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国
韩国KOSDAQ(科斯达克)市场成立于1996年7月,现有上市公司1000余家。根据世界交易所联盟2008年的统计资料,韩交所创业板市场的成交量及换手率仅次于美国纳斯达克。
韩国政府建立KOSDAQ市场的主要目的是为扶植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中小型风险企业,为这些企业创造一个直接融资的渠道。
KOSDAQ市场上市条件的设计与美国纳斯达克市场颇为相似,也采用多样化的上市标准。KOSDAQ市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鼓励高科技风险型公司上市,这表现在上市条件中对这类公司基本不设任何数量和财务指标要求。此外,政府还给予这些上市公司税收优惠。
KOSDAQ市场的审查非常严格。由创业投资公司等风险金融机构投资的风险企业,在投资一年后才能在KOSDAQ市场登记,其登记审查所查的监查材料必须得到定期股东大会的批准。
投资者结构上,韩国KOSDAQ市场个人投资者占比过大,高达90%,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KOSDAQ市场的波动性。韩国目前正在试图降低个人投资者的比例。例如,引进外国机构投资者,其中机构投资者的数量占到30%,以求中和个人投资者比例过高的情况。
信息披露方面,韩国 KOSDAQ 市场要求上市公司除了披露如年度报告、期间报告(半年报)和季度报告的定期报告外,还必须披露公司管理方面的重要信息;公司财务状况重大变化的信息,如发行股票或债券资产评估等;公司经营业绩重大变化的信息,如收入或净利润的增减;以及其他KOSDAQ 认为有必要披露的信息。上市公司违反信息披露规定,将受到KOSDAQ处罚,情节严重的将被暂停上市甚至予以摘牌。
韩国KOSDAQ市场涉及禁售的主要包括上市之后的限制出售政策、兼并或交换股票时的限制出售政策以及配股时的限制出售政策。
费用低也是KOSDAQ市场的一个亮点,KOSDAQ市场的上市费用约为3.9万元人民币,是纳斯达克的1/20,而上市公司所缴纳年费为4500元人民币,是纳斯达克的1/46,均是新市场中最低水准。
韩国KOSDAQ市场近几年的交易异常活跃。市场的行业分布同样很广。国泰君安证券认为,一个成功的创业板市场不应当将上市公司的范围仅仅局限于高科技企业,任何有成长潜力的公司都可以在创业板市场上得到深度发展。
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房四海认为,韩国的经验对我国尤其具有借鉴意义:一是韩国和我国同处于亚洲地区,二是韩国和我国具有共同的文化渊源。
Related相关
日本:恶性竞争导致失败
日本先后存在多家创业板市场。先是成立于1998年的JASDAQ市场,是模仿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在OTC 市场基础上建立的。
上世纪90年代,日本创业板市场格局在全球竞争和国内金融变革的背景下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表现在:(1)1998年JASDAQ 市场为适应新环境而进行制度改革。(2)1998年12月大阪证券交易所创设创业板新市场。(3)1999年6月美国面向创业板企业的NASDAQ 市场宣布在日本登陆,2000年6月开创了日本NASDAQ 市场。在随着全球性IT(信息技术)泡沫崩溃,及“水土不服”的情况下于2002年关闭。(4)1999年12月东京证券交易所创设新市场“Mothers”。由于这些创业板市场定位趋同,互相竞争,使得市场交易量不断萎缩。
德国:门槛过低损伤形象
德国新市场创立于1997年3月。在高峰时期,德国新市场有超过300家上市公司。从而2000年后,德国新市场指数持续走低,上市公司造假丑闻开始暴露,一些纯粹概念性的公司股价暴跌,市场形象严重受损。基于创业板市场的低迷和德国证券交易所的整体战略调整,德国新市场于2003年6月5日被正式关闭,所剩的企业都被纳入德国证券交易所的主板。
造成德国新市场最终关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德国新市场上市标准过低,大量包装和概念公司进入创业板。德国新市场上市企业面向全世界,为了与欧洲其他市场争夺上市资源,德国新市场大幅降低上市门槛,上市标准低且不设盈利要求。同时,相关审核部门对上市企业的审核也不严格,导致大量仅仅依靠包装或概念炒作、缺少实质性业务的企业进入市场。(艾经纬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