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叶檀:扩大创业板规模势在必行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30日 12:11  南方都市报

  作者:叶檀

  ■经济人之叶檀专栏

  集聚中国成长型企业希望的创业板,首日申报材料共108家公司,首轮融资额度大约200亿元人民币。把这200亿与其他数据对比一下,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2009年IPO重启后最重量级大盘股中国建筑,按照发行价4.18元/股计算,网上网下合计冻结资金1.85万亿元,融资规模达到501.6亿元人民币。一家中国建筑等于两个半创业板,在允许上市就等于允许低息融资的A股市场,创业板规模如此之小,而大盘股上市如此迅疾,规模如此庞大,所谓扶持成长型企业、扶持高科技企业,显然是口惠而实不至。

  有人会对这样的比较不以为然。创业板是新生事物,风险极大,压缩创业板规模有助于政府随时调控,有助于确保投资者利益不受损害,确保创业板成功登陆。而大盘蓝筹股上市,将成为股市的定海神针。但是大盘股贵族系统不除,成长型企业只能躲在墙角自生自灭。

  中国建筑这样的大盘股天生具有贵族血统。作为中国最大的建筑房地产综合企业集团和房屋建筑承包商,是房地产市场的巨无霸,从房地产开发到建筑,上下游通吃,比做中国建筑领域的中石油、中石化毫不为过。该公司具备的核心资源,就是土地。虽然房地产开发收入只占总收入的近10%,利润占比却超过公司总利润的40%,拥有的土地储备足够该公司用5年左右的时间消化,中国建筑的特批上市,意味着房地产国企垄断形势进一步加剧。

  中国建筑总股本300亿元,如果定价每股6.66元,总市值就达到2000亿元,在沪市就可以排到前18名。这样的蓝筹股必然入选上证50、上证180和沪深300,成为机构必须配置的股票。这样的贵族公司还有什么需要操心的吗?拥有土地资源,拥有资质证书,是该行业最具竞争力的国际承包商,一只脚早已迈出了国门。

  我国的资本市场充斥着这样的巨无霸企业,除了巩固国企的垄断地位之外,对中国经济好处不大。一是挤出了民企的生存空间,在民营资本集中的房地产领域国进民退,庞大的国企无法解决迫在眉睫的就业难题,还造成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助长了房地产市场的狂热,为下一轮的紧缩周期埋下了黑色的伏笔。

  比如7月27日通过证监会发审委审核的中船重工,预计融资约64.35亿元,用于3个业务板块的新建和改扩建项目,而四天前,工信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朱宏任刚表态中国船舶制造业严重过剩,提醒说,船舶制造业一年有效需求约5000万吨,目前生产能力已达6600万吨。中船重工解释上市是为了加强技术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应该指出一点,如果上市融资就能提升技术,中国的大型企业早就应该是全球技术创新的主力军了。

  随着资本市场的节节升温,上市公司增发融资胃口大开,加剧了房地产等行业的热度。截至7月28日,已完成增发的公司中,房地产公司共有6家,融资金额总计高达266.81亿元,排在各行业之首,成为资本市场“吸金”最多的行业。这一系列事实表明,大型上市公司的圈钱热潮大部分是为了跑马圈地、满足扩充资本金的需要,使中国经济的砖头、瓦片构成路径依赖更加严重。

  蓝筹股按理是股市的定海神针,如美国的IBM、可口可乐等公司一样,但这些公司无不例外从小型企业竞争而来,具有全球领先的生产效率、创新能力与商业伦理。反观蓝筹股,很多时候异化为拉抬或者打压指数的工具,而宝钢等企业的大额融资曾经造成资本市场的大动荡,这些企业也从未像汇丰控股一样,在几十年的时间里成为信用与红利的象征。

  创业板可能存在种种问题,笔者非常担心现在的风险投资公司存在急功近利与PE式行贿,不过,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与其让贵族蓝筹股源源不断上市,固化中国经济结构中的垄断因素,还不如扩大创业板规模,让创业板成为高风险与高收益的市场,让社会资金流入成长型企业,成为市场竞争性企业的助推剂。目前的创业板规则严苛,政府干预色彩强烈,规模微不足道,是畸形的观赏植物,很难长成参天大树。

  (作者系每日经济新闻首席评论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