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股票
财经纵横 | 新浪首页
财经首页股票首页我的股市
股票代码检索

每日必读
行情走势
技术指标
公司资料
证券资料
财务数据
财务分析
发行与分配
财报与公告
资本运作
重大事项
相关专题
相关资讯
选股工具
浏览工具
证券代码:600255 证券简称:鑫科材料 项目:公司公告

安徽鑫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调整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投资额的公告
2001-11-22 打印

    一、关于调整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投资额的概述

    经公司一届十一次董事会会议、一届八次监事会会议同意, 公司拟对募集资金 投资项目投资额进行调整,现将有关事宜说明如下:

    经中国证监会证监发字(2000)137号文批准,我公司于2000年10月26日在上海 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3000万股,发行价每股12元,扣除发行费用后 实际募集资金34704万元,并于2000年11月1日到位。根据招股说明书承诺,募集资金 将投向1、氧化物系精密陶瓷粉体及制品;2、银、铜-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产业化; 3、稀土光亮铜杆连铸连轧生产线技术改造;4、1000吨/年超薄铜箔生产线技改;5、 年产7000吨高精度稀土铜带材技改;6、辐照特种电缆技改;7、汽车线束及电气装 备配接线工试等七个项目,总投资额24205万元。另外补充项目流动资金 7000万元, 用于技术中心和营销网络建设3000万元。

    公司上市以来,积极组织对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进行认真研究论证,并选择重 点分步实施。目前,氧化物系精密陶瓷粉体及制品项目、1000吨/年超薄铜箔生产线 技改项目、汽车线束及电气装备配接线工试项目重新论证已结束, 即将按论证后的 建设方案开始实施;银、铜-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产业化项目已按新方案实施,且进 展顺利;稀土光亮铜杆连铸连轧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中燃气改造、自动控制系统改 造已结束,不再投入;年产7000 吨高精度稀土铜带材技改项目进展顺利设备合同已 全部签订,工程已开工;辐照特种电缆技改项目因市场变化不再投入。 补充项目流 动资金7000万元及用于技术中心和营销网络建设3000万元,用途没有变化。

                     募集资金使用情况表             单位:万元

项 目 计划投资 已投入金额 备 注

氧化物系精密陶瓷粉体及制品 4292 0 论证结束,按新方案实施

银、铜-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产业化 2410 341.56 按新方案实施,

将在近期完工

稀土光亮铜杆连铸连轧生产线技改 4946 2920.84 一期已结束,并产生效益,

不再投入

1000吨/年超薄铜箔生产线技改 4577 0 论证结束,按新方案实施

年产7000吨高精度稀土铜带材技改 3040 3975.36 按新方案实施,

设备合同已签,

土建已开工

辐照特种电缆技改 2980 61.04 不再投入

汽车线束及电气装备配接线工试 1960 0 改为合资兴建,合资意向书

已签,正在进一步洽谈中

合计 24205 7298.8

    二、对原项目投资额进行调整的原因、方案、风险提示及投资、经济效益估算

    由于本公司申请上市所经历的时间较长,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时间较早,当募 集资金到位时,市场内外环境已有较大变化,部分项目如继续按原计划实施, 将对公 司未来发展和募集资金使用效果产生不利影响,无疑也将大大增加投资风险。

    (一)氧化物系精密陶瓷粉体及制品

    1、调整原因

    原项目经安徽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皖高字[1998]195号文批准,在原有火炬计划项 目规模基础上进一步产业化。采用自主发明专利—管式静态连续混合反应设备,扩 建年产500吨超细陶瓷粉体及100万件精密陶瓷制品生产线。项目固定资产投资4292 万元。项目达产后可新增销售收入9000万元/年,项目投资利润率为50.65%, 投资回 收期3.4年。

    虽然该产品技术含量较高、性能优越、成本低、附加值高, 公司也一直想对该 生产线进行扩建改造,但经过进一步市场调研和论证,我们发现该产品目前在国内的 市场有限,产品应用的推广工作不够超前,客户对新材料的应用持谨慎态度。原投资 方案中拟定的年产500吨超细陶瓷粉体及100万件精密陶瓷制品缺乏市场的支撑。经 充分的市场调研和论证,结果表明,高纯超细粉体市场有一定的需求量, 特别是纯度 在99.99%以上的高纯α-氧化铝 ,但与原预测仍有一定差距。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 为降低投资风险,决定将本项目的规模调小。

    2、调整方案

    利用连续化工艺,新增管式连续反应装置、陶瓷微滤膜装置、 雾化干燥装置、 气流粉碎机等关键设备,达到年产高纯超细粉体240吨的生产能力, 产品主要用于高 性能精密陶瓷、功能涂层材料及传统材料的改性等领域。

    投资额由原定的4292万元调整为2592万元,投资额调减1700万元。

    3、项目调整后的风险提示

    氧化物系精密陶瓷粉体及制品项目具有一定的市场前景, 但由于项目属于高新 技术产业化项目,其在产业化过程中,存在技术更新快、产品被市场接受慢的风险。 正是由于该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公司才拟调减投资额,以降低市场风险。

    4、项目调整后的投资、经济效益估算

    根据化工部第三设计院编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2592万元,其 中:建筑工程347万元,设备购置1177万元,安装工程313万元,其他费用755万元。

    项目建成后,年产高纯超细粉体240吨,新增销售收入6000万元/ 年 , 实现利润 1033万元/年。

    (二)银、铜-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产业化

    1、调整原因

    原项目是国家火炬计划的扩建项目,经安徽省经贸委皖经贸技[1999]235号文批 准立项。利用自主发明专利技术在原规模基础上扩建一条银、铜—碳纤维复合材料 制品生产线,制造电触头材料制品、金属石墨电碳制品、电刷、 功率半导体支撑电 极等。项目建成后,公司的银、铜—碳纤维碳复合材料的年生产能力达到24.5吨,各 种电工制品的生产规模100万件。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为2410万元,项目建成达产后可 新增销售收入3760万元/年,新增利润1805万元/年,项目投资利润率为59.92%, 投资 回收期3年。

    由于此项目是在1999年立项的, 当时对铜基电刷在摩托车起动电机中的需求有 较好的预期,然而从目前市场分析来看,摩托车起动电机的铜刷市场已远远供大于求, 各电刷供应商大打价格战,铜刷的价格很低,基本无利可图。同时, 银基电刷目前主 要应用于军工领域,其民用市场处于起步阶段。 本着求实的态度和对股东负责的精 神,适当缩减投资额是十分必要的。

    2、调整方案

    利用自主发明专利技术制备银、铜碳纤维复合原丝,添置碳纤维切割机、 碳纤 维筛选机、混料机、自动压机等关键设备, 达到年产碳纤维——铜基复合材料和碳 纤维—银基复合材料11425公斤生产能力。产品主要用于起动电机电流传输、 电讯 号传输、微电机电流传输、雷达电讯号传输等领域。

    投资额由原定的2410万元调整为386万元,投资额调减2024万元。

    3、项目调整后的风险提示

    银、铜-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产业化项目在军用领域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但由 于项目亦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其在产业化过程中,同样存在技术更新快、产品 被市场接受慢的风险。因此,公司拟调减投资额,以降低市场风险。

    4、项目调整后的投资、经济效益估算

    本公司预计,项目固定资产投资386万元,其中:建筑工程189万元,设备购置116 万元,安装工程65万元,其他费用16万元。

    项目建成后,年产碳纤维——铜基复合材料和碳纤维—银基复合材料11.425吨。 实现销售收入458.76万元/年,利润106.47万元/年。

    (三)稀土光亮铜杆连铸连轧生产线技改

    1、调整原因

    原项目经国家经贸委国经贸投资(1998)581 号文批准列入“中西部优势工程 和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工程”专项规划。原拟部分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部件, 对现 有进口连铸连轧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以提高生产的自动控制水平和效率,改善产品 的表面质量。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为4946万元。项目建成后新增销售收入19695万元/ 年,新增利润1737万元/年,项目投资利润率为21.28%,投资回收期6.4年。

    低氧光亮铜杆的销售对象主要为电线电缆及电磁线行业, 随着光缆的快速发展 及光缆本身所具备的优势:成本低、传输距离远、重量轻、衰减小等, 光缆取代铜 缆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低氧光亮铜杆的市场需求呈下降的趋势。

    目前国内铜杆市场竞争极为激烈,国内低氧铜杆实际生产能力不低于70万吨/年, 仅华东地区就有两家10万吨/年以上规模的铜杆生产厂,同时国内的无氧杆生产在短 短几年时间内发展迅速,对低氧杆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国内铜杆市场供需已基本平 衡,目前铜杆市场竞争主要反映在产品质量、价格、规模、售后服务等方面。

    本公司已有产量距设备的设计能力尚有不小距离(设计能力35000吨)。因此, 目前扩大规模时机不很成熟,市场风险比较大。

    2、调整方案

    与芜湖市燃气总公司合作,从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一条4. 5公里长的管道, 同时对生产线燃烧系统部分进行调整、改造, 将现在使用的燃气由重油裂解气改为 天然气,在天然气进入芜湖前,使用空混液化气(代天然气)。

    通过与国内先进同行的对比,找出差距,针对生产线上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工艺 控制点及自动控制部分如CO分析仪、中间包连续测温等共计16个子项进行恢复性改 造,以期恢复到原设计时的水平,同时采用部分新工艺, 以达到稳定并提高产品质量 的目的。

    投资额由原定的4946万元调整为2920.84万元,投资额调减2025.16万元。

    3、项目已投资额和经济效益估算

    项目已投资2920.84万元,其中:设备购置84.7万元,安装工程260万元, 其他费 用2576.14万元。

    项目建成后,可降低成本245万元/年。

    (四)超薄铜箔生产线技改

    1、调整原因

    原项目经安徽省经贸委皖经贸技(1997)291号文批准立项。 拟采用最新电解 铜箔生产技术,从国外引进部分关键设备,对原有铜箔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 提高电 解铜箔产品档次,使公司超薄电解铜箔的生产能力达到1000吨/年。项目固定资产投 资为4577万元,项目建成达产后可新增销售收入7400万元/年,实现利润2585万元/年, 投资利润率为44.97%,投资回收期3.48年。

    电解铜箔是电子行业的基础材料,主要用于印制电路用覆铜板的生产。 通过对 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与供给的充分调研,得知目前电解铜箔的供需缺口比较大,特别是 超薄高档的电解铜箔,因此1000吨/年超薄铜箔生产线技改项目规模太小, 既不能有 效地满足市场需求,也无法充分发挥规模效应。

    2、调整方案

    经国经贸投资(2001)1000号文批准,从国外引进溶铜系统、阴极辊、 超薄生 箔机列和表面处理机等关键设备及技术,并改造相应的配套设施,形成年产5000吨超 薄电解铜箔的生产能力。产品主要用于制造印刷线路板。

    项目实施分三期进行,一期年产2000吨电解铜箔,投资15183万元,使用原募集资 金4577万元,剩余10606万元由公司自行筹措,二期、 三期投资所需资金由公司采用 其他方式自行解决。

    3、项目调整后的风险提示

    电解铜箔是电子行业的基础材料,主要用于印制电路用覆铜板的生产。 根据有 关统计资料,2000年,东南亚地区共生产各类覆铜板1.25亿张。其中使用中高档铜箔 的FR-4覆铜板1亿张,占总量的80%。预计到2004年世界覆铜板产值将达500亿元。在 国内,中国电子材料协会公布的我国“九五”期间覆铜板(CCL)的实际完成产量为 规定值的1.235倍(规定值40万吨),覆铜板5年平均递增速度高达31%, 大大超过电 子行业的20%的平均增长速度。“十五”期间国内电子行业仍将以15%左右的速度递 增,预测至2005年覆铜板产量将达到31万吨。 其中使用中低档铜箔的纸基和使用中 高档铜箔的玻璃布基覆铜板的比例将由“九五”末期的45∶55发展到20∶80。应用 于计算机、手机等高档电子产品的多层板将由目前的4层向12层和16 层方向发展。 多层板用覆铜板将由2000年的883万M2发展到2005年1621万M2,年平均增长率为 16 .7%。电解铜箔的市场前景广阔。

    该项目的主要风险在于技术上的风险,超薄铜箔的生产技术主要由国外掌握着, 国内尚缺乏此项技术,本公司在引进国外设备和技术时存在一定的风险。

    4、项目调整后的投资、经济效益估算

    本公司编制了项目建议书,预计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5183万元, 其中:建筑工程 850万元,设备购置10756万元,安装工程585万元,其他费用2992万元。项目一期建成 后,可年产超薄高档电解铜箔2000吨,实现销售收入10188万元/年,利润1848万元/年。

    (五)高精度稀土铜带材技改

    1、调整原因

    原项目被列入1999年安徽省第二批技术改造项目, 经安徽省经贸委皖经贸技( 1999)128号文批准立项。拟对原有生产线的轧制系统和质量检测系统进行改造,引 进水平连铸机组和四辊可逆式中轧机。项目固定投资3040万元。项目建成后, 新增 销售收入16950万元/年,实现利润1356万元/年,项目投资利润率为30.17%,投资回收 期4.8年。

    经充分的市场调研与分析,并结合国家产业政策 ,目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 高精度铜带的市场需求巨大,原定年产7000吨高精度稀土铜带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也 不是最佳的规模经济。适当扩大产量,提高产品档次,改善产品品种, 增加市场需求 量较大的几种产品,健全本公司的产品品种,使高中低档的铜带公司均能生产, 这是 十分必要的。

    2、调整方案

    根据省经贸委皖经贸投资(2001)117号文批准,引进气垫式连续退火炉等关键 生产设备,使调整后的项目所采用的工艺为目前国内先进水平,装备一流, 产品更符 合市场实际需求及国家产业政策,形成年产10000吨高精度铜带材的生产规模。产品 主要用于生产高频焊接空调管、电容器、变压器、汽车水箱散热片、电子引线框架 材料等领域。

    项目投资额由原定的3040万元调整为14082万元,新增投资11042万元。

    3、项目调整后的风险提示

    高精度稀土铜带材市场需求巨大,①黄铜带应用最广泛、使用量最大 ,应用于日 用电器、五金家电、电子电讯、建筑装潢、汽车电器、接插件和机械制造等行业, 目前国内年需用黄铜带20万吨以上,在香港和东南亚地区,黄铜带消费量极大。②锌 白铜带广泛应用于制作弹性元件、继电器密封罩壳和磁路支架以及装饰、医疗器械 行业。③锡青铜带是最常用、最重要、最经济的弹性铜合金材料,是电子通讯、 仪 器仪表、计算机和网络工程中用于制作各种继电器、电位器、开关、弹簧片和其他 接插元器件的主要弹性材料,国内每年需锡青铜带2.5万吨以上。④电子铜带广泛用 于集成电路作引线框架,专家预测2001年引线框架用铜带进口将超过1万吨。

    该项目主要风险来自关键生产设备从国外引进,在设备的运输、 安装与调试以 及国家汇率变化等方面可能存在风险。

    4、项目调整后的投资、经济效益估算

    根据洛阳有色金属加工设计院编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4082 万元,其中:建筑工程1268万元,设备购置10389万元,安装工程527万元 , 其他费用 1898万元。项目一期建成后,可年产高精度稀土铜带材10000吨,实现销售收入24444 万元/年,利润2756万元/年。

    (六)辐照特种电缆技改

    1、调整原因

    原项目是对本公司原国家火炬计划项目—辐照交联电缆项目的扩建项目, 经安 徽省经贸委皖经贸技(2000)63号文批准立项。在原有生产设施基础上, 增加电子 加速器一台,从国外引进拉丝机和检测设备等,扩大生产能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增加 产品的品种 , 项目完成后每年能生产自控温加热带 3500KM, 辐照交联聚乙烯电缆 6000KM,辐照特种电线12000KM。项目固定资产投资2980万元,项目建成达产后,可新 增销售收入13500万元/年,实现利润1400万元/年,项目投资利润率为29.82%,投资回 收期3.9年。

    由于国家城乡电网改造工作已接近尾声,电缆市场需求大幅下降; 国家有关部 门曾表示将强制推行使用辐照电缆,但从近几年的实际情况看 ,相关措施并未推出, 导致该项目产品的市场需求受到较大影响;我线缆分公司能生产1KV和10KV 两种电 压等级的电缆,目前的生产能力已达4000KM,现有的生产设备和工艺完全能满足市场 对架空电缆产量、质量的需求。所以, 无论是从目前市场情况还是从设备的生产能 力及质量保证能力上讲,没有必要对原电缆生产线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

    2、调整方案

    取消辐照特种电缆技改项目。

    (七)汽车线束及电气装备配接线工试

    1、调整原因

    原项目是一个工业化实验项目,被列为国家技术创新项目,项目经国家经贸委国 经贸技(1998)345号文批准立项。拟在现有辐照加工设备基础上,从国外引进造粒 机、高速束丝机、双头挤塑机等关键设备,建设一条年产14万km 超薄绝缘双色汽车 线束及电气装备配接线工业生产线。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960万元,项目建成达产后, 可新增销售收入9318万元/年,实现利润1054万元/年,项目投资利润率为24.2%,投资 回收期5.32年。

    由于该项目的生产工艺及硬件要求较高,关键设备要依赖进口,由本公司独自投 资风险较大,综合考虑减少投资风险与提高投资收益,经周密细致的市场调研后, 采 取合资生产更为理想。合资生产不仅可以盘活公司电线电缆分公司的现有资产, 加 快其产品结构调整,提高现有资产的盈利能力,而且可以减少投资金额, 缩短投资回 收期。

    2、调整方案

    经与河南省天海电器集团公司充分协商,我公司与天海电器集团达成合资意向, 共同出资成立安徽芜湖天鑫电装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的注册地在安徽芜湖高新技术 产业开发区,公司开发、生产、销售汽车线束、家用电器配接线等电器产品。

    河南省天海电器集团公司专业生产汽车线束, 是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骨干企 业,在汽车线束领域具有强大的竞争力,与其合资生产汽车线束可以大大减少市场风 险,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其技术优势。

    初步合资意向如下: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本公司出资400万元, 占注册资 本的40%;河南天海电器(集团)公司出资6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60%。合资期限15 年。具体合作事项仍在进一步洽谈、论证之中,该项目暂不提交公司股东大会讨论, 我公司将根据项目洽谈的进展情况,及时向广大投资者披露。

    3、项目调整后的风险提示

    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线束及电器装备配接线的市场需求较高,前景很 好,本公司就近为上汽集团奇瑞汽车配套,更有了市场保证。

    该项目从新建转向合资,本身就大大降低了投资风险。 但合资成立的新公司控 股权属于对方,再加上双方的管理风格与制度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合资公司的经营 风险可能存在。

    上述调整后,资金不足部分由公司自行筹措解决。

    上述项目调整,除第7项外,其他各项调整提交公司2001 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 审议批准。

    

安徽鑫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01年11月22日





新浪财经声明:本网站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网站并不保证其准确性,风险自负。

本页使用的数据由万得资讯提供。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