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股票
财经纵横 | 新浪首页
财经首页股票首页我的股市
股票代码检索

每日必读
·股市必察
·股市日历
·公司快报
·新股上市
·龙虎榜
行情走势
·分时走势
·实时行情
·大单追踪
·成交明细
·分价表
·历史交易
技术指标
公司资料
·公司简介
·股本结构
·主要股东
·流通股股东
·基金持股
·股权分置
·公司高管
·公司章程
·公司产品
·所属行业
证券资料
·证券基本资料
·所属指数
·所属系
·所属概念板块
·相关证券
财务数据
·财务摘要
·资产负债表
·利润表
·现金流量表
·财务附注
·业绩预告
·资产减值准备
·坏帐准备
·应交增值税
·股东权益增减
财务分析
·财务指标
·杜邦分析
·图解财报
·分析报告
发行与分配
·新股发行
·增发
·可转债发行
·分红配股
·募资投向
·招股说明
·上市公告
财报与公告
·公司公告
·年度报告
·中期报告
·一季度报告
·三季度报告
资本运作
·控股参股
·参股券商
·资产托管
·资产置换
·资产交易
·资产剥离
重大事项
·股东大会通知
·购销
·借贷
·代理
·租赁
·承包
·关联交易
·违规记录
·诉讼仲裁
·对外担保
相关专题
股改浪潮系列全面股改之中国联通
相关资讯
·相关资讯
选股工具
·智能选股
·财务对比
·数据浏览器
·主力揭密
浏览工具
·股票时时看
·新浪股道
证券代码:600050 证券简称:中国联通 项目:公司公告

中国联合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收购及关联交易公告
2002-11-21 打印

    中国联合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或"公司")以及公司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公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和完整,对公告的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负连带责任。

    释义:

    在本公告中,除非文意另有所指,下列简称和术语具有如下意义:

    我国、中国        指中华人民共和国
    本公司            指中国联合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联通集团          指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
    联通BVI公司       指中国联通(BVI)有限公司,一家按照英属维尔京群岛(BVI)法律
                      注册成立的有限公司
    联通红筹公司      指中国联通股份有限公司,一家按照香港法律注册成立的有限公
                      司,已在境外发行股票并在香港、纽约两地上市
    联通运营公司      指中国联通有限公司
    世纪BVI公司       指联通世纪(BVI)有限公司,一家按照英属维尔京群岛(BVI)法律
                      注册成立的有限公司
    新世纪BVI公司     指联通新世纪(BVI)有限公司,一家按照英属维尔京群岛(BVI)
                      法律注册成立的有限公司
    联通新世纪、       指联通新世纪通信有限公司,是9省移动通信业务的载体
    目标公司
    联通兴业          指联通兴业科贸有限公司
    联通进出口        指联通进出口有限公司
    联通新时空        指联通新时空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18省              指联通集团中尚不属于联通红筹公司的GSM业务所在的地区,包括
                      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江西、河南、湖南、广西、海南、四川、重
                      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18个省(区、市)。
                      联通集团在18省和西藏经营CDMA业务
    目标区域、9省      指联通新世纪的移动通信业务所在的地区,包括四川、新疆、重庆、
                      陕西、广西、河南、黑龙江、吉林、江西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联通
                      新世纪在上述区域拥有GSM网络资产和业务,并通过租赁方式经
                      营CDMA业务。
    目标权益          指持有联通新世纪100%股权的新世纪BVI公司
    联通BVI公司收购   指联通BVI公司对目标权益的收购
    联通红筹公司收购  指联通红筹公司对目标权益的收购
    本次收购          指联通BVI公司收购和联通红筹公司收购的合称
    本公司关联交易    指联通BVI公司收购及本公司与联通集团签订的相关运营协议
    外经贸部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国家计委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中国证监会        指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上交所            指上海证券交易所
    联交所            指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
    《上交所规则》      指《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
    《联交所规则》      指《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证券上市规则》
    本公司CDMA租赁协议  指联通新时空、联通集团与本公司于2002年11月20日签订的
                              CDMA网络容量租赁协议
    本公司综合服务协议  指联通集团与本公司于2002年11月20日签订的综合服务协议
    转让协议            指本公司与联通新世纪于2002年11月20日签订的《关于CDMA
                        网络容量租赁协议的转让协议》以及《关于综合服务协议的转
                        让协议》
    9省资产评估报告     北京中企华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出具的中企华评报字(2001)
                        第072A号《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四川等9省(市、区)分公司收购
                        项目资产评估总报告书》
    GSM                指基于时分多址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的全球蜂窝移动系统,在
                        900MHz和1800MHz频段运行的移动电话系统
    CDMA               指码分多址技术,使用不同的尾随码序来混合和分离无线通信的
                        语音和数据信号,是一项适合更高信息量的无线数字多址接入
                        技术
    CDMA 1X           指一种可提供中高速分组数据业务的移动通信技术
    元                  除文中特别说明外,指人民币元
    中金公司            指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其担任本次收购的财务顾问
    中银国际            指中银国际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其就本公司关联交易担任
                        独立财务顾问

    重要内容提示:

    ●交易内容:

    根据国务院批复的联通集团"整体上市、分步实施"的重组方案,同时为了实现GSM网络的统一运营,减少与联通集团既有的关联交易额,联通红筹公司将分步向联通集团收购18省GSM网络资产以及相关业务,本次联通红筹公司拟向联通集团先期收购9省的GSM网络资产以及相关移动通信业务。根据联通集团与本公司签署的相关备忘录,本次收购将分两步进行,其中:

    (1)本公司持有73.84%股权的联通BVI公司将向本公司的控股股东联通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世纪BVI公司收购其持有的新世纪BVI公司的全部股权。联通BVI公司收购将构成本公司的关联交易并在本公司股东大会批准后实施。

    (2)取决于联通红筹公司少数股东批准,联通红筹公司将向联通BVI公司收购其从世纪BVI公司受让的新世纪BVI公司的全部股权。

    联通红筹公司收购与联通BVI公司收购互为生效条件。联通BVI公司收购和联通红筹公司收购的交易价格均为45.23亿港元,折合为48亿元人民币。

    本次收购的资金将来源于联通红筹公司的自有外汇资金,在本次收购最终完成后,联通红筹公司将通过联通BVI公司一次性支付给世纪BVI公司。

    同时,基于前述的本次收购以及新世纪BVI公司在中国境内的全资子公司联通新世纪运营之目的,联通集团(或其全资子公司)将和本公司达成多项运营协议(包括CDMA网络容量租赁、综合服务等)。同时,取决于联通红筹公司少数股东批准,本公司将会将本公司在前述运营协议项下的全部权利和义务转让给联通新世纪。

    ●关联人回避事宜

    因公司非关联董事人数未超过董事会成员半数,故公司第一届董事会第五次会议对相关关联交易事项进行表决时,关联董事未回避表决。公司的2名独立董事在本次董事会对于联通BVI公司收购事项以及联通集团(或其全资子公司)与本公司达成的运营协议之事项均表示同意并分别出具独立董事意见。

    上述交易均需本公司股东大会批准后方可实施,与本公司关联交易有利害关系的关联人士将放弃在该股东大会上对该议案的投票权。

    ●本次收购的影响

    通过本次收购,本公司的收入和利润成长将得到改善。完成收购后,本公司移动收入占总收入比例将上升,有利于提高整体收入增长速度并改善整体利润水平。与此同时,扩大后的网络规模有助于实现更大的网络规模效应,提高网内话务流量,降低运营成本。

    通过本次收购,本公司将减少与联通集团间既有的关联交易的交易金额,降低业务和财务管理风险,统筹规划投资计划,因此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本公司管理水平。

    ●特别关注事项

    鉴于目标权益的最终拥有者联通红筹公司为一家境外上市公司,根据其适用的上市规则,联通红筹公司收购将构成联通红筹公司的关联交易,并需要取得联通红筹公司少数股东的批准。因此,如果联通红筹公司少数股东否决联通红筹公司收购,联通BVI公司收购将无法生效。

    一、本次收购及关联交易概述

    1.1 背景

    根据国务院批复的联通集团"整体上市、分步实施"的重组方案,同时为了实现GSM网络的统一运营,减少与联通集团既有的关联交易额,联通红筹公司将分步向联通集团收购18省GSM网络资产以及相关业务,本次联通红筹公司拟向联通集团先期收购9省的GSM网络资产以及相关业务。

    为本次收购之目的,联通集团将其下属四川、新疆、重庆、陕西、广西、河南、黑龙江、吉林、江西等9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目标区域")移动通信业务以及相关GSM网络资产进行重组,设立了联通新世纪 (联通新世纪的详细资料参见本公告第3.2条)。联通新世纪成立时联通集团持有其100%的股权。联通新世纪设立之前,联通集团在目标区域内的分公司参照联通运营公司与联通集团的CDMA网络容量租赁安排在目标区域内经营CDMA业务。

    联通集团在英属维尔京群岛设立了世纪BVI公司,联通集团持有世纪BVI公司100%的股权;世纪BVI公司在英属维尔京群岛设立了新世纪BVI公司,世纪BVI公司持有新世纪BVI公司100%的股权。

    根据联通集团、世纪BVI公司和新世纪BVI公司于2002年10月23日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联通集团将其持有的联通新世纪的全部股权通过世纪BVI公司转让给新世纪BVI公司。股权转让完成后,新世纪BVI公司持有联通新世纪100%的股权,联通新世纪变更为一家外商投资企业。

    上述重组完成后,公司股权结构 见附图

    1.2 本公司关联交易概述

    本公告所指的本公司的关联交易将包括如下协议:

    1.2.1 股权转让协议

    联通BVI公司、世纪BVI公司以及联通集团于2002年11月20日签订了关于新世纪BVI公司的股权转让协议。根据该协议,世纪BVI公司将其持有的新世纪BVI公司100%的股权转让给联通BVI公司(该协议的详细条款见本公告第4.1条)。

    联通BVI公司收购完成后,公司股权结构图 见附图

    1.2.2 本公司CDMA租赁协议

    联通新时空、联通集团与本公司于2002年11月20日在北京签订了CDMA网络容量租赁协议。该协议规定了包括关于目标区域内的CDMA租赁容量、服务区域、租赁费的计算、购买选择权和终止等规定,并且联通新时空、联通集团同意本公司将本公司在该协议项下的所有权利和义务转让给联通新世纪承担(该协议的详细条款见本公告第4.2条)。

    1.2.3 本公司综合服务协议

    联通集团与本公司于2002年11月20日在北京签订了综合服务协议。该协议规定了关于互联及结算安排、漫游安排、提供电信专用卡、设备采购服务、财产使用等内容以及相应的服务原则和收费标准,并且联通集团同意本公司将本公司在该协议项下的所有权利和义务转让给联通新世纪承担(该协议的详细条款见本公告第4.3条)。

    1.3 进一步交易

    根据本公告第1.7条所述的关联交易决策机制,本公司或联通BVI公司将分别与联通红筹公司和联通新世纪分别达成如下交易,此类交易将不构成本公司的关联交易,但构成联通红筹公司的关联交易:

    1.3.1 联通BVI公司与联通红筹公司于2002年11月20日在北京签订了关于新世纪BVI公司的股权转让协议。根据该协议,联通BVI公司将其从世纪BVI公司受让的新世纪BVI公司100%的股权转让给联通红筹公司。联通红筹公司将以其自有资金收购目标权益,收购价格与联通BVI公司收购的价格相同。如果联通红筹公司的股价在该协议签订后目标权益交割前发生重大不利变化,联通红筹公司有权为其股东的利益在交割前终止该协议。

    联通红筹公司收购生效后,公司股权结构图 见附图

    1.3.2 本公司与联通新世纪于2002年11月20日在北京签订了关于CDMA容量租赁协议的转让协议和关于综合服务协议的转让协议。根据上述协议,本公司将本公司在本公司CDMA租赁协议以及本公司综合服务协议项下的所有权利、义务全部转让给联通新世纪,转让后,本公司不再享有和承担已经转让的在本公司CDMA租赁协议以及本公司综合服务协议项下的任何权利和义务。

    1.3.3 本公司与联通新世纪于2002年11月20日在北京签订了商标使用许可合同。根据该合同,本公司将联通集团许可本公司使用的相关商标按照本公司与联通集团于2001年12月25日签订的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确定的条款和条件免费分许可给联通新世纪使用。在联通集团依照中国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于该合同项下的商标享有权利并许可本公司使用的前提下,该合同的有效期为10年。除非联通新世纪在本合同届满前的3个月单方面要求终止该合同,该合同将按照现行的条款续展10年。

    1.4 本公司董事会对本公司关联交易的判断

    1.4.1 鉴于世纪BVI公司为本公司控股股东联通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联通BVI公司为本公司持有73.84%股权的控股子公司,根据《上交所规则》第 7.3.5条("由上市公司控制或持有50%以上股份的子公司发生的关联交易,视同上市公司行为")的规定,联通BVI公司收购为本公司的关联交易。

    1.4.2 根据《上交所规则》的规定,本公司CDMA租赁协议和本公司综合服务协议中所述的交易(即交易1.2.2以及交易1.2.3)亦为本公司的关联交易。

    1.4.3 鉴于上述交易1.2.1、1.2.2和1.2.3所涉及的金额均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或在连续12个月内将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根据《上交所规则》的有关规定,上述交易均需本公司股东大会批准后方可实施,与本公司关联交易有利害关系的关联人士将放弃在该股东大会上对该议案的投票权。

    1.5 本公司董事会对于本公司关联交易的表决情况

    鉴于本公司董事会现有董事8名,除2名独立董事外,其余6名董事均与本公司关联交易有关联关系。根据《公司法》和《上交所规则》的有关规定,本公司所有董事均参加了表决,一致同意本公司关联交易并同意提请公司股东大会进行审议。其中,2名独立董事均同意本公司关联交易并出具了独立董事意见。

    1.6 本次收购及关联交易涉及的政府审批

    1.6.1 本次收购的整体方案已经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在境外发行股票和上市管理的通知》("红筹指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取得了国务院的原则同意,并且中国证监会已经受理了本次收购的申请。

    1.6.2 就设立联通新世纪涉及的资产评估,已由北京中企华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中企华")出具中企华评报字(2001)第072A号《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四川等9省(市、区)分公司收购项目资产评估总报告书》("9省资产评估报告"),并经财政部财企〖2002〗133号《对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收购并拟境外上市资产评估项目予以核准的函》("财企〖2002〗133号文件")的核准。同时根据财政部财企便函〖2002〗69号《对中国联通有限公司〈关于申请延长注资并拟境外上市资产评估项目核准函有效期的请示〉的复函》("财企便函〖2002〗69号文件"),前述资产评估的有效期延长至2002年12月31日。

    1.6.3 根据信息产业部信部电函〖2002〗 299号《关于同意中国联通授权联通新世纪通信有限公司经营四川等9省移动通信业务的批复》("信部电函〖2002〗 299号文件"),联通新世纪经联通集团授权,在四川、新疆、重庆、陕西、广西、河南、黑龙江、吉林、江西等9省(自治区、直辖市)经营移动通信业务。

    1.6.4 根据外经贸部外经贸合函〖2002〗565号《关于同意设立"联通世纪(BVI)有限公司"和"联通新世纪(BVI)有限公司"的批复》("外经贸合函〖2002〗565号文件"),世纪BVI公司和新世纪BVI公司的设立已经取得外经贸部的批准。

    1.6.5 根据外经贸部外经贸合函〖2002〗735号《同意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股权划转的批复》("外经贸合函〖2002〗735号文件"),外经贸部同意联通集团将其持有的联通新世纪32,893.63万元人民币的净资产权益,通过世纪BVI公司注入新世纪BVI公司。

    1.6.6 根据外经贸部外经贸资一函〖2002〗1283号《关于联通新世纪通信有限公司变更为外资企业的批复》("外经贸资一函〖2002〗1283号文件"),外经贸部已经批准联通新世纪变更为外商投资企业。

    1.6.7 联通集团已向国家计委递交关于申请联通新世纪权益划转海外以及联通新世纪变更为外商投资企业的立项申请,联通集团应在本次收购完成之前取得国家计委同意联通新世纪权益划转海外以及同意联通新世纪变更为外商投资企业的立项批复。

    1.6.8 联通集团已向中国证监会递交关于本次收购的申请,联通红筹公司最终完成本次收购之前应取得中国证监会的书面批准。

    1.7 本公司关联交易的特别决策机制

    为同时满足境内外监管机构的监管要求,联通集团和本公司就进行关联交易的步骤签署了备忘录,达成如下谅解:如果联通红筹公司本身或其下属的子公司与联通集团或其下属子公司(本公司及本公司控股子公司除外)进行的交易根据《上交所规则》需要本公司少数股东批准,并且根据《联交所规则》同时被视为需要联通红筹公司少数股东批准的关联交易,则将上述关联交易分两步进行:(1)联通集团或其下属子公司与本公司或联通BVI公司就拟进行的交易事项签署协议,明确交易双方在协议项下的权利和义务(包含但不限于联通集团同意本公司或联通BVI公司转让协议项下的权利和义务给联通红筹公司或其子公司),上述交易将构成本公司的关联交易而不构成联通红筹公司的关联交易;(2)本公司或联通BVI公司将其在前述协议项下的权利和义务转让给联通红筹公司或其子公司。上述交易根据现行法律和法规将不构成需要本公司少数股东批准的关联交易。

    就上述交易(1),应首先取得本公司股东大会的批准并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方可生效:联通红筹公司的少数股东批准交易(2)。如果本公司的少数股东否决上述交易(1),交易将不能进行;如果本公司的少数股东批准交易(1)而联通红筹公司的少数股东否决交易(2),交易最终也不能完成。

    二、 关联方以及本公司关联交易各方简介

    2.1 与本公司关联交易有关的主要关联方

    2.1.1 联通集团

    2.1.1.1 基本情况

    联通集团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经营全国性基础电信业务和增值电信业务的大型综合电信企业,联通集团成立于1994年6月18日。主要经营以下业务:国际、国内长途通信业务;批准范围内的本地电话业务;移动通信、无线寻呼及卫星通信业务(不含卫星空间段);数据通信业务、互联网业务及IP电话业务;电信增值业务;国家外经贸主管部门批准的进出口业务;国家允许或委托的其他业务。联通集团的法定代表人为杨贤足,注册地址为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路15号皇城饭店。

    联通集团注册资本158.8亿元,其中国家资本金占79.18%,中华通信系统有限责任公司等15家企业持有其余20.82%的股权,该15家企业的持股比例均在3%以下。

    截至2002年6月30日,联通集团的移动通信网络已覆盖全国332个地市,截至2002年6月30日,移动电话用户达5,287.5万户(其中包括GSM用户和CDMA用户),PSTN长途电话网络已在321个地市开通,IP电话网络已在337个地市开通,2002年上半年,国际国内长途去话(包括PSTN长途和IP电话)通话时长为57.1亿分钟,PSTN长途、IP电话业务的去话通话时长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0.5%和11.1%,互联网拨号接入用户达442.3万户,专线接入用户达1.0万户,互联网用户的市场占有率为11.1%,寻呼用户达2,567.5万户。

    2001年主营业务收入379.8亿元,比2000年增长39.3%,净利润35.5亿,比2000年增长42.9%,2001年12月31日的总资产为1,861.7亿元,净资产为527.2亿元。

    2.1.1.2 联通集团与本公司的关系

    在本公司的股票发行上市后,联通集团持有本公司74.6017%的股权,为本公司的控股股东。联通集团还持有本公司控股的联通BVI公司其余26.16%的股权,是本公司最大的关联人。

    在联通BVI公司收购中,联通集团是目标权益新世纪BVI公司实际控制人,在联通新世纪成立之前在目标区域内经营移动通信业务,并且与本公司达成一系列相关的运营协议。

    2.1.1.3 联通集团与联通红筹公司的关系

    本公司持有联通BVI公司73.84%的股权,联通BVI公司持有联通红筹公司77.47%的股权,对联通红筹公司有实际控制权。因此,联通集团通过本公司间接控股联通红筹公司。

    根据联通集团和联通红筹公司在境内的全资子公司中国联通有限公司("联通运营公司")于2000年4月21日签订的重组协议,联通集团向联通运营公司作出了若干承诺,包括:

    为联通红筹公司及其现有子公司的利益持有并维持信息产业部就联通红筹公司及其现有子公司的业务颁发的所有许可,并向联通运营公司分配频谱及提供其它资源;

    按照相关时期内有效的有关中国法律及法规,采取一切必要行动为联通运营公司继续经营各种业务而获得、保持、更新和延续对联通运营公司有利的政府或监管机构的许可证、同意、执照或其它批准;

    不从事与联通红筹公司业务存在竞争的任何业务,但联通集团的现有竞争业务(包括但不限于联通寻呼有限公司("联通寻呼")的业务)除外;

    就联通红筹公司的寻呼业务而言:

    ● 在对联通寻呼和国信寻呼有限责任公司("国信寻呼")的管理中,不会偏向联通寻呼;

    ● 不把联通寻呼的现有覆盖扩展至其它地区;

    ● 给予国信寻呼开发与寻呼有关的新技术和新业务的优先权;

    ● 确保联通寻呼的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与国信寻呼的产品和服务有所区别;

    ● 在政府授权、执照或许可证,或其它的商业机会方面或从事任何新的电信技术、产品或业务的开发时给予联通运营公司或其子公司以优先权。

    确保联通运营公司或其子公司可继续使用在联通红筹公司首次公开招股时并未取得所有权文件的某些场地,使用期限为组成联通红筹公司及其现有子公司的公司于联通红筹公司首次公开招股前进行重组之后3年;

    如果处置其实际拥有的联通红筹公司的股份,或者采取任何其它行动或同意采取任何其它行动,包括联通红筹公司或联通运营公司的首次发行,将造成联通红筹公司或联通运营公司不再是联通集团拥有多数股权的子公司,则联通集团将不会进行这种处置,也不会采取或允许任何此类行动;

    就其从事的或其子公司所从事的业务中联通红筹公司及其现有子公司目前或今后亦可能从事的那部份业务而言,不会为该部份业务寻求海外上市,除非通过联通红筹公司。

    根据重组协议,联通集团亦授予联通红筹公司及其现有子公司一项选择权,以收购联通集团在任何电信业务,如联通寻呼、联通兴业和联通集团CDMA移动通信网络资产中的权益。

    2.1.1.4 联通集团与联通新世纪的关系

    根据由联通集团和联通新世纪于2002年11月18日签订的重组协议,联通集团向联通新世纪作出了若干承诺,包括:

    联通集团将载于9省资产评估报告的相关资产于重组生效日(2002年7月16日)注入联通新世纪;

    为联通新世纪的利益和业务运营持有信息产业部核发的所有许可证,并允许联通新世纪使用相关频谱及提供其它资源;

    按照相关时期内有效的有关中国法律及法规,采取一切必要行动为联通新世纪继续开展各种业务而获得、保持、更新和延续对联通新世纪有利的政府或监管机构的许可证、同意、执照或其它批准;

    不从事与联通新世纪业务存在竞争的任何业务,但联通集团的现有竞争业务(包括但不限于联通寻呼的业务)除外;

    在政府授权、执照或许可证,或其它的商业机会方面或从事任何新的电信技术、产品或业务的开发时给予联通新世纪或其子公司以优先权;

    联通集团在此不可撤销的同意将重组生效日之前记录于应收联通集团目标区域内分公司的约人民币15.18亿元的款项投入联通新世纪。

    2.1.2 世纪BVI公司

    世纪BVI公司是由联通集团根据外经贸部出具的外经贸合函〖2002〗565号文件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成立的一家承担有限责任的公司。联通集团拥有其100%的股权。其营业范围仅限于控股本次收购的目标权益--新世纪BVI公司。

    世纪BVI公司的注册资本和实际出资均为1万港元,分为1万等值股份,每股面值1港元,该出资由联通集团在境外自筹解决。世纪BVI公司董事会设董事四名,均由联通集团委派。

    2.1.3 联通新时空

    联通新时空为联通集团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01年2月14日,经营范围为CDMA移动通信业务和CDMA移动通信网络建设。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经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截至2001年12月31日,联通新时空总资产为1,723,263万元,净资产为5,000万元,2001年净利润为0元。法定代表人:王颖沛。

    联通新时空、联通集团与本公司签订的CDMA网络容量租赁协议的详细内容见本公告第4.2条。

    2.2 其他与本次收购及关联交易有关的各方

    2.2.1 新世纪BVI公司

    新世纪BVI为本次收购的目标权益,新世纪BVI的详细情况见本公告第3.1条。

    2.2.2 联通红筹公司

    联通红筹公司是一家根据香港法律成立并存续并在香港、美国两地上市的公司,法定代表人:杨贤足。现联通BVI公司持有联通红筹公司77.47%的股份,境外公众持有其余22.53%的股份。

    联通红筹公司全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28.28亿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2.53%,发行价格为每股15.58港元,并分别于2000年6月21日、22日在纽约、香港两地上市。筹集资金56.5亿美元,主要用于扩大和更新移动通信网、数据和长途通信网及光纤传输网以及公司一般用途开支。

    联通红筹公司于2000年2月8日在香港成立。2000年4月21日,联通集团与联通运营公司达成《重组协议》,根据该协议,联通集团向联通运营公司转让涉及电信业务的全部资产、权利和债务,包括:(1) 12省的移动电话业务 ;(2) 全国的国际国内长途通信业务;(3) 全国的数据通信和互联网业务;(4) 国信寻呼99.67%的股权。

    根据2000年4月21日联通集团与联通香港集团、联通BVI公司和联通红筹公司签署的股权转让协议,联通集团将其所持有的联通运营公司100%的股权转让给联通红筹公司,为此,联通红筹公司向联通BVI公司发售97.25亿股股票。

    根据2000年4月24日联通运营公司分别与中国邮电器材总公司、中国通信建设总公司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中国邮电器材总公司和中国通信建设总公司分别向联通运营公司转让其在国信寻呼的0.165%的股权。至此,联通运营公司已拥有国信寻呼100%的股权。

    2.2.3 联通兴业

    联通兴业成立于2000年10月30日,经营范围为技术开发、服务、咨询,通信设备及配件、电子计算机及配件、文化办公设备、机械电子设备的销售,物业管理,房屋租赁。注册资本为3,000万元,其中联通集团持股95%,联通进出口持股5%。经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截至2001年12月31日,总资产为86,235万元,净资产为19,923万元,2001年净利润为14,236万元。法定代表人:钱海亮。

    2.2.4 联通进出口

    联通进出口成立于1995年8月,经营范围为自营或代理除国家组织统一经营的16种出口商品及国家实行核定公司经营的14种进口商品以外的其他各类商品的进出口业务;承办中外合资经营、合作生产、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补偿贸易、易货贸易、对销贸易及转口贸易业务;从事对外技术交流业务;通信设备及配件、机械电子设备、建筑材料的销售(国家有专项专营规定的除外)。注册资本为3,000万元,其中联通集团持股96.7%,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持股3.3%。经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截至2001年12月31日,总资产为88,264万元,净资产为20,837万元,2001年净利润为10,651万元。法定代表人:伍读华。

    三、目标权益的基本情况

    3.1 新世纪BVI

    新世纪BVI是一家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根据外经贸合函〖2002〗565号文件,该公司的设立已获得外经贸部的批准。新世纪BVI持有联通新世纪100%的股权。

    新世纪BVI公司的注册资本和实际出资均为1万港元,分为1万等值股份,每股面值1港元,该出资由联通集团在境外自筹解决。新世纪BVI公司董事会设董事四名,均由其股东委派。

    3.2 联通新世纪

    3.2.1 市场环境

    联通新世纪在中国内地的四川、新疆、重庆、陕西、广西、河南、黑龙江、吉林和江西等9省、市、自治区提供GSM和CDMA移动通信服务。据信息产业部公报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01年12月31日,这些省、市、自治区的人口总数约为4.23亿,约占中国内地总人口的33.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为人民币5,943.3元;移动电话用户数为3,225万户,约占中国内地移动电话用户总数的22.2%,移动电话普及率为7.6%,低于联通红筹公司目前上市服务区域内16.0%的移动电话普及率。

    2001年12月31日的蜂窝移动通信用户总数以及市场占有率分别为956.3万户以及市场占有率为29.7%。截止2002年6月30日,联通新世纪和/或其前身在目标区域内拥有总计为1279万户蜂窝移动通信用户,市场占有率为31.7%;下表列出了目标区域内截至2002年6月30日的相关信息。

    省、市、自治区   移动通信   用户总数(单位:万户)       市场占有率
                      普及率    GSM    CDMA       总数
    吉林             16.1%    148.9     1.6        150.5    35.0%
    黑龙江           14.6%    187.8    10.1        198.0    35.0%
    江西              9.4%    118.7     3.2        121.8    30.7%
    河南              6.3%    158.4     4.9        163.3    26.8%
    陕西              9.8%    121.1     3.6        124.6    34.4%
    四川              8.4%    218.6     3.5        222.1    29.9%
    重庆             10.6%    103.7     2.1        105.8    32.3%
    广西              6.9%    100.2     1.5        101.7    29.8%
    新疆             13.7%     88.2     2.9         91.1    35.8%
    总计:            9.4%  1,245.6    33.4        1,279    31.7%

    下图是上述9省、市、自治区的位置及各自截至2001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移动电话普及率、固定电话普及率以及目标公司移动电话用户数。

    1.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信息产业部;

    2.图中各地区的人口数为2001年12月31日的人口数;各地区的目标公司移动电话用户数为2001年12月31日的用户数,普及率为该地区根据2001年12月31日的移动电话用户数计算的普及率。

    3.2.2 财务信息

    鉴于目标公司是于2002年7月16日注册成立的,故以下刊载的自2000年1月1日至2002年6月30日期间(即报告期)的会计报表反映了经营目标公司前身业务的联通集团于目标区域内的分公司于各报告期末的财务状况以及各报告期间的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情况。此等经审计的会计报表摘自附于备查文件11.5项《目标公司截至2002年6月30日止6个月、2001年度及2000年度会计报表及审计报告》。

    3.2.2.1 资产负债表(见附表)

    3.2.2.2 利润表(见附表)

    3.2.2.3 现金流量表(见附表)

    3.2.2.3 现金流量表(续)(见附表)

    3.2.2.4 香港会计准则的相关调整对净利润及净资产的影响

    目标公司在中国会计准则下编制的会计报表在某些方面与在香港会计准则下所编制的会计报表存在差异。香港会计准则对目标公司的净利润和净资产的影响分析如下:

                                                        金额单位:元
    项目                                              净利润
                                        截至2002年      截至12月31日止年度
                                       6月30日止
                                         6个月        2001年       2000年
    中国会计准则下的净利润            142,117,262  282,734,169  -188,891,680
    香港会计准则调整所增加
    (减:减少)的净利润:
    按预计使用年限重新计提
    固定资产折旧                      -17,318,477  -34,964,489   -34,432,893
    一次性确认中中外协议造成的损失     15,053,011   30,106,022  -193,807,069
    补提货币住房补贴                  -11,699,454
    因香港会计准则的调整计提递延税款  -14,041,712   -9,770,657    73,330,965
    利息资本化及相关折旧的调整         40,639,555   35,096,644     4,646,824
    调整入网费转出                                  39,848,435   102,458,655
    其他                               14,725,333  -19,966,154       754,985
    调整小计                           27,358,256   40,349,801   -47,048,533
    香港会计准则下的净利润            169,475,518  323,083,970  -235,940,213
                                                  净资产
      项目                            2002年             12月31日
                                     6月30日        2001年       2000年
    中国会计准则下的净资产        2,255,118,087   600,626,297   344,759,521
    香港会计准则调整所增加
    (减:减少)的净
    资产:
    按预计使用年限重新计提
    固定资产折旧                     80,902,919    98,221,396   133,185,885
    一次性确认中中外协
    议造成的损失                   -148,648,036  -163,701,047  -193,807,069
    因香港会计准则的调整
    计提递延税款                     -5,795,601     8,246,111    18,016,768
    利息资本化及相关折旧的调整       80,383,023    39,743,468     4,646,824
    其他                            -13,085,368   -22,041,831       -42,727
    调整小计                         -6,243,063   -39,531,903   -38,000,319
    香港会计准则下的净资产        2,248,875,024   561,094,394   306,759,202

    会计报表差异的说明详见备查文件11.5项《目标公司截至2002年6月30日止6个月、2001年度及2000年度会计报表及审计报告》。

    3.2.3 业务

    联通新世纪在上述9省、市、自治区提供GSM移动通信服务;联通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联通新时空拥有中国境内的全国性CDMA网络。根据本公司CDMA租赁协议以及合同转让协议,联通新世纪按需求向联通新时空租赁上述9省、市、自治区的CDMA网络容量,在其服务区域内享有独家经营CDMA业务权利。联通新世纪提供的移动通信服务主要包括:

    3.2.3.1 后付费业务

    用户在办理登记后,按月缴纳相关资费,享受联通新世纪提供的基本话音通话服务、国际国内的漫游服务。目前联通新世纪已推出GSM和CDMA后付费业务。

    3.2.3.2 预付费业务

    用户无需缴纳月租费,即可享受后付费用户一样的基本话音通话服务,并可实现国内自动漫游。预付费业务以智能网为工作平台,话费自动从用户帐户中扣减,并可进行充值。目前联通新世纪已推出以"如意通"为品牌的GSM预付费业务。

    3.2.3.3 短消息业务

    主要业务包括手机收发短消息、短消息人工秘书台、短消息自动台等,此外还有语音信箱、信息点播定制、移动证券、天气预报、航班信息等业务。目前联通新世纪已推出以"联通在信"为品牌的短消息业务和其它移动数据及增值服务。

    3.2.3.4 其它增值和移动数据业务

    包括提供基于WAP技术的无线互联网接入等移动数据传输服务。联通新世纪计划于今年年底之前在省会城市和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推出基于CDMA 1X技术的高速移动数据传输服务,提供多种浏览、下载、定位和多媒体服务,2003年上半年将在服务区域内全面推出上述服务。

    下表所列为目标公司的运营资料及其它资料概要:

                                 12月31日或截至  6月30日或截至 9月30日或截至
                                    该日止年度     该日止6个月   该日止9个月
                                     2000    2001       2002           2002
    -  总用户(万户)                  422.7   956.3     1,279.0       1,445.5
    其中: 后付费用户
    GSM………………………………      390.1   760.0       952.1       1,027.3
    CDMA……………………………       --     --            33.4          83.2
    预付费用户
    GSM………………………………       32.6   196.2       293.5        335.0
    -  市场份额………………………     22.6%   29.7%       31.7%        32.7%
    -  每用户每月平均通话时
    长(分钟)(1)
    GSM……………………………        200.0   182.6       191.3        192.2
    CDMA…………………………        --         --        299.2        330.9
    -  平均每月从每户所
    获收入(元)(2)
    GSM……………………………       106.9    79.4        68.5          68.0
    CDMA…………………………                            177.9         198.9
    -  短消息使用量(亿条)            --       2.7         5.1           9.7
    -  年度离网率(3)
    GSM……………………………        13.3%  14.4%        --            --
    CDMA…………………………          --      --         --           --

    1) 平均每月每户通话分钟,或MOU,的计算方法是,以期内的通话分钟总数除以在期内的移动电话用户平均数,再除以期内的月数。

    2) 平均每月从每户所获收入,或ARPU,的计算方法是,以期内的GSM移动电话服务收入(按香港会计准则核算)总额除以在期内的移动电话用户平均数,再除以期内的月数。

    3) 每年平均离网率是用户停用移动电话网络的比率,以期内主动及被迫停用服务的用户数除以在期内的移动电话用户平均数计得。

    在过去几年,联通新世纪在移动电话用户数量和市场份额两方面均取得快速增长。移动电话用户数量从2000年底的422.7万户增加到2002年6月底的1,279万户及2002年9月底的1,450万户,市场份额从2000年底的22.6%提高到2002年6月底的31.7%;2002年9月底为32.7%。

    联通新世纪移动电话用户数量和市场份额快速地增长,主要由于以下原因:

    网络服务区域的扩大以及网络质量的提高;

    移动电话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大;

    网络覆盖的不断完善以及网络质量的提高;

    有效的营销策略和客户服务措施;

    预付费业务的推出;

    具有竞争优势的服务价格;

    新业务的推出;

    CDMA业务的推出以及用户数的快速增长。

    随着联通新世纪不断加强CDMA销售渠道建设,加强手机终端供应价值链的协调以降低手机价格,加大业务开发和宣传力度以及不断提升网络的覆盖和优化,CDMA用户迅速增长,2002年上半年,月平均增长用户数为5.6万户,到2002年6月底,CDMA用户数已达到33.4万户,下半年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9月底CDMA用户数为83.2万户。

    截至2002年6月30日止6个月,联通新世纪的GSM业务每用户每月平均通话时长和每用户每月平均收入分别为191分钟和68.5元人民币。每用户每月平均收入减少的原因是随着移动电话普及率的不断上升,联通新世纪的用户基础迅速扩大,预付用户的数量增加及低用量用户在全体用户中所占的比例的增加。本公司认为,随着业务的发展和新业务的推出,每用户每月平均收入下降的趋势将会趋缓。截至2002年6月30日止6个月,CDMA业务每用户每月平均通话时长和每用户每月平均收入分别为299.2分钟和177.9元人民币。

    2000年、2001年,联通新世纪GSM用户的离网率分别为13.3%和14.4%。用户离网率比较高的主要原因如下:

    近年来移动通信业务的入网费下调直至取消,造成了用户转网成本的下降;

    预付费服务推出后,造成预付费和后付费用户之间的内部转网;

    竞争的加剧以及移动电话普及率的提高。

    3.2.4 网络

    3.2.4.1 GSM 移动电话网络

    联通新世纪的GSM移动电话网络覆盖其服务区域内的所有城市、主要县市、乡镇和主要铁路和高速公路。下表选列出在下列期间内联通新世纪GSM移动电话网络的一些资料。本次收购完成后,现有网络覆盖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和优化。

                                        截至12月31日   截至6月30日
                                             2000       2001    2002
    网络容量(万户).................           722      1,509   1,561
    基站(个).............................   6,391     12,459  14,381
    基站控制器(个).................           153        316     319
    移动交换中心(个).............              76        119     122

    3.2.4.2 CDMA移动电话网络

    联通集团已于2001年底完成其全国CDMA网络第一个网络期的建设。联通新世纪已于2002年1月8日租赁其服务区域内的部分CDMA网络容量,并拥有在这些区域经营该网络的独家权利。截至2002年6月30日,在目标区域内,联通新时空共建成430.8万户容量。联通新时空和/或其前身租赁的CDMA 网络容量在2002年一季度为60万户,二季度为120万户,三季度为120万户,四季度为200万户。

    和联通运营公司的服务区域相同,联通新世纪利用在900兆赫段的6×2兆赫频谱资源,在1800兆赫段的10×2兆赫频谱来提供GSM服务。CDMA业务利用800兆赫段的10×2兆赫频谱来提供CDMA服务。

    2002年7月1日开始,适用于目标公司的GSM网络及CDMA网络频谱使用费每年按每兆赫频率人民币1,500万元的费率收取,调整分别分三年(即第一、二年及第三年开始,每年分别按50%、75%及100%收取)及五年(即第一、二、三、四及第五年开始每年分别按20%、40%、60%、80%及100%收取)逐步到位。

    3.2.5 资费

    移动通信的资费标准受有关政府部门的监管。中国内地电信监管部门根据相关条例和规定制定基本月租费、本业务区内通话费(包括来话和去话)、国内漫游通话费及所有的国内和国际长途的通话资费。国际漫游费则是与相关的国外运营商协商后确定的。对呼叫转移、来电显示、短消息等增值业务资费,企业可以根据市场情况自行定价,实行申报备案制。

    中国有关电信资费监管部门允许联通集团的资费在政府定价的基础上上下浮动10%,该政策也同样适用于联通新世纪。联通新世纪可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灵活地运用该政策拓展移动业务。

    除了促销优惠外,联通新世纪提供通信服务的资费结构及资费标准与联通运营公司的资费结构及资费标准基本相同。联通新世纪必须遵守相同的资费监管框架。

    联通新世纪目前向GSM用户提供后付费服务和预付费服务。

    向后付费用户收取的资费包括:基本月租费、本服务区域内的通话费、长途电话费、漫游费及增值服务费;

    向预付费用户收取的资费包括:本服务区域内的通话费、长途电话费、漫游费及增值服务费。

    联通新世纪目前向CDMA用户提供后付费服务,收取的资费包括:基本月租费、本服务区域内的通话费、长途电话费、漫游费及增值服务费。

    此外,联通新世纪在其服务区域内针对不同的市场细分推行资费套餐。在统一的框架内,本着鼓励用户多用的原则,部分省分公司根据各自的情况推出的资费套餐会有所不同,一般而言,用户使用量越大,相应享受的资费套餐的优惠幅度越大。

    3.2.6 用户服务、计费和收款

    3.2.6.1 用户服务

    联通新世纪十分重视客户服务,向客户提供及时、优质的咨询、业务办理、计费和收费、费用查询、缴费提示、障碍申报等多方面服务,并将继续大力投资于与客户服务相关的信息系统,以提高服务质量。

    联通新世纪的客户服务系统是综合电信业务的统一客户服务平台,能适应不同层次客户个性化与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向客户提供全天候服务。联通新世纪使用"1001"作为在服务区域内统一的客户服务热线接入号码,为其所有产品提供一站式用户服务。对客户的服务要求,实行"首问负责制",保证客户的问题在规定的期限内得到答复。此外,联通运营公司还推出了"一台清"和"一单清"等方便客户的服务。

    联通新世纪还推行了一系列针对大客户和集团客户的售后服务和优先服务,如大客户经理、上门服务、收集意见建议、处理投诉及定期造访等。

    3.2.6.2 计费和收款

    联通新世纪使用与本公司现有业务相似的计费和收款渠道,并为其商业用户提供一份涵盖多种服务的综合帐单,以简化付款手续,并分销各种预付服务的统一充值卡。

    3.2.7 营销、销售和分销及品牌策略

    联通新世纪亦以中国联通的品牌营销其服务,并采用与本公司相似的营销、销售和分销策略。

    3.2.7.1 营销

    联通新世纪采取直销和分销相结合的方式,根据不同客户群和不同类型的市场需求调整服务,实行差异化营销策略,进一步扩展市场营销的深度和广度。联通新世纪积极推行市场细分的营销策略,通过客户关系管理,分析用户群体结构、需求特点、消费行为,制定行之有效的营销方案。

    联通新世纪注重GSM和CDMA业务的协调发展,对用户提供差异化服务。CDMA业务的市场定位为以中、高端用户为主,兼顾大众市场;GSM业务的市场地位为以大众市场为主,积极争取中、高端用户。联通新世纪针对集团用户已经推出"网中网" 移动虚拟专用网业务,另外将根据市场的发展适时推出CDMA预付费业务。

    联通新世纪在2002年1月推出CDMA服务以来,积极采取了有效的营销措施进行市场开发和推广。联通新世纪与CDMA国际国内组织、研究机构、运营商、设备供应商、手机生产商以及业务代理商、分销商等建立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降低网络建设成本,促进更多的价格低、质量好、款式新的CDMA手机推向市场,不断开发市场领先的新业务,推动CDMA的标准化进程。同时,联通新世纪不断扩大销售渠道,强化宣传和提升CDMA作为高端品牌的形象,开展手机积分计划,逐步由原来的预存话费、租机入网过渡到用户自备手机入网。

    预计2003年CDMA 1X 业务开通后,联通新世纪将可以发挥CDMA 1X网络的速率传输优势,提供多种依靠高数据传输速率的业务和应用。CDMA 1X网络初期拟开放的业务和应用主要包括:浏览类、下载类等移动互联网业务、定位类业务及多媒体业务。

    3.2.7.2 销售和分销

    联通新世纪建立了由自有销售网点、代销、分销、合作销售网点及大客户直销队伍、大客户代理等形式组成的销售渠道。对大众客户主要通过联通新世纪自己的零售网点、服务中心以及独立销售代理的社会零售点进行销售。对于集团客户,联通新世纪的省级和地方级分公司均已成立面向机构用户的直接销售和服务部门,采用客户直销队伍与大客户代理的方式进行销售。

    在许多服务区域内,联通新世纪主要采用多层分销体系,即上层分销商向下层分销商和销售代理逐层分销。独立销售代理经营着全国大多数零售网点。这些销售代理中有许多同时代理销售其它运营商的服务。联通新世纪依托该网络,推广各项电信服务,并提供包括处理客户查询、投诉和收费等多种售后服务。

    2001年2月,联通集团与国家邮政局签订了一份战略合作协议。此项安排使本集团以及联通新世纪能够利用国家邮政局的广泛全国网络补充其现有的分销网络。国家邮政局亦向联通集团(包括联通新世纪和联通红筹公司及其子公司)的用户提供计费、收款等服务。联通集团和国家邮政局并约定使用对方的服务并给予对方优惠待遇。在联通新世纪服务区域内,亦已与国家邮政局订立省级合作协议。截至2002年6月30日,国家邮政局已在超过2万个网点开始分销联通集团的服务。

    3.2.7.3 品牌策略

    联通新世纪将通过进一步优化网络,改善服务质量,提高营运水平来不断提升品牌价值,提高用户忠诚度,保持公司品牌形象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联通新世纪在"中国联通"统一品牌的框架下,以市场细分为依据推行多业务多品牌战略,对不同的市场群体采取不同的品牌策略和品牌宣传。如GSM预付业务采用"如意通"品牌、CDMA业务采用"联通新时空"品牌、无线数据业务采用"联通在信"品牌。通过这些品牌,联通新世纪希望宣传联通GSM服务的可靠、方便、经济和使用灵活性,主要针对大众市场用户,积极争取发展中、高端用户;力求突出CDMA服务的技术先进性,高话音质量、低辐射和高保密性等特点,主要针对中、高端市场,同时兼顾大众市场。

    3.2.8 互联和漫游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和有关互联互通的规定,联通集团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网通以及铁通公司等各大电信运营商签署了一系列互联互通的协议,这些协议同样适用于联通新世纪。

    联通新世纪已有与联通运营公司移动电话服务类似的漫游安排,提供在整个中国内地的漫游服务。联通集团与联通新世纪的移动电话用户可在彼此的网络上漫游。截至2002年6月30日止,联通新世纪的GSM后付费用户可从世界各地62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家运营商处获得漫游服务,CDMA已开通了与香港和记电讯、美国Verizon、韩国SK Telecom和日本KDDI 的CDMA漫游服务。

    3.2.9 坏帐控制

    为了将用户欠款所引起的坏帐水平控制在较低水平,联通新世纪制定并执行了严格的用户信息、信用登记制度。后付费用户登记成为移动用户前须接受身份和信息确认。在某些情况下,联通新世纪要求后付费用户预存一定的话费,每日所产生话费将与预存话费余额对比,使联通新世纪可以随时掌握非正常使用情况并加以控制。除此之外,联通新世纪与银行合作,施行通过每月抵扣用户银行存款自动话费缴付,简化用户缴费手续,同时有效的减少拖款和欠款的发生。根据联通新世纪规定,欠费3个月以上用户将被停机并被追缴欠款。

    3.2.10 资本支出

    下表为在所列期间内目标公司的计划资本支出,2002年至2004年,目标公司的资本支出共计人民币68亿元,主要用于GSM移动电话网络建设。目标公司将根据技术发展、市场情况等多种因素对投资方向、投资规模等进行调整,以降低投资风险,实际资本支出与下表所列数据可能存在差异。

              人民币(亿元)
    2002          32.7
    2003          20.8
    2004          14.5
    总计          68.0

    3.2.11 竞争

    联通新世纪在目标区域内的用户数量和市场份额增长迅速,市场份额由2000年底的22.6%增长至2001年底的29.7%和2002年6月底的31.7%。联通新世纪将继续提高网络质量、改进用户服务。CDMA业务推出后,联通新世纪将充分发挥CDMA话音质量好、手机辐射功率小、通话保密性强、数据传输速率高、向第三代移动通信网路平滑过渡等优势,积极争取中、高端用户。

    中国移动在联通新世纪的服务区域内提供GSM移动电话服务,有着比联通新世纪更长的经营历史。

    3.2.12 员工

    截至2002年6月30日止,联通新世纪有11,670名员工,按职能划分如下:

    职能          员工人数
    管理            2,207
    营销            1,940
    技术            3,873
    客户服务          849
    一般支持          120
    其他从业人员    2,681
    总计:         11,670

    3.2.13 物业

    联通新世纪拥有某些楼宇和物业,亦从联通集团租赁数宗土地和场地,用作办公室、零售网点、设备房和基站。

    3.2.14 法律诉讼

    没有涉及联通新世纪或可能将对联通新世纪提起的任何重大诉讼或索赔。

    3.2.15 就设立联通新世纪涉及的资产评估情况

    为设立联通新世纪,联通集团聘请了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中企华对拟注入联通新世纪的资产进行了评估,资产评估采用成本加和法,得出如下评估结论:在评估基准日2001年6月30日持续经营的前提下,企业帐面总资产为1,973,457.46万元,总负债为1,935,756.71万元,净资产为37,700.75万元;调整后帐面总资产为1,973,457.46万元,总负债为1,935,756.71万元,净资产为37,700.75万元;评估后的总资产为1,968,562.42万元,总负债为1,935,668.79万元,净资产为32,893.63万元,减值4,807.12万元,减值率12.75%。

    具体评估汇总情况详见下表:

    基准日:2001年6月30日,单位:万元

    项目                  帐面价值   调整后帐面值    评估价值     增减值
                              A            B            C         D=C-B
    流动资产          1    348,002.13    348,002.13    348,269.24     267.11
    长期投资          2
    固定资产          3  1,560,480.02  1,560,480.02  1,549,652.19 -10,827.83
    其中:在建工程    4    242,229.54    242,229.54    235,457.84  -6,771.70
    建筑物            5     39,048.15     39,048.15     41,887.73   2,839.58
    机器设备          6  1,231,474.08  1,231,474.08  1,225,995.12  -5,478.96
    无形资产          7      5,405.18      5,405.18     11,189.51   5,784.33
    其中:土地使用权  8      4,779.66      4,779.66     10,561.66   5,782.00
    其它资产          9     59,570.13     59,570.13     59,451.48    -118.65
    资产总计         10  1,973,457.46  1,973,457.46  1,968,562.42  -4,895.04
    流动负债         11    608,076.26    608,076.26    607,988.34     -87.92
    长期负债         12  1,327,680.45  1,327,680.45  1,327,680.45       0.00
    负债总计         13  1,935,756.71  1,935,756.71  1,935,668.79     -87.92
    净资产           14     37,700.75     37,700.75     32,893.63  -4,807.12
    项目                 增加率%
                        E=(C-B)/B*100%
    流动资产          1       0.08
    长期投资          2
    固定资产          3      -0.69
    其中:在建工程    4      -2.80
    建筑物            5       7.27
    机器设备          6      -0.44
    无形资产          7     107.01
    其中:土地使用权  8     120.97
    其它资产          9      -0.20
    资产总计         10      -0.25
    流动负债         11      -0.01
    长期负债         12       0.00
    负债总计         13       0.00
    净资产           14     -12.75

    四、 本公司关联交易协议的基本条款和定价政策

    4.1 联通BVI公司、世纪BVI公司与联通集团签订的关于新世纪BVI公司的股权转让协议

    4.1.1 基本条款

    4.1.1.1 世纪BVI公司同意转让,联通BVI公司同意受让世纪BVI公司持有的新世纪BVI公司的全部股权。

    4.1.1.2 联通BVI公司收购的价格为45.23亿元港币,折合人民币48亿元。

    4.1.1.3 主要先决条件:

    本公司的股东大会已依照其适用的法律、法规和上市规则批准联通BVI公司收购新世纪BVI公司的全部股权。

    联通红筹公司的股东大会已依照其适用的法律、法规和上市规则批准联通红筹公司从联通BVI公司收购新世纪BVI公司的全部股权。

    4.1.2 定价原则

    本次收购的定价主要采用了可比公司分析法和贴现现金流分析法,并在上述估值基础上予以一定的折扣。在定价过程中考虑了目标公司、目前的盈利情况以及未来可能带来的盈利和现金流量。

    有关定价的具体分析见本公告第六部分中金公司的财务顾问报告。

    4.2 联通集团、联通新时空与本公司签订的CDMA网络容量租赁协议

    4.2.1 基本条款

    4.2.1.1 联通新时空应为CDMA网络进行规划、融资和建设(不包括已建成的初始网络期),并应确保所有其后各期的CDMA网络建设按联通新时空和本公司商定的详细规格和时间表进行。联通新时空支付的或产生的与建设CDMA网络直接相关的所有付款、费用、支出和款项,包括建筑、安装和设备采购费用和支出、勘察设计费用、对技术、软件和其它无形资产的投资、保险费及资本化的贷款利息及就设备采购和CDMA网络建设征收或缴付的任何税项,包括进口税、关税以及就技术性的重新配置、升级、改进或修改产生的所有费用,应构成网络总成本("网络建设成本"),并用于计算本公司应支付的或应代表本公司支付的租赁费。其后各网络期的网络建设成本须经审计,并且应将适当文件提供给本公司或本公司审计师,以对网络建设成本进行审核。

    4.2.1.2 本公司(通过联通新世纪)应按本公司CDMA租赁协议的有关要求负责营运、管理和维护CDMA网络。根据本公司CDMA租赁协议,双方同意联通新世纪应有独家权利在目标区域内提供CDMA服务。所有的营运收入,包括通话费、月租费、网间结算收入、销售UIM卡和手机的收入以及营运CDMA网络产生的或与其有关的其它收入均应属于联通新世纪。

    4.2.1.3 联通新时空不得参与对CDMA网络的营运、管理或维护。联通新世纪的技术人员一直积极参与CDMA网络的规划和设计以及设备选择过程,并监督CDMA网络的建设。因此,联通新世纪的人员非常熟悉CDMA网络采用的技术,并可维护CDMA网络。营运、管理和维护CDMA网络的所有费用应由联通新世纪承担。

    4.2.1.4 租赁期

    在先决条件满足的前提下,租赁的初始期为一年,自双方约定的日期开始计算("首个租赁期"),可按本公司的选择逐年延期一年(每一延期下称"延展租赁期")。

    4.2.1.5 主要先决条件

    本公司的股东大会已依照其适用的法律、法规和上市规则批准联通BVI公司收购新世纪BVI公司的全部股权。

    联通红筹公司的股东大会已依照其适用的法律、法规和上市规则批准联通红筹公司从联通BVI公司收购新世纪BVI公司的全部股权。

    本公司的股东大会已依照其适用的法律、法规和上市规则批准本公司CDMA网络容量租赁协议;

    联通红筹公司的股东大会已依照其适用的上市规则批准本公司将本公司在本公司CDMA网络容量租赁协议项下的权利和义务转让给联通新世纪。

    4.2.1.6 容量

    在首个租赁期内,本公司将按季度租赁容量。除本公司按CDMA网络容量租赁协议已同意或同意在首个租赁期租赁容量外,本公司可在本公司CDMA租赁协议期内租赁其所要求的新增容量,但须至少提前180日通知联通新时空。联通新时空应确保在应交付容量日之前提供本公司要求的所有容量。然而,除非联通新时空和本公司另行商定,否则,如果交付该等要求的新增容量需要联通新时空将其CDMA网络容量增扩超过首个网络期,则联通新时空将无义务交付任何新增容量。不过,如果联通新时空同意提供任何该等新增容量,则租赁协议的规定将同样适用于联通新时空同意提供的所有该等新增容量。

    4.2.1.7 延迟交付容量

    如果联通新时空未能在有关的容量交付日之前备妥容量供应营运服务,则联通新时空应有责任给予本公司一项延误折扣,其金额相等于有关容量的日租赁费与延误天数的乘积,该折扣应从日后的租赁费中扣减,但下列特殊情况除外,包括不可抗力事件(含自然灾害、国家紧急状况、民众骚乱、暴乱、恐怖袭击、工业纠纷和各方不能控制的其它事件)引致的延误,本公司严重违反本协议或遵守适用的法律和法规等。

    4.2.1.8 减少容量

    本公司在首个租赁期内不得减少其租赁或承诺租赁的容量。但是,本公司可以自任何延展期开始起减少租赁容量,但须于至少180日前事先向联通新时空发出书面通知或获得联通新时空的事先书面同意,并且本公司必须在交付或延展租赁该等容量之日后(按情况而定)至少一年租赁所有其要求或承诺租赁的所有容量。

    4.2.1.9 购买选择权

    根据本公司CDMA租赁协议,联通新时空已向本公司授予购买CDMA网络的选择权("购买选择权")。购买选择权可于首个租赁期和任何延展租赁期内任何时间及本公司CDMA租赁协议终止或到期(未延期)后一年内行使。

    购买价应根据独立资产估值师按适用中国法律及法规出具的CDMA网络评估结果并考虑当时市场情况而由联通新时空和本公司磋商,但不会高于联通新时空能收回网络建设成本(须考虑到本公司向联通新时空支付的全部租赁费及租赁费的所有延误折扣)并就其投资取得内部回报率为8%的回报所计算的价格。行使购买选择权的前提是,本公司须遵守《上交所规则》关于关联交易的有关规定。

    CDMA网络的所有权属联通新时空所有,直至在购买选择权被行使后CDMA网络财产转让予本公司为止。

    4.2.1.10 联通集团和联通新时空的承诺

    根据本公司CDMA租赁协议,联通集团和联通新时空已分别向本公司承诺,应本公司要求,其将与本公司就本公司租赁由联通新时空和/或联通集团在目标区域以外建设的CDMA网络容量秉诚谈判,并与本公司订立进一步租赁协议。除非各方另行商定,该进一步租赁协议的条款应与本公司CDMA租赁协议的条款相同,但可略作必要的修改。

    4.2.1.11 保证和赔偿

    就本公司订立租赁协议,联通集团已无条件及不可撤销地保证联通新时空妥善并按时履行其在租赁协议项下的义务。联通集团并同意,如因联通新时空或联通集团在租赁协议项下或就有关CDMA网络出现任何疏忽、违约、作为或不作为而引致网络设备出现任何故障或者出现任何损失,致使本公司任何成员遭受任何损失或损害,联通集团将向本公司作出赔偿。联通集团就任何索赔承担的责任总额应不超过本公司根据租赁协议向联通新时空支付的租赁费总额及本公司支付的CDMA网络购买价总额。联通集团在租赁协议项下提供的保证和保赔将持续有效,直至租赁协议期满为止。

    4.2.1.12 转让

    联通新时空和联通集团各自不可撤销地同意,本公司可向联通新世纪转让其在本公司CDMA租赁协议项下的权利和义务。

    4.2.1.13 终止

    本公司可在不少于180日前发出书面通知后终止本协议,终止于任何延展租赁期结束时生效。此外,若他人(或就本公司而言,联通集团)持续或严重违反本公司CDMA租赁协议,则联通新时空或本公司可终止本公司CDMA租赁协议。除此之外联通新时空不可终止本公司CDMA租赁协议。

    4.2.2 定价原则

    4.2.2.1 租赁费的计算将使联通新时空在七年内回收网络建设成本,并就其投资获得内部回报率为8%的回报。

    4.2.2.2 基于首个网络期的9省CDMA总网络容量约为404万户,所有首个网络期所租赁容量的年租赁费约为每户人民币246元。就CDMA网络每一期后的网络期,有关的网络建设成本应审计核实。如果核实的网络建设成本与预计的网络建设成本相差多于1%,则应对网络建设成本加以调整。董事预计,按上市服务区CDMA用户增长预测和联通新世纪(通过本公司)计划租赁的容量,联通新世纪在首个租赁期中应支付的租赁费总额预计约为人民币8.8亿元。

    4.2.2.3 每一延展租赁期的CDMA网络的租赁费应按上述基准计算。

    4.2.2.4 在租赁期中,租赁费每季度由本公司向联通新时空支付一次,期末支付。所有的租赁费均以人民币支付。

    4.2.3 其他与CDMA租赁安排相关的信息

    4.2.3.1 联通集团持有信息产业部颁发的在中国提供CDMA移动通信服务的唯一许可。联通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联通新时空,负责在全国范围内建设CDMA网络,而联通新世纪和联通运营公司在各自提供移动通信服务的省、市和自治区通过从联通新时空独家租赁CDMA网络容量的方式经营CDMA业务。

    4.2.3.2 本公司董事认为,采用CDMA租赁的安排可以有效地降低联通新世纪和联通运营公司在各自提供移动通信服务的省、市和自治区发展CDMA的初期投资风险,尤其是在CDMA业务发展初期承担大量的投资负担,可以使联通新世纪和联通运营公司有权使用首个网络期广泛覆盖的CDMA网络而无需立即支付租赁全部可用容量的费用。灵活的租赁条款能使联通新世纪和联通运营公司按实际用户需求和其CDMA业务的发展情况增加或减少租赁容量的数额。此外,在联通新世纪和联通运营公司认为有必要时,有权从联通新时空购买CDMA网络,从租赁经营转为自建经营。

    4.2.3.3 联通新时空于2001年开始建设全国范围内的CDMA网络,预期网络容量将分阶段进行扩充。每一网络期的容量和规模将取决于实际业务需要。全国范围内的第一期CDMA网络容量已于2001年年底前建成,容量达到1,581万门(包括目标服务区内404万户),覆盖全国330个本地网。第二期网络建设已经展开,预计将于2003年6月底前完成。第二期网络建设完成后,全国容量将达到约3,580万户(包括目标服务区内965万户),并且全网将升级为CDMA 1X系统。本公司董事认为,CDMA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利用现有的GSM基础设施,包括基站站址,传输线路等,有效地降低总体建设成本,从而降低联通新世纪就未来网络期容量应付的租赁费。

    4.2.3.4 2001年11月28日,联通运营公司与联通新时空、联通集团订立了联通运营公司租赁协议。根据该协定,联通运营公司于2002年1月8日开始向联通新时空租赁上市服务区内的CDMA网络容量。截止2002年10月30日,联通运营公司在其服务区域内共租赁600万户CDMA容量,每线每季度租赁费用为61.4元人民币。截止2002年9月30日,联通运营公司服务区域内共有CDMA用户228.4 万户。

    4.2.3.5 联通新时空在目标区域内共建成404万户网络容量。联通集团在目标区域内的各分公司于2002年1月8日比照4.2.3.4条所述的租赁安排向联通新时空租赁目标区域内的CDMA网络容量。截止2002年第一、二、三季度末,所租容量分别为60万户、120万户和120万户。2002年第四季度共租用容量为200万户。联通新世纪在目标区域内每户每季度租赁费用为61.4元人民币。截止2002年9月30日,联通新世纪于目标区域内共有CDMA用户83.2万户。

    4.2.3.6 本公司董事预期,在完成第二期网络建设后,联通红筹公司提供移动通信服务的区域内可以发展、提供多种基于CDMA 1X能力的资讯应用和服务,包括上网浏览、下载、视频业务等,更好的发挥CDMA业务的独特优势,吸引更多用户,提高收入和投资回报水平。

    4.2.3.7 截止2002年6月30日止6个月期间联通集团目标区域内分公司的租赁费支出为1.096亿元。根据CDMA用户的增长,估计截至200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租赁费支出为3.04亿元。

    4.3 联通集团与本公司签订的综合服务协议

    4.3.1 基本条款

    在本公司有权将其在本公司综合服务协议项下的权利和义务转让予联通新世纪的基础上:

    4.3.1.1 互联以及结算

    本公司和联通集团同意实现双方在目标区域内各类电信网之间的互联,目前包括双方的移动电话网络以及其他网络之间的互联。

    网络之间的互联结算是根据信息产业部不时制定的有关标准进行的。然而在涉及到不同省份之间的移动用户的呼叫时,可以信息产业部所制定的相关标准为准,或以本公司和联通集团商定的结算安排为准。本公司可以选择其中较为优惠的标准。由于商定的结算安排是以各方提供此项业务过程中的内部成本为基础,目前比信息产业部规定的结算安排对本公司较为有利。将来如果信息产业部规定的方法对本公司更加有利,本公司将按该规定的方法进行结算。

    截至1999年12月31日止年度互联安排产生的互联收入和互联支出分别约为人民币90万元和人民币90万元。截至2000年12月31日止年度互联安排产生的互联收入和互联支出分别约为人民币340万元和人民币410万元。截至2001年12月31日止年度互联安排产生的互联收入和互联支出分别约为人民币1,050万元和人民币880万元。截至2002年6月30日止6个月期间互联安排产生的互联收入和互联支出分别约为人民币930万元和人民币800万元。

    估计2002年互联安排产生的互联收入和互联支出将分别约为人民币2,340万元和人民币1,950万元。

    4.3.1.2 漫游

    本公司与联通集团在各自的服务区向对方的移动电话用户提供漫游服务。

    本公司与联通集团之间的漫游服务的收费按照各自提供该等服务的内部成本计算,不会高于适用于任何独立第三方的费率。

    截至1999年12月31日止年度漫游服务产生的漫游收入和漫游支出分别约为人民币110万元和人民币90万元。截至2000年12月31日止年度漫游服务产生的漫游收入和漫游支出分别约为人民币450万元和人民币430万元。截至2001年12月31日止年度漫游服务产生的漫游收入和漫游支出分别为人民币1,660万元和人民币1,380万元。截至2002年6月30日止6个月期间漫游服务产生的漫游收入和漫游支出分别约为人民币1,510万元和人民币1,420万元。

    估计2002年漫游服务产生的漫游收入和漫游支出将分别约为人民币3,800万元和人民币3,490万元。

    4.3.1.3 提供电信专用卡

    联通集团的下属子公司联通兴业同意提供而本公司同意接收电话卡,包括SIM卡、UIM卡、IP电话卡、长途电话卡在内的各种专用卡等。联通集团应确保其提供的电话卡质量符合有关政府机构规定的标准。

    提供此类电信卡的费用将按照联通兴业提供卡的实际费用加上不时约定的成本边际利润来决定,但利润率无论如何不得高于成本的20%,并且要适当地给予基于数量的商定折扣。根据服务协议,价格和数量将由各方每年审一次。

    截至1999年、2000年、2001年12月31日止各年度和2002年6月30日止6个月期间,就购买电话卡、包括SIM卡、UIM卡、IP电话卡、193长途电话卡和各种充值卡,向联通兴业支付的费用分别约为人民币5,620万元、人民币13,020万元、人民币38,470万元和人民币21,370万元。

    估计2002年就电话卡支付的费用总额约为人民币52,690万元。

    4.3.1.4 设备采购服务

    联通集团同意通过其下属子公司联通进出口提供,而本公司同意接受联通进出口的设备采购服务。

    这些服务的收费按下列费率计算:(1)如为进口设备,合同价值的0.7%,或者(2)如为国内设备,合同价值的0.5%。

    截至1999年、2000年、2001年12月31日止各年度和2002年6月30日6个月期间,就国内外电信设备和其他物资采购服务向联通进出口支付的代理费分别约为人民币790万元、人民币1,310万元、人民币1,940万元和人民币1,000万元。

    估计2002年用于设备采购服务的费用总额将约为人民币2,000万元。

    4.3.1.5 互相使用财产

    联通集团根据本公司不时提出的要求向本公司提供若干财产(包括场地、空调、电源、动力设备以及其他相关附属设施等)。

    除提供的财产是从独立第三方租赁的情况外,各项租赁的价格应基于当地类似场地的折旧成本及市场价格的较低值而定。如提供的财产是从独立第三方租赁,则联通集团和本公司按照各自使用有关财产的相应比例对实际支付给第三方的使用费进行分摊。

    截至1999年、2000年、2001年12月31日止各年度和2002年6月30日6个月期间,联通新世纪就前述场地使用支付的租金总额分别约为人民币80万元、人民币250万元、人民币370万元和人民币190万元。

    估计2002年联通新世纪支付的场地租赁费用总额大约为人民币380万元;

    卓德测计师行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卓德")为一家独立的物业评估机构,已确认根据上述安排应付的租金金额均公平合理,未超出市场租金。

    就上述提供场地而言,年度总金额不得超过人民币800万元。

    4.3.2 主要先决条件

    4.3.2.1 本公司的股东大会已依照其适用的法律、法规和上市规则批准联通BVI公司收购新世纪BVI公司的全部股权。

    4.3.2.2 联通红筹公司的股东大会已依照其适用的法律、法规和上市规则批准联通红筹公司从联通BVI公司收购新世纪BVI公司的全部股权。

    4.3.2.3 本公司的股东大会已依照其适用的法律、法规和上市规则批准本公司将本公司在本公司综合服务协议项下的所有权利和义务转让给联通新世纪。

    4.3.2.4 联通红筹公司的股东大会已依照其适用的法律、法规和上市规则批准本公司将本公司在本公司综合服务协议项下的所有权利和义务转让给联通新世纪。

    4.3.3 定价原则

    4.3.3.1 如果协议双方不能议定本公司综合服务协议项下之服务费用金额,则应共同将此事提交有关主管部门,由该主管部门参照本公司综合服务协议的精神和条款,并根据国家有关的价格政策及规定加以确定。该主管部门的决定应为定论,对本公司综合服务协议双方均有约束力。

    4.3.3.2 协议一方应依照本公司综合服务协议及其附件所载定价原则和标准,就其从对方获取的相应服务及时支付服务费用。

    4.3.3.3 本公司综合服务协议任何一方不按双方的约定如期支付有关服务费用,则每逾期1日,该方应向对方支付逾期金额0.05%的滞纳金,并在逾期60日后,对方方可书面通知该方中止相应的服务。若该方在收到该书面通知的30日后,仍未支付有关服务费用,则对方可宣告相应的服务即告终止。但该等服务的中止或终止,并不影响在此之前双方依据本公司综合服务协议已经发生或产生的权利和义务。

    4.3.3.4 协议双方应在每年的10月份,就依据本公司综合服务协议而提供的每一项服务及设施的下一会计年度的定价标准及其他条款进行审核,并签署补充协议。如果双方未能在上述期限前对补充协议的条款达成一致意见,则在双方达成一致或双方的分歧由国家主管部门解决之前,当年的定价标准及相关条款应适用于下一会计年度。

    五、本次收购的目的以及对于本公司的影响

    鉴于本次收购的目标权益新世纪BVI公司的最终拥有者为联通红筹公司,联通BVI公司收购仅为联通红筹公司整体收购计划的一部分,若联通红筹公司向联通BVI公司收购其持有的新世纪BVI公司的股权获得联通红筹公司少数股东批准,本次收购及关联交易方得以最终实现。

    5.1 盈利预测

    基于一定的假设前提,联通新世纪的管理层预期联通新世纪2002年度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测算的净利润不低于4.30亿元,比2001年的2.83亿元上升1.47亿元,上升幅度51.94%。2003年度净利润预测不低于6.50亿元,比2002年度的盈利预测增长2.20亿元,增长51.16%。

    此盈利预测的基本假设,选用的会计政策及其编制基础,已经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按照《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四号-盈利预测审核》的要求进行了审核。

    5.2 本次收购的目的

    本公司通过联通BVI公司间接控股联通红筹公司,对联通红筹公司拥有实质控制权。联通新世纪是目标区域内两大移动通信服务供应商之一。如果本次收购完成,联通新世纪将为联通红筹公司加强市场地位、提高竞争力、增强业务发展速度和潜力、改善财务表现、降低业务管理风险和更好地从持续高速增长的中国移动通信行业中获益提供新的重要契寄勘旯镜乃鹨婕吧鲜霰缚嫉髡陨偈啥鹨娴挠跋臁?/p>

    (l) 备考每股盈利/备考股数的计算基准是假设本公司并不会为本次收购发行任何新股。

    5.4 本次收购对本公司业务的影响

    下表所列为联通运营公司移动通信业务和目标公司业务方面的运营及其它资料:(见附表)

    注:

    (a) 按服务区内移动电话用户数除以服务区内人口总数计算。

    (b) 按服务区内用户数除以服务区内





新浪财经声明:本网站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网站并不保证其准确性,风险自负。

本页使用的数据由万得资讯提供。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