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0月30日电(记者陶俊洁、赵晓辉)我国创业板市场首批28家企业30日正式挂牌,从首日交易的情况看,28只股票股价盘中均翻倍,并多次遭到停牌,炒作风险可见一斑。分析人士认为,投资创业板需有大局观,择机在公司价值回归的过程中理性投资,才是正确对待创业板的应有之义。
财务数据优秀 核心竞争力有待提高
通过对首批挂牌的28家公司的财务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多数公司过去两年拥有良好的盈利能力,超过一半的公司过去两年销售复合增长率超过50%,超过八成的公司毛利率超过30%。
“由于创业板更倾向于关注企业的高成长性,因此过往优秀的财务数据并不能成为投资创业板企业最重要的理由。”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说。
创业板公司规模一般比较小,因为具有其他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产品和服务上脱颖而出。因此,关注支撑公司长远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才是选择创业板股票最应关注的因素。
核心竞争力是隐含在公司核心产品或服务中的知识和技能,或者两者的结合体,是企业所特有、能经受时间考验、具有延展性、且让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特殊能力。
除了关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外,客户集中风险是另一个需要关注的因素。据测算,部分创业板企业对主要客户的依赖程度较高,前五大客户的销售占比超过90%,明显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成长性较高 潜在增长率不容忽视
尽管不少人士对是否参与创业板持谨慎态度,但也有意见认为,创业板第一批企业有不少是行业的隐形冠军,在细分行业领域有较强的竞争力,市场份额很高,潜在增长率不容忽视。从中国股市开市以来的实际经验看,最初上市的股票成长性往往较好。
回顾中国股市开市之始,“老八股”中,回报最惊人的是飞乐音响,收益率超过30倍。最少的爱使电子,也涨了近5倍。
2004年6月,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开业,可视为创业板的前身,诞生了“新八股”。开盘后,8只股票也遭到爆炒,5只涨幅超过100%。
创业板开板,各界不断提示风险,主要是针对创业板发行市盈率偏高,按照中小板经验,上市后可能被爆炒然后遭冷落。
首批创业板新股发行的平均市盈率是56.7倍,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说,28家企业的高市盈率是根据2008年业绩计算的,如果考虑到企业的高成长性,市盈率水平会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
这位负责人建议,投资者更多的应该关注公司的业绩状况,理性对待创业板市场投资,发行市盈率的高低最终应由市场去检验。
投资创业板需有大局观 择机在价值回归中理性投资
尽管各界对是否投资创业板莫衷一是,但从创业板启动的背景来分析,主要是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创业板运行成功具有示范效应,一旦市场交投活跃,吸引更多优质上市资源,不仅能改变我国融资体系过度依赖银行的问题,而且能够推动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实现,是科技立国的重要推动力。
日前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包括加快创业板市场建设,完善中小企业上市育成机制,扩大中小企业上市规模,增加直接融资。
分析人士认为,既然创业板建设是从国家层面推动的,看待创业板就不能仅仅从经济学的眼光出发,分析财务数据,而应该以更为宏观和广阔的视角看待这一新生事物,拥有大局观。
从投资标的选择上,既要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公司基本面,也要分析公司所处行业和核心竞争力,更要从国家战略的层面解读公司背景,唯有这样,才能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全面系统地作出合理估值。
“历史不会简单地重复,但常常有惊人的相似。”创业板上市初期的确存在被炒作的风险,但如果看好中国经济的增长前景,择机在公司价值回归的过程中理性投资,才是正确对待创业板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