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叶檀:把个别企业驱除出创业板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17日 04:07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评论员 叶檀

  9月17日,首批创业板7家企业正式上会。

  先回答关于创业板的市场操作问题。创业板会对主板市场有冲击吗?不会。创业板上市会遇冷吗?不会,会遭遇炒作。原因有三:一是融资量小;二是为市场第一梯队的候选者经过精心挑选;三是市场具有炒新惯性,靠加大停牌时间无法根治目前创投概念已经被炒得沸沸扬扬。

  摆脱上述市场投资的迷雾,我们应该直击创业板的核心——创业板会给市场带来变化吗?创业板存在的理由是为创业企业提供空间,舍此,其他的任何理由都是对资本市场的践踏。没有任何理由,中国必须按照美国的资本序列,只要中国有自己的高效创新融资渠道,即便没有创业板,也胜似创业板。中小企业板曾被赋予解决民企融资与创新重任的任务,而现在却被称为小主板。

  为了避免创业板成为中小企业板,我们应该把浑水摸鱼的企业剔除出创业板的队伍。

  首先,把2000年以前成立的公司剔除出创业板的队伍。创业的第一要义,即成立时间不久。根据《创业家》杂志提供的93家候选企业名录,其中有55家成立于2000年之前,占比高达59%,大多数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这些企业早就到了成熟期,有的已经老掉牙,如最早的三川水表成立于1971年,金龙电机成立于1985年,嘉寓幕墙成立于1987年。

  其次,把不属于服务业、高新产业的公司剔除出创业板的队伍,如传统制造业、传统能源行业、农业、建筑业等行业的公司。两者一剔除,估计创业板目前的候选队伍起码得减少1/3。这绝不是上市资源的浪费,腾出宝贵的资源,给其他等待上市的真正的创业型高科技、创新管理的企业。

  再次,将具有投机倾向的风投驱除出创业板的队伍,形成良币驱逐劣币的效应。按照国际经验,风险投资者与项目公司的合作时间一般是3~5年,国内退出渠道不够通畅,因此投资时间会普遍拉长。但近年来,风投的投机性趋势越来越明显,投资时间随之缩短,蒙牛等陷入资本游戏的陷阱与大摩等投资公司的急功近利有很大的关系。

  首批创业板7家拟上市公司共募股仅1.94亿股,拟募集项目资金共约22.72亿元,9家风险投资以及一家职工持股投资公司,持有的7家企业上市前股份就高达1.21亿股。这些股份,按照企业拟募集资金得出发行价后测算,上市后市值总额将达14亿元,接近募资总额的2/3,上述创投资本介入的时间约在2006年11月份到2009年6月份不等,初始投入金额累计为3.23亿元;2年左右的投资周期,若上市后即可套现,净利约为10亿元,初始收益率最高5.22倍,最低20.61%,总收益率为333.44%。对于2009年才介入投资的所谓风投要格外注意,这些公司绝不是公司的培育者,而是偷取上市果实者。

  守住创业板的“创业”二字,是创业板成功的前提。所谓创业,除了风险高、未来赢利预期高等要素之外,成立的时间与从事的行业也应当成为硬指标。否则,今后任何一家制造业公司只要说自己使用了电脑管理,就能获取在创业板上市的资格,就会让创业板成为主板的垃圾坑。

  按照现在的候选名单,笔者相信,过不了多久,就会有创业板的壳资源在市场叫卖。很难让人相信,一家成立于上世纪70、80年代的企业在主板上不了市,可以成功转型为创业公司。固然,监管层可以实行严格的退市制度,鉴于退市成本之高、牵动利益之多,不可能成为大规模事件。既然创业板仍然在实行严格的审批核准制度,这些老掉牙公司如果能在创业板上市,是不是在说明创业板的定位不准确?

  总之一句话,让诚实守信的风投公司、让具有开拓力的创新型公司成为创业板的主力,而不要让浑水摸鱼者尸位素餐。

  创业板寄予了市场的重望,这一市场不该以融资额多少、净利增长多少沾沾自喜,而应该以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的体制建设、推动中国经济的创新能力为己任。孙中山有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