入股份已基本明确,由此公司的价值也将会大幅提升。公司从2001~2010年,将享受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5%的税收优惠政策。此外,公司购买国产设备的部分款项可以抵免企业所得税。在两税合并的背景下,公司的税收政策优势显得更加明显。 地理位置良好运输优势 明显公司地处西南交通要道,沿江拥有较大规模的港口,运输四通八达。重庆地区交汇电气化铁路干线4条:成渝铁路西连宝成、成昆铁路;川黔铁路南接贵昆、湘黔、黔桂铁路;襄渝铁路东通汉丹、焦枝铁路。市区内国有铁路总长500余公里。另外,渝-怀铁路已全线铺通。重庆与周边的四川、贵州、湖南、湖北、陕西公路相连,特别是6条国道线把重庆与全国各主要城市紧紧连接在一起。目前,重庆的水路运输以长江为骨干,三峡大坝建成后,万吨级船队可直接到达重庆港,实现江海直达。重庆港九龙坡、猫儿沱、蓝家沱等港区的专用铁路线与成渝、襄渝、川黔铁路相接,从而沟通了重庆与西南、西北地区的水陆联系。新建的九龙坡国际集装箱码头和寸滩集装箱码头为西南、西北地区的外贸进出口货物提供了安全便捷的通道。公司便捷畅通的运输优势,有利于降低公司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成本。 首次发行A股提升公司未来发展潜力 此次募集资金项目:改善公司产品结构、提高综合竞争力 公司拟将此次发行A股所募集资金全部投入公司板带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该项目投产后生产的主要产品为冷轧薄板,产品主要定位于重庆市的汽车、摩托车用板。该项目总投资203,811万元。此次发行预计募集资金9~11亿元,此次发行募集资金不足部分由公司通过自筹和银行贷款的方式解决。 项目投产后,公司合计的炼铁能力将达到350万吨,需要焦炭165万吨(其中需外购15万吨)、烧结矿490万吨、球团矿110万吨(其中需外购30万吨);炼钢能力达到390万吨,除自产生铁以外需要外购生铁40万吨(包括向重钢集团铁业公司采购25万吨,目前公司向其采购15万吨)。可以实现整个工序能力的配套平衡。 冷轧项目一期工程部分已建设完毕,于2004年12月28日投入试运行,于2005年6月底正式投产,项目总投资4.14亿元(含工程投资、试运行费用、流动资金等)。截止2006年9月30日,冷轧项目一期已累计投资4.14亿元。冷轧项目二期工程、热轧带钢厂及公用配套设施建设预计于2007年开工,建设期两年,预计2008年建成投产,投资概算为14亿元。 重庆是我国第四大汽车生产基地和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基地,板带材消费量历来居我国西部地区各省市前列,相对于其它公司的产品,该项目具有运输距离短、运输成本低等明显的地域优势。因此,公司建设冷轧生产线的选择是正确的。 从技术上来看,目前公司只建立了冷轧一期工程,热轧板坯需要外购,这加大了公司的生产成本,降低了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因此完善从炼钢到热轧再到冷轧的生产体系是必需的。 该冷轧生产线系引进美国安然公司破产出售的、具有20世纪90年代末期先进水平的二手冷轧设备,投资额仅为国内新建生产线的40%,具有较明显的低成本优势;在工艺设计上,该项目热轧生产线紧靠炼钢厂,板坯采用热送、热装,且加热炉燃料采用回收焦炉煤气,燃料无需外购,可降低生产能耗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降低生产加工成本。第三,该项目采用的热轧机可生产最薄规格为1.2mm钢板以及高附加值的超细晶粒钢,产品品质高、价格低,市场竞争力强。因此,此公司投资的板带工程项目具有较明显的地域优势和低投资成本的优势。 目前国内对于冷轧板的需求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国内供需基本平衡,经历了2005年下半年的下跌,目前国内冷轧板价格正处于平稳上升阶段。根据我们的统计,未来两年国内冷轧板产能平均每年将增长800万吨,达到20%左右,低于需求增速。冷轧产品毛利率将有望维持在较高水平。因此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成投产后,将进一步拓宽公司产品线,提高产品附加值,产品档次和质量提升将使公司产品价格有一定幅度上涨,销量增长和售价提高,将使公司抵御原材料价格波动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公司未来发展前景 “十一五”发展目标:利用现有基础,钢材产量达到320万吨规模 2007年实现主要产品年产量目标:钢铁达到300万吨(其中:炼钢热铁水290万吨);钢(坯)达到330万吨;钢材达到320万吨(其中:自产坯轧材307万吨,外购坯轧材13万吨),年销售收入实现105亿元。 产品以“专、精、特、新”为产品结构发展方向,把公司建成精品化特征的国内重要钢铁企业;重点保持和发展中厚板的市场信誉、占有率和市场竞争力,以发展微合金钢、低合金钢、洁净钢为突破口,瞄准容器板、锅炉板、船板、高强度工程机械用板等高附加值专用板,以及汽车大梁用钢板,桥梁用钢板。将压力容器钢板系列化(从低温压力容器到中高温压力容器用板)、锅炉板品种系列化(从一般锅炉到电站、核电站用锅炉板)、造船板从目前生产普通级为主向生产高强度级为主,高强度工程机械用板等强度规格系列化。同时开发Z向钢板、开发低合金高强度钢板,力争使高附加值专用板产量达到中板总产量的85~90%。依托中厚板的品牌、质量及市场优势,发展专用板生产。注重产品结构调整,将板材比例提升到70%,产品附加值大大提高,竞争力大大提高。 进一步的发展构想:通过环保搬迁建设实现新的跨越 A股发行后,公司在原有厂区搬迁前可以通过定向增发收购集团钢铁资产—四分厂的硅钢片生产线、无缝钢管生产线实现公司钢铁资产整体上市。此外,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引入外资的谈判都在进行之中。还有公司新厂区的土地进入股份,资产将大幅增值。 公司环保搬迁到新厂区后,未来公司的新项目包括:新建一条中厚板生产线,公司产品结构进一步调整,发挥中厚板优势,将中厚板的生产能力从150万吨提高到250万吨;新建冷、热轧薄板生产线,生产汽车、摩托及家电用薄板200万吨,其中:冷轧板100万吨;其他线材、管材产量达到200多万吨;新建幅度350mm的宽厚板的生产线,公司将最终形成产钢800万吨,产材750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 盈利预测:06~08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42.13% 基本假设 预计公司2006年可实现净利润3.10亿元,增发前每股收益0.22元。假设2007年钢材价格与06年基本相当。 2007年业绩增长的主要来源是: ①产能扩大10%,钢产量由300万吨扩大到330万吨,其中:中厚板达到150万吨,增加30万吨,可增加利润10000万元;②节能降耗:公司新近投产的5万KW发电机组,可节电1.5-2亿度,按每度电0.4元(目前用电电价0.5元/度,扣除经营成本。)计算,可增收利润6000万元;③调整产品结构,发挥公司中厚板生产优势多生产专业用板,增加板材热处理10万吨的能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可增收5000万元;④经济配矿:多用钒钛矿、綦江矿以及国内低价矿,可节省5000万元;⑤节约财务费用:由于A股发行及技改节约财务费用4000万元;⑥冷轧板项目冷轧部分扭亏为盈,较2006年增利4000万元。 从以上合计可增加利润3亿元,扣除进口矿石涨价1亿元,可实现增收2亿元,2006年预计实现利润3.1亿元,2007年可实现5亿元税后利润,2007年业绩同比增长70%以上,首次发行摊薄后,可实现每股收益0.32元。 如果2007年钢材价格仍有回升,如增加1%,公司的税前利润即可增加9000万元,增加每股收益0.05元。 到2008年,公司将进一步挖掘设备潜力,实现产钢350万吨。2008年预计生产焦炭145万吨、生铁305万吨、钢350万吨、钢材350万吨(含冷轧板25万吨)。 2008年公司再增加产能6%,并逐渐多配比低价矿,进一步降低原料成本,使公司效益实现平稳增长,预计净利润增长10%以上,每股收益0.36元。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