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改后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深层次变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8日 09:09 中国经济时报

股改后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深层次变革

  ■段艳琳 唐震斌

  在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行为被严重歪曲。各类股东利益诉求的分歧,使得股东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进而使得财务管理的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难以实现;再加上以往剥离、分拆上市遗留的历史问题,导致上市公司财务运作的目标实际上是牺牲流通股股东利益,使控股股东利益最大化。从而,股东间不同的利益出发点使得证券市场的定价机制扭曲、股票估值标准混乱。

  在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之后,首先,股东间利益达成一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同股同权、同股同利,由此影响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目标发生了改变、上市公司估值标准逐渐趋于一致;同时,随着股份全流通,资本市场并购重组也将空前活跃,维护股价成为上市公司经营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出现革命性的变化。

  其次,企业价值最大化将成为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目标。由于

股权分置改革理顺了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激活了公司控制权市场,诱发财务管理目标从控股股东利益最大化转变为企业价值最大化,要求公司管理层在确保公司持续性价值创造、承担社会责任的前提下,为全体股东实现财富最大化。

  第三,对于全流通的上市公司而言,股价反映了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心以及未来盈利预期;对于控股股东而言,股价反映了所控制的资产价值,成为有效保障控股权稳定性的主要工具之一;对于公司管理层而言,股价高低反映公司投融资决策以及日常管理中资源配置和运用的效率,并影响未来的融资成本。而在影响股价的各种宏观、微观因素中,包括利润在内的多种财务管理指标将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由于传统财务管理中对于股价的关注度较低,这将成为股改后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新课题。

  第四,未来现金流量等财务指标将成为资产估值的重要标准。资产定价功能是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是有效进行存量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股权分置的状况使得资本市场丧失了科学的资产估值功能,股改完成后,上市公司的价值表现为未来的收益以及与相应的风险报酬率作为贴现率而计算的现值,即未来现金净流量的现值。由此将导致资产估值的核心理念发生变革,将从注重“账面”过渡到注重“市场”、从注重“历史”过渡到注重“未来”。“净资产”这样的财务概念将从估值的核心指标中逐渐淡出,资产盈利能力、未来现金流量等将成为资产估值的重要标准。

  第五,利用有效的资本运作配置资源将成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工作。消除股权分置以后,全流通上市公司的股价更接近企业本身的盈利能力、发展潜力,从而能更真实地反映资产价值;同时,

股票的全流通使得控股权转移变得更加市场化、简单化。这些都将极大地激活兼并、收购和控制权争夺市场,为企业通过资本运作配置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协同效益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平台。

  第六,财务管理系统中将重新构建投资风险收益的评价体系。许多企业拥有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权,股改前无论长期股权投资核算采用成本法还是权益法,该投资都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投资价值变动较小。而股改完成后,该部分投资价值时时刻刻都处于变化之中,这就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充分考虑二级市场风险因素,建立股权投资的风险预警控制系统;密切监控被投资上市公司的动向,认真分析其经营现状及未来趋势,注重内在投资价值,建立起新型的投资风险与收益评价体系。

  第七,财务管理的政策选择、管理模式将进一步与国际趋同。随着外资获准以战略投资者的名义进入二级市场,这意味着

证券市场对外开放增加了新的渠道。与此相呼应的是,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并将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率先执行。这次会计准则改革,本质上是一次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将有效地保障国际投资者的顺利进入,确保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格局的进一步扩展。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