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从南孚电池案看徐工案之是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9日 07:31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新浪提示:本文属于研究报告栏目,仅为分析人士对一只股票的个人观点和看法,并非正式的新闻报道,新浪不保证其真实性和客观性,一切有关该股的有效信息,以沪深交易所的公告为准,敬请投资者注意风险。

  吴木銮

  前期炒得沸沸扬扬的凯雷并购徐工案出现新进展。10月18日,有报道称近半年来频频受到质疑的该案近日出现重大转机,原因是凯雷下浮收购比例,业内据此分析该案获批可能性不小。但是,在谈这个变化前笔者联想到一个极为相似的个案,这就是福建的南孚电池收购案。

  福建南孚电池公司最早是一家很小的集体所有制企业。第一代创业者长袖善舞,可以处理好各种关系,同时也引来巨资。1990年7月至1993年12月,南孚做了令业界瞠目结舌的创举,从日本引进了三条高端电池生产线,从此刺激和改变了民众的电池消费习惯,南孚在业界的领先地位就此确立。但是,之后为了上市等种种原因,南孚的股权辗转到了摩根士丹利等机构手上。捂在手上四年之后,这些投行将股权转让给南孚的同行。2003年8月11日,美国吉列公司正式透过媒体宣布,已经买下中国电池生产商南孚电池的许多股权,处于控股地位。

  这个收购迅速被外界认定为失败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某大学经济系

福建南平考察组的成员在网络上的文章:“离开南孚时,我的心情很沉重。据说当初南孚与
摩根士丹利
合资时是某位领导极力促成的,这位领导因为给南平吸引了巨额外资,政绩卓著,得到了提升。后来南孚成了美国人的了,美国吉列公司也轻而易举地除掉了它在中国最大的竞争对手。”但是笔者的直观印象却与此大为不同。以往各种领导、党报记者到南平访问经济发展,总是要去南孚考察一番,同时还会安排宴会。而且一来二往报社的工作人员还拉回不少南孚的广告,里里外外似乎都很满意。但现在变化可就大了。新管理规定是:来访接待不能耽误公司正常生产和经营,也没了众多的宴请。南孚的广告投放更加有目的、有方向,许多广告部的工作人员一来也是灰头土脸。但是,说实在,笔者还照常看到许多民众还一如既往地选择南孚电池。

  回到徐工这个个案来。徐工的公告表明,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凯雷徐工机械实业有限公司、徐工机械于10月16日签署了《股权买卖及股本认购协议》修订协议,同日,徐工集团、凯雷签署《合资合同》修订协议。根据两个修订协议,凯雷将拥有徐工机械50%的股权,徐工集团仍持有徐工机械50%的股权,徐工机械变更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同时还有消息表明,协议已取消了对赌协议,但保留毒丸计划和惩罚性条款,在董事会构成上,徐工集团和凯雷各占一半,董事长由中方担任。

  这些公开信息最直接透露出来的就是凯雷、徐工的做法更加务实。因此,新消息最直接的后果可能是股本认购协议会获得相关部门的审批。我的判断是,今后徐工的路径可能还是会与南孚相似。凯雷将股权出手,转至制造业厂商手中。而且,转到同业手中可能性更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竞争对手手中。

  有论者针对徐工事件认为,中国国内民族情绪的适当流露,可以增加国际政治与经济博弈之筹码,同时对于相关部门因部门利益膨胀,或为境外利益集团驱使充当代言,而忽视国家利益与安全的行为形成一个有效制约。

  笔者的观点恰恰相反。一方面是一些国企改制过程中腐败行为受到民众的关注,另一方面对引入外资特别是投行等的担忧,但是不管怎么说,非军工、竞争性领域的国企改制已经是势在必行。从目前的国际经济合作的现状来看,许多收购和兼并交易,无论金额有多大,只要不涉及特殊领域,一般都是根据收购双方的意愿来进行。而在国内之所以变得扑朔迷离,国资使然。但是一味纠缠于此,对解决问题无甚助益。竞争对手与同业合作者往往只是用词上的差别,如果新股东能带来新的管理经验,提升企业的

竞争力,同时还能解决就业,为何还要一味纠缠于外资、国资与民资区别呢?套上国家利益与安全的大帽并不是务实的做法。    (作者为媒体从业人员)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