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海国资》:创业板得失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30日 17:18  上海国资

  10年的时间吸收了国际上创业板的经验和教训,进步的退市制度可以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上海国资》记者 王铮

  10月30日,曾承载良好愿望的创业板开闸。开盘当日,首批上市的28只股票均一飞冲天,在普遍大幅高开的基础上,所有股票至少触碰了一次涨停限制,金亚科技更是一举上摸到80%的涨幅,上市首日所有股票平均涨幅达到106%。但接下来的第二个交易日,在经历了首日疯狂的爆炒之后,创业板呈现两极分化的局面,除了吉峰农机涨停,绝大部分股票放量下跌。继中石油A股天价上市后,创业板成为各路游资又一个肆意纵横的平台。

  10月20日至10月24日,《上海国资》赴北京参加私募10年中国论坛,期间采访十数位创投代表并业内著名专家和国外证券交易所驻北京首席代表。他们的立场不同,对创业板看法自然迥异,也正因为如此,才可能更清晰更全面认识和解读历经10年风雨才诞下的中国创业板的独特面孔。

  左小蕾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退市制度是最大的进步

  《上海国资》:创业板市盈率之高出乎想象,引起市场很大的质疑,您怎么看?

  左小蕾:价格定得很高,你可以不要去买呀。如果只有20多倍市盈率,加上盘子小,资金进去肯定会乱套的,可能比我们现在看到的结果更糟。这么定价我觉得是有道理的,因为定位是“高成长”,跟传统行业是不一样的。高成长、高风险、高收益,我们一定要清楚,这是证券市场的常识。不能以中小板心态去看,这些是微型企业,一定伴随高风险。所以,风险承受能力低的就不要去参与。

  《上海国资》:但是不能否认,他们的市盈率确实高得离谱,最高达到了70多倍,这样也是合理的吗?

  左小蕾:举例说明,垃圾债券的定价往往很高,为什么?因为它价格高,你一旦投机准了就会赚很多钱。创业板公司也一样,你持有它的股票,可能你会赚很多,也可能它很快倒闭,你持有的股票一文不值。这就是价格高的理由。

  《上海国资》:但是防范风险是监管部门必须考虑的。

  左小蕾:创业板最大的进步是退市制度,符合要求坚决退市,明白地告诉大家风险。不像主板,没有实质性风险,完全没有流动性、什么业务都没有的公司在主板太多,而且还在炒。这是投机文化,放大赌博效应。创业板的退市制度起码对上市公司是一个非常大的约束,它告诉你,做不好就不要上市,不能存在侥幸心理。

  《上海国资》:但是这种退市制度很可能造成的一种现象是,我作为一个自然人,融到足够的资金后,大可以以后不事生产,一退了之。

  左小蕾:大股东是有限售期限的。上市公司都是有至少3年非常好的业绩,纯粹为圈钱上市不太可能。当然不排除有人这样做。那他应该受到惩罚。现在交易所出了一些规则,但是尚不能断定这些规则是否会阻止违规行为。

  《上海国资》:您认为中国的创业板会成功?

  左小蕾:10年的时间吸收了国际上创业板的经验和教训,进步的退市制度可以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主板最大的教训就是没有严格的退市标准。创业板在这点上是最大的进步,也是更成熟的表现。我不是说现在的创业板制度完美无缺,但是制度总是不断完善不断规范的,纳斯达克市场制度也经历过很多变革。当然,国际上创业板成功的并不多。

  周茂清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成立创业板不如设立三板

  《上海国资》:您跟踪研究创业板10年了,对刚开闸的创业板怎么看?

  周茂清:就是另一个主板。当初希望创业板可以成为众多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服务的平台。

  比如进入门槛宽松,非审核制,鼓励暂没有业绩企业上市等。但是,目前的创业板交易规则与主板不相上下,企业也要经过审批也要排队才能上去。比如也要高昂的公关成本,包括上市前辅导,争取地方政府推荐资格,上市前的过会审批等环节都没有少。对于解决众多中小企业融资的困难可谓杯水车薪。最多是一种象征意义

  所以说,这并不是一个多层次的市场。不是形式上开设一个新板,名称上叫创业板就是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上海国资》:那您理想中的创业板应该如何设立?

  周茂清:开设这样的创业板不如干脆开设三板。每个地方分散设立交易所,服务于本地的中小企业。各地的企业就近在当地挂牌交易,当地投资者对这些企业也更加了解,信息对称,反而减少风险。当然各地市场可以联网,组成统一的网络,统一交易规则。分散交易,但集中监管。既可以为很多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又能在相当程度化解风险。我倾向于这样的创业板或者称三板。这也是很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

  《上海国资》:那设立成本应该很大?

  周茂清:这样的交易系统没必要另起炉灶。现在各地有产权交易机构,大概270多家,加上30多家技术产权交易所,有300多家。网络众多,既有全国性的产权交易机构又有区域性的和地方性的。而且经历了20年的发展,机制成熟,规则灵活,而且从业人员也积累了丰富的交易经验,纳入到整个资本市场来,并不是不可能的。

  《上海国资》:您认为产权交易市场改革或者说剥离部分功能来做三板市场,能成功?

  周茂清:不要顾虑交易是否活跃。活跃在产权交易市场的PE就有几千家,操纵资金亦有几万亿,而且投入以后可以退出,这是很顺畅的机制。

  《上海国资》:您的意思是,这样的市场不适合散户参与?

  周茂清:我觉得主要的对象应该是投资机构,因为三板市场的企业可能都是在孵化期,暂时没有业绩的,需要专业的投资人,散户不需要在这里承担风险。这样的三板市场才能真正解决融资问题。

  另外一点是,当企业在三板市场成熟后可以去主板上市,或者已经不符合主板上市要求的企业可以退到三板市场来。

  谢百三 上海复旦大学教授

  谁导致高发行价

  现在市场普遍反应的创业板价格高的问题,是管理层不合理的竞价机制造成的。

  首批28家创业板公司的平均市盈率达到100多倍,是目前主板市场的2倍多。这是一百多家券商、基金竞价出来的结果,那些准备购买创业板股票的人都是受害者。

  证监会高层曾表示,“监管部门对创业板的发行价不做干预”,其实应该对这句话打个问号,为什么不干预?监管部门是可以实行干预的。

  为什么这么说?原来股票发行采取的定价体制是参照美国的股票定价体系,比如美国的钢铁股发行市盈率是8倍,金融股发行市盈率是15倍,我们就参照这一市盈率来发行。后来因考虑到如此一来会导致社会资金打新股,资金将一拥而上,就采用了现在的竞价体制。但这样的结果是造成高价,而且3个月后基金券商才可以脱手,面临的风险很大。由于中国目前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投资者只能买A股,老百姓投资渠道单一,居民储蓄率高,很容易导致高发行价,而且不得不扛着风险跟进。

  紧跟着高发行价而来的是管理层担心首日狂炒或暗中控制股价的行为。因此深交所发文表示将严防此类行为。但实际上,中国的创业板不是担心上市首日会遭狂炒而是害怕股票跌破发行价。证监会虽然规定,上市首日股价超出异常波动范围就将采取相应的停牌检查等措施,但是对于首日开盘价,管理层似乎无计可施。因为按照规定,只要开盘价波动在90%以内,就不算违规,那么按照这样的规定,管理层的一些措施似乎也看不到什么实际效果。

  但是这并不能说中国的创业板会失败。因为决定创业板成功与否有3个要素:一是上市公司,中国有6000多万家中小企业,如果按万分之一来计算,全国有6000家优质的公司可以上市;第二是主体,也就是买创业板的人;第三是媒介,也就是上证交易所、证券公司、他们也希望创业板能成功。所以说中国创业板前途无量。

  刘纲 深圳创新投北京公司总经理

  创业板不失为中国资本市场的里程碑

  虽然对现在的创业板有很多批评意见,但我认为它是中国经济发展和资本市场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这种地位,不管从什么样的高度评价创业板的推出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对未来中国整个资本市场的发展都不为过。

  相比较创业板,主板是在计划体系之下推出的市场,最早的任务是支持国有企业转制,那个时候有一批国有企业主导。而创业板的企业,更多的是由民营企业主导的,这些民营企业确实是由企业的老板,辛辛苦苦从零开始来培育到大的。这一点不能否认。

  比如,我们投资的网速科技在2007年的时候,它是做IDC的一个很小规模的企业,几百万元的利润,几千万元的营业收入,到现在有3亿余元的营业收入,3000—4000多万元的利润。如果没有创业板,我想在未来的竞争中,它会有很大的压力。而现在,在资本市场的支持下,网宿科技能获得最少融资5亿元的机会,而且它的知名度和品牌一定会有很大的增长。这说明什么?说明资本市场支持中国的自主创新,这个意义非常重大。所以创业板为中国大量创新型企业提供了一个腾飞的机会。

  而对创投界来讲,在过去10年,我们看到的情形是,更多的企业在海外上市。比如深圳创新投投资的42家企业,更多都是在海外上市,这说明什么?说明在过去国外比国内的上市环境要好,说明国内对创投支持远远不够。现在终于推出了创业板,所以实际上是完善了国内的体系,这会带来一些很重大的变化。

  这些变化也许现在并不能清晰地看到。比如创业板的设立对中国转变整个资源配置的模式,转变过去完全是靠审批制等,但我相信未来会有大的改观。比如说,虽然现在上创业板的公司营业额和利润都超出上市标准很多,但在后续上市企业中间,应该会有更多也许刚刚达到标准的企业,在这个条件之下,创业板会发挥它本来的功能,支持早期企业的发展。

  从风投的角度说,创业板会体现出在资本市场的一个重大资源配置的基础功能,这个功能如果做到位的话,后续我相信将会有大量基金,从股票二级市场涌入到创投市场。风险投资的管理人GP会更有条件选择组建好的机构、团队还有资金,当然我们也可以选择更好的LP,这是未来创业板带给整个国家资本市场变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孙红伟 融勤国际合伙人

  创业板是人为的成功

  酝酿了10年的创业板,它是一个什么样的创业板?我也在经常看,我相信我们中国的创业板一定成功,最大原因就是政策和制度的保障。最近发的这些股票,很多是盈利性很强的,甚至上亿,而且几年的发展速度也很快,有很好的成长性。有很多可能都是为以前中小板量身制作,转到创业板。所以我想在这样一个呵护下和这个环境里,一定能发展得很好。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上讲,离我们真正意义的创业板还有一定的距离。我有一个感觉,为什么我们投资的企业愿意到美国去,到英国去,到香港去,甚至区域,比如像新加坡这样的市场?最大原因,就在于国际上一个整套的,一个完善的,一个有法律依据和保障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所以不管我们投什么样的业态,都可以找到相对应的,或者说可以比较容易、比较便利找到一个相对应的退出机制和渠道。

  但我们中国不是,我们以前只有主板和中小板,而那里面是审批制,我们现在的创业板还是审批制,所以从它的成功度上来说,我毫不怀疑,而且接下来可能还有股价屡创新高的这种可能性。不过,从一个长远看,从一个业内人士看,我觉得创业板怎么样恢复它的本来面目,真正的做到既符合中国国情,又符合国际惯例,为中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带来一个非常好的一个风气和先导。总而言之,它一定会成功,但是它未来真正叫创业板,而不是把中小板边缘化,成为一个是实际意义创业板名字的创业板,我觉得这个都要特别关注和注意的问题。

  宋向前 加华伟业资本创始执行合伙人

  创业板为什么会变成小小板

  中国创业板现在是开成了一个小小板,为什么会成了小小板?其实券商很着急,证监会也很着急,但开成小小板是很自然的,不是今天这个样子倒是件很难的事情。

  大家都不否认创业精神,也不反对企业家自身创造的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变现,好的资源一定要配备有一个优秀的企业家。但在中国,这个过程必须要一个谨慎的原则。

  在问为什么创业板变成小小板之前,我们还要问的是为什么很多符合中小板标准的企业,甚至比中小板标准还要高的企业会上创业板?两个问题其实就是一个答案,监管当局他们要来做保荐人员。保荐人员都有很多担心,在他们担心的背后是一个“怕”字。因为希望能够长久持续下去,所以第一批的企业和第二批的企业都是一些符合中小板,乃至于符合主板的中小企业到创业板去创业,这是所谓保荐人员的谨慎。另外,因为保荐人员的谨慎原则,使创业板上市实行的是审核制,在审核制的情况下,中介机构和市场参与者会相应按照证监会的要求先审,或者还要更提高一些标准,所以不出现中小板化倒是不正常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传统的中国资本市场,生一个孩子是很难,但是想死亡也很难。最后就是重组,证监会设有重大重组委员会,为什么要审核?因为严格的审核还有大的失败。而创业板是马上死亡的,风险很大。但是,保荐人员忽略了,创业板是吸引一些资金配置到一些高科技的企业去,如果仅仅从利润绝对数来考虑的话,开与不开的区别不大。

  不过,诡异的事情很多。在创业板成为了小小板后,它的表现倒不象小小板了,上市企业的定价高得离谱,80倍市盈率是很平常的事。保荐人员也不象保荐人员了,他们要求发行时不干预发行定价。

  如果发行定价不干预的话,那就预示着只会上升,不会下跌。所以大家都很高兴中国资本市场不要干预定价。但我们来看看全世界资本市场有没有这么高的定价。股市是在投资未来,今天我们把未来几年的成长,把未来所有盈利都投资到今天来,很简单一个道理,86倍市盈率,未来会不会演变成186倍?总之,中国创业板对资本市场提供一些学习和借鉴的课题,值得去认真研究。

  王德友 中科长江投资公司董事长

  对于超募,我们很振奋

  《上海国资》:您投资了几家已经上创业板的公司?

  王德友:第一批28家我们投资的有1家,通过初审的105家里,我们大约有5家。

  《上海国资》:现在公司超募很多,你们是否对此有过预计?

  王德友:早前根本没有想到会超募这么多。公司原想就募集几个亿,没想到超出那么多。真是没有想到过。

  《上海国资》:对于创投来说,是不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

  王德友:对,能实现快速变现。我们觉得很振奋。

  《上海国资》:您认为这种巨额超募正常吗?

  王德友:这表明中国经济的强劲后劲。经历了30年发展,速度仍然方兴未艾。

  《上海国资》:您参与项目一般是在公司前期还是中后期?

  王德友:不排除特别好的项目在早前参与,但大多数在中晚期阶段,一上市基本上就退出。我们选的项目都是行业里面的前3甲或者前5名。

  《上海国资》:行业前3名还需要资金吗?

  王德友:对。一个公司在投融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我们就垫资让他们有充足的现金流。一般公司都要经历上市前融资。

  《上海国资》:对于参与方而言,市盈率高对于你们来说是不是也是好消息?

  王德友:市盈率太高对谁都不是好事。70多倍市盈率还要指望交易活跃,我想很难达到。而且这样,明显是鼓励股市大起大落。更重要的是,肯定有的是虚高,有的真是高成长性,不管好的差的一律这么高的市盈率,投资者很难去判断公司的好坏。

  王军峰 涌铧投资执行董事

  形势比人强

  《上海国资》:您所在的公司有没有投资创业板公司?

  王军峰:没有。事实上我们接触过现在已经上的创业板公司,但放弃了。

  《上海国资》:现在后悔吗?创业板公司都是一些很好的优质公司,为什么放弃?

  王军峰:我们有自己的投资理念,固守投资理念会让我们避免很多风险,当然也会失去一些机会,我们对投资确实趋于保守,但这没有什么好后悔的。

  有些企业也曾经上了我们公司的投资决策委员会,对于我们来说,企业没有好坏之分,只是符不符合我们的投资理念。

  《上海国资》:有哪些条件不符合你们的投资理念,能否举例?

  王军峰:让我们放弃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现在上了创业板的1家企业,我们认为它对单一客户的依赖很大。比如大型的国有企业中移动,这样我们认为其今后业务会波动很大,面对中移动这样的客户,供应商不会占据主动性,难免有一天它会扶植另外几家供应商,这就不是中小企业能左右的,尽管现在业绩很好,我们就不会投。

  另外,我们认为一些企业目标市场狭窄,比如有一家企业告诉我们,尽管市场份额不多,但他们的业绩在将来能长200%,那我要问为什么?是技术进步?是营销策略?是成本缩减还是人脉强劲?在讲逻辑上我们不认可。

  还有一点是我们对其经营团队的质疑。所以有很多因素促成我们放弃。

  不过,可能企业找我们的时候,我们当时并不认为创业板能立即开闸。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否则,可能就参与了。

  《上海国资》:为什么会这样认为?

  王军峰:因为中国政策的不可预期性。在2000年的时候就传闻创业板要出来,我当时所在的创投公司投了很多项目,可是最后却没有出来,当时的状况对我们的那种沉重打击你是难以想象的,直到现在我都记忆犹新,因为付出了巨额的学费。

  所以,即便这次创业板出来前炒得再凶,我们都没有把握,只能说形势比人强。

  《上海国资》:您对创业板公司总体质量怎么看?

  王军峰:目前来说,确实业绩都非常漂亮。但创业板的定位或者说指向性是不清晰的。缺少量化指标。比如说高科技、比如说创新,这都是定性的一种说法。现在的创业板我们看到的与主板不同的地方,仅仅是降低了门槛。所以很多人认为是主板的附庸。

  陈维广 蓝驰创投合伙人

  外资VC眼中的创业板

  《上海国资》:中国的创业板公司您是否有参与?

  陈维广:没有参与,我们大部分投资的是准备在国外上市的公司。还有一个是我们的投资理念,我们投资的领域是技术类的新媒体,还有新能源领域。比如PPlive,中导光电设备等。我们只投自己熟悉的领域。

  《上海国资》:您的意思是说,中国的创业板公司没有您所说的新技术及新能源领域。

  陈维广:根据我们所掌握的信息,确实很少。当然我们也没有进行实质性或更进一步地接触。

  《上海国资》:您所接触过的公司,他们更愿意在境内还是境外上市?

  陈维广:各有利弊。国外的市场是分层次的,你是什么企业就能找到对应的市场。成熟的企业能找到成熟的市场,早期的企业能找到早期的市场,选择余地很大,但中国企业在中国市场上是有好处的,一是很容易被投资者认可,发行比较容易,第二,有更高的市盈率。比如现在的创业板。我们目前投资的两间公司也正准备境内上市。

  《上海国资》:您如何看待中国创业板的市盈率?

  陈维广:市盈率过高,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中小板,好的公司才30—40倍,纳斯达克现在的市盈率也只有20—30倍。当然中国的经济很好,市盈率平均60倍可以理解,但高达70—80倍,是非常让人担心的。事实上,市盈率过高对谁都不是一件好事,VC短期内看似赚钱,实则不然。因为股票有一个锁定期,大股东是3年。当然创投很多是1年,这种情况还好,有的PE或者VC的持股数是超过大股东的,那么3年后是什么状况?你保证你的企业还有那么高的市盈率?基本上不可能,所以这对长期投资来说是有很大风险的。从这一点来说,我们也不想冒这样的风险。

  《上海国资》:您对中国创业板巨额超募怎么看?

  陈维广:对于我们投资的项目来说,如果实现了超募,那是一个鼓舞人心的好消息。但是问题在于超募的资金用于哪里?有的上市公司将多余的钱拿出来并购,这可能是一个趋势。但我听说,很多创业板公司的负责人对突然来的现金都不知道怎么用,或者准备买地产。那我的评价只能是:适可而止,拭目以待。

  《上海国资》:您对中国创业板的投资者有一些什么样的建议?

  陈维广:从长远来说,大家还是要把钱放在好的企业上,我定义好的企业是经过上了创业板后才体现潜力的企业,而不是在上市的时候市盈率如何之高。事实上,一些企业已经出现了报表不实的丑闻。

  韩昌佑 韩国交易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

  可以借鉴科斯达克的经验和教训

  韩国科斯达克市场的设立背景其实很简单,是韩国政府为发展中小企业及创新企业政策环境的一个环节,旨在为这些企业提供稳定而系统的融资渠道。

  另外,当时随着IT行业的不断发展,经济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因此有必要设立支持中小型和创新型企业的新的资本市场。相对于原有的韩国证券交易所(主板),在上市条件和上市程序等方面,韩国科斯达克市场从设立之初就降低了准入门槛。而且其设立的法律依据及经营管理主体均与主板市场不同。

  具体来说,创业板企业与主板企业的区别是:从企业规模方面来看,主板以中大型优良企业为主,创业板以成长型中小企业为主;从行业分布来看,两个市场的行业分布均比较广泛。主板以制造业、金融、服务业等传统行业为主,创业板上市公司大多数为IT、BT、CT等成长型企业为主,但也有不少制造业和服务业相关公司。从投资者方面来看,主板以机构和外国人投资者为主(50%左右),创业板以个人投资者为主(80—90%)。

  在韩国交易所内主板和创业板实行完全独立的市场管理方式。如:市场业务规则、上市规则、信息披露规则等相关规定是完全独立的。从市场管理方面来看,两个市场是独立经营且维持独立的管理机构。但是对不公平交易行为的监管,由交易所内独立的监察机构既市场监视委员会同时监管两个市场。

  科斯达克市场设立之初,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上市企业数量方面。比如:1997年6月再次降低上市门槛、1997年11月扩大创新型企业的范围、1999年8月向上市公司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及允许大型企业在科斯达克市场上市等。不过,同时在提高上市企业的质量方面亦付出了不少努力。

  从1996年市场设立以来,科斯达克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飞速发展。以2008年末为基准在全球新兴市场中,其换手率和成交额排名第2位、总市值和上市企业家数排名第4位。

  但是,在快速成长过程中也有不少经验教训值得反思。比如低利率、创新型企业发展政策、个人投资者对高回报的期望值等因素,前期进入到市场的流动过剩导致了市场极端投机。并且在全球IT泡沫的影响下,导致了科斯达克市场股指暴跌。而且因前期放宽上市条件,部分企业的不健康行为导致了市场透明度降低。

  因此,我们认为创业板市场应该与主板市场有明显的区别,保持其自身的市场特有性质;另一方面,为了赢得投资者的信赖,应不断提高市场的透明度。

  交易所要尽可能提高市场透明度

  ——访德国德意志交易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毋剑虹

  《上海国资》 记者  王铮

  任何一个行业都不可能无限制地成长,但是正常经营导致的成功或失败都是合理的,不必强求每一家上创业板的公司都会成熟长大

  10月30日,创业板开盘之日的表现已显现出其无法摆脱中国股市的传统基因。其鸡犬升天的景象,几乎复制了数年前中小板诞生的一幕。

  不仅如此,在首批上市的28只股票中,关于上市前夕火线进入、一夜暴富、报表不实的情形,早已传诸人口。

  对创业板前景悲观失望情绪蔓延于业界。

  但亦有乐观者认为,经过不断改进,总会有完善的一天。

  毋剑虹,德国德意志交易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10月21日,他接受《上海国资》记者采访,介绍了德国证券市场的设计交易情况,亦坦诚表达其对中国创业板的看法。

  “中国的交易所只有两个,主板大部分是国有企业,一定程度上说,个人投资者不是在和企业做交易,而是在和政府做交易。现在既然创业板的设立程序与主板并没有很大的区别,可能这种状况不会得到很大的改变。”毋剑虹表示。

  德国创业板的取消不是交易所的错

  《上海国资》:中国创业板已经开闸,想请您介绍德国创业板的情况。

  毋剑虹:德国创业板在高科技泡沫结束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取消了。

  《上海国资》:是什么原因导致德国创业板的失败?

  毋剑虹:德国创业板市场叫新兴市场。交易所对其监管其实是很严格的。一是成长性要有20—30%,二是每个季度要上报财务报表,三是上市时要有两个做市商,四是每年必须有独立的财务分析师出具分析报告。这是比较严格的条件。但是网络科技泡沫破灭对新兴市场的影响很大。应该说,这不是交易所制度的错误。

  《上海国资》:您为什么认为不是交易所的错误?

  毋剑虹:有严格的上市条件,又有透明的信息披露,能给投资者尽可能多的信息,为投资者的判断做准备。交易所做到了这些。

  《上海国资》:德国企业上创业板的程序是怎样的?

  毋剑虹:先要在二板市场上市,只要企业有25万人民币资产且存续期有一年就能上二板市场。办完手续就马上挂牌,企业进入新兴市场。但我说过,新市场的监管条件是严格的。

  《上海国资》:不需要经过证监会审核?或者经过排队?

  毋剑虹:不需要。不过要按照交易制度符合上市标准的才能上市。

  《上海国资》:取消创业板后,那些企业怎么办?

  毋剑虹:好的企业,也就是在网络泡沫破灭后仍然维持比较好业绩的企业进入了主板,差一点的进入二板市场,完全不能维持的企业就自动消失了。

  《上海国资》:听您多次提到二板市场,它是一个什么样的市场?

  毋剑虹:二板市场的设置是出于这样的背景。因为创业板市场要求增长性达到20%—30%,但有些创业板企业在上市当初是有很高的成长性,但慢慢产品被行业其他企业所模仿,市场产量增加,企业份额下降,维持20%——30%的成长已经不可能,这个时候企业在新兴市场达不到要求但又不符合主板成熟企业的标准,于是就会被退回二板。当然,二板企业如果经营好转,符合条件就能转到主板。二板市场的流动性很差。

  证券交易所其实是农贸市场管理委员会

  《上海国资》:取消创业板后,现在德国市场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毋剑虹:现在的德国市场主板分为两块,一是高级市场,一是一般市场。高级市场每季度报表,一般市场每半年一次报表。再有一个初级市场,不公开募股,企业自己写一个陈述就能挂牌,针对对象是私募机构。企业根据本身的规模和认可的透明度来不同的板块上市。

  《上海国资》:交易所如何监管上市的企业?

  毋剑虹:企业上市是投行的工作,任何企业到德国上市,都由承销商来协助,一个企业至少一个保荐人,而且保荐人必须有一个是德国交易所的会员。德国有8个交易所,任何一个交易所的会员都可以。因为成为会员后,其资质和经验都得到了认可。交易所把监管责任实际上是下放到了承销商和企业手里。交易所只审核招股说明书等材料的完整性,不审核它的真实性。

  《上海国资》:您说不审核真实性?

  毋剑虹:因为交易制度的完备。我上面说过,要定期报报表,要有独立的财务分析师出具分析报告,还要有资质的承销商做招股说明书。这些材料齐备的话很难造假。当然有极端的可能性是企业联合承销商共同造假,但这些迟早要暴露,会受到有关机构的惩处。

  《上海国资》:那么交易所只是一个平台?

  毋剑虹:打个比方,就好像农贸市场管理委员会,有人需要资金,而有资金的人希望得到回报,为了规范双方的交易,于是成立了这个平台。

  提高市场透明度

  《上海国资》:您认为中国创业板的前景会怎样?

  毋剑虹:中国的“创业板”或者无论叫什么名字是可以存在的,这个毫无疑问。中国政府是很强大的,决定做好的事情一定能做成。

  《上海国资》:您认为中国的创业板公司能保证长期的高成长性?

  毋剑虹:任何一个行业都不可能无限制地成长,但是正常经营导致的成功或失败都是合理的,不必强求每一家上创业板的公司都会成熟长大。

  《上海国资》:会不会有企业为了圈钱而上市,最后一退了之?

  毋剑虹:为了防止这个风险,我觉得实行严格的保荐人制度是必须的。在德国,如果企业为圈钱上市,是过不了保荐人这一关的。只要它帮助企业做了两次这样的事情,它的资格就没有了。

  《上海国资》:您对中国证券交易所有一些什么样的建议?

  毋剑虹:最核心的一点是,尽可能提高市场透明度,敦促企业及时公布经营情况,让投资人根据经营情况做出判断,这是交易所能做的事情。而且必须这么做,让投资人有调整预期的机会。

  《上海国资》:您觉得中国创业板和德国创业板有什么区别或者相同的地方?

  毋剑虹:表面上,中国创业板看似是跟国际上通行的交易规则、市场准入、惩罚体系差不多,但实质上相差很多。比如中国的企业上市要经过证监会审核。不过,中小企业是各个经济体的中坚力量,希望借创业板的推出能帮助中国的中小企业,尽管可能作用是很有限的。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